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王嬌莉)召喚懸疑寫作的「罪與罰」暨《騎士的獻祭》創作分享會12月13日下午在西安曲江書城舉行,作家那多與古城讀者分享了創作背後的故事。
作家那多從2000年起開始文學創作,憑藉其超凡的想像力一舉成名,著有「那多靈異手記」系列小說、《百年詛咒》等作品。2018年,他的《十九年間謀殺小敘》銷售逾十萬冊,豆瓣評分8.2,把那多推上了創作生涯的新高峰。新作《騎士的獻祭》出版,被不少讀者認為是那多繼《十九年間謀殺小敘》之後的創作新峰,打開國產懸疑寫作新格局。
據悉,小說《騎士的獻祭》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講述了一個男人,作為愛人和父親的故事。恰是因為善良,他殺死了最愛的女人;恰是為了解除家人的痛苦,他做了最殘忍的事情。這是同類型寫作中少見的樸素的作品,不玩先鋒機巧的敘事圈套,而是讓讀者的情感在閱讀中慢慢加碼,直至極限。小說中,偵破推理與社會探察交織,在綿密冷靜的文字中,生活的暗面無處遁形。作品的看點不在複雜嚴密的邏輯推理,而是以悲憫的眼光同時深入一個警察和一個罪犯的心理世界。
《十九年間謀殺小敘》面世後,那多稱該書是自己「最有野心的一部作品」,談及對新作《騎士的獻祭》的定義,那多坦言,「如果用兵器來形容,《十九年間謀殺小敘》是長兵器,而《騎士的獻祭》則是短兵器,比較鋒利、直接、更有力量。」
《騎士的獻祭》改編自真實的刑偵大案,那多表示,「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警察朋友向我提起了它。於是,這個故事一直跟隨著我,像一顆嵌進骨縫的子彈,時常隱隱作痛。」這個故事讓那多難以釋懷,新聞報導只觸及了事件的表面,真相的肌理只有在寫作的顯微鏡下呈現。因此,多年後,那多還是決定把這個故事寫了出來。
那多的微博簡介上標註,「我是一個迷宮的製造者」,但在新作《騎士的獻祭》中,那多卻沒有造迷宮。「在《騎士的獻祭》之前,我會更偏重故事性,但在這部小說中,我想要傳遞情緒。當故事不停翻轉之後,可能在閱讀的當下覺得很精彩,但是一定會阻礙我想要傳達的情緒,某種程度上,這個小說我沒有造迷宮。不是每一個故事、每一本書都要遵循同樣的路徑,而是取決於你想要的是什麼。我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想要這塊石頭直直的滾下來,產生最大的衝擊力,所以這條道要做的更直。當你明確自己想要的時候,需要做一些捨棄。」
說道今後的創作方向,那多表示,「30歲以後,我的寫作和興趣都發生了轉變。之前可能更關注物理世界,偏向軟科幻小說的創作,現在我對現實生活中人心變化更感興趣,更多的創作會放在現實題材的犯罪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