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2020-12-14 齊魯壹點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在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是弱小的群體,長期遭到恐龍的欺壓。

在恐龍生存的整個中生代,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小,大部分和今天的老鼠、黃鼠狼個頭差不多。最早的真獸亞綱出現於距今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其發現於中國的遼寧省,它就是著名的中華侏羅獸(Juramaia sinensis)。這種動物只有10釐米長,平時生活在樹上,以昆蟲為食。

圖註:侏羅獸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從中華侏羅獸出現開始,哺乳動物的種類不斷增加,生存範圍也擴張照整個世界,但是體型上卻一直沒有質的飛躍,都是老鼠大小的動物。

圖註:遭到近鳥龍捕殺的侏羅獸,圖片來自網絡

目前已知最大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同樣發現於中國遼西,是爬獸(Repenomamus),生存於距今1.25億年前。爬獸的體型較大,身長超過1米,體重在15公斤左右,和一條狗差不多大。

爬獸可是狡猾的食肉動物,其嘴中長有鋒利的犬齒,可以用於死死咬住獵物。古生物學家曾經在爬獸的胃中發現了還沒有完全消化的幼年鸚鵡嘴龍化石,證明了爬獸曾經捕捉過幼年的鸚鵡嘴龍,它也成為唯一一種曾經以恐龍為食的哺乳動物。

圖註:爬獸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攻擊並殺死恐龍的爬獸,圖片來自網絡

爬獸真的是哺乳動物在中生代的體型巔峰啦,目前我們發現的所有中生代的哺乳動物體型上都沒有超過爬獸的。

為什麼在恐龍時代,哺乳動物的體型沒有大型化,出現體型堪比獅子、老虎甚至大象的品種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恐龍的存在。恐龍作為當時最具優勢的陸生脊椎動物,已經佔據了陸地生態系統,完全壓制了新生的哺乳動物,根本就沒有給哺乳動物大型化的可能性和空間。

圖註:遭到恐龍獵殺的哺乳動物,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如果追溯恐龍剛出現之時,它們的體型也都很小。在三疊紀晚期,當時統治陸地的是著名的勞氏鱷亞目,這些體型巨大,而且兇猛的爬行動物佔據著陸生食肉動物的位置,它們也曾經長期壓制著恐龍,讓恐龍無法大型化。直到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發生之後,隨著勞氏鱷亞目的滅絕,才給了恐龍變大變強的機會。

圖註:屬於勞氏鱷亞目的波斯特鱷,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三疊紀的北美洲,恐龍還未崛起時,圖片來自網絡

哺乳動物的大型化同樣得益於發生在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隨著恐龍(非鳥恐龍)的滅絕,哺乳動物的體型逐漸大型化,不過與我們通常所認為的不同:在恐龍滅絕之後的1000多萬年間,哺乳動物的體型依然較小。比如下面復原圖中的麥塞爾熱帶雨林,代表了距今4700萬年前始新世的德國,當時的哺乳動物體型依然不會超過100公斤。

圖註:勞爾馬丁創作的,德國麥塞爾始新世時期的熱帶雨林

直到距今4000年前,哺乳動物才開始真正的大型化,出現了像雷獸、巨犀、安氏中獸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

