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背面是「性」的混亂,被壓迫的奴隸們反擊,文明走向沒落

2021-01-09 騰訊網

美國奧斯卡獲獎影片《角鬥士》展現羅馬競技場上的廝殺和突圍,在羅馬最著名的競技場上,一群奴隸為了生存,為了更好地擁有選擇權,在廝殺,在拼盡全力搏鬥。

《角鬥士》中的馬克西姆斯是幸運的,他本身就是貴族而非真正的奴隸。在他的奮勇搏鬥中,他勝利了,成為了英雄。

看臺上的便是羅馬的貴族,他們享受這場戰鬥,享受人與人之間的踐踏,給他們帶來的快感,這是一種病態的狂歡,一種無反思的快感。

馬克西姆斯成為了真正的王者,他被賦予了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這本就是展現羅馬盛世和羅馬英雄的電影,所以在主題上非常符合這類設定。而現實生活中的奴隸卻沒有這麼幸運,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古羅馬的奴隸制度。

一、古羅馬人將奴隸視為高品質生活必需品,每家貴族都有奴隸

古羅馬富人階層最喜歡給自己配置眾多的奴隸,因為這是身份的象徵。而這些龐大的奴隸群體,其實也存在隱患。

因為古羅馬帝國是馬背上的江山,很多戰士常年徵戰在外,如果奴隸暴動,這將對富豪是滅頂之災。

所以,後來,很多羅馬富豪制定了奴隸管制制度,讓奴隸們有法所依,讓奴隸們遵從管理制度,他們也可以省心,省力,以便為自己更好的服務。

其實,在羅馬法中,奴隸的權益少之又少,更多的則是對奴隸主的優待。但是在吃穿用度上卻沒有怠慢奴隸,奴隸通常有自己的房間,飲食上也不錯。至少比在外顛沛流離的日子要好,所以只要主人不是特別過分,他們絕對能夠保持忠心耿耿。

「所有的奴隸都是敵人」

因為羅馬連年混戰,他們通過戰爭奪得土地和權利。而大多數的奴隸都是戰俘,他們被肆意買賣,被毒打,女性被「強暴」都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在羅馬時期有很多貴族被奴隸殺死,他們在長期的壓迫中最終走向極端。不僅如此,很多羅馬戰役的爆發,都是因為對奴隸過於殘暴而導致奴隸的奮起反抗。

二、精明的主人又是從哪裡買到奴隸的,奴隸的身份通常是哪些

精明的主人通常都會給自己配置奴隸,這些奴隸通常都在古羅馬市場上去購買。有專門的奴隸販子,販賣奴隸。

這些奴隸的出身大多數不好,通常有這幾種情況:

1、家境不好,十分貧寒,所都是被家裡人賣去市場以做抵債。

2、戰俘和女奴生下的孩子,通常還是奴隸。

3、徵戰後的戰俘,這些戰俘通常都會成為奴隸。不過,戰俘能夠活下來,還要依仗士兵的仁慈,如果是兇殘的士兵,這些戰俘只有死路一條。

家生的奴隸是最安分守己的奴隸,因為他們生來就沒有品嘗過自由的滋味,所以對主人更加忠誠,把主人當做至親來看待。這也是主人最喜歡的奴隸。

很多大膽的奴隸會偷懶,會偷主人家的東西,甚至會合謀逃跑,殘害主人。

精明的主人早已想到了這點,他們總是喜歡購買來自不同地方的奴隸,這樣他們就無法交談,無法偷奸耍滑。

大部分的時候,精明的主人將他們合理分工、獎懲明確,還會給男奴隸配置女奴,讓奴隸們擁有自己的家庭,擁有生兒育女的權力。

不過,這些做法當然不是奴隸主好心,而是能夠讓奴隸們更有工作的動力,讓奴隸們死心塌地為自己幹活。

三、古羅馬文明的背面是「性」的混亂,他們對待奴隸慘無人道,導致內憂外患,人民早已失去信心

每個人的人生際遇各不相同,奴隸也是如此。有的奴隸碰到了好的奴隸主,一輩子可以少受磨難,而很多奴隸便沒有那麼幸運,他們碰到的都是殘暴的奴隸主。

除了對奴隸的剝削外,很多時候古羅馬奴隸主對奴隸的體罰十分常見,這是人人都默許,日日都發生的。有的奴隸害怕挨打,終日都在躲避中生存。

有的奴隸可能沒有犯錯,但是奴隸主脾氣暴躁,便對奴隸就是一頓毒打。如果奴隸犯錯了,還會被發配到礦上幹苦力,甚至會被扔到圓形鬥獸場餵野獸。

很多奴隸主甚至給奴隸制定刑法,奴隸一旦犯錯便會受到酷刑。酷刑層層遞進,有的是將奴隸吊起來毆打,有的則是用尖銳的利器,直接對奴隸造成巨大的傷害。因此,很多奴隸都在酷刑中死去。

