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不定是你看到的——世界名畫背後的奇趣故事

2020-12-14 春綠潤境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沒有真切的看到,一切都是道聽途說,這話誠然有幾分道理,但是面對藝術品,眼見卻不一定為實。觀看一幅油畫,可以看出它的色彩明暗,結構布局,技法的精湛,甚至還可以窺測到藝術家創作時的心緒,但畫面中蘊含的故事,乃至真實的意圖,往往需要透過畫布往藝術更深處探尋。

一時任性毀一生——《夜巡》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

倫勃朗創作的的《夜巡》和委拉斯凱茲的《宮娥》以及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被公認為世界三大名畫。荷蘭畫家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創作於1642年的《夜巡》更是當仁不讓的成為了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一幅群像畫作,《夜巡》的構圖讓每個人都出現在畫面上,不僅安排得錯落有致,而且明暗對比強烈,層次豐富,呈現出如同舞臺畫面的戲劇性效果。也正是這種不同於同時代其他畫家的畫風,為《夜巡》增光添彩,使其成為世界級的作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幅畫創作之前,畫家已經是荷蘭知名的僱傭畫師了,並且年紀輕輕就已經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但是這件備受讚譽的作品,從誕生之日起完全扭轉了畫家的命運,自此倫勃朗的命運蒙上了一層不可逆轉的悲劇色彩。

17世紀的荷蘭一番太平盛世景象,由於無仗可打,軍隊變成了富裕市民的社交俱樂部,他們熱衷於請畫家給自己畫像,以此來炫耀攀比。自衛隊的軍人們以AA制的形式,每人出資100荷蘭盾聘請了倫勃朗前來作畫,他們希望畫家創作一幅近似於大合照的群像,即使畫面有主次,也要雨露均沾,好讓自己的形象被親人朋友一眼認出。

然而,等到這幅畫亮相時,人們並沒有驚豔於他高超的技法和構圖,畫面上只有隊長、他的副官還有小女孩全身沐浴在光線中,成為全體隊員中最為突出的人物,其他大都數人在暗色調的背景裡露出一張臉,甚至有人沒有臉,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軍人們全都氣炸了,先是對倫勃朗進行強烈譴責,然後上法院起訴,還在媒體上大肆講他的壞話。

因為畫作表現的不公平,軍人們自然不把它當回事,畫幅太大,無法掛在展廊的門廳裡面,隊員們就自行把周邊裁掉,根本不顧及作品原有的平衡。而且掛這幅畫的大廳是燒泥炭明火取暖的,時間久了,炭灰一層又一層的堆積在畫面上,使得整幅畫色彩變得暗淡,以至於到了18世紀,人們把這個原本是白天的場景誤以為是在夜晚進行的,從而給這幅畫取名為《夜巡》。

圖片來源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官網

畫家的一時任性沒能一直爽下去,不僅名譽一落千丈,隨後妻兒的不幸死亡,更是讓他一蹶不振,從畫壇寵兒變成了人間棄嬰。時間帶走人們對他一時的喜愛,卻把他永遠留在神壇,活著時被世人無情的拋棄,過世後又被人們追捧到至高的巔峰,倫勃朗的一生可謂是成也夜巡,敗也夜巡。

狂風巨浪洗不盡的人性之惡——《梅薩杜之伐》泰奧多爾·傑裡柯

如果說倫勃朗的遭遇只是天才的個人悲劇,那麼《梅薩杜之伐》背後的故事則會讓每一個凡人都如臨其境,毛骨悚然。

最初看到傑裡柯所畫的《梅杜薩之伐》是在初中的美術課本上,紙張和印刷雖然粗糙,但整個畫面呈現出的慘烈故事依然透過色感偏差的印刷品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

