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掉凱撒真能阻止羅馬由「共和國」向「帝國」轉變?適得其反!

2021-01-10 新聊舊史

古羅馬,雖然是一個奴隸制國家,但是在古代卻是先有羅馬共和國,然後才有羅馬帝國。這就讓人不禁有了疑問,一個奴隸制國家,怎麼能被稱為"羅馬共和國"?其實羅馬共和國也只是對於奴隸主而言,並不涉及到奴隸,甚至給平民的權力都有限。或者說,所謂的羅馬共和國,也不過是其野蠻奴隸制度的一塊"遮羞布",是奴隸主間對於權力的分配。

而真正讓羅馬共和國時代結束的是凱撒,在凱撒統治羅馬之時,古羅馬的大權不斷被其集中,尤其是貴族元老院的權力受到極大的約束。如果凱撒不被刺殺,他很有可能就登上皇帝的寶座,從原先的一個軍事獨裁者,一躍而成為羅馬皇帝。歷史上凱撒有沒有當皇帝的想法,今天已經無從探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凱撒被古羅馬共和派刺殺,卻是加速了羅馬共和國時代結束。

(羅馬帝國地圖)

畢竟在凱撒統治羅馬之時,古羅馬共和制度已走向沒落。而凱撒被殺,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古羅馬共和派被清算。而以屋大維為首的凱撒繼任者們,在不斷加強古羅馬君主集權。羅馬共和國的時代就此徹底結束,如果凱撒不死,羅馬共和國時代或許也會結束,但是不會這麼快。

前言

(凱撒塑像)

在古羅馬的歷史上,凱撒被刺殺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這件事絕不是簡簡單單死了一個獨裁者,而是掀起了古羅馬共和派與古羅馬帝國派的爭鬥。以布魯圖為首的古羅馬共和派為何要刺殺凱撒,表面原因是為防止凱撒稱王稱帝,影響古羅馬所謂的共和制度,實則是對凱撒權力的窺伺與覬覦。

凱撒在古羅馬本就大權獨攬,其一旦稱帝,改革古羅馬的制度,以元老院為首的古羅馬貴族利益將受到極大損害,於是,這才有了布魯圖等人的刺殺。布魯圖等人表面是在維護古羅馬共和國制度,實則是在維護自己已然走向腐朽沒落的權力。而既然羅馬共和國制度已走向衰落,那麼僅僅刺殺凱撒,就能改變這種趨勢嗎?

(凱撒被刺殺時羅馬共和國地圖)

布魯圖等人想得太簡單了,凱撒之死,不僅沒能阻擋羅馬共和國的衰落,反而激起古羅馬新的獨裁者對共和派勢力的清洗。凱撒死後,屋大維繼任,即便組成後三頭同盟,依然難以阻擋古羅馬權力集中。相反,屋大維的權勢更勝凱撒,羅馬共和國徹底衰落,羅馬帝國時代隨之來臨。

凱撒之死,使得羅馬帝國制度從幕後走到臺前。屋大維繼承凱撒的權力,甚至被神格化,被羅馬貴族元老院封為奧古斯都,這可就與真正的皇帝相差無幾,甚至權力更大於所謂的皇帝。可是古羅馬共和派勢力原先敢刺殺凱撒,這時敢刺殺屋大維嗎?因為這時的古羅馬已經是真正的帝國。

凱撒統治羅馬時期,古羅馬共和制度被進一步削弱

(凱撒塑像)

古羅馬共和制度,究其本質,就是貴族元老院掌控古羅馬最高權力,這種所謂共和制度有一定局限性,它不過是古羅馬貴族與奴隸主之間的權力分配。而平民和奴隸想要在這種制度下獲得權力,幾乎不可能。但是古羅馬的這種共和制度最怕的就是,已有權力的重新分配,那將造成權力的爭鬥,甚至是流血事件。