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奴隸主為了一己私慾,強姦和侵犯女奴,讓她們懷孕後便又不負責任。在奴隸主和女奴間,性的混亂十分常見。

這是對女奴的摧殘,懷孕後不僅讓他們自生自滅,有的甚至拿他們的孩子去售賣。在長期的壓迫中,最終是奴隸反擊。

四、奴隸和奴隸主在對立中,終於兩敗俱傷,羅馬帝國的衰落從此開始

有多少奴隸,便會有多少敵人

《回到羅馬做主人》這本書告訴我們,羅馬古老的諫言,預示了他們本身便是對立的,在長期受到奴隸主的壓迫中,奴隸奮勇反抗。為了自由,為了獲得更多的權利,他們揭竿而起,為自由而戰。

這些奴隸就像是斯巴達克斯一樣義無反顧,但是這個時間是長期的。他們爆發了大規模的鬥爭後,自然是死傷慘重。

最後,這個戰爭以宣告和平而終結。雙方就此達成協議,和平相處。奴隸主更加仁慈和守法,奴隸自然也要再次依附奴隸主生活。

雖然奴隸的戰爭勝利了,古羅馬內部卻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古羅馬本就是一個好鬥的民族,他們是馬背上的國家,靠戰爭得到了土地和人力。

外有戰爭,內有鬥爭,在內憂外患中,他們早已耗費巨大財力物力,最終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分為東西兩面。