收藏在羅浮宮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品——《梅杜薩之伐》所表現的痛苦悲慘的場景來自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1816年7月,法國政府派遣巡洋艦「梅杜薩號」,滿載400多名官兵及少數貴族前往聖·路易斯港。由於無能船長的胡亂指揮,船隻途經西非海岸時不幸觸礁,苟且的船長連同貴族逃跑了,拋下150多人在一隻狹小的木筏上,聽任汪洋大海的無情擺布。

圖片來源於羅浮宮官網

數日無盡的漂泊,加之饑渴酷熱挑戰著人們的生存底線,有人投海自盡,有人哀號求救,有人偷飲最後的救命水.…..好在這些行為還是為了自保,更有貪生者為了生存砍斷纜繩,試圖讓所有人同歸於盡;陰謀者為了減輕木舟負重手刃同伴,把他人推進大海;卑微者為了苟活下去,舔食死者的屍體充飢.…..

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在腥臭的木筏上綻放出血豔欲滴的罪惡,染紅了怒浪滔天的藍色海洋。 逃跑的,淹死的,自殺的,被殺的.…..最終只剩10個人活了下來。傑裡柯聽聞了這個特大慘劇,對10個人進行了詳細的採訪,然後結合自己的繪畫天才,創作出了這幅寫實的巨作。陰沉的色彩,動搖的結構,絕望的動作和表情,無論誰看到這幅畫都會試圖去探究背後的故事。

10個人的性命雖然得救了,但心靈的救贖卻隨著那一葉殘舟越飄越遠,親歷了人吃人的海難,人性大惡觸手可及,還有誰能恢復內心的寧靜,一如既往的生活?10個人是受害者,或許也是施害者,多年後,他們無不在自責內疚的精神折磨中相繼死去。極端絕望的籠罩下,瘋狂一觸即發,也許沒有人理應被責備,人性本善只因生逢盛世。

置身「政治」中的無黨派人士——《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創作的《自由引導人民》是他的浪漫主義巔峰之作,在創作上他深受傑裡柯的影響。

德拉克洛瓦畫中的女神化身自由的象徵,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中,手持紅旗,引領著男人們衝脫枷鎖,奔向自由。有人說徵服世界是男人的工作,女人則只需要徵服男人,但在這幅畫裡女人不僅徵服了男人,而且要帶領男人們徵服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意思的是,畫家本人恰恰是跟隨在女神身後一起徵戰的男人之一。女神身後,高戴禮帽,手握火槍,著裝時尚的男人正是畫家自己。他把自己描繪成七月革命中英勇無畏,敢於獻身的一員,然而實際生活中他從未加入過任何黨派,也沒參與過什麼戰爭,立場不明確,對政治漠不關心,反倒是把一腔「政治熱情」全然澆灌在藝術中了。

人間老大我如是——《拿破崙加冕》雅克·路易·大衛

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法國推翻復闢的波旁王朝,擁戴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建立起七月王朝,這次革命行動史稱七月革命。所以,提到七月革命,不能不想到拿破崙的滑鐵盧慘敗。

雖然滑鐵盧戰役葬送了他一世英名,但拿破崙在法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無可匹敵,從羅浮宮的館藏珍寶裡能夠略窺一二。諾大的羅浮宮,文物珍寶應有盡有,而在架上繪畫藝術中有兩大題材表現的特別多——聖經故事和拿破崙畫像。

拿破崙的御用畫師——雅克·路易·大衛 一生為他創作了無數肖像,最富盛名的莫過於對加冕大典的再現。這幅寬近10米,高6米,面積達60平方米的巨幅油畫,畫了190多個人,可見加冕典禮的大手筆!

