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瑞英 讀者的認知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讀者對圖書封面設計信息的識別和接受是在其認知過程的制約下進行的。圖書封面設計方式如果不能與讀者的認知過程相匹配,就會影響讀者對圖書封面信息的識別、理解和記憶,進而影響讀者對圖書的取捨。
圖書的封面設計不僅要融入美學的知識和理論,更需要認知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的指導,認真分析讀者的心理特點,通過圖書的封面設計促進編輯與讀者的心理溝通,引導讀者對圖書內涵的理解,刺激讀者的購買慾望。
注意是指讀者的意識在一定對象上的指向與集中,注意是讀者的心理活動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獨立的心理過程。因人腦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某一瞬間只能加工那些大腦選擇的信息,同時排除其他信息的幹擾作用,注意的選擇功能是人腦進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條件。
首先,讀者的注意是有一定廣度的。注意的廣度是指一個人在某一特定的時段內能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量。例如:成年讀者注意的平均廣度,黑色圓點8-9個、外文字母4-6個、幾何圖形3-4個、漢字3~4個。讀者注意廣度的特性要求我們在設計圖書的封面時,要注意信息的數量不要超過讀者注意的平均廣度,並且多個信息點的排列要具有一定的規則,這樣更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
其次,讀者的注意是可以轉移的。注意轉移代表的是注意的調節功能,讀者大腦新接觸的注意對象越符合讀者的需要和興趣,注意的轉移就越容易完成。封面設計必須挖掘讀者的需要,把讀者的主、客觀需要作為我們圖書封面設計的起點和歸宿,同時充分考慮讀者的興趣特點。
感覺是讀者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在所有感覺中,視覺是讀者接受圖書封面設計信息的最重要感覺。視覺是讀者對光波刺激的覺察,是讀者對圖書封面設計構圖的明暗、顏色等特性進行辨別而得到的。圖書封面設計構圖中文字的排列方式、字體的大小、字體顏色強烈的對比等成為引起讀者感覺效果的關鍵。
①要想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封面設計構圖必須簡潔、明了,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視覺表現效果,使讀者產生流暢的感覺體驗。
②書名文字色彩的飽和度要高,背景不要大面積使用明度的色彩,這樣才會產生顯著奪目的視覺效果。
③封面設計猶如一幅畫,色彩的使用必須有冷暖對比,這樣才不會缺乏生氣避免讀者產生憋悶的感覺。紅色和黃、橙色是一類積極的顏色,會使讀者產生興奮、愉快、希望的感覺;藍、綠色使讀者產生安穩、平靜、欣慰等聯想,這兩種顏色系列的交叉使用能夠在視覺上提高視覺吸引力。
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讀者過去的知識和經驗會影響其對客觀事物的知覺反映。讀者在感知某一事物時總是依據既往經驗來加以認識、理解和解釋。
我們在設計圖書封面時要多考慮讀者過去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讀者已有知識經驗對其認識事物的迅速性、完整性和正確性的影響,在圖書封面設計時最好圖文並茂,調動讀者的切身體會與實踐經驗,使讀者迅速、深刻地感知我們所要表達的意圖、所提供信息的要義。
讀者記憶是保障讀者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機能。有人比較視、聽的記憶效果,發現看過的內容比聽過的內容能多記住1.66倍。在各種視覺信息傳入中,輸入方式不同讀者識記的效率也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圖書封面設計圖越逼近實物,讀者越容易識記;色彩越鮮明越容易識記;圖形要比文字更加方便讀者記憶。因此,為方便讀者記憶,在進行圖書封面設計時應該少用文字,多用圖、表;多用彩色繪圖,少用黑白繪圖;繪圖要儘量逼近實物,儘量不要採用抽象圖形。
思維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客觀事物間規律性的聯繫。讀者對圖書封面的思維過程是運用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知識、經驗,對大腦外輸入的圖書封面信息進行分析與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的過程。
圖書的封面設計要做到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這樣方便讀者進行思維的抽象概括。同時,圖書的封面設計構圖應該按知識的層次和思維的層次從單一到綜合、從局部到整體、從片面到全面逐步完善,引導讀者通過知識的抽象與概括作用,把所要接收的知識信息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相關知識信息進行連接,讓圖書的封面信息在讀者頭腦中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