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前言
對於傳統編輯來說,有很多種:策劃編輯、文字編輯、校對、審稿等。其中出版是一個圖書編輯的基本技能。
這篇文章寫一下關於出版的一些基本知識,能提升一些對出版的認知。
一、出版的概念
1. 基本概念
出版是指編輯、 複製作品並向公眾發行, 以傳播科學文化、信息和進行思想交流的一種社會活動。這個認知我國學者經過多年的探討、商榷才共同確認的。
我國很早就有出版活動,只不過稱呼不同,在古代出版活動稱為「梓行」 「雕印」 「版印」 等
2. 出版三要素
出版活動主要又三個要素構成:編輯、複製、發行。
2.1 編輯是是策劃、組織、審讀、選擇和加工作品。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文章不是出版活動,因為它沒有經過正規的編輯。所以本篇也不是出版,只是發了篇文章。
2.2 複製是以各種方式根據作品內容製成一份或多份與其內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活動,如圖書印刷,不過圖書印刷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以後再記錄。
2.3 發行是出版單位通過商品交換將出版物傳送給消費者的活動,即賣東西。
當前的 「網絡出版」 也屬於六大出版媒體之一。因為具有出版活動的三個要素: 編輯、 複製、發行。
3. 出版的前提
出版是相對於「作品」來說的,作品是出版的前提。作品也不局限與文學書籍,包括但不限於文字作品、音樂、美術、建築作品,攝影作品,電影作品等,除了圖書出版、還有電影出版,音樂發行等活動。
二、出版物種類
1. 根據出版物總體特徵分類
共分為六大類:圖書、報紙、期刊、 音像製品、 電子出版物、 網際網路出版物。
其中前三類又合稱為「紙質出版物」 或 「印刷型出版物」。
2. 根據出版物內容所屬學科的分類
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稱「中圖法」)劃分的基本類別,這也是出版社在申請書號時使用的分類方法。
3. 根據所載知識的層次結構不同的分類
分為學術研究類、知識普及類、大眾生活類、娛樂類等。
4. 根據內容的表現形式的分類
分為文字類、圖畫類、圖文類、聲音類、圖像類、多媒體類等。
5. 從發行範圍的角度分類
分為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出版物、只限國內發行的出版物、僅在內部發行的出版物等。
三、出版物特點
1. 不僅有物質產品特點,還有精神產品特點
出版物需要精神生產過程。
2. 具有一定社會效應
一般商品很少有負面的社會效應。
但對於出版物,優秀出版物的正面社會效用很大,劣質出版物、 反動內容的出版物的反面社會效用也非常大。
所以,必須嚴格執行國家關於出版物的出版管理規定。
3. 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關係上的特殊性
一般物品社會效益越高,經濟效益越高。
但圖書等出版物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很可能產生對抗關係。
一些學術類著作的出版,由於讀者範圍小,經濟效益基本沒有保障。而一些經濟效益好的圖書並不一定比學術著作的社會效益好。
所以出版社和編輯也應該有文化擔當,儘量出版、打造一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著,這樣不僅可以傳承、傳播人類社會的優秀文化,而且可以樹立自己的品牌。
4. 數量和經濟效益上的特殊性
圖書由於固定成本不變,印數越大,每本書的固定成本越小。所以,印製500冊圖書利潤率可能要虧本,而印50000冊圖書利潤率會很可觀。
但是要考察市場,不能為降低固定成本而盲目加大印刷量,造成人為的圖書庫存量加大,最終使總成本加大,因積壓而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