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榜樣:這位博士發表10篇CSSCI論文,數十個司法實踐項目!

2020-12-24 科教頭條

在校期間發表18篇高水平國內外論文

其中CSSCI來源期刊10篇

參編3部法學知名學術著作

省部級決策報告4部

參與國內7個司法實踐調查改革項目

曾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法學院訪學一年

曾獲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

蔡定劍憲法學優秀論文獎

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光華獎學金、

京東獎學金等多個獎勵

……

這位性格開朗、成績優異、熱愛法律、堅持不懈,將學術科研與司法實踐充分結合的人大人,就是2020年度吳玉章獎學金獲得者、法學院2017級博士生聶友倫。在持續的求知和探索中,他不斷超越自我,同時積極投身司法實踐,為中國司法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潛心學術,夯實理論基礎

作為一名博士生,聶友倫在學術寫作上孜孜以求,成績斐然,發表了《刑事訴訟法時間效力規則研究》《論司法解釋的立法性質》《檢察機關批捕權配置的三種模式》等18篇國內外期刊論文。

聶友倫讀博的初衷源於第一次論文投稿的經歷,當時對刑法比較感興趣的他,系統地選修了相關理論課程。在一邊聽課一邊讀文獻的學習過程中,他發現文獻中有些觀點似乎值得商榷,這些不時湧現出的疑問在他心中埋下了種子。研二時,他針對財產犯罪的界分問題寫了一篇論文並成功發表,種子經過一年的精心澆灌,漸漸萌芽。分專業後,他有幸受到陳衛東教授、劉計劃教授和程雷教授等師長的栽培,並在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擔任科研助理。期間他一直跟隨著研究中心的老師們學習和工作,並成功通過博士生入學考試,成為了一名博士研究生,當初的幼芽在訴訟法學的道路上不斷汲取知識的養分,茁壯生長,變得枝繁葉茂。

聶友倫參加2019年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年會

「不論是科研還是學術研究,都沒有捷徑可走。」談及研究方法,聶友倫擅長使用法解釋學展開研究。法解釋學具有體系性,需要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解釋方法來證立證偽自己或前人提出的命題。運用這種方法,往往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材料。聶友倫分享了他總結的「三步走」文獻閱讀方法。首先,確定必讀文獻。確定研究主題後,檢索相關書籍和論文,有些相關研究的引用量或者下載量很大的,基本可以確定屬於必讀文獻。對這些著作或者論文,需要非常小心的精讀,並做一些筆記;其次,在閱讀必讀文獻時候,這些文獻本身引用了一些其他的文獻,可以按照引用的內容確定這些文獻的重要性,按圖索驥地進行進一步、廣泛地閱讀;再次,對於一些比較新的文獻,可能代表了較為前沿的研究方向,對這些文獻可以適當選擇閱讀的粗細程度。

2018年,聶友倫曾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訪學一年。期間,他參與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紐約大學亞美法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組織的多項學術研討活動。參與各項學術研討會之餘,他基本處於閉關狀態,他一到美國就買了臺印表機,每天就是列印材料、看文獻、寫論文、改論文,「畢竟人在國外,除了一些國內來的同學朋友,誰也不認識,這種例外狀態好像特別適合做法學的相關研究」。

聶友倫參觀美國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

今年聶友倫發表了7篇CSSCI論文,其中4篇就是在伯克利閉關期間所作。在美國生活和學習的一段時間,除了有效地提高自我生存能力,「我還收穫了論文、小肚子和腰間盤突出吧」,聶友倫笑道。

躬行實踐,投身司法改革

求學問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如果說閱讀文獻、撰寫論文是科研人的「讀萬卷書」,那麼深入實踐,將所學所思應用於實際則是他們的「行萬裡路」。

「科研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衡量科研的價值在於它產出成果的實踐意義。」聶友倫認為學術應當與實踐相聯繫,科研之餘,他參加了不少司法實踐和司法改革項目,通過實踐發現問題,深入研究提供解決方案。他參與過減少審前羈押與逮捕訴訟化、完善監獄服刑人員投訴處理機制試點項目、法官檢察官遴選業績評估與懲戒制度研究等十餘個試點與調研項目,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聶友倫參與律師法的修改與完善研究項目

