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哥特人兩次圍攻羅馬,那裡的奴隸打開了大門,導致羅馬淪陷

2020-12-14 對內容心動

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米·左琴科(蘇)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256字,閱讀約3分鐘

393年,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廢除多神教,並停止了古代奧運會。次年,狄奧多西一世完成了羅馬的統一,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後,羅馬帝國被他的兩個兒子瓜分,永久分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羅馬城為首都,君士坦丁堡為首都。

公元410年8月24日,東、西羅馬帝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天,它被稱為"永恆之城"。這座擁有一百萬人口的羅馬城被蠻族西哥特人和匈奴人的聯合軍隊攻破。軍隊洗劫了這座城市三天。這是八百年來羅馬城第一次被攻破。神話破滅,加速了西羅馬帝國的崩潰

狄奧多西一世

公元5世紀前後,羅馬有近1000個頂級貴族家族,3萬個一般貴族家族,每個貴族家族大約需要10個家族來支撐,羅馬約有2500—30萬個家族。當時羅馬帝國的人口還沒有算上野蠻人和奴隸的數量。這樣算下來,當時羅馬大約有100萬人

羅馬帝國的軍隊在四世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此時正處於小冰期,很多地方不適合部落生存,再加上匈奴的入侵,很多所謂的野蠻人如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等入侵羅馬帝國的邊境,羅馬帝國軍備捉襟見肘,不得不讓大量的野蠻人加入軍隊。(實際上野蠻人的士兵是在公元三世紀被引入軍隊的。)到了五世紀初,野蠻人已經多到了軍隊的上層,軍隊中野蠻人的比例非常高,有人說是四分之三,也有人說是十分之七八。

兩羅馬示意圖

401年,西哥特人阿拉裡克受到遊牧的匈奴人的壓迫,入侵西羅馬帝國,這是蠻族第一次入侵義大利,貴族和奴隸主紛紛逃離。阿拉裡克的西哥特軍隊攻上了羅馬城牆,西方皇帝霍諾留斯(Honorius)準備逃走。此時,軍隊指揮官斯蒂利科率領軍隊向阿拉裡克率領的軍隊發起進攻,羅馬城得救了。此時,羅馬軍隊的統帥斯蒂利喬是一位忠於皇帝的蠻族將軍,他的士兵也大多是蠻族,他主張與西哥特人和平相處

407年,英國君士坦丁三世在西羅馬帝國發動叛亂,西羅馬帝國皇帝企圖指使阿拉裡克進攻君士坦丁三世,阿拉裡克要求4000磅黃金作為軍費。皇帝違背了他的諾言,阿拉裡克和匈奴人的聯軍向南進軍,第一次包圍了羅馬,當時有疾病和饑荒,元老院被迫以5000磅黃金、30000磅白銀和其他貴重物品的代價講和。

408年,帝國軍隊的野蠻人總司令斯蒂利喬被誣告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而被處決,之後元老院煽動羅馬軍隊屠殺野蠻人士兵的妻子和孩子,這直接導致3萬多名野蠻羅馬軍隊倒戈阿拉裡克。409年,阿拉裡克圍攻羅馬,扶植了一個傀儡皇帝,在東皇(他的兄弟)的幫助下勉強保住了王位。

在羅馬帝國向阿拉裡克賠償的問題上,羅馬帝國皇帝又出爾反爾,他得到了東羅馬帝國皇帝派出的一個軍團(約4500人)的支持。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再次包圍了羅馬城,這一次這座城市的奴隸趁機打開了羅馬的城門,羅馬淪陷了。阿拉裡克戰前曾許諾讓士兵在羅馬劫掠三天,羅馬的許多財富被洗劫一空,許多貴族落荒而逃,來不及還成了奴隸。