加冕大典在巴黎聖母院舉行,按照傳統,當教皇把王冠放在皇帝頭上的那一刻即為加冕禮成。誰知心急如焚的拿破崙並不把老祖宗的規矩當一回事,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接從教皇手裡搶過王冠戴在自己頭上,緊接著馬上為皇后加冕。

這一舉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當成擺設的教皇敢怒不敢言。雖然耶穌是全民老大,可是在侍奉耶穌的教皇面前,拿破崙才是活生生的權利化身,天上的耶穌也只能眼瞅可憐的教皇,無奈的笑笑。

立體主義背後的無聲控訴——《格爾尼卡》畢卡索

法國的現代藝術藏品十分豐富,尤數羅浮宮之盛,同時也盛產現代藝術大師,畢卡索是首當其衝的一位。由於畢卡索成名在法國,作品遺留在法國的也非常多,導致許多人以為他就是法國人。其實,他是法國人的鄰居。

1937年德軍法西斯的一場空襲把西班牙的一座小鎮——格爾尼卡夷為平地。畢卡索在自己的故鄉親歷慘案,憤怒至極,此時恰逢巴黎世博會邀其作畫,他便以這場空難為題創作了《格爾尼卡》。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幅畫乍看起來參差凌亂,不知所云,但是細心觀察會發現,整個版面分成了左中右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用抽象的構圖隱喻了戰爭的慘烈和恐怖。扭曲的牛頭,嘶叫的馬匹,母親懷中的死嬰,光芒四射的頂燈照射下來的依舊是黑暗一片。凌亂表象的背後是科學嚴整的構思和精密動感的推敲,更是對法西斯的滔天罪行的無聲控訴。

許多人初看畢卡索的中後期作品感覺摸不著頭腦,可就是憑藉在不斷質疑中的堅持,形成了他獨樹一幟的立體主義風格。畢卡索名聲遠播後,引得歐洲各國人趨之若鶩,前來追捧。有一次,一隊德國士兵來到美術館參觀這幅畫,畢卡索發給每個德國軍人一幅《格爾尼卡》的複製品,軍人們像迷弟見到偶像一樣興高採烈追著要籤名,卻不知小小的卡片上滿是他們罄竹難書的罪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一個小插曲是在畢卡索創作《格爾尼卡》過程中,他的情人瑪麗突然闖上門,當時他的另一個情人朵拉剛好陪在他身邊,諷刺的是男人正畫著抗議戰爭暴行的《格爾尼卡》,他的一雙情人卻在畫室裡大打出手。

有時候,你所看到的並不是你所看到的。

(本文來源於藝術中國,如有侵權,聯繫立刪)