圖註:巨犀是史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圖片來自網絡

一個新生的動物門類,想要繁盛和大型化需要的是相應的生態位,而這種生態位的讓出往往是需要類似於大滅絕這樣的事件才可能提供的。在一個穩定的生態環境中,由於生態位的飽和,新生的物種,往往會遭到擠壓而無法大型化和實現豐富的多樣化,不過最近有研究顯示其實哺乳動物在侏羅紀就已經達到了「多樣性的爆發」。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恐龍滅絕後,鳥類和哺乳動物在陸地上爭霸,為什麼哺乳動物取勝?
    很多人以為恐龍滅絕以後,地球就自然成了哺乳動物的天下,網上有些人甚至喜歡表達對我們祖先這種「摘桃子」行為的不齒。然而,大滅絕的倖存者並非只有哺乳動物這一家。恐龍滅絕以後,恐龍的直系後裔鳥類就與哺乳動物長期爭奪陸地霸主地位,最終是哺乳動物獲勝。
  • 白堊紀末期,強大的恐龍都滅絕了,為什麼哺乳動物沒有滅絕?
    所以說,恐龍的滅絕是一個持續性的事件,從有恐龍的時候就開始了,直到白堊紀的末期(距今6500萬年前)才完全滅絕。恐龍滅絕的原因在開始我們就說了,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有的只是多個版本的假說。
  • 恐龍為什麼沒有產生恐龍文明?
    恐龍生活在距今2.4億年至6500萬年前,作為爬行動物的代表統治了地球超過1.6億年之久。為什麼這麼長的時間偏偏沒有進化出智慧生物呢?而哺乳動物僅僅統治地球6000多萬年就進化出了人類。哺乳動物在恐龍時代幾乎是被恐龍壓著的,在那個時代的哺乳動物幾乎都是夜行動物!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巨大?藍鯨可以哦!只比最大恐龍差一點
    提起陸地動物界的龐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屬,但很明顯這完全不是白堊紀晚期滅絕的大型恐龍的對手,一隻肉食的霸王龍直接就可以秒殺大象,而這只是恐龍界的小弟弟而已,那麼最大的恐龍和現代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哪個更大一點?為什麼現在陸地上都沒有那麼龐大的動物了?一、恐龍大還是藍鯨大?
  • 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哺乳動物能取代恐龍嗎?
    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幾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地球從此進入哺乳動物時代。我們在感嘆恐龍消逝的同時,心中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沒有這場世界末日級的天災,恐龍能不能存活至今?哺乳動物還有機會接管地球嗎?
  • 身形巨大的恐龍什麼時候滅絕的,假如人類和恐龍一個時代會發生什麼?
    那麼為什麼有些恐龍這麼大呢? 除了鯨魚以外,沒有任何現代動物的大小可以與最大的恐龍相提並論。因此,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的世界與今天的世界大不相同,氣候和糧食供應一定有利於達到巨大的規模。
  • 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是打敗鳥類成為「地球霸主」的嗎?
    從已知的化石看,最早的哺乳動物早期2.25億年前就出現在了地球上,但是由於最早的哺乳動物比恐龍的登場要晚500多萬年,所以,在整個的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哺乳動物都被恐龍壓制著,直到距今約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才給了其他動物登場的機會。
  • 巨大的恐龍為什麼會退化成小鳥?難道退化也是一種進化?
    同樣是哺乳動物的樹懶刪掉了自身的調溫「技能」,因為緩慢的新陳代謝並不需要太高的溫度控制,而亞馬遜雨林的溫度更適合它更生存,最重要的是可以節約大多數能量。越大的恐龍,去得越快6500萬年前,隕石降落,塵埃遮天蔽日,植物沐浴不到陽光紛紛枯萎滅絕,能量稀缺。
  • 恐龍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為什麼沒有進化出智慧和文明?
    人類是由哺乳動物不斷進化演化而來,而哺乳動物誕生的時間是比較久遠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龍誕生的那個時代。哺乳動物的崛起才有了人類誕生的基礎,而人類的祖先也非常給力,古猿只用了短短的數百萬年,就完成了智慧的進化演化。人類成為了地球的霸主,開啟了文明時代,並在數百年前走進了科學時代。
  •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經誕生了數十億年了,而在這漫長的時間當中,地球上面也先後出現了大量的生物,甚至有一些生物曾經統治著整個地球,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恐龍,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但是卻依舊由後裔存留了下來,這就是鳥類,嚴格意義上面來說,鳥類是恐龍演化而來的,那麼鳥類既然是恐龍進化而來的,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 神秘的白堊紀時代,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其中一部分進化成鳥類