凱撒被刺殺不就是最好的例證嗎?在凱撒統治羅馬之時,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祭祀等大權,都得到空前集中。尤其是軍事權力的集中,造成羅馬貴族的恐慌,最終才有了凱撒被刺殺事件的發生。因為凱撒大權獨攬,進一步削弱了古羅馬共和制度,他把許多原屬於古羅馬傳統貴族的權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

(凱撒遇刺畫像)

這自然引起那些靠著家族福蔭,在羅馬元老院渾渾噩噩度日的貴族的憤怒,這些貴族組成所謂的古羅馬共和派,便將凱撒給刺殺了。凱撒死得有些冤枉,因為他從來沒想到過這些共和派勢力會刺殺自己。尤其是布魯圖更是他信任的人。而凱撒或許也更沒想過要終結羅馬共和國的制度,因為在他前往元老院述職的時候,實際上他就是在遵從羅馬共和國的制度。

可話雖然這樣說,凱撒的統治還是削弱了古羅馬共和制度,更損害了古羅馬共和派的權力,這才造成凱撒的悲慘結局。可是凱撒的統治,對羅馬共和國制度的削弱,終究是羅馬共和國轉變為羅馬帝國的一個重要誘因和前提,更是凱撒被刺殺的重要原因。

凱撒之死引起其部下對古羅馬共和派勢力的清算

(屋大維塑像)

羅馬共和國會像羅馬帝國轉變,第二個原因就是凱撒之死引起凱撒的部下,對古羅馬共和派勢力的清算。古羅馬共和派勢力,是對凱撒這些古羅馬軍事獨裁者最大的制約。不管這些古羅馬共和派勢力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還是為了維護古羅馬的政治體制,他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古羅馬仍然是個共和國。

但是,凱撒之死,徹底激化了古羅馬帝國派與共和派的矛盾。以屋大維和安東尼為首的凱撒的部下,以為凱撒復仇為藉口,清洗元老院貴族刺殺凱撒的共和派勢力,布魯圖等人全部被殺。而等屋大維掌控古羅馬的政權之後,古羅馬元老院共和派勢力已被清洗一空,屋大維將古羅馬的眾多大權全部集中在了一起。

(羅馬萬神殿)

這個時候古羅馬共和國時代真正結束,因為在凱撒掌權的時候,權力多多少少還會受到貴族元老院的限制。可屋大維在掌權之後,貴族元老院能否繼續存在,都要看他的臉色,因為屋大維在古羅馬有絕對的權威,更有絕對的權力。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屋大維掌握羅馬權力之時也沒有稱帝呀!

沒錯!屋大維一生確實都沒有稱帝,但是屋大維被羅馬稱為"奧古斯都",意思就是"神聖偉大",其人活著的時候就被神格化了。而以後奧古斯都更直接稱為羅馬皇帝的別稱,如此一來,屋大維稱不稱帝還有什麼區別嗎?

古羅馬奴隸制度決定其只能最終成為帝國

(古羅馬奴隸畫像)

古羅馬共和國向古羅馬帝國轉變的第三個原因,就是古羅馬的奴隸制度決定了這種轉變。為何這麼說呢?古羅馬是奴隸制國家,奴隸制本就是一種剝削與被剝削的私有制生產關係,而且是一種十分殘酷的私有制生產關係。因為處於被剝削地位的奴隸,根本就沒有人身自由,他們成了奴隸主的私有財產。

古羅馬貴族對奴隸的壓迫,本就是一種野蠻的行為。而所謂的羅馬共和國,也不過是奴隸主貴族間所講求的權力分配,並沒有改變奴隸的地位。因此所謂的羅馬共和國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這也只不過是奴隸主貴族間權力分配的一種妥協與短暫的平衡,但是對奴隸的壓迫,正體現了古羅馬貴族自私自利的權力欲望。

(古羅馬貴族畫像)

古羅馬貴族存在這樣的權力欲望,自然也就少不了權力紛爭,每個羅馬貴族都想成為統治者,而不是被別人統治,那麼自然也就會出現凱撒這樣的軍事獨裁者,也更會出現布魯圖這些刺殺凱撒的元老院貴族的共和派,他們爭鬥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兩個字,"權力",古羅馬的奴隸制度就決定了古羅馬少不了權力之爭。

而權力之爭的結果又會是什麼呢?自然是權力向少數人手中集中。當凱撒集中了所有古羅馬的權力之時,他的寶座沒有坐穩,就被刺殺,但此時羅馬共和時代已向羅馬帝國時代轉變。當屋大維再通過權力鬥爭徹底勝出之時,這時的古羅馬又怎能不成為帝國呢?

