一位「土博士」的SSCI論文發表經驗!

2020-12-10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發一篇ssci論文,對於一個沒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在中國社科教育體制下的成長起來的學者來說,真是要脫一層皮。

先說中文經歷,以表明一篇英文ssci論文比中文論文難多少!我那篇英文論文的完成過程就非常艱辛。文章動筆之前的調研工作歷時2年半,更之前對基本概念的辨析也花了1年。(關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概念問題,我後面會細談)。這篇文章從動筆到第一次投稿,花了8個月,中間這段時間,我正好旅行了幾個國家進行訪問,也找過不少國內外專家交流、談話、修改。完整稿出來後,又放了3個月沉浸一下。先投了一個top journal,3月後被乾淨利落的拒掉。然後改投中上的一個期刊,2個月後說major revision,修改後minor revision,然後又一次majorrevision和minor revision,然後說要我找native的人修改語言。然後accepted。直到上個月正式出proof。全過程1年左右。最後在哪一期發表我還不清楚,不過我見過有accepted後排2年才出版的雜誌。

比較國內學者和期刊的浮躁心態,恨不得投稿後3個月內就出版。英文期刊寧願等2、3年也不願意把有問題的文章登出來壞自己的名聲。

首先是寫論文。具體不同專業應該不一樣。我在寫文章前,做了2年多的調查。寫的過程上面簡單說了。第一步是文獻,要把本專業的中英文文章都讀遍。找一個有意思「理論問題」是很重要的。開場白非常非常重要。我的第2,3初稿時曾經給一個老外看過,老外看了幾分鐘說,這樣的introduction不行,因為這麼寫根本沒人願意看下去。(中國人寫文章都是喜歡先講國內外大好形勢,然後說文章的意義,我那回是開口介紹了一堆這個領域的文獻,但老外直接切問題)。然後他在我的第一段的5,6裡一句句批判。這次談話是我寫作過程中收益最大的一次。

其次,選雜誌。畢竟是寫中國問題,我的研究可能從地區研究和我本專業兩種期刊裡找出路。所有的ssci期刊裡,和當代中國或亞洲的地區研究期刊一共5本左右,我本專業一共20本左右ssci,適合發中國問題的,一共也就3-4本。我不是經濟學、社會學,一篇論文都有上百本雜誌可以挑。然後是挑雜誌的機會。一是看一年周期,有半年刊,季刊和雙月刊,然後還要挑每期多少篇。有的刊物一期就3,4篇文章。這種期刊借我膽子也不敢投的。我先挑了一本中國地區研究的top journal投,季刊,一期5篇的樣子。被拒後,找了本專業的中上水平的雜誌,雙月刊,一期6篇左右。

然後,按照雜誌要求修改格式。有的雜誌要求非常高,比如英語和美語的差別,性別歧視問題不能有,比如泛指的chairman是不能說的,因為還可能有chairwoman,所以只能說chair person。這些細節都必須一點點地改。最麻煩的是參考文獻的樣式。有的是最後,有的是教主。慢慢磨吧。但比起整個寫作過程,這都是小事。然後按照要求投稿。

修回被拒了就自我反省一下,投下一個。有比較正面的回應時,如果能混一個「重大修改」就說明有戲,那就乖乖地按照評閱人的意見修改。一般來講,ssci雜誌的評閱人看得都很仔細,不太會不懂瞎說。我還好,碰到的幾個都是比較負責的。修回時的cover letter很重要,既要對審稿人拍幾句,又要堅定立場。因為很有可能幾個審稿人把你的文章往幾個不同的方向拉,如果你要迎合所有人的興趣,那最後一篇文章就廢了。

關於和編輯的交流。一是催進度,這個還是有必要的。主編下面一般還有編輯助理。一般我催進度都是給公共信箱寫信,抄送給主編。我遇到的情況是,不管晚幾天,最後會是編輯助理給我回復,說讓我等等什麼的。二是如果遇到不服氣怎麼辦。我的另一篇ssci論文當時就給了我一個reject,但我覺得有得爭,我就給編輯寫信說,他的每條意見我都能反駁。編輯很快回信(2天後),說,首先我還是很歡迎你修改後繼續審的,你可以寫一封cover letter給評閱人,但要注意「外交辭令」。還說,你當然也可以要求換評閱人,但這樣就可能會提出別的問題。這一爭取相當於把rejection改成了major revision。