相關焦點

  • 暗藏玄機7幅的世界名畫,背後的故事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隱藏在世界名畫背後的神秘故事,有些秘密讓你大跌眼鏡!暗藏玄機7幅的世界名畫,背後的故事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筆者今天為大家盤點了一些隱藏在世界名畫背後的神秘故事,而其中有些秘密也會讓你大跌眼鏡!一起來看看吧!
  • 《奇趣美術館》:每個2分鐘,都是名畫主角「演員請就位」
    奇趣美術館法國紀錄片,2018年出品,一年一季,目前只有2季。b站9.8,每季30集,每集嘛……非常適合摸魚或帶薪如廁時享用的……2分鐘。這是一間賊貴的美術館。裡頭掛著的,都是世界級名畫。看看這些名字,你沒聽過也肯定在濾鏡、某寶裝飾畫等等地方見過。《蒙娜麗莎的微笑》《瑪麗蓮·夢露》《美國哥德式》《革命的女兒》《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奇趣美術館》的每個2分鐘,都是一次名畫主角的「演員請就位」時間。他們從靜態裡復甦,擁有了血肉之軀,也同時有了3D的故事。
  • 原來你是這樣的名畫!日本藝術家惡搞名畫,看到斯坦李,笑出鵝叫
    原來你是這樣的名畫!日本藝術家惡搞名畫,看到斯坦李,笑出鵝叫古有畫皮一說,今有摳像一談。本質上都是「換臉」,而二者的區別,是將神幻轉為了現實,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感嘆道「原來你是這樣的名畫啊」!可見這些「換皮」後的畫,其真實度之高,匹配度之精確性。《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世界性名畫,雖然眾多都普遍的人物畫中的人物優雅、自然,然而在藝術家的眼裡,她們卻少了一絲韻味。
  • 這部名畫科普劇太有趣了!
    在大眾的印象裡,世界名畫裡的主人公都是端莊的優雅的。尤其在歷史的沉澱,掛在那些昂貴高雅的美術館裡,都鍍上了一層藝術的高光。你看,有了故事,名畫裡的人物一下子就生動鮮活。畫裡的人物因為故事有了生命,而那些故事也並不是胡編亂造,而是基於歷史背景和現代法國時事,進行的一場借古諷今。
  • 小學生模仿「世界名畫」拍照,看到照片後,老師都忍不住笑了
    01小學生模仿「世界名畫」拍照,看到照片後,老師都忍不住笑了特殊時期,老師們也絞盡腦汁給孩子布置不一樣的作業。最近,湖南北師大株洲附校、南京河西外國語學校、甘肅蘭州市東崗小學等多所小學的美術老師,給學生布置模仿「世界名畫」的作業刷爆網絡,老師們看到交上來的成品也忍不住笑出聲。學生們對這份作業十分上心,紛紛腦洞大開,玩得不亦樂乎。學生們模仿「世界名畫」時,特別注重顏色一致和眼神到位,模仿《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時,不惜用毛巾當做頭巾,但眼神和表情頗有畫中人物的風採。
  • 學生模仿世界名畫火了!中小學生惟妙惟肖,看到大學生沒忍住笑了
    文|小玉說 對於藝術家來說「世界名畫」不僅價值連城,它的觀賞性、藝術性,和構圖的創造力都是非常有學習和收藏價值的,像畢卡索的《夢》、弗朗西斯培根的《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還有法國做家高更的《你何時結婚?》這些作品價格更是意想不到。
  • 小學生模仿世界名畫,看到孩子交出來的作業,父母真的要笑噴了
    01小學生模仿世界名畫,看到孩子交出來的作業,父母真要笑噴了所以類似小學生每日下廚、配音、模仿世界名畫等新奇作業就「橫空出世」了。從孩子們的完成情況看,真是太優秀了,尤其是小學生模仿世界名畫,更是成功地引來網友們關注。這份作業共有3000多位來自甘肅、湖南等地的小學生參與了,教師布置作業的意圖主要是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心境。
  • 《奇趣美術館》:飆升9.4,2分鐘就讓我笑掉頭!熬夜刷完神清氣爽
    可一旦看到它,你就會欲罷不能,因為這部劇太魔性,太上頭了。以至於不少人第二季都還沒看完,直接在線求第三季。但至今,第三季還是遲遲沒有出現:《奇趣美術館》《奇趣美術館》是一檔法國節目,專門介紹西方的名畫,每集只有3分鐘左右。一聽到西方名畫,是不是有點勸退?但你只要耐著性子看下去,會發現在《奇趣美術館》裡,每幅名畫的畫風,有點不一樣。
  • 《藝術的歷史:名畫背後的世界史》:破譯名畫背後的「摩斯密碼」
    不僅文字可以記錄歷史,其實在一幅幅名畫的背後,也組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世界史。蔣勳先生在《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中曾寫到過這樣一句話:「美是人類一路走來艱難的記憶」,這種美在很多時候就是體現在藝術上的,藝術背後的那些記憶,有艱難困苦,有矛盾和割裂,也有走向和諧統一的時候。