西羅馬帝國總部設在義大利米蘭,東羅馬帝國則設立在拜佔庭,東、西兩個帝國未能有效合作對抗外部侵略,甚至帝國之間常常內訌。

奴隸制度的衰退和瓦解,貴族的腐敗和瀆職,讓人民對羅馬帝國嚴重不信任。再加上國家不重視農業,導致農業和經濟發展嚴重失衡,並且這種情況在不斷惡化。

羅馬帝國和很多盛極必衰的國家一樣,繁華的文明帝國發展到一定時候總要走向腐朽,羅馬帝國遭受相對落後的遊牧民族的清洗,最終沒落了。

相關焦點

  • 「三世紀危機」磨滅帝國輝煌,反抗力量爆發,君士坦丁堡走向沒落
    隨後日耳曼人進攻羅馬,內憂外患之下,君士坦丁堡陷落,羅馬帝國走向了尾聲。馬其頓戰爭場面同時這些奴隸也是人,也同樣有反抗情緒,當他們越來越難以忍受這些奴隸主的壓迫,便會開始表達自己的不滿。不僅國內的近衛軍扶植了兩個新皇帝,而且羅馬的各省也見局勢混亂之際,開始自立山頭,紛紛稱帝。為了皇帝之位,各方都展開混戰,羅馬的政局陷入了動蕩之中。在塞維魯王朝之後,又因為財政匱乏,所以被迫壓低軍餉,這就導致了士兵的不滿。軍隊中引發了兵變,各地再次開始割據稱王。數十年間羅馬就換來十個皇帝,政治局面十分混亂。
  • 奴隸的遊戲!為何羅馬帝國的貴族們往往受制於地位低下的奴隸?
    因為無論是國內經濟水平的發展,還是海外貿易所賺取的利潤,都是歸奴隸主所有的,奴隸們雖然付出了勞動,但是得不到任何的實際收益,在奴隸主的眼中,他們不過是"活的工具"罷了,而且奴隸主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商品進行交易,強迫奴隸不斷的勞作,階級矛盾日益嚴重。
  • 西哥特人兩度包圍羅馬城,城內奴隸打開城門使羅馬陷落
    由於那時羅馬帝國人口統計是不計算蠻族和奴隸數量的。所以算下來當時羅馬城差不多有100萬人口。 羅馬帝國的軍隊在四世紀發生了重大變化,此時正處於小冰河時期,很多地方已經不適宜部落生存,加之匈人的入侵,很多所謂的蠻族如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等入侵羅馬帝國的邊境,羅馬帝國軍備捉襟見肘,不得不讓大量的蠻族人進入軍隊。(其實在三世紀時期軍隊已經開始引進蠻族士兵。)
  • 奴隸制度滅亡的前奏:斯巴達克起義,奴隸意識覺醒
    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羅馬成長為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陸的帝國,在公元476年,這個帝國才滅亡,與之相隨的是奴隸制度的終結。但在這長達幾個世紀的奴隸制度中,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個制度,起碼作為被壓迫的奴隸這一群體就不會滿意這個制度。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在公元前十世紀初,從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了古羅馬文明,隨後古羅馬不斷發展,一共經歷了兩個時代,分別為羅馬王政時代和羅馬共和國時代。在一世紀前後,古羅馬開疆闢土,用戰鬥力超強的軍隊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建立起以地中海為中心,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古羅馬帝國。古羅馬從誕生到覆滅,歷經了千餘年之久,當時古羅馬之強悍,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 古代西方奴隸=回報、財富、戰鬥力,為何中國奴隸「一文不值」?
    而這對本身具有商業細胞的羅馬人來說,又是一種創造財富的途徑。3、在採礦業和建築業等手工業部門,也大量使用奴隸勞動與此同時,奴隸充當家內僕役也日益增多。因為隨著財富的積累以及希臘和東方文明的影響,羅馬奴隸主中逐漸滋長一種追求奢侈享樂的風氣,大量使用家庭奴隸成為爭強誇富的手段。
  • 羅馬人眼中的三大蠻族,卻是現代文明的基石,至今影響著整個歐洲
    古埃及滅亡以後,古希臘、羅馬也先後建立起自己的城邦。雖然現在很多人都非常崇拜古希臘還有古羅馬的文明,把它稱作是「地中海文明」,但是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還有一段文明史更加偉大,更加傳奇,這就是「波羅的海文明」。
  • 殺掉凱撒真能阻止羅馬由「共和國」向「帝國」轉變?適得其反!
    其實羅馬共和國也只是對於奴隸主而言,並不涉及到奴隸,甚至給平民的權力都有限。或者說,所謂的羅馬共和國,也不過是其野蠻奴隸制度的一塊"遮羞布",是奴隸主間對於權力的分配。而真正讓羅馬共和國時代結束的是凱撒,在凱撒統治羅馬之時,古羅馬的大權不斷被其集中,尤其是貴族元老院的權力受到極大的約束。如果凱撒不被刺殺,他很有可能就登上皇帝的寶座,從原先的一個軍事獨裁者,一躍而成為羅馬皇帝。
  • 《文明6》羅馬鬥獸場歷史背景故事一覽
    羅馬鬥獸場是《文明6》中的一種奇觀,效果是為羅馬鬥獸場周圍的6個單元格內的城市+2文化,+2忠誠,+2宜居度,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文明6羅馬鬥獸場的歷史背景故事,大家可以來看一看。忠誠,+2宜居度,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文明6羅馬鬥獸場的歷史背景故事,大家可以來看一看。
  • 西哥特人兩次圍攻羅馬,那裡的奴隸打開了大門,導致羅馬淪陷
