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難】
小白:師兄,如何界定善業和惡業呢?
【回答】
師兄:引發煩惱的身口意行為,是惡業。引發快樂的身口意行為,就是善業。
小白:那我要是為了家人好,常常叮囑他們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但是他們嫌我嘮叨,引發煩惱,這算善業還是惡業呢?
師兄:惡業。
師兄:老師,我說得對嗎?
【轉語】
老師:誰煩惱誰就受惡業報。
【釋義】
善業惡業引發的快樂和煩惱,是一種感受。有時候好心辦壞事就是這個道理了;
因為善意的行為,也有可能引發對方煩惱的感受;
施者和受者不同的感受,決定著善惡業報的不同。
關於《般若百問》
般若百問是「瑪哈學舍」推出的一個智慧問答集;
內容來源於禪堂禪修中的問答,和老師的批註;
願大家珍惜品鑑!
話能兩頭說事要件件辦
修行要上道遇事能轉念
理到事也到才是真修道
再無事可轉才算道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