  • 《看畫:如何欣賞世界名畫》:世界名畫背後的秘密,都藏在細節裡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欣賞世界名畫呢?這本由英格蘭裔美國作家、藝術評論家查爾斯·亨利·卡芬撰寫的《看畫:如何欣賞世界名畫》,或許可以幫助你。本書使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帶你輕鬆了解不同畫派、不同作品的技法與風格,讓你在名畫細節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與樂趣。
  • 你看到的新聞是這樣出來的 聽好記者講新聞背後的故事 - 上遊新聞...
    {"title":"你看到的新聞是這樣出來的 聽好記者講新聞背後的故事", "url":"https://www.cqcb.com/yxzx/video/qita/2020-12-23/3467134.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xzx
  • 川普在波蘭:一幅名畫背後的歷史故事 | 世相
    圖/白宮名畫的故事:川普訪波蘭/
  • 名畫背後的「恐怖故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你是不是像我一樣,宅在家的日子,把恐怖片看吐了……也沒什麼怕不怕了,反正永遠看不到對方的臉。那麼今天,我們獨家放送《名畫恐怖故事》第一季。一起去探索名畫中細思極恐的故事。
  • 辛普森亂入名畫,學名畫背後的故事,嗯……這些名畫都可愛極了!
    這是一個以經典動畫劇集《辛普森一家》*和知名美術作品為主題的「惡搞名畫」系列。*《辛普森一家》:美國動畫情景喜劇,該劇主要講述了霍默、瑪姬、巴特、麗莎和麥琪一家五口的生活的故事,諷刺性地勾勒出了居住在美國心臟地帶人們的生活方式。
  • 辛普森亂入名畫,學名畫背後的故事,嗯...這些名畫都可愛極了
    這是一個以經典動畫劇集《辛普森一家》*和知名美術作品為主題的「惡搞名畫」系列。該帳號負責人會充分理解名畫背後的故事,再把動畫片《辛普森一家》的角色融入其中,進行二次創作,如果對美術史不太了解的人可不容易做好這份工作啊~
  • 原來這些世界名畫都被拍成了電影!你知道嗎?
    而那些經歷時間檢驗、贏得世人尊重的傳世名畫,貫穿其中的儘是畫裡畫外道不盡的故事。這些名畫除了在展覽廳,甚至還被拍電影,其中有些把畫作的經典故事展開演繹,有的把名畫作為貫穿電影的主線,還有在一些我們非常的電影中悄悄上鏡,不提起不會被注意。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幾幅被搬到電影螢屏的名畫。
  • 奇趣美術館|巴黎橘園美術館篇
    ,那麼你的餘生無論去往哪裡,巴黎永遠會與你在一起,因為它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今天的奇趣美術館系列 , 會從巴黎橘園美術館入手 , 繼續來聊名畫背後的奇聞異事 。社會只拿小丑取樂,沒有其他的要求,一轉眼就把他們忘了;不比看到一個器局偉大的人,一定要他超凡入聖才肯向他下跪。各有各的規律:歷久不磨的鑽石不能有一點兒瑕疵,一時流行的出品不妨單薄,古怪,華而不實。
  • 藝術紀錄片玩兒反向穿越 古代名畫成「網紅」
    ——系列紀錄片《此畫怎講》第一集《搗練圖:傳世名畫C位之爭》,採用真人演繹的形式,再現唐代張萱畫作中的一個個勞動婦女形象和動作。動人的古風旋律中,穿插妙趣橫生的對話,讓這幅經典名畫「活了」。  曲高和寡的傳統藝術如何更好地走進觀眾的視野?名畫背後的點滴故事如何通過紀錄片的形式來傳遞?
  • 動漫崩壞的「世界名畫」:作畫崩壞的背後,卻是業界心酸,有些還被全...
    而因為崩壞畫面的出現,也誕生了很多崩壞傳說,出現了大量的「世界名畫"。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作品,希望讓大家能夠重新認識。因為主角四人的集體崩壞等「世界名畫」,讓素晴聲名大噪,也因此在製作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憑藉瘋狂的玩梗和搞笑吸引了一大批的觀眾,連續兩季成為當季銷量冠軍。
  • 當幽默風趣與世界名畫相結合,你還能認出它們原來的樣子嗎
    前言 不少人都不太明白為什麼世界名畫廣為流傳,甚至一些抽象派的名畫被人質疑,認為毫無藝術價值。人們一邊覺得世界名畫也不過如此,一邊稱讚著那些出名的漫畫家或動畫精湛的畫功,未免小看了名畫的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