總結

(羅馬帝國時代歐亞大陸地圖)

以上咱們從凱撒被刺殺入手,探析了古羅馬共和國向古羅馬帝國轉變的原因。在我們現代人眼中,所謂古羅馬共和國,也不過就是其奴隸制度的一塊"遮羞布"罷了,即便其沒有向羅馬帝國轉變,可其權力仍掌控在羅馬貴族的手中。而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轉變,也只不過是權力由眾多羅馬貴族的手中,集中到了一個身份、地位和威望最高的羅馬貴族手中罷了。

而普通的古羅馬平民與奴隸,在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轉變的過程中,並未獲得多大好處,尤其是奴隸的命運也沒有得到什麼轉變。可見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一樣,都只是換湯不換藥罷了,古羅馬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依然是奴隸制,依然是奴隸主統治和剝削奴隸,奴隸的處境和命運依然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羅馬共和國轉變成為羅馬帝國,因為權力更加集中,古羅馬的整體軍事實力卻是在上升的,羅馬皇帝調動軍隊,發動戰爭卻也更加方便了,因為沒有貴族元老院的約束了,羅馬皇帝的意志就是整個古羅馬帝國的意志。可因為有了皇帝的寶座,覬覦羅馬皇帝寶座的人也就多了,因此,可以這樣戲言,在古羅馬什麼職業最危險,當然是羅馬皇帝,因為好多羅馬皇帝都死於軍事政變!