這一年,西哥特人繼續南下,西哥特人的領袖阿拉克裡在出徵途中因病去世。

這裡是《對內容心動》,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

相關焦點

  • 西哥特人兩度包圍羅馬城,城內奴隸打開城門使羅馬陷落
    兩羅馬示意圖 401年,西哥特人阿拉裡克在遊牧民族匈人的壓迫下入侵西羅馬帝國,這是第一次有蠻族入侵義大利,貴族和奴隸主們紛紛逃跑。阿拉裡克的西哥特軍隊兵鋒直抵羅馬城外,西羅馬帝國的皇帝霍諾裡烏斯打算逃跑了。此時軍隊的統帥斯提裡科帶領軍隊襲擊了阿拉裡克率領的軍隊,羅馬城保住了。此時羅馬軍隊的統帥斯提裡科是忠心於皇帝的蠻族出身的將領,手下的士兵大部分也是蠻族人,他主張與西哥特人媾和。
  • 395年西哥特人反叛羅馬
    這七個蠻族的在河灣中的戰爭,還不如說是七十個蠻族幫,哥特人也打哥特人,匈奴人也打匈奴人,東哥特人聯合匈奴人打蘇匯維人,蘇匯維人聯合汪達爾人打西哥特人,這樣任性的蠻族們,他們只認印象,他們與匈奴人一樣,都分成幫派,匈奴幫,汪達爾幫,東哥特幫,西哥特幫,阿蘭幫,薩爾馬特幫,我們不知道這些幫派的戰鬥過程
  • 驅虎吞狼之計——使羅馬城淪陷,西哥特人崛起的政治敗筆
    羅馬進入帝國時期以後,周邊的蠻族也相應崛起,對於帝國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在一次民族大遷移之中。羅馬境內的蠻族陡然間增加。這既給羅馬帶來危機,同時也使羅馬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其中西哥特人與羅馬人之間的接觸最為廣泛,給羅馬人的傷害也最為慘重。羅馬當初是想通過與西哥特人的和解,使西哥特人的優秀作戰人員進入到自己的軍隊中為自己所用。
  • 羅馬人同哥特人的恩怨:好好相處了半個世紀,因何起了仇怨
    狄奧多西與前朝皇帝不同,由於其本人同哥特人的「曖昧關係」,他不可能無差別地向這群幫助過他的民族下發「誅殺令」。其實,以羅馬帝國如今的實力是足以以剿殺政策替代安撫政策的。但是,狄奧多西還是允許大批在多瑙河前線駐紮的哥特騎兵加入帝國軍隊的行列,並準許其在色雷斯定居駐軍。
  • 應運而生的「羅馬毀滅者」,哥特人的迷局
    羅馬帝國,在歷史上一向有著寬容的名聲,而羅馬文明自建立以來,也一直都很善於同化自己的盟友以及敵人,但是,隨著羅馬文明漸漸走入末路,原本強大的羅馬帝國也走向了衰落,而過去的同化政策,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一問題不僅導致帝國不能汲取周邊民族的力量,反而促使一些潛在的助力紛紛淪為敵人,而這些敵人中的佼佼者,無疑是在羅馬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哥特人。
  • 羅馬人同哥特人的恩怨:雙方好好相處了半個世紀,因何起了仇怨?
    狄奧多西與前朝皇帝不同,由於其本人同哥特人的「曖昧關係」,他不可能無差別地向這群幫助過他的民族下發「誅殺令」。其實,以羅馬帝國如今的實力是足以以剿殺政策替代安撫政策的。但是,狄奧多西還是允許大批在多瑙河前線駐紮的哥特騎兵加入帝國軍隊的行列,並準許其在色雷斯定居駐軍。
  • 西哥特人-5到7世紀
    公元3世紀是羅馬內亂和羅馬政權衰落的時期,北方的德意志部落,以前被囚禁在海灣裡,開始侵佔帝國。本世紀中葉,西哥特人(或西哥特人)佔領了羅馬特蘭西瓦尼亞,並從此對帝國東部各省進行了大規模的突襲。4世紀中葉,來自亞洲的蒙古匈奴向西推進,驅逐了尋求羅馬保護的西哥特人。
  • 羅馬帝國:收復羅馬城之戰
    戰神再起羅馬將領貝利撒留聞訊大喜,命令400勇士攜帶大鼓和軍號在次日夜晚發動突襲,而羅馬將領貝利撒留親率1萬野戰軍正面進攻。次日夜晚時,羅馬人按照作戰計劃執行,混入重鎮那不勒斯的400勇士在城內四處敲鑼打鼓,高呼重鎮已經淪陷,同時城外的殺聲震天動地,哥特守軍懼怕不已,紛紛棄城而逃。
  • 世界通簡史:公元前歐亞大陸的,匈奴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羅馬人
    百家原創作者:笑談歷史事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匈奴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羅馬人。匈奴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羅馬人歐亞大陸的大草原是一條幾百英裡寬的陸地帶,從匈牙利平原一直延伸到太平洋。這個草原的氣候特殊,樹木稀少,從史前最早時期一直到中世紀,主要都是遊牧民族在此生活。
  • 危機:這對羅馬人來說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在離營地兩英裡的地方,羅馬人遭到伏擊,整個隊伍被摧毀。這是整個戰爭中高盧軍隊所取得的最大勝利,薩賓努斯指揮了一個半軍團,很少有倖存者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拉比努斯。安必利克斯繼續攻擊西塞羅的陣營,但西塞羅不太願意聽他的觀點。接著是一場定期的圍攻,在那次圍攻中,高盧人表示他們向羅馬人學習,建造了自己的攻城塔,並在羅馬營地周圍進行了反抗。
