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道和俗是什麼意思?原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你錯了嗎?

2021-01-11 每日一首佛歌

宏海法師講述《觀經四帖疏》18

後皈依什麼,皈依佛,你要嚮往,皈依佛皈依什麼,皈依極樂世界皆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就皈依這個變化所作。這就叫佛。你皈依法,皈依什麼法,自然念佛、念法、念僧,就這麼修。你皈依僧,鐵定了一生補處,這也是皈依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能夠鎖定這樣的皈依,你能把淨土的修法,推至放大到這個層面。

那麼我們才這裡講到的說,帶著淨土的發心,透過皈依三寶的功德,那麼把自己的心調到究竟大方便,顯究竟這個往生之法上。千方百計地調,這才能入道。好,那我們再看看下面幾句,這是叫「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下面叫:「道俗時眾等,各發無上心,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欣。共發金剛志,橫超斷四流,願入彌陀界,歸依合掌禮。」這兩個偈頌,大家看到了,實際就是給定調。

就是說皈依的這個根本法,皈依所對的這個根本境,你看這裡講到的說,願入彌陀界。那我們前面講的想必還沒有理解錯,它是這麼一個皈依。那大家看,總的來看,剛才我們讀的這兩個偈頌,是屬於發願,前期的發願。後面的十二個偈頌,一直到第五頁的這些,五個字五個字的這個,那麼這屬於正歸敬三寶。其實歸敬三寶裡邊,前七個偈頌也是歸敬序,就是主要針對歸敬的內容。

後五個偈頌是發起序,就是說我為什麼要造這部論典,皈依完了以後,再講我為什麼要造這個論典。總而言之,這就叫正明發願歸三寶。什麼叫道和俗?各位居士同修知道什麼叫道和俗嗎?什麼是道和俗?你們聽過我們跟師父們一起統稱叫四眾弟子,這個話聽過嗎?有時候佛門裡邊又講叫七眾弟子。出家修道者就稱之為道,出家有五眾:男眾,女眾。

男女眾裡邊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還有一個式叉摩那,這五個都算是出家眾,在古印度也是這樣的,所以叫出家五眾。在家二眾,就是在座的男居士和女居士,叫優婆塞,優婆夷。你們不是皈依了三寶受五戒以後就叫優婆塞,優婆夷,就近事男女。我們合起來,我們都叫,大家不要忘了我們都是佛弟子,同在解脫路上,把手同行的。

道友也是一個稱謂,同修也是一個稱謂,那麼我們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友也是一個稱謂。所以這裡叫「道俗」,就是指的在家出家,合起來四眾七眾弟子。那當然我們也知道,這個道和俗,不是我們通常說還有道教,還有什麼其他的宗教,這個「道」是講的佛中道實相的道,就修這個道的。如果你離開這個道,就屬於外道。這個「俗」,不是指的完全不了解佛法什麼的這些凡夫俗子。

是指的受了三皈,甚至五戒,已經皈依了的佛的俗家弟子、外護弟子。這叫做道俗,這裡講的這些。後面的叫「時眾等」,才是指的歪打正著,剛好來了,正好在這個法會裡邊。所以大家要看到,淨土的微妙就在這裡,能化的主,就是佛要講這個法,這個善導大師要注這個法,弘揚這個法的時候,剛好有人遇上這個法。有的遇上了他很明白,有的遇上根本就沒明白,稀裡糊塗今天坐在這就聽了,這也叫做「時眾等」。

什麼叫時眾,就是正好碰上他來了。就像我們去普濟寺,正好師父們在唱誦梵唄,哇你一聽聽得特別相應,跟觀音菩薩親臨來了一樣,就淚如雨下。這個就是你正好碰上了,善根顯發了。他這裡講的這個情形也是這樣的。而且這個「時眾等」,不僅僅是當時善導大師所在的時代,我們現在,我們坐在這也算在時眾等的這些時眾裡邊。

因為這個佛的教法,善導大師注釋的這個遺教,流布到咱們此時此刻,我們在這個時間段裡邊,所以叫「時眾等」。那大家要參究一下,這一句話也很微妙,為什麼叫「時眾等」?正好說明什麼,淨土法門它就是這麼個特色。你看佛講的時候,也是這麼一個特色。韋提希或者說緣起中請法的時候,也是這麼一個特色。法藏比丘當時要作阿彌陀佛的時候,也是這麼一個特色。什麼特色?就是說他不想自己修行。

