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蹇卦:身不當難的隱士高人,為什麼會出來匡濟時難

2021-01-20 梅山易學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群體,就是那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隱士高人們,明明胸中韜略可敵百萬甲兵,卻硬是能夠寧願逍遙在天地之間,與明月清風為伴,也不願為了塵世的功名利祿而有所束縛,但是,往往在世人受到了無法解救的大難之時,又會及時的現身而匡濟時難,以救民於水火,解民於倒懸,這又是為什麼呢?

網圖

有人說你這話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啊?還真不是,別看歷史的長河浩浩蕩蕩,但是真正決定其走向的關鍵節點也就那麼幾個,而在這幾個關鍵的節點之上,那些身不當難而退隱林泉的隱士高人們,往往起到了關鍵而決定性的作用,正是他們,才使歷史的走向沒有偏離大道,也才造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一脈相承而沒有產生斷續。

比如說在渭水之濱垂釣的姜子牙,本來是隱居林泉得逍遙自在之身(也有人說他是裝的),以他的智慧才能,如果不出來匡濟時難,而是只求保全自身的話,我相信一點問題都沒有,那麼是什麼讓他們放棄了自身的安危而毅然決然的要出來用世呢?在《易經》蹇卦的上六爻之中,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蛛絲馬跡的啟示。

網圖

蹇卦上六爻: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蹇卦上六爻以陰居陰,當位得正,處蹇卦之極而下與九三爻相應,是一方面處在無路可走之極端不利之境,另一方面卻也說明其身處蹇難之外的事實,如果上六爻不主動發心去匡濟時難的話,是大有可能置身事外的。

退隱林泉,遠避世事紛爭,本來是那些閒雲野鶴一般的世外高人們所希望的,可是為什麼在天下有難之時,他們又會義無反顧的主動置身於紛爭的漩渦之中呢?而在成功之後又會急流勇退,不爭功,不為名,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網圖

《素書》原始章第一中說:「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這幾句話,很好地概括了那些退隱林泉的隱士高人們的所思所想。

在天下無事之時,這些人「閒來靜享無事福」,一旦天下紛爭不斷之時,這些人又心切時艱,深懷憂國憂民之心,不敢以自己身不當難而放棄自己的責任,將事情置身事外,因為這些賢人君子,德行完備,胸懷百萬兵甲,深知能力越大,責任便越大,以平定天下之亂、使天下之人安居樂業為己任,所以才會一心尋找合適之人來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網圖

比如說姜子牙找到了周文王,便是爻辭中所說的「來碩」,碩者,大也,來碩者,九五至尊之爻得上六爻之輔佐而匡濟時難之謂也,如果姜子牙沒有找到周文王,那麼其是否還能夠匡濟時難,建功立業而名垂青史,恐怕就不一定了,所以上六爻與九五爻,是君臣同德而相成。

上六爻居蹇難之十伋,極則生變,而且上六相應的九三爻也是與九五爻同功而異位的人,上六爻行危知止,既與處在下卦的九三爻相應而得眾,又與君爻九五相比而相隨,同心同德而與天下共濟蹇難,則蹇難可出而有功,所以其結果是十分吉祥的。

網圖

讀懂了蹇卦的上六爻,也就大約的知道了那些身不當難的隱士高人們,為什麼要出來匡濟時難了,不知大家對此認為如何?

