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它是固執,也許是愚昧。但我覺得在大部分文學典籍裡飛蛾撲火應該是含有褒義的意思,是在歌頌一種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吧;是為了追求光明和愛而獻身自我的勇氣。讚揚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付出時的義無反顧,不畏犧牲的精神。在現在愛情風盛行的文學學壇裡,飛蛾撲火更多地用來表現出對戀人苦苦追尋,吃到苦果仍不言放棄的情愫,是一曲悲壯的讚歌。
泰戈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每個人從出生那刻起就在走向死亡,不管你成就如何,多麼偉大,但是最終的目的地都是一樣,就是塵歸於塵土之中。
其實,在我看來《騎士的獻祭》中的父親李善斌,他對時靈儀的愛讓我感到深入骨髓,卻又讓我在混沌中感到懷疑,但是李善斌最後用自己的方式報復了拋棄時靈儀的孫洋,仿佛就是飛蛾撲火般那樣決絕。他知道自己無法和孫洋「一決高下」,但是他卻用犧牲自己來揭發孫洋的罪行,這一點讓我感懷許久,這究竟是怎麼的愛才會讓一位父親甘於作此決定呢?
1.對孩子無私的愛
這是一位眾人眼中的好爸爸,好同事,從來不會和別人紅眼,即使對待私生子,依舊像親孩子。這樣一個口碑極好的人,讓人意想不到為了時靈儀能把自己搭進去。
李善斌對孩子很溫柔,哪怕在浴室和故去的時靈儀待在一起,面對小諾打來的電話,依舊溫柔有耐心地笑著說:「小諾啊,你和奶奶說,爸爸晚上不回來吃飯了。」當警察調查李善斌的時候,小諾會為他撒謊。
在孩子面前,李善斌是成功的好爸爸,兩個孩子都教育的很好,面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弟弟,小諾也非常顧著弟弟,沒有父親的從小教導,我想小諾也做不到。畢竟弟弟出生的時候,小諾已經有記憶,有自己的想法了。其實這是很有愛的一家人,如果沒有足夠的愛,怎麼會一次又一次包容時靈儀;沒有足夠的愛,姐弟兩怎麼會如此相愛。
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缺失的父愛;我們的成長中很多時候都缺少父親的參與。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親的陪伴會有著不一樣的成長經歷,尤其是男孩子,只有父親才能給予和母親不一樣的成長經歷。就像一個很高的臺階,父親會鼓勵孩子放手大膽跳下去,母親就會擔心孩子摔著。男人和女人的心思不一樣,所以孩子的成長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失。
2.對愛人深到骨髓的愛
李善斌很愛時靈儀,即使知道時靈儀嫁給他是有目的的,可是他依舊愛,哪怕後來時靈儀和別人走了。當李善斌看到拾荒的靈儀時,他的眼中是滿滿的後悔,哪怕靈儀懷著別人的孩子,他一樣允許她生下來,而且還能像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靈儀瘋了,一犯病就放火,房子燒了那麼多次,李善斌也沒有拋棄她,當靈儀清醒時,一次又一次求著李善斌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時候,終於最後一次李善斌答應了。他不僅成全了時靈儀,還用自己的生命懲罰了拋棄時靈儀的孫洋,他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幫時靈儀報仇。
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個犯罪分子因為愛而犯罪,我覺得與其說是犯罪不如說是解脫,只不過他用的方法殘酷了些。生而為人,李善斌覺得時靈儀真是夠痛苦了,可是最後他竟然選擇了把自己搭進去,幫時靈儀解脫。
很多時候我們愛一個人都愛得不純粹,尤其在現在這個物質爆棚的社會,愛情之中總是參雜了許多雜質。結婚的時候總會覺得,對方有車有房,女方有保障,還得要多少彩禮。真是真正這一套下來,又有幾個家庭能承受住。好不容易結婚了,又總是會因為生活總的小事,吵吵鬧鬧,動不動就離婚掛在嘴邊。
有時候我們真的應該愛的純粹一下,愛就是愛,不要參雜任何利益性的東西,一旦感情之中參雜了利益,那麼就有了各種矛盾。現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總是有原因的,尤其是疫情之後,雙方各種行為習慣極度暴露,或者一方強勢不退讓,那麼婚姻總是會有裂縫,時間越長裂縫可能就會越來越大,最後分崩離析。
愛,有很多定義,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在我看來,李善斌就像飛蛾一樣,熱愛火,最後卻又歸於火。他愛時靈儀,所以成全了時靈儀,哪怕以身犯險,犯錯也在所不惜。《騎士的獻祭》一書看完我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刷新了我對犯罪的看法,原來不是只有惡才會讓人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