    白堊紀是一個充滿神奇地球的時代,因為在物種第五次大滅絕之後,恐龍時代的結束被宣布,從那時起我們的地球已經成為哺乳動物的天堂,我們的祖先也開始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從一點點的哭泣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沒有恐龍時代的終結,很可能哺乳動物就不會有大的發展,科學家們從歷代的生命演化模式中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舊的物種滅絕了,新的物種可以開始繁衍生息。那麼科學家們在恐龍研究方面取得了什麼進展呢?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恐龍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特別是在恐龍進化方面,在白堊紀以後,他們對恐龍有了全新的認識,揭示了恐龍滅絕的一些秘密。
  • 爬行動物的保留地:恐龍滅絕以後,哺乳動物至今未能徵服淡水
    鱷魚在恐龍時代就是淡水霸主了距今約6600萬年的白堊紀末期,一顆巨大的隕星降臨地球,宣告了爬行動物時代的終結。恐龍、翼龍和滄龍都在這起大災難中滅絕了,哺乳動物迅速崛起為新一代霸主。然而,鱷魚沒有隨著一起滅絕,它們活了下來,並繼續堅守淡水,成為爬行動物的「末代皇帝」,淡水也成為爬行動物最後一塊「保留地」。作為進化先鋒,哺乳動物的實力毋容置疑,到底是淡水太特殊,還是鱷魚太厲害,哺乳動物緣何遲遲無法攻取淡水?
  • 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儘管異齒龍看起來仍然非常像爬行動物,但它與哺乳動物的關係更密切。 另一種盤龍類動物是杯鼻龍,一種3米長的動物,有著巨大的圓形身體和小腦袋。它的腿像爬行動物一樣伸展著,但它的頭骨兩邊各有一個像哺乳動物一樣的洞。
  • 為什麼恐龍時代之後的動物越來越小?可能跟資源和生存環境有關
    而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可是藍鯨跟6500萬年前的一些大型恐龍相比,仍然有不少的差距。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恐龍時代之後的動物越來越小?如果不是科學家通過發現的遠古化石,我們永遠不知道,很久以前的地球生物界是那麼的精彩,那麼的不可思議。就拿距今3億年前開始的石炭紀來說,那個時期是蟲子的世界,稱霸世界的是在我們現代人眼裡非常渺小的昆蟲。
  • 假設人類能重回侏羅紀時代,能否和恐龍分庭抗禮?
    其實這個說法並沒有錯,因為人類所屬的哺乳動物其實佔了恐龍一個便宜,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遠古時代,也就是在距今6500萬年前,地球爆發了第五次生物滅絕危機,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定這場滅絕是由什麼帶來的,目前的主流說法都認為是小行星,但不管怎麼說,恐龍確實是在這場災難之後,逐步滅絕的。
  • 為什麼恐龍兩億年都沒有實現?
    第一個誤區,當代統治者人類是高級文明生物,中生代統治者的恐龍為什麼不是呢?事實上,在人類之前,所有的地球霸主都沒有高級文明。我們說人類500萬年、恐龍2.3億年演化史,都是人作為人、恐龍作為恐龍的歷史,之前各自祖先的歷史沒算。這樣說的話,細菌有35億年的演化史,水母有6億年,蜻蜓和蠍子有3.6億年,它們身上至今都沒有文明的影子。因此,恐龍沒演化出文明再正常不過,沒必要大驚小怪。地球有史以來高級文明只出現了一次,就是我們人類。
  • 為什麼沒有綠色的貓?原因竟然和恐龍有關!
    為啥沒有綠色的貓?對啊,為啥呢,為啥呢?為什麼貓沒有綠色的,按理來說網絡「綠文化」如此繁榮,商家不會嗅不到這個商機啊!加一波炒作營銷,搞不好下一個布偶貓就出爐了。凌晨3點,我躺在床上興奮激動,毫無睡意。
  • 現代陸地動物為什麼普遍無法長到恐龍那麼大型?
    大家好,杉象科普今年跟大家聊聊為什麼現在的陸地動物普遍大不過恐龍?其實有很多原因制約著物種的軀體巨大化!首先最大的制約因素當是食物的獲取量,因為不管任何生物,要巨大化都必須要有足夠食物來支撐軀體的生長和消耗!
  • 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恐龍沒有消失,還會有人類嗎?
    任何一個種族的滅絕都需要有生態發生劇變才能夠做到,尤其是像恐龍這種分布全球,數量龐大的霸主級生物,如果沒有全球性的生態大變,那麼它們是不可能滅絕的。如果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沒有發生,恐龍仍然可以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並發展,這個時候對於哺乳動物來說,那就非常不妙了。要知道,現在地球生物界的主角是哺乳動物,而人類其實也是哺乳動物。
  • 和恐龍同期哺乳動物化石 專家:來自外太空
    ▲馬達加斯加發現和恐龍同期的哺乳動物化石。(圖/路透) 實習記者周依儒/綜合報導 古生物研究人員日前在馬達加斯加附近發現一具約660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生存年代大約和恐龍、巨型鱷魚差不多;特別的是,這隻哺乳動物的臼齒卻和一般的不同,他們也驚奇表示,「它的臼齒根本來自外太空!」據了解,這隻哺乳動物大約生活在當時的岡瓦納大陸,後因隕石撞擊和恐龍一起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