  • 青銅項圈,羅馬奴隸必備首飾,消費力不夠最終導致奴隸制度消失
    一個像古羅馬如此成熟,高度發展和先進,致力於法律,追求哲學和藝術之美,並在人類創造力的每個層面都留給我們偉大傑作的文明,怎麼會想出和接受展現這般殘酷的人類關係的奴隸制度呢?如同我們所討論過的,部分原因在於,羅馬人深知,沒有奴隸,他們的世界會立刻分崩瓦解。
  • 日耳曼人入侵和羅馬文明的堅持
    166年,在羅馬皇帝馬可·奧裡略統治時期,有些日耳曼部落如誇得人、馬科曼尼人、倫巴第人,突破邊牆的防禦體系,越過多瑙河,幾經曲折,於170年到達亞得裡亞海上的阿奎萊亞大港。這樣便開始了「大規模入侵」,入侵延續了三個多世紀,在羅馬帝國歷史中掀起一個又一個浪潮。可是,羅馬和它的鄰居日耳曼人仍然保持著已經古老的和平關係。
  • 哥特人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羅馬人同哥特人「翻臉」一般印象中蠻族一定是未開化的野蠻異族,而羅馬人眼中的蠻族中,移居義大利半島的東哥特人,算得上「文明」開化者,他們努力學習羅馬文化傳統,幾十年來致力於融入羅馬文化圈。而哥特人則樂於採取實物稅和勞務稅相結合的方式,幫羅馬人修復和重新修建了馳道和一些著名的建築。其二,哥特人並沒有以徵服者的姿態自居,反而樂意接受羅馬人的文化。當哥特人以被剝削的身份寄居在羅馬邊境時,羅馬人常鄙視他們。可當這些「高尚者」和「優雅的老爺」們被他們口中的野蠻人徵服時,哥特人並未詆毀羅馬文化,反而畢恭畢敬地模仿起羅馬人的衣著和語言等。
  • 羅馬主體民族的拉丁人,為何在羅馬滅亡後「墮落」,沒能東山再起
    但是作為羅馬的主體民族,拉丁人依舊處於強勢的狀態,能夠壓制羅馬境內的其他民族。然而當羅馬開始衰落後,其民族問題被全面暴露了出來:首先,就是原本作為主體民族的拉丁人在羅馬的人口比例中極大的降低了,以前的人口優勢喪失殆盡。其次,在羅馬人生活奢靡,導致拉丁民族腐化墮落,強勢的拉丁人逐漸被周圍的民族所取代。
  • 羅馬的背面是「性」的混亂,被壓迫的奴隸們反擊,文明走向沒落
    看臺上的便是羅馬的貴族,他們享受這場戰鬥,享受人與人之間的踐踏,給他們帶來的快感,這是一種病態的狂歡,一種無反思的快感。 馬克西姆斯成為了真正的王者,他被賦予了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這本就是展現羅馬盛世和羅馬英雄的電影,所以在主題上非常符合這類設定。而現實生活中的奴隸卻沒有這麼幸運,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古羅馬的奴隸制度。
  • 「最後的羅馬人」末代帝國的中流砥柱,卻喪命於自己人手裡
    歷史學家公認的「最後的羅馬人」,像卡西烏斯,波利奧,瓦倫提安一世,瓦倫斯斯提裡科,埃提烏斯,馬約裡安,奧維達等。而我們今天的主角是「羅馬護國公」-弗拉維斯埃提烏斯。弗拉維斯埃提烏斯 ,羅馬護國公,末代帝國的中流砥柱,曾統兵擊敗了匈奴人,法蘭克人,勃艮第人和西哥特人,保家衛國,戎馬一生,被稱為「最後的羅馬人」。
  • 晏紹祥:羅馬興衰的歷史機理
    馬克垚先生討論過羅馬與漢代的奴隸制,指出奴隸的來源並不一定需要外部的補充,從帝國內部也可以解決。梁作幹先生寫過一部煌煌38萬言的《羅馬帝國與漢晉帝國衰亡史》。如果說那時的中西比較主要是中國學者的興趣,而且除少數人外,大多數比較從現代化的立場出發,把中國放在了不太有利的位置。近年面對日益崛起的中國,西方學者開始對中西歷史比較發生濃厚興趣。
  • 從「阿瑞斯」到「馬爾斯」:希臘與羅馬的淵源
    第一節羅馬神話中希臘與羅馬的淵源  以上的敘述是事實上羅馬人的興起,但是羅馬人又是如何解釋本民族的興起呢?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其關於祖先傳承的傳說,羅馬人也不例外。羅馬人關於祖先的傳說,最著名的當然是圍繞著特洛伊淪陷而展開的《埃涅阿斯紀》了。為了梳理羅馬人與希臘人傳說的相承性,有必要從古希臘神話故事回溯起。
  • 匈奴人究竟去了哪裡:向西逃跑引發西羅馬滅亡
    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經過奮戰,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裡,匈奴尾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
  • 羅馬親手為自己培養了掘墓人!
    公元406年,阿提拉出生,據傳說,一位羅馬的星相大師,來到了羅馬宮廷,與羅馬皇帝說,亂世災星橫空出世,一位巨星必將聲震人間,威震羅馬,羅馬的浩劫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