其中,他印象最深的,是陳衛東教授主持的完善監獄服刑人員投訴處理機制試點項目。聶友倫與其他項目組成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套由第三方參與的監獄巡視制度,組建了一個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構成的委員會,開展巡視、設置投訴箱、重視服刑人員反饋等工作。在試點地區監獄管理局、檢察院等的支持下,這個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後續有望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意義重大。

聶友倫認為,科研要秉承實事求是的精神,也就是要有實際作用、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點,人民大學可能是全國做的最好的,因為畢竟有校訓在嘛」。

代代傳承,終遇人大法學

在科研和實踐都收穫頗豐的聶友倫,學習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也曾感到迷茫。本科階段他就讀於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由於對所學的國際政治與會計專業都不太感興趣,他基本「放空」了三年。直到大三,發現身邊的同學準備出國、開始實習,逐漸步上了人生正軌,他才意識到了差距。他覺得自己應該奮起直追,便選擇了考研。選擇專業時,他選擇了從小就感興趣的法律專業並一鼓作氣,決定「索性就考最好的學校」,最後如願以償,來到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聶友倫對法律的熱愛,離不開父親的影響。他小時候剛記事那會兒,父親正在準備律師考試,買了很多法學相關書籍在家裡研究。「這個影響是持續的,因為當時律考的通過率不高,他考了好幾年才考過。」聶友倫笑道。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從小都對法律有興趣,結果後來高中學了理科,他當時以為一輩子沒有機會再學習法律了。不過,人生無常,兜兜轉轉又回來了。

來到人大後,聶友倫被整個學校的氛圍感染了,「個人的發展很依靠平臺支持」,身邊的每位同學都十分優秀,不管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精進自己的學業和工作,期待以後能做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在人大,你會不知不覺就被帶入奮鬥者的角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大人的力量更是無窮的。」

聶友倫碩士畢業與同窗合影

至於為什麼選擇了訴訟法方向,聶友倫用了一個詞來形容——機緣巧合。人大法學院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主要是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導向,當時入學伊始不細分方向,到了研二才分專業方向和導師。想學刑法的他被分到了刑事訴訟法方向,幸運的是,他似乎這才找對了方向。「刑事訴訟法教研室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不僅有著良好的學習和工作氛圍,每位老師也都特別優秀」,他說。聶友倫在碩士和博士期間分別受教於程雷老師和劉計劃老師,兩位都是法學界年輕一代學者裡的佼佼者,他們指導學生叩開了刑事訴訟法的大門。訴訟法的學科帶頭人陳衛東老師,更是經常在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方面親自指導學生,在學習、科研以及生活上都給了他極大的幫助與關懷。「我非常感謝他們。師恩無以為報,那就在學術的路上繼續努力吧。」現在,他正準備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大展身手,為中國的司法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書足球,是課餘所好

生活之餘,聶友倫會讀一些與專業以外的其他書籍。「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他最喜歡的一句話,意思就是,不憑空臆測,不武斷絕對,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為是。他認為這句話是人生修為的最高追求,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人生不長,本就充滿了各種風險,即便修為極高,也不一定能有所成就,何況自負固執。「要堅決杜絕這四種毛病,調整心態,客觀對待他人和處理事情。」

除此之外,聶友倫還喜歡看動漫和足球。作為足球二級裁判的他,將裁判與法官兩個不同的角色聯繫起來,裁判需要為突然發生在面前的事情迅速作出決定,法官需要根據案情及律師的陳述做出判決。「一個正常的人,連在他面前剛剛發生的事情,都不能完完全全說清楚,可想而知法官面臨的情況是多麼複雜。」

聶友倫在舊金山北灣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則未來可期。在今後的日子裡,他計劃進入高校或科研機構工作,繼續研究手頭項目,包括司法解釋制度、裁判文書的實證分析等問題。「我感覺這些研究還是有一定意義的」,他將繼續追隨內心的聲音,走出自我的偏狹,堅守良心的指引,從而自由而不放縱,獨立而不狂狷,盡責而不懈怠,為中國法治建設添磚加瓦。

來源:中國人民大學 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成長」出品 採寫:林潔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設計:袁雪瓊 顧小白 特別支持:學生處