相關焦點

  • 《易經》勵志篇之四大難卦
    接觸過《易經》的人知道,現代版的《易經》是由經文和《易傳》兩大塊組合而成冊。正常情況下成冊的《易經》,《易傳》是把《大象:辭》放在卦辭之下,用來解釋卦象,《彖:辭》次之用來解讀卦辭,之後是《小象:辭》用來解讀爻辭。剩下《易傳》其餘部分,裝訂在書籍尾部並一一加以解讀。
  • 白話講易經,第三十九卦,水山蹇卦,如何度過因乖離而產生的困難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一個團體中的人們,如果出現人心乖離、睽背的情況,那麼接下來的發展道路就會有困難。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蹇卦,它將會教給我們怎麼樣渡過因乖離而產生的困難。來看一下蹇卦的卦象,上卦為坎卦,坎為水,下卦為艮卦,艮為山,所以蹇卦的全名就叫做水山蹇卦。上卦坎為水險,下卦艮為山險,山高水深,道路難行。
  • 《易經》到底有多難學?為什麼算命先生大部分都是瞎子?
    看懂《易經》這本書的人很少,《易經》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本十分難懂難理解的書,可就是這一本書奇書,不管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但是,就是這一部奇書卻被很多人運用著,這樣的人大部分都知道,典型人物就是算命先生,他們統一被很多人稱之為「半仙」,每個半仙手裡總有著一本《易經》,帶著小帽,穿個小褂,帶著小墨鏡,經常在橋底或者小巷子出沒。疑問就出來了,易經為什麼可以用來算命?為何我們看不透書中的內容,而算命先生卻可以?
  • 易經有3層境界,分別代表了人生3個階段,讀懂的都是高人
    其實整部易經,看似紛繁複雜,千人千面,其實它裡面包含了人生3個階段,也可以說是人生的3層境界,掌握通透之後,你也會成為讀易的高手。第一個階段:冰的境界冰,為水的固態形式。而有關冰的成語,大多都是美好的、聰慧的,比如冰雪聰明、冰壺秋月、一片冰心、冰清玉潤等等,當然冰也代表著一種困境,一種逆旅,正所謂如履薄冰。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學習易經有個捷徑,一般人不會告訴你
    易經在現代社會中,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每當人們談論起易經,總是和枯燥的文言文聯繫在一起,再加上一些片面的、專業的、誇張的解讀和描述,很容易讓人產生高深莫測的感覺。久而久之,易經似乎成了專家和學者研究的對象,而普通人遙望著易經這座「象牙塔」,只能敬而遠之。
  • 「時、之時、時義、時用」在《易經.彖辭傳》中出現的次數及分類
    時在古漢語裡指季節、時間、時辰、時機、伺機等多種意義,在易經的時空中指時間概念,也指時機,易經是一門佔卜預測的學問,預測學問對於做事的時機看得很重要。《九州春秋》中說:「易失而難得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蹱者,機也。」
  • 易經為什麼不能夜裡讀!一個是夜讀易經鬼神驚!另外兩個原因呢?
    儘管在如今,科學思想非常之普及,中國人對於《易經》的態度,是相當奇怪,可以說是一種曖昧的感情。但是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對於《易經》可以說是推崇備至。就如唐朝時太宗打江山時的秘書長虞世南(也是唐太宗的宰相)說過這麼一句話:「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 焦山這座山,如隱士,如高人,如寂靜的煙火……
    01東漢隱士:焦光唐代《潤州圖經》記載:焦山因「焦光所隱,故以為名」。焦光於漢末隱居焦山,在石洞中搭棚為屋,鋪草為床,以砍柴為生,懸壺濟世,為人治病,漢獻帝三詔他為官,他都巧妙迴避以拒絕。三詔的過程大體是:皇帝第一次來詔書時,焦光煎湯熬藥,以妻子患病為由加以推諉;第二次,借邀友出門遠遊而迴避;第三次,焦光躺在床上,以自己年邁多病為由拒詔。焦光是我國古代,尤其是古代隱士中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最早記載焦光的是蔡邕的《焦君贊》,這也是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一篇關於焦山的詩文。
  • 「蹇卦」之初六爻辭「往蹇來譽」破解
    會意字。《禮·表記》:「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莊子·盜蹠篇》:「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二)釋象:《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屯卦》,然後《屯卦》再變為《蹇卦》。《臨卦》是消息卦,根據消息卦特點可知,《臨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下面,其待息的均為陽爻。
  • 為什麼老實巴交的人,往往難有福氣?《易經》三句話道破玄機
    易經書中提到:越老實的人,越沒有福氣,這是為什麼呢?首先,老實巴交的人,往往混不到更好的生活。易經書中說,老實巴交的人,往往混不到更好的生活。其次,老實巴交的人,往往會受到他人的欺壓。易經書中說,往往會受到他人的欺壓。