    次年,狄奧多西一世完成了羅馬的統一,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後,羅馬帝國被他的兩個兒子瓜分,永久分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羅馬城為首都,君士坦丁堡為首都。公元410年8月24日,東、西羅馬帝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天,它被稱為"永恆之城"。這座擁有一百萬人口的羅馬城被蠻族西哥特人和匈奴人的聯合軍隊攻破。軍隊洗劫了這座城市三天。
  • 羅馬是如何滅亡的?除了蠻族入侵,還有底層人民的怒吼!
    羅馬的輝煌下,是萬兆枯骨。當羅馬經歷三世紀危機而不得不走向沒落時,戴克里先大帝以將帝國變為四千萬人的大監獄的方式維繫住了帝國的存續,無情的壓迫與暴政成為了帝國所有人心頭上的一把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羅馬治下人民不屈的反抗——巴高達運動。
  • 假期流行好去處,歐洲古羅馬文明象徵,羅馬鬥獸場
    好啦,大陳就不繼續和大家賣關子啦,馬上開始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歐洲古羅馬文明的象徵——羅馬鬥獸場。羅馬鬥獸場,其實它原來的名字是叫做——弗拉維圓形劇場,因為這個建築的主要用途,是古羅馬帝國給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演出」的地方,所以叫做「劇場」,而這個所謂的「演出」,相信很多的網友都已經在各種渠道中有所聽聞了吧,就是將角鬥士和飢餓的猛獸鬥決,奴隸們相角鬥的地方。其實大陳覺得,細心想一下,這種表演的形式其實可以說是相當血腥的吧!
  • 青銅項圈,羅馬奴隸必備首飾,消費力不夠最終導致奴隸制度消失
    從這一刻起,這名奴隸便重獲自由,得到羅馬公民權,自動享有每位羅馬公民所有的公民權利,也就是說,享有和他主人相同的權利,但在法律上,他每年仍必須提供給主人一些時日的免費勞動。主人成為他的保護人,這些義務勞動則被稱為工作。毫無疑問,在羅馬和帝國全境內,被解放的奴隸的生活比自由的外國人還要好些。
  • 壓迫在角鬥場中的鬥士,爆發在羅馬帝國之中的斯巴達克起義
    而在公元前一世紀的時候,就有著一個出身奴隸的英雄人物,斯巴達克。他帶領了奴隸們反抗被壓迫,奴役,和被虐待的命運,引領了世界古代歷史上最壯大的一次奴隸起義。在強大的古羅馬帝國中,和羅馬帝國開戰。雖然最終起義還是被鎮壓下去了。但是這場轟動的戰役,歷史留名,而且也鼓舞著後人在壓迫之中嚮往自由的勇敢之心。
  • 羅馬不再是羅馬,羅馬不再有信仰——重新思考羅馬帝國的滅亡之說
    帝國在強盛時期也無法消除自身的腐敗,那麼為什麼帝國還會在腐敗的同時走向輝煌。為什麼不在走向輝煌之前因為腐敗而消亡。實際上比腐敗更為貼切的能夠描述帝國衰亡的一個詞語是腐化,腐敗僅是人性對金錢的追求,但是腐化除了對金錢的追求,對人性慾望的滿足之外還包括整個政治體制和社會體制的墮落,這才是羅馬衰亡的根本原因。
  • 古羅馬徵戰一生為何文明尚存?解析關鍵詞:王政、共和與帝國
    而古羅馬會對外擴張,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虜獲奴隸。因為奴隸生產,是古羅馬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撐。至於羅馬的政治體制變化,也不過是貴族間的權力更迭罷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古羅馬的文明正是在這樣權力和政治體制更迭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的。這種發展當然也可以稱之為古羅馬時代的變遷。
  • 帝國崛起與貧富差距,也會使優越制度走向沒落,古羅馬就是例子
    古羅馬發展,一共經歷了王政時期、共和時期和帝國時期三個階段。古羅馬的強大,是由於建立了優越的制度。但古羅馬衰落,也就是由於國家擴張與貧富差距,使得優越共和制度隨著時間發展沒落,最後這個制度也使得國家走向衰落。現在,我們就看看古羅馬的建立、發展、繁榮與衰落的歷史。
  • 羅馬人玩得比你想得還要刺激
    早在公元前12世紀,伊特魯利亞文明(義大利中部的古代城邦國家)的時候,葬禮儀式就非常不正經。在當時,貴族死去之後也和中國古代一樣,需要搞個殉葬的儀式,不過這個儀式可比中國刺激多了。首先,大家會圍在死者的墳前,進行非常沉重且走心的哀悼。哀悼活動結束之後,死者生前精挑細選而出的兩名健壯的奴隸就閃亮登場,在死者墳前為大家進行一場精彩的決鬥表演。
  • 羅馬徵服不列顛:羅馬化的島嶼
    戰功卓著的凱撒,是西方重要的政治人物 一片混亂中,羅馬人先佔了優勢,將不列顛人趕回海灘。這時候老天幫了不列顛一把。 這人原來是奴隸,來到軍中訓話,讓士兵們很受刺激和屈辱,心想著奴隸出身的傢伙都能混成王侯將相,他們更要混出個名堂,怕什麼不列顛野人!如以此來,「雞湯」成了激將法。從此,軍團雄赳赳氣昂昂地開赴不列顛去了。 羅馬士兵登陸後,迅速佔領了不列顛南部。
  • 日耳曼人入侵和羅馬文明的堅持
    不論是農民或牧民都在朝定居方向變化,他們不懂得城市文明,也沒有國家觀念,而這正是羅馬文明的基礎。日耳曼人的社會以自由人--武士--為基礎,他們在一種類似以宣誓方式結成的行會裡,彼此之間並和首領聯合在一起。在戰爭期間,他們必須絕對服從首領,但是在和平時期,這些自由人聚集成一個整體,比一個國王還會行使政治權力,儘管這種權力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