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藏民為抗日捐國軍30架飛機,為何卻被我軍授予少將軍銜

2020-12-22 咪咪侃歷史

他是我國一位罕見的雙面少將,在1944年的時候,他就被國民黨授予了少將軍銜。而他的弟弟卻是一位活佛,也是拉卜楞寺主,一生受到了人們的敬仰。在抗日戰爭時期,當他知道有人為抗戰捐了一架飛機之後,受到了鼓舞。於是,在第二年時,為了支持抗日,他也傾其所有,為國捐獻了30架飛機,被稱為「土豪」將軍,他就是黃正清少將。

黃正清,1903年出生於四川省甘孜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藏族人。由於他的父親是當地的保正,所以他的家族在當地很有威望。黃正清還有一個弟弟,名叫黃正光。在1920年時,黃正光被認定為是活佛轉世,後經過班禪確認後,隨即被接到了甘肅的拉卜楞寺。為了能夠照顧好弟弟,黃正清和他的父親,也一起跟隨弟弟去了寺廟中居住。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軍閥混戰,獨霸一方,甘肅也被軍閥馬家兄弟霸佔了。在中國的大西北,以馬家兄弟為首的「馬家軍」為非作歹,無惡不作,當地百姓苦不堪言,被逼得流離失所。黃正清父子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便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組建起了一支武裝力量,很快就將馬家軍趕出了甘肅南部地區。

抗日戰爭爆發後,黃正清積極宣傳抗日,使得很多人都受到了鼓舞,紛紛投入到抗日的第一線。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的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早日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國門,當時黃正清將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國軍身上。

因此在1943年時,黃正清親率50人代表團,前往南京商談抗日事宜。為了支持國民政府的抗日活動,在第二年的1月份,他帶頭募捐,向南京政府捐獻了30架飛機。為此,蔣介石還專門盛情接代了黃正清代表團,向他們表示了謝意,並贈送黃正清「輸財衛國」匾額,以鼓勵他為中國抗日所做的貢獻。

隨後,黃正清還被南京政府授予了少將軍銜,並且特批他可以參加南京政府的最高級會議。其實,黃正清之所以跟蔣介石打交道,完全是出於愛國之心和抗日熱情,對蔣介石根本就沒有什麼好感。因此當蔣介石拉攏他跟自己走時,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解放戰爭時期,黃正清愛國為民的情懷,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他一直呼籲停止內戰,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對於一個有名無實的少將說的話,蔣介石根本就不搭理。

1949年,國民黨大勢已去,眼看解放軍就要勝劵券在握,蔣介石還派專人找到黃正清,希望他可以率軍抵抗解放軍的部隊,並且承諾:「只要你領兵抵抗,我會儘快安排你前往臺灣,保你高官厚祿。」可是,黃正清毫不動心,當場義正言辭地拒絕了。

然而,也就在同一時間,我軍也展開了對黃正清的策反工作。雖然黃正清一直呆在甘肅,但是,他的事跡,延安的老總們都很清楚。很快,黃正清就率軍起義了,會見了我黨領導人。

建國一年後,隨著甘肅省人民政府的成立,黃正清還受到了偉人的親切接見。對於他所作的工作,我黨領導給予了肯定和支持。1954年,黃正清成為了全國人大代表。

在1955年舉行的首次授銜儀式上,黃正清因為對國家做出了特殊的貢獻,被授予了少將軍銜。1958年,甘肅發生了叛亂,中央派出了黃正清平叛,經歷了長達3個月的時間,叛亂基本平定,擊斃了叛亂分子數萬人。