很巧,今天早上收到這篇文章的審稿意見,審稿意見非常正面,不過好像已經換了審稿人,所以這次覆審折騰了4個多月(我是今年1月2日投的第一稿,當時在cover letter裡還俏皮地寫著submission of new year。但這回審稿人針對一個變量的問題,洋洋灑灑寫了2頁和我討論,認為我這個變量選得有問題。具體的情況,我會在後面的「方法」一節中說)語言問題其實一般不是問題,除非語言差到別人完全看不懂。但其實很多情況只是老外讀起來費勁一些。雖然說英語的書寫很重要,但在好的英文期刊裡,一般不會因為語言不好而拒絕。最多是主編看一下(一個月左右),覺得有些思想,打回來建議作者找人proofread一下再審。關鍵還是思想。很多人會覺得,我發不了英文文章只是因為我英語不好。其實不然。引用郎鹹平,丁學良他們的話,大家完全可以拿自己認為最高水平的中文文章請最好的native的人翻譯潤色,看能不能在英文期刊上發表?

當然,文章的結構,句子間的邏輯關係什麼的,我認為不屬於語言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就算寫成中文,那也是問題。中國文章為什麼「爛」,很大程度上一是廢話多,二是一段話內部的論證,每句話都有漏洞,禁不起推敲,每兩句話之間都不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英文的社科論文要保證,每句話都是必須寫才寫,如果不寫這句話,評閱人就能一眼挑出來,說,這兩句話之間邏輯性不強,請給出證據。經過真正規範學術訓練的人,眼睛都是很尖的。

我指的語言問題是在每句話內部的語法和語感。我在語言的修改問題上,其實還是折騰了很久,一個半月左右。我先讓一個在海外專業做英文編輯(非英語國家,但英語是第一官方語言)的朋友修改,可是修回後,那個雜誌說不滿意,給了一頁的修改參考,讓我再找真正的natvie的朋友改。看來「語感」這個東西是一輩子也學不來的。然後找了個美國朋友,拖拖拉拉又折騰了很久,最後通過了。現在我的結論是,如果趕時間,還是別找熟人修改,因為那些人大多都很忙。還是花點錢找海外的編輯(proofreading)公司,一篇一萬字英文的文章2000RMB左右,何況找熟人有時候也是要錢的。我相信任何一個編輯公司都是負責的,關鍵的問題在於還是語感。我就不願意找總部設在日本的編輯公司,雖然我那個英國雜誌推薦讓我找它。

你可以讓他們先試編一段,找個老美朋友審一下,語感這種東西,人家讀兩句就知道了,但我們是一輩子也感覺不出來的。在這次成功經歷之前,我一共投過3篇論文。都以無限悲慘的命運收場。當時我還是學生,不知天高地厚,篡了一篇文章就找了個牛雜誌投過去。這個雜誌是我們專業的leading journal,好在什麼論文不管水平如何,直接外放出去審。回來的結果是,評論問差點就說文章是垃圾了。被批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但冷靜下來,各種建議真是花錢也買不來的。包括建議我讀的文獻,邏輯問題,思路問題,概念問題,方法問題,寫作問題……

但那幾篇論文差不多每次的評價都有些許提高。第一次投稿只有開場白中禮節性的interesting,ambitious之類的話。之後開始漸漸出現applause, innovative之類的詞,問題也越來越具體。

和評閱人辯論這件事。首先條件是,確實有的爭,因為一篇文章出去,你應該保證你在這個領域自己看過所有文獻,別人說的爭論的內容你全清楚(發國際刊物,就是要在所有文獻的基礎上往前走一小步),所以評閱人的意見,多半是他沒你考慮得完全。如果反過來是作者沒想仔細被人抓把柄。那就乖乖地改,同時一定要回復裡讚揚和感謝他。反過來,有時候評閱人可能不是完全理解你的思路,很多作者會就覺得「這哥們什麼也不懂」,這種想法是不能有的。理科我不知道,我所接觸的十幾個匿名評閱人裡,沒一個不是相關領域的專家(非常佩服期刊掌握的專家庫儲備)。最後結論是,只可能是你沒寫清楚,而不是專家沒看懂。本著這個心態,那就乖乖的改文章吧,把評閱人的質疑全回答清楚了。必要時寫封長信解釋(有時候文章篇幅裝不下)。