相關焦點

  • 7篇SCI論文,8個發明專利,這位西理工人在科研路上乘風破浪!
    讀博期間,他發表7篇SCI論文。科研路上,他獲批8個發明專利。各類競賽,他斬獲多項大獎。他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他執著堅守,永葆初心。在西理工的十年,他學習、思考、收穫、成長,他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不斷迸發新的力量,不斷閃耀新的光芒。他就是西安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在讀博士劉照偉。
  • 山東大學:榜樣的力量|勵志篤行,弘揚青春正能量
    >自2020年10月底,2020年「榜樣的力量」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在一校三地全面開展。學術科研,求索真理之光文學院孔妍文臨床醫學院張宗璞空間科學與物理尹若彤機械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趙金富,在學術道路上不斷探索,發表SCI論文9篇,學術成果突出
  • 他還是博士國獎獲得者,共發表學術論文6篇
    藉此契機,研究生院特策劃推出2020「榜樣的力量——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系列專訪,從科技創新、海外訪學、服務同學等方面講述他們的成電故事,展示我校育人風採。聽榜樣故事,汲取榜樣力量,望全校研究生奮發進取、不懈努力,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拔尖創新人才。
  • 科研論文 | 李善民教授發表一A重要核心期刊論文(一)
    秉承「融匯中西管理智慧、培養創業創新精神、踐行服務社會責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的使命,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紮根於中國情境,致力於管理理論創新及管理實踐的研究。近年來,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科研成果豐碩,高水平論著持續湧現。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微信公眾平臺將陸續推出中大管院2020年科研力量系列文章,向大家展示管院近期的科研成績單。
  • 我有一個好爸爸,讓10歲的我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數十篇小學生作文
    當今社會,人常戲稱「自食其力,不如有個好爹」。比如袁華那轟動大江南北的一篇作文「我的區長父親」。是的,只要爹厲害,那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在這個拼爹的時代,10歲的王青石就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10歲的王青石依靠他爹王松奇,在具有很大影響力的金融核心期刊《銀行家》上發表了數十篇散文詩歌!你沒看錯,是數十篇散文詩歌,還發表在了核心期刊上,時間跨越了20年(2006~2018年)。
  • 超150篇論文,55項發明專利!這8位「男神」全是博士,都來自西安交大
    博士期間,他參與橫縱課題共9項,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7篇,其中SCI期刊論文12篇;以第一學生作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並全部授權;開發2套數位化精度分析軟體,並獲得軟體版權2項。2019、2020年度連續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6年獲得"SMC社會獎學金",2019年獲得"優秀研究生"榮譽稱號,2020年獲得"優秀博士研究生標兵"榮譽稱號。
  • 格樂留學|scopus最新檢索,33篇論文發成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
    33篇學術論文發表在了國際學術期刊據scopus最新檢索,格樂大學在今年1月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共計有33篇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上!什麼是scopus?一所高校,有好的科研環境和水準,大學裡每年的科研成果中,碩士和博士生的論文既保證了數量、也能夠發表在國際期刊上,質量之高,都是一所高校學術和科研水平實力的重要體現。格樂大學能夠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不僅因為政府在科研方面的支持和鼓勵,更離不開格樂大學在教育科研領域持續性投入,及學術領域優秀師資隊伍的建設。
  • 北京理工大學2020徐特立獎學金揭曉:10名本科生、10名研究生!
    科研經歷以第一作者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影響因子為7.1.1區TOP)發表論文1篇。以共同作者發表1篇SCI論文(影響因子6.232,2區)以及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申請發明專利4項。多次參與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空間站工程航天醫學實驗等項目。
  • 真優秀:她3年發表論文28篇,40多個獎,被評為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上,我校水利水電學院土木工程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劉燚在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膺「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她也是本屆獲此殊榮的唯一四川學生代表。據悉,「第十四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由教育部、人民日報社指導評選,全國範圍內共評選出10名年度人物。