你知道嗎,他在這裡就講到,他不在自己修行斷了多少煩惱、證了多少實相上論,他不在這個上面論,他就看你能不能碰得上這個法,能不能承擔這個法,彌陀救度的法。所以我們一直說,不在斷惑多少,而在遇緣大小。你正好混到這堆人裡邊來了,你就得度了,就這麼個法。所以叫「道俗時眾等」,它有這樣的內涵在裡邊,那我們了解一下。

相關焦點

  • 佛教: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解脫?很多人都理解錯誤了
    中國人對於對學佛,很多人心裡就這樣,不要當真,學就好了,菩薩拜拜就好了,你管他哪個是菩薩,都拜了總沒錯。圓融應該是明了之後的無礙解脫。我們現在很多人,要不然就犀利的像個刀子,要不然就稀裡糊塗的像個夏天融化了的冰淇淋,癱在了地上,這個都是很成問題的。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的「樂樂」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但就在第二期的開場,當主持人龍洋問他坐在擂主間什麼感覺時,他用了一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來鼓勵選手向他挑戰。耳尖的網友一聽就發現了毛病,原來這句經典彭敏竟然讀錯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是一句許多人長期掛在嘴邊的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是曾入選一些地方版課本的作品,但這個「樂樂」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理解。這段文言文講的是孟子與齊王的一段對話,節選如下: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 「超度」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原來是這樣的,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佛教,以及佛菩薩的願力都以「普度眾生」為根本,為什麼要普度眾生呢?因為眾生是集眾多煩惱而生。度眾生,度眾生,是度盡眾生心靈上的煩惱,使煩惱的心變成清涼的心;度犯戒的心變成持戒清淨的心;度愚痴的心變成智慧的心……是度你內心裏面的眾生,是度你心中那些充塞你心竅的眾生。
  •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我大概明白他說的意思:人的苦都是自找的,人不要有太多追求,一切都只是假象而已,既然到頭來每個人還不都是兩手空空而去,還不如現在就斷了念想,免遭痛苦。我之前也不知道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的意思,因為我後來在文章評論區又看到許多網友說了相同的這句話,便特意查閱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俗語「痴人畏婦,賢女敬夫」,啥意思?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但大多數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都有些誤差,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痴人畏婦不是你想的那樣痴人畏婦,很多人認為,痴便是痴情,畏則是敬畏;而痴人畏婦便是說,痴情的男人應該敬畏心愛的女人。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痴人畏婦卻不是這個意思。這句話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這麼複雜,它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 什麼是佛教中說的眾生?原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皆仁關於眾生這個詞,也許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你又是否知道這個詞的在佛教中的真正含義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眾生不同︰攬三途陰罪苦眾生、攬人天陰受樂眾生、攬無漏陰真聖眾生、攬慈悲陰大士眾生、攬常住陰尊極眾生。」在這些經論中所說的眾生的含義,就包括了佛與菩薩。
  •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豫薦你|文【全文1918字,圖片9張】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想必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有些人經常拿這句話出來,把小人和女子並列在一起,用以詆毀女人,歧視女性,說女人就和小人差不多,很難伺候。事實上,那些詆毀女人的人,不過是斷章取義罷了,這句話根本不是這麼理解的,很多人都錯了。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現代社會,相信幾乎所有成年人都聽到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混話,從字面意思來講,這句話是說人如果不為了自己考慮就會被天誅被地滅。 可惜的是這樣的字面意思解說是徹底弄錯了,因為這裡的「為」字不是四聲,而是二聲,是修為、作為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生在世如果不讓自己有所作為或具備一定修為,那麼天地道法都會讓他漸漸消亡。
  • 陳志朋耿直上熱搜,炮姐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12月6號,在節目《追光吧哥哥》的花絮裡節目組採訪哥哥們一個問題:「炮姐是什麼意思?」哥哥們大多滿臉問號,不理解是「哪個炮?哪個姐?真的有這個詞嗎?」到了陳志朋這裡,他會心一笑,說:「就是那個職業的姐姐,不能在隱喻了,會有畫面出現。」
  • 洛麗塔圈子常說的「repo」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用錯了