參考資料:《古羅馬人的閱讀》、《羅馬人的故事》、阿庇安.羅馬史·下卷·內戰史[M]等

相關焦點

  • 桌面戰爭模擬 凱撒與龐貝 共和國還是帝國 羅馬的未來之路
    老樣子還是先從簡要介紹開始,Julius Caesar是Columbia Games於2010年推出的一款以著名的羅馬內戰(公元前49~45年)為背景的暗刻戰棋(木塊戰棋)。兩位玩家分別控制凱撒或者龐貝,而戰爭的勝負決定了羅馬的未來 — 共和國還是帝國。
  • 剛徵服了埃及豔后的凱撒,竟被私生子殺死,羅馬貴族哀嘆:不該殺
    因此,他的支持者們乃至羅馬城的全體民眾,都發自內心地希望他能成為真正的羅馬之王。 有一次,凱撒最忠誠的部下安東尼,在公共集會上向凱撒獻上一頂王冠,這件事與宋太祖的「黃袍加身」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凱撒並不是宋太祖,所以他本人明確拒絕了這份「禮物」,但此時仍然深深刺激了羅馬的元老們,但他們開始擔憂,功高震主的凱撒一旦產生稱帝之念,就會毀掉羅馬賴以立國的共和制。
  • 羅馬三巨頭:凱撒被刺成蜂窩,克拉蘇頭顱製成黃金,龐培身首異處
    在兩千年的歷史上,當秦帝國正在橫掃東方的時候,在西方也出現了一個強大興盛的文明,那就是羅馬,羅馬先後經歷了共和國和帝國兩個時期,在巔峰時期,羅馬人更是將地中海變成了自己內海。而人們也將羅馬共和國到帝國期間,最為強大的三個軍閥:龐培、凱撒和克拉蘇稱之為羅馬三巨頭。
  • 世界歷史17 凱撒是如何一步步逆襲成為羅馬最高統治者的
    前面我們講了羅馬政體的演變,亂世出英雄,在共和國與帝國交替之際,一個個英雄人物閃亮登場,其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當屬凱撒。歐洲歷史上能稱為「大帝」的沒幾個,凱撒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皇帝(有實無名的皇帝)。
  • 帝國強軍:馬略、凱撒及屋大維時期的羅馬軍團
    在大約10 個世紀的跨度內,羅馬軍團作為地中海世界最知名的一支勁旅,陪伴了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起起落落。至少在愷撒時期,各軍團理論上沒有軍團屬的騎兵,這也與羅馬人越來越廣泛使用外籍騎兵不無關係。由外籍士兵組成的輔助部隊(Auxiliary),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 在軍隊中享有越來越高的地位。 馬略的成功改革,成為共和國晚期擴張的基礎。
  • 凱撒的突圍:從總督之子到共和國執政官
    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曆》。公元前44年3月15日,愷撒遭到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6歲。愷撒死後,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開創羅馬帝國並成為第一位帝國皇帝。凱撒是一個極其富有人格魅力的人,放眼世界之內他也是一個少有的全局操盤家。
  • 凱撒之死:羅馬鐵蹄下的強權與徵服,血色葬禮上的暗湧與悲歌
    「我來,我見,我徵服」——尤裡烏斯凱撒俄羅斯人曾說過,人類歷史是由三個羅馬組成的。第一個羅馬是羅馬帝國,第二個羅馬是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拜佔庭帝國,第三個羅馬帝國就是莫斯科。前兩個羅馬都因戰亂毀滅了,只有莫斯科的第三羅馬永垂不朽。
  • 「暴君」反成平民救星?葬送根基,亡於貪婪,共和羅馬的滅亡
    在歷史的長河中,羅馬帝國的建立,常常被一些人認為是羅馬文明的倒退,羅馬共和國最終淪為皇帝統治的大帝國,因此,很多人也將凱撒的死,認為是共和精神的最終反擊,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有些不同,羅馬共和國的滅亡,並非是少數野心家的目的,反而是共和國的根基-羅馬公民們的選擇。
  • 蘇拉——凱撒——屋大維,羅馬進入帝制時代所經歷的三巨頭
    羅馬共和國的最高權力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行使,其中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執政官則由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舉產生,行使最高行政權力;部族大會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貴族構成。羅馬共和國從一誕生便與戰爭密不可分,一部羅馬共和國史,幾乎就是一部連綿不斷的戰爭史。
  • 跨過盧比孔河之後,凱撒取得了至高權力,也導致了羅馬共和國毀滅