  • 重症醫學科SCI論文發表及臨床科研策略大數據分析
    我們在對重症醫學科發表的論文檢索過程中,發現中國發表的SCI論文,在10年內增長了29倍。這顯示了中國重症醫學科臨床及科研的急速發展。我們特別卯足了勁,幫朋友們找到了重症醫學科做臨床科研的四大策略。(重症醫學科研究論文的增長趨勢)我們對其中最新發表的10,997篇論文進行大數據分析。根據重症醫學科領域2020年發文3.8萬篇的總量,下面針對重症醫學科的全球數據大都是今年最近3個月論文分析結果。
  • 工作四年重返校園讀博發表五篇SCI一區論文
    王朋,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設計了一系列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劑,有效解決了鋰氧電池能量轉換效率低、循環穩定性差的問題,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發表5篇SCI一區論文,其中2篇論文榮獲Advanced Energy
  • 這位85後教授真牛,在頂級期刊Science發表論文,西工大第4篇!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11日,西工大理學院陳凱傑教授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 「Synergistic sorbent separation for one-step ethylene purification from a four-component mixture」(Science, 2019, 366, 241-246)。
  • 祝賀:南京師範大學2019年CSSCI期刊論文發表數排名全國17位!
    近日,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高校科研成果統計分析資料庫》公布了全國高校CSSCI期刊論文發表數量排行榜。我校2019年度CSSCI期刊論文發表量為755篇,在全國高校排第17位,在全國師範類高校排第4位,在江蘇高校排第2位。
  • 這位重大教授,帶領其「機械科研天團」攻克軸承技術領域多項難題!
    1997年在日本群馬大學結束博士學業後,他並未著急回國,而是選擇留校任職文部教官,參與日本眾多企業項目,與知名企業技術人員交流學習,在工作中不斷強化實踐,提升理論水平,積澱行業知識。多年豐富的海外教學經歷,讓邵毅敏對高校人才培養有了獨特見解。
  • 每年被SCI收錄的中國學者英文論文的科研經費成本和發表費相當於給...
    ——國內科研論文外流現象分析》,作者利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的年度報告數據,以面上項目10年數據(2006年—2016年)為樣本,做了一個比較粗略的估算。10年時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面上項目經費總額為8,075,650萬元,根據基金委的年度報告,科研成果產出的主要形式為:國際會議邀請報告、國內會議邀請報告、國際期刊論文、國內期刊論文、專著、發明專利,而國際、國內邀請報告的技術內容往往被另外四種成果形式包含。
  • 五篇「馬屁論文」受質疑 其導師參評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據微信公眾號「書味香」相關推送,本科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的徐中民,於1994年考入程國棟門下,先後攻讀寒區經濟方向的碩士與博士。該公號為徐中民組織發起的書味香讀書會的公眾號,徐在此發表了多篇文章。 在「神論文」引爆網絡後,《冰川凍土》編輯部發表官方聲明決定撤稿。
  • 自稱「房奴」的博士靠開店賣SCI論文10年盈利近百萬,論文買賣你...
    其中的一篇博文中,博主詳述了開設「論文小鋪」的目的:自己剛剛畢業,在畢業前,做了大量實驗,積累了一些實驗數據,本來打算拿到新單位發表,然後用來評職稱、申請項目。但是陰錯陽差,他籤到了一個製藥公司,不需要做科研了,因此想將手頭的數據寫成文章,物盡其用,「經過對數據的整理,粗略估計可以寫成10篇左右的SCI文章,推薦各位高校教師,尤其是急等論文評職稱的教師使用。」
  • 論文買賣調查:有人花10萬買兩篇 代寫代投機構打擦邊球
    SCI、EI、南大核心、北大核心,都有合作渠道,很多教授、博士都是由我們代為發表,代理的好處就是速度快,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是代理發表,不是您正常的投稿方式,我們是跟雜誌社合作編輯直接收稿,內部渠道,可以保證錄用發表。」記者表示,想要兒科方面的英文論文。對方迅速為記者選定了目標期刊,代寫、代投,報價2.5萬元。
  • 博士網上賣SCI論文10年100篇,恐怕連伯努利都得「折腰」
    一位博士,在網絡上開了一個小鋪,專門倒賣SCI論文。網絡上,買賣論文的店鋪那可是多了去的,但是能夠賣SCI論文的,恐怕就鳳毛麟角了。當然,也不是沒有,只是像他這樣一個人包攬了從選材、構思、實驗、寫作到發表,這樣全流程的,恐怕獨此一家吧——要知道,一篇論文從選材到發表,一般情況下,必須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有的還更長。
  • 北京女神學霸:發表多篇核心論文,報告被政府部門採納,圓夢985名校...
    2015年,她成功考入北京聯合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她研一時期撰寫的文章就發表在中國人力資源開發核心期刊上。研二時期更是撰寫了多篇論文,發表在北大核心期刊等重量級刊物上,研究報告還被有關政府部門採納。研三時期,她一邊撰寫畢業論文一邊備考,最終成功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人力資源專業攻讀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