    無論是剛接觸洛麗塔的萌新lo娘,還是已經擁有了數條小裙子的資深lo娘,似乎都在這一行為上有著不約而同的默契。不過對於那些不了解洛麗塔圈子的路人,以及想加入洛麗塔圈子的純萌新而言,「repo」的確是個很陌生的詞彙。有很多女孩就是因為不清楚「repo」在洛麗塔圈子的用法,所以才會常常用錯,因此而鬧出不少令人尷尬的情況。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底什麼意思?很多人經常用,卻用錯了
    這種在流傳過程中,誤傳了一個字,讓大家理解錯的情況我們也尚且能接受。但杜甫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明明是諷刺朝中大臣逾越禮制,用皇帝才能用的樂制,如今卻常被人用來誇人彈得好、唱得好。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詩聖這個詩寫得太含蓄了,諷刺意思從字句上根本看不出來,用錯了也是能接受的,沒什麼不對。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原話說得並沒有錯,錯的只是你的理解
    按常人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人不替自己做打算,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簡單來理解就是,人性都是自私的,我們都會把自己的利益凌駕於他人的利益之上。 原話的確是這麼說的,但事實上,半數的人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包括以前的我。直到參加工作,和幾位年長的前輩打過交道以後,我才發現,原來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和大家理解的意思差太多了。
  • 什麼是「涅槃」?大部分人可能都理解錯了
    因為總體來說涅槃分為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亦有更為細緻的區分為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無所住涅槃及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不論何種涅槃,小乘阿羅漢所證或大乘菩薩道所修,唯識、淨土、禪宗等等各學派的解釋和修證,其本質都是殊途同歸。
  • 王熙鳳說的「燒糊了的卷子」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第一次是在原文第四十六回,鴛鴦抗婚後,王熙鳳說賈母會調理人,把人都調理的水蔥兒似的,賈母就順勢開玩笑,讓王熙鳳把鴛鴦帶了去,給賈璉做房裡人,這時候王熙鳳說:「璉兒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兒這一對燒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罷。」說的眾人都笑起來了。第二次是在原文第五十一回,襲人母親生病,要回家去瞧,王熙鳳打扮襲人時對眾人說道:「說不得我自己吃些虧,把眾人打扮體統了,寧可我得個好名也罷了。
  • 《道德經》裡的無為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大家要不信的話,你看一下第七十五章開頭這句話,就說我們要了解他的無為,可千萬不要理解為什麼事都不做,什麼事都不做,那就跟他這個裡邊的意思就相差太遠了。大家看一下七十五章第二句話,「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所以它這個裡面講的有為指的是什麼?就是妄為。「無為」就是針對它的,百姓為什麼難以治理?
  • 俗語:「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看,說的說窮人不要去南方,富人都不會去北方。但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俗語裡的南北,並不是單純的指北方,南方,接下來老段就給大家說一下這句俗語的真實意思。要想解釋清楚這句俗語的意思,就得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
  • 黃油到底是什麼油?今天就告訴你真相,原來很多人都想錯了
    在西餐中,我們平時吃的油是很少用到的,西餐中最經常用到的就是黃油,老外特別喜歡吃黃油,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的一種東西,以前我們中國人從來都不吃,吃了西餐以後,也開始吃這種東西了,雖然經常吃黃油,但是卻不知道黃油到底是什麼油,今天就告訴你真相,黃油的製作方法其實是很簡單的,而且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動物油
  •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如果你只看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為天地不仁慈、虐待萬物,聖人不仁慈、魚肉百姓,但這樣理解是有問題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裡的」芻狗「,其實是指」草扎的狗「用作祭祀用品,借「芻狗」用來比喻萬物平等。天地中,大道是根本。
  • 關於麥克斯奧特曼的這一點,很多人都錯了,你也錯了嗎?
    關於麥克斯奧特曼的這一點,很多人都錯了,你也錯了嗎?一說到麥克斯奧特曼,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在超銀河傳說中,為了阻止貝利亞而被兩棍子打倒的場面。這時候,就會有很多人跑出來說,麥克斯奧特曼這麼弱,兩棍子就被打趴下了。可是很多人忽略了一點就是別的奧特曼都是一棍子就打趴下了。
  • 很多人理解錯了,其中隱含這7個意思
    不少人認為貓咪喜歡伸懶腰是因為累了,很多人理解錯了,其中隱含這7個意思!1、疏鬆筋骨,讓自己舒服貓咪伸懶腰其實是為了讓自己舒服。當貓咪年齡大了,那它的身體器官、關節等就會開始老化,這時貓咪就會通過伸懶腰來放鬆自己,這樣可以達到疏鬆筋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