二是如果遇到不服氣怎麼辦。我的另一篇ssci論文當時就給了我一個reject,但我覺得有得爭,我就給編輯寫信說,他的每條意見我都能反駁。編輯很快回信(2天後),說,首先我還是很歡迎你修改後繼續審的,你可以寫一封cover letter給評閱人,但要注意「外交辭令」。還說,你當然也可以要求換評閱人,但這樣就可能會提出別的問題。這前面我說過,ssci論文的語言水平並不是決定性的,那麼到底什麼是重要的呢?是思想。這話太籠統了。這裡不可能說得太具體,我先簡單講一下大家寫文章時的問題,處理好下面的問題是能夠發表的基本條件。

概念問題:這是中國人寫文章時最讓外國學者惱火的一個問題。中文文章喜歡「創造」新概念。其實是在玩概念遊戲。比如,大家寫文章總喜歡寫「結構」,「體系」,再加一個「性」,結構性的,內生性的,或者加個「化」,城市化、市場化、私有化、轉型。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不是不能用,但不能胡亂用。如果你寫了一篇論文,說「由於中國的政治結構和美國不同,所以怎麼怎麼」。在國內肯定能發表。但這種話到了英文期刊,評閱人馬上就會問你,你指的「政治結構」是什麼?中國人很喜歡說「結構性調整」這種話,到底什麼意思?誰能說說看?更有甚著,一會說結構,一會說體系的,英文期刊的評閱人肯定看得就怒了。

邏輯問題:這個很難講。但我覺得大部分學者智商都是沒問題的,寫文章邏輯性不強關鍵還是一個道德問題。就是「對付」和投機取巧。一段話闡述一個道理,中間有一句話其實是說不通的,明明心裡知道,就是賭評閱人看不出來。確實,很多情況下矇混過關了(因為中文雜誌的評閱人水平不高還看得不仔細)。但最後白紙黑字的印出來後,總有人會看出來的。當然我這還是指檔次比較高的雜誌的文章。方法問題:方法是中國非海歸學者的一個缺門。每個專業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單從社會科學來講,基本思路都是一樣的。其實我專門強調「方法」,並不是一定要用計量,回歸(其實這方面,中國現在在數學方法的使用上已經開始走另一個極端了),定量還是定性根本不重要,同樣的問題和理論,兩套方法可以做兩篇都很優秀的文章。

我說的方法其實還是邏輯和研究設計的問題。但如果前面的研究設計弄不清楚,怎麼都是白搭。前面我說道,我有篇文章,評閱人為了一個變量洋洋灑灑寫了2頁紙和我辯論。內容基本上涵蓋了可能犯的所有錯誤。包括:1)變量能否代表概念;2)指標能夠用來精確測量變量;3)指標的測量的是不是準(我這回用了調查問卷);4)樣本數據的分布是不是合理,符合理論預期;5)用的數學方法是否有問題。除了4和5以外,如果是定性研究,123其實也同樣重要。相應的,我昨天寫了一篇5頁的紙,反駁他每一條批評,以證明我對變量和指標的選取是科學的並且經過深思熟慮的。相反,如果寫文章之前這些問題沒考慮清楚,文章寫出來了也是白寫。