  • 《易經》透露:一個人走上坡路時,往往會有以下三種表現
    其實一個人走上坡路時,往往會有以下三種表現……一、內心變得平和人的一輩子,大部分都在按部就班,小時候為了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拼命努力,長大後為了成為人上人起早貪黑地奮鬥,晚年同樣希望自己能比周圍的同年齡過得更加好。
  • 《木仙庵三藏談詩》:八十一難,最文雅的,卻是最難的一關
    《木仙庵三藏談詩》:八十一難,最文雅的,卻是最難的一關「木仙庵三藏談詩「在西遊記中,是特別特殊的一難。唐三藏在荊棘嶺上被幾個樹精藤怪攝去與他們會友談詩。談著談著,杏仙美眉出場;樹精藤怪們搖身一變從詩人隱士變作了「媒人」 「保人「非要把杏仙嫁給三藏不行;直到悟空一聲「師父」才把那些樹精藤怪們嚇得不見了。這一難特殊處在於這些妖精們並沒有打算傷害唐僧,對於唐僧肉也無甚興趣;而在清風明月之下,風雅的作詩酬酢。只是最後強要唐僧與杏仙成親一出煞了一番風景,勉強湊做一難:「色「難。
  • 《易經》:領悟渙卦的智慧,何難不可平,何紛不可解
    《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九卦風水渙卦,卦象為下坎上巽,為風行水上而四方流溢的披離解散之意,風不遇水,水不揚波,水不遇風,風難成形。所以古聖人才以風水之遇來形容世人當渙難之際的際遇,希冀世人當渙難之時可以因勢利導的來面對自己的處境,並做出適宜的行動以挽救如冰銷溶解一般的渙散之勢。
  • 易經64卦中,每一個卦都可以用18個字概括,讀懂了你也會成為高手
    中國的易經,是一部非常有智慧的書籍,很多人讀易一生,也不敢說自己完全掌握。孔子當初研究易經,把竹簡翻壞了三次,又重新編好,於是就誕生了一個成語:韋編三絕。聖人讀易尚且如此用功,而且多次感悟才能悟道易經的智慧,普通人讀易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很多時候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複雜的卦象,也總是會一頭霧水。
  • 《易經》:四大難卦之「困」卦,寓示怎樣的脫困之道
    人在看到這種現象時,要以當前的艱難困境來激勵自己,把困難當作一種人生的考驗,困且益堅,不忘初心,始終堅定自己遠大的人生志向,至死不渝。困卦的六爻分別講述了人生的六種不同的困境,同時也詮釋了相應的脫困之道,給人如何脫離困境的智慧啟示。
  • 原來,萬事開頭難是這麼的難
    今天學習了《易經》的第三卦屯卦之後特別興奮,雖然講的是萬事開頭難,卻感覺有了戰勝困難的無窮力量,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了一種接通天地身心徹透的能量從頭頂百會注入,灌滿全身,淋致湧泉。當智慧之燈被點亮時,學習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沉浸其中,法喜充滿。《易經》有64卦,代表著宇宙間64種物象的呈現。
  • 易經之三十六宮卦生變法
    易經六十四卦可反易者總五十六卦,相半者二十八卦,不可反易者八卦,計:上經十八,下經十八,合稱三十六宮,可成六十四卦。然六十四卦總數三百八十四爻,易有寓,開天一畫,地二畫,即有乾一坤二之說。道德經又有其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亦有相通之意。
  • 萬事開頭難,《易經》告訴我們這時候應該怎麼做,才能成功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們每個人內心裡都嚮往著成功,都希望通過哪件事獲取自己想要的,所以我們做任何事剛開始肯定會定一個目標。然而,當我們下定決心,準備下手好好幹時,卻感覺舉步維艱,困難重重,這會給我們前面的路變得迷茫,前方到底是機遇還是挑戰,到底是進還是退?
  • 不是所有人都能學易經,學易容易懂易難,記住24個字由淺入深地學
    他們所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熟讀《易經》。我們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察萬事萬物的規律,順應規律做事,逐漸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業做得更好,生活過得更好。那麼可能有人會問了,什麼樣的人適合學《易經》中的道理呢?
  • 易經8宮64卦最難記?死記硬背,不如牢記這3個規律,一點即通
    易經8宮64卦最難記,死記硬背,不如牢記這3個規律,一點即通上古時期,伏羲聖人一畫開天,創立了先天太極八卦圖。八卦者,分別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周易》說卦傳中解釋八卦時,稱: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這句話通俗地理解,就是:先天八卦之中天南地北,乾卦與坤卦相對應;艮卦與兌卦,分別於西北方和東南方,兩相對應;東北方的震卦與西南方的巽卦兩相對應;正西方的坎卦與正東方的離卦兩兩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