    在今天,羅馬無所不在,但大都指羅馬帝國,也就是公元前27年從屋大維·奧古斯都開始的帝國,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羅馬也不是天生就是個帝國,它或許生來是個王國,但曾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以共和國自居,追求自由曾經是羅馬的驕傲,直到凱撒跨過盧比孔河,世界變成我們如今認識的模樣。
  •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這時共和國時期的舊頭銜最高祭司即被賦予新的意義,成為皇帝的頭銜,並變得十分重要。戴克里先為自身設計了一個新的頭銜,稱自己為主和神的合體,嚴格來說,戴克里先才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他的一系列改革使羅馬完成了由元首制向君主制的過渡。不過,他沒有實行個人的專制獨裁統治,而是適應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逐步確立起「四帝共制」的新型統治模式。
  • 曾經與漢朝齊名的大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後再也沒有重建過?
    早期的羅馬共和國全部由拉丁人構成,國民的主體是自耕農,元老院裡的貴族是共和國的領導者。在這種體制下,一個人的權利與其義務緊密掛鈎,每個羅馬人都對羅馬高度認同,因此羅馬共和國歷經磨難但總能涅槃重生。共和國末期出現了凱撒、龐培、克拉蘇的三巨頭政治,最終以凱撒養子屋大維的勝利而終結。贏家通吃的屋大維建立了帝制,「SPQR」不再是羅馬社會的主體,只是一個象徵符號。
  • 凱撒遇刺事件存在諸多疑點
    公元前2世紀末,羅馬共和國的奴隸主大發展,許多廉價奴隸進入奴隸主莊園,土地兼併愈演愈烈,連年的戰爭使羅馬共和國的小農經濟破產,許多羅馬公民淪為無業游民,共和國的基石遭到嚴重破壞,所謂的"共和國"成為大奴隸主利益爭奪的戰場。羅馬共和國的兵制原本是公民兵制,大量基層公民破產,徵兵成了大問題。
  • 帝國雙傑——布雷比斯塔與羅馬
    布雷比斯塔將蓋塔-達契亞部落聯合在一起,領土從潘諾妮亞河谷到黑海西部,形成公元前1世紀的統一帝國。 在政策上 比較突出的是,布雷比斯塔頒布禁酒令,摧毀一切葡萄種植園。
  • 從共和國到帝國的羅馬武備變遷:短劍取代長劍,板條甲名過其實?
    本文就來介紹一下,從共和國到帝國時代的羅馬軍團的各種樣式的武器裝備。 首先在這之前羅馬人使用的是高盧長劍,直到第一次迦太基戰爭之時羅馬才開始使用從西班牙傳來的短劍。並且需要明白一點,從共和國到帝國前期的羅馬劍是越來越短,根據(《THEGLADIUSTheRomanShortSword》)一書統計的歷代羅馬劍的長度。
  • 羅馬向東拓展時期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想必大家都注意到了一個規律,就是羅馬人在東徵最初的100年內在希臘和小亞幾乎戰無不勝,這只是老生常談,繼續看:羅馬內戰,龐培放棄羅馬,跑到東方組織力量抵抗凱撒,一開始全面佔優,海陸兩面幾乎戰略包圍了凱撒,沒想到凱撒硬是從希臘北部色薩利打開了一條通道,隨後在法薩盧斯以劣勢兵力擊潰龐培。
  • 帝國三分,羅馬滅亡在即!天降奧勒良大帝,三年光復全土
    公元260年羅馬在任皇帝瓦萊裡安兵敗被俘,羅馬帝國岌岌可危。而此時的奧勒良正駐守於拜佔庭。從這年開始,羅馬帝國每年都在風雨飄搖之中,後世稱之為三世紀危機。 共和國時期,凱撒曾經平定的高盧地區現今出現了一個地跨羅馬帝國、不列顛地區、整個高盧和西班牙的帝國,號稱"高盧帝國"。高盧帝國不僅有自己的軍隊,而且還握有從羅馬帝國收納的萊茵河軍團。
  • ——凱撒,但羅馬的價值核心是——愛
    而且古羅馬人非常熱愛自己的制度。並把它概念化成兩個字,羅馬。羅馬之所以能從一個城邦轉變成一個共和國和帝國,在於羅馬人的勇敢智謀與愛。羅馬人之愛與他國不同。是因羅馬的輝煌而誕生,同時也因為有愛而誕生了羅馬的輝煌,兩者相伴不可分割。如果說希臘文明的核心是理性,那麼承接希臘文明的羅馬文明其核心則是理性基礎之上的對祖國的愛。
  • 凱撒成長史:從嶄露頭角到終身獨裁者,一位從未稱帝的凱撒大帝
    此時的羅馬已經處於水深火熱當中,這種獨裁政治,激起了羅馬內部官員的不滿。率先出來反對的就是公元前78擔任羅馬執政官的雷必達,他認為蘇拉的獨裁統治已經給共和國完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尤其是在民主政治方面。面對廣大羅馬平民的反抗情緒,雷必達想要取消關於蘇拉的一些獨裁政策,恢復之前較為民主的政治生態。
  • 挫敗的野心:羅馬共和國成為帝國的十個階段
    在政治上,它將一切因素結合在一起:它每年選出的兩位首席執政官組成了君主因素;參議院由前任官員組成,負責分配資金和制定外交政策戰略,組成了寡頭因素;人民議會,負責選舉和通過立法,至少表面上是民主的組成部分。鑑於他們的共和國是如何建立的,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羅馬人會對王權懷有天生的仇恨。事實上,他們構建共和國的方式,理論上,沒有人能變得如此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