相關焦點

  • 乾貨,新手發表論文的注意事項!
    發表論文是研究生的重要任務,也是本科生提高自己給自己簡歷加分的很好的路徑,那麼作為新手,發表論文有哪些注意呢?1)注意刊物要是正規期刊發表論文之前去知網等網站查詢,是否是正規刊物,或是否被收錄。有些正規期刊發表的增刊等,並不被網絡收錄,但是特刊被收錄,所以大家一定注意區分。2)查詢本學校、本單位的具體期刊要求以包子博士學校為例,圖書館按照幾年前的核心目錄發布的,所以幾個非核心的期刊本校是認可的,有的學生就專空子,發表非核心期刊畢業。
  • 機械學院舉辦優秀博士畢業生學習與科研經驗交流活動
    12月9日下午,機械工程學院「優秀博士畢業生學習與科研經驗交流」活動在機械學院第三會議室成功舉行。3位優秀博士畢業生楊志勃、李博、李寶童分別結合自身經歷,向同學們分享了讀博生涯的經驗和體會,他們通過自身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經歷告誡在場博士生在課題研究中不要迴避困難,要積極面對不斷探索勇於創新,並回答了現場提問。
  • 武漢高校一博士在國際著名雜誌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
    近日,武昌理工學院與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市生物質類固廢資源化技術工程中心合作在國際著名雜誌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發表了高水平研究論文。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武昌理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江洋博士,第一單位為武昌理工學院,雜誌影響因子6.395,屬於中科院大類分區環境學領域的一區TOP期刊,實現了新突破。據江洋博士介紹,他與南開大學有關專家以及武昌理工學院環境工程系主任黃周滿等人一起研發了一種新型的生物反應器「袋式生物反應器」。該反應器在肥料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情況非常好,它的特點在於其工作模式採用全新的間歇式封閉系統。
  • 讀博5年,論文0發表,何去何從?
    讀博期間她一篇小論文都沒有發表,沒發的原因她說起來複雜,我聽起來卻很簡單——眼高手低,本末倒置:一開始只想潛心科研做學術,一心只想發SSCI,結果戀愛大過天,博一博二兩年經歷熱戀失戀自我療愈,等到博三才想起來自己還有大小論文兩件要事待辦。半路奮起直追最終就是現在的收成:大論文過關,小論文一無所獲。
  • 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我原來在《論文寫作發表全攻略》這本書裡講過這個問題。中文論文已經在國內發表,可又想改為英文論文去投國際會議或者國際期刊。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但也要根據具體的論文的修改情況來看。我以前也有一個參加國際會議的論文,當我想再投期刊時,期刊方就要求要有50%的內容是與之前的會議論文不同的,所以我按照這一要求增加了很多內容,後來也得以順利發表了。在我們將中文論文改成英文論文的過程中,經過了再加工,得到的英文論文從內容到形式與中文論文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是英語水平不高的作者,無法獨立將一個中文論文改成英文論文,也可以找專門的英文潤色機構幫忙。
  • 如何規劃及踐行博士生涯:我的個人經驗
    而我個例子可能極端些,不足為取,因為在我得知錄取消息後(還在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前),大概是5月份,我就提前準備發表論文,正式入學的時候,學校規定的發表論文要求我已經完成了(這裡有個發表論文時間差,不細說了),還是那句話,硬性的、有時間要求的工作約提前完成越有利。
  • 研究生英文論文發表之路如何開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科技論文寫作與發表是研究生學習階段科學研究素質訓練的必要環節。發表一定數量的高質量科技論文,是目前許多科研院所對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畢業和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
  • 科研榜樣:這位博士發表10篇CSSCI論文,數十個司法實踐項目!
    在校期間發表18篇高水平國內外論文其中CSSCI來源期刊10篇參編3部法學知名學術著作省部級決策報告4部參與國內7個司法實踐調查改革項目曾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潛心學術,夯實理論基礎 作為一名博士生,聶友倫在學術寫作上孜孜以求,成績斐然,發表了《刑事訴訟法時間效力規則研究》《論司法解釋的立法性質》《檢察機關批捕權配置的三種模式》等18篇國內外期刊論文。
  • 格樂留學|scopus最新檢索,33篇論文發成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
    33篇學術論文發表在了國際學術期刊據scopus最新檢索,格樂大學在今年1月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共計有33篇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上!什麼是scopus?格樂大學的授課教師均來自國際知名院校的碩士和博士以及國內一流大學的骨幹教授、博士、博士後,他們教學經驗豐富、治學嚴謹,倡導創新思維和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格樂大學校長楊金泉Professor. Dr.
  • 大學生在校期間怎麼發表論文?
    很多同學都有了解到,本科生在學校期間如果發表了論文的話,是能夠獲得多項福利的,比如說考研保研時加分、申請獎學金加分、抵消英語四級或者學校處分、出國留學和裝飾簡歷等,而且在發表論文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相關知識經驗更是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文化素養,可以給自己提供更多的幫助。
  • 文科博士寫好論文的10條建議!
    論文委員會四位教授:三位英語系大牛,一位人類學系教授,另外一位教育系GSR(Graduate School Representative)。本文不完全適合閱讀對象:實驗為主、三篇發表論文+引言模式的理科論文作者可能從中所得相對有限;只要寫個十頁之內的文章,也不大需要看;想要一步登天、不勞而獲,本文也幫助不到你。我的畢業論文是英文的,但是我覺得中英博士論文應該有相通之處,可以互相交流。好了,我們開始吧!
  • 愛思唯爾(Elsevier)-發表論文後,如何讓你的論文更有影響力?
    發表論文後,如何讓你的論文更有影響力?酒香不怕巷子深,放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句話未必湊效。打開手機或電腦網頁,期刊論文、博文、電子報、多媒體內容撲屏而來,作為讀者,實在不可能讀完所有東西。在海量信息衝擊的時代,如何讓自己日夜兼程辛苦研究的成果讓別人看到,受到同行認可,成為科研人員發表論文後普遍關心的問題。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你的論文影響力?有什麼技巧可以幫助您敲開讀者的大門嗎?愛思唯爾的專家們總結了以下經驗,幫助大家的論文獲得更多曝光度和瀏覽量。
  • 這是2020年最差的論文!比克博士怒了
    但如果由義大利、美國和俄羅斯三國核醫學和皮膚病醫學家聯合做了一項研究,說5G網絡誘發產生新冠病毒,並且還通過同行評議發表在SCI和Medline收錄雜誌。你又會是什麼感覺?這篇論文於2020年7月16日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Regulators and Homeostatic Agents。
  • 選刊投稿發表一條龍 論文中介為何風生水起?
    在這些交易中,均出現了第三方論文代寫代投機構的身影。 這些機構,以翻譯公司、科技服務公司或文化傳播公司之名,行論文買賣之實。從論文撰寫、選刊投稿、審稿改稿到最終發表,提供「一條龍」服務。 A、論文中介怎麼就能做得風生水起?
  • 馬寅初經濟學院院長張中祥論文入選SSCI期刊《Climate Policy...
    據期刊編輯部統計,20年裡來自78個國家的大約2500名作者在該刊發表了1600多篇文章。據2018年JCR影響因子報告,Climate Policy位列SSCI公共管理學科期刊首位。該刊自2001年創刊到刊登這篇入選「Top 20 papers for 20 years」論文那期期刊出版,第一作者署名來自中國的文章不超過10篇。
  • 自稱「房奴」的博士靠開店賣SCI論文10年盈利近百萬,論文買賣你...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武漢晚報 首席記者楊佳峰 導讀: 10年前,一位自稱「房奴博士」的剛畢業博士生在網上開啟了他的SCI售賣小鋪。
  • 期刊論文投稿經驗分享
    馬上就到了畢業季啦,相信最近一段時間,即將畢業的同學們一定是非常非常的忙碌,每天追著導師只為一件事:論文。說到了論文,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的論文會發表在SCI上面啊?沒想過?那你和鹹魚有什麼區別,連白日夢都不做的嘛。
  • 快訊:山東大學在《Nature》發表論文!
    1月7日,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孫金鵬教授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張巖教授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團隊精誠合作,全力攻關,在山東大學易凡教授團隊和於曉教授團隊的協助下,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s of glucocorticoid-bound adhesion
  • 博士論文也是抄的,還是抄襲豆瓣網友!校方正式回應:撤銷博士學位!
    南京藝術學院:撤銷郭彥努藝術學博士學位 11月,郭彥努的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亦因其論文存在抄襲、剽竊決定撤銷她的博士學位。比對發現,被指抄襲的論文繫於2019年10月發表於《浙江建築》第36卷,第5期,發表時間晚於豆瓣博主「心匠」的文章,且兩者正文部分存在多處雷同。
  • 湘大熊瑞祥副教授合作論文在比較經濟學國際權威期刊發表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11日訊(通訊員 郭川南)近日,湘大商學院博士生導師熊瑞祥副教授與復旦大學陳釗教授、巴黎第一大學Sandra Poncet教授合作的論文《地方金融發展與民營企業出口:來自城市商業銀行的經驗證據》(Loc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