建國十周年之際,黃正清率領少數民族來京觀禮,隨後去了杭州和河南等地參觀,黃正清還當選為甘肅省副省長。1997年,黃正清因病逝世,享年95歲。

黃正清是一位心懷家國情懷的愛國人士,在西北少數民族中,他給各族人民帶去了的影響,意義深遠而長久。

相關焦點

  • 1955年,4名軍事起義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是誰?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04字,閱讀約3分鐘1947年7月,我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隨著三大戰役的勝利,兩軍在實力對比上早已發生變化。渡江戰役打響後,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長驅直入。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眾所周知,在日本進行過明治維新後,開始對大型控股公司進行扶持,在這之中,六大財閥嶄露頭角,他們直接將全日本經濟進行了壟斷。在二戰之中,這些財閥同樣是先行者,日本高官都是從家庭背景當中進行挑選的,能夠成為日軍高官的平民少之又少。
  • 國軍將官多如牛毛,廖耀湘指揮15萬大軍,為何正式軍銜只是上校?
    但此時廖耀湘的正式軍銜只是騎兵上校,按照各國慣例,只配做個團長。直到9月底,廖耀湘才正式晉升為少將,不過他似乎沒有當將軍的命,大概一個月後就被俘虜了。以上校軍銜幹了一年中將的活,與國軍將官多如牛毛的印象確實相去甚遠,這又是為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從國軍的軍銜制度說起。
  • 戰爭年代我軍的軍銜
    1955年的海軍少將盧仁燦曾回憶道自己在擔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時有過上校軍銜;「當時,三八五旅共有3人分別被授予少將的軍銜,他們分別是旅長陳錫聯(1938年6月繼王宏坤之後任——筆者注)、旅政治委員謝富治以及擔任副旅長職務的民主人士趙輝樓。那時不設大校,我和旅參謀長曾紹山、政治部副主任趙月舫被授予上校軍銜,為旅裡僅次於3位少將的最高職銜。」
  • 同為縱隊司令,為何有的將領授予大將,有的僅授予少將
    擔任過縱隊司令員的將領,無一不是軍事能力十分傑出的名將,他們,也是人民軍隊中的中流砥柱。而到了五五授銜時,擔任過縱隊司令員的將領的軍銜卻各不相同,上到大將,下到少將都有,這是為什麼呢?授予大將軍銜的縱隊司令有陳賡、許光達兩人。解放戰爭初期,陳賡和許光達作為中野和西野的縱隊司令,也是兩個野戰軍最能打的名將。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他是解放軍最年輕的軍長之一,被授予少將軍銜後為何沒再被授上將
    在我國55年的授銜大會上,虎將雲集,所有的優秀將領都被授予了軍銜。可在這其中有一位將軍,曾是解放軍中最年輕的軍長之一,卻僅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之後也沒再授予他上將,這是為何?
  • 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1952年10月開始,由於志願軍的參戰,美軍節節敗退,為了扭轉當前的局勢。聯合國軍司令詹姆斯·奧爾沃德·范弗裡特制定了「攤牌行動」,決定佔領上甘嶺高地,正好可以卡住志願軍的咽喉,起到抑制作用。於是在10月14日,美七師與韓二師集中了300門火炮、47輛坦克以及50多架飛機對高地以每秒鐘6發炮彈的轟擊。
  • 達州一軍人35歲被授予少將軍銜,是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他是誰?
    上將中,張愛萍上將最有名,少將中,最為知名的就是一位徐姓開國將軍——徐斌少將,原名徐志文。大家都知道徐帥,大將徐海東和上將徐信,徐帥是最能打的元帥;徐海東在土地革命時期,蔣介石曾懸賞十萬銀元捉拿徐海東,長徵後徐海東挽救了革命,沒有參加解放戰爭的徐海東因為革命中的貢獻,被授予大將軍銜。
  • 看一看我軍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人,是誰?
    他硬是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突破重重封鎖,為志願軍建立一條「打不斷、炸不爛、衝不垮」的鋼鐵運輸線,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奠定基礎。他在後勤部任職期間,從國家和軍隊的實際出發,在理順後勤體制、健全組織機構和完善標準制度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是我軍現代後勤體系的奠基人。可惜在1959年廬山會議後,洪學智受到彭案的牽連,被邊緣化,隨後被調離部隊,下放到吉林省工作。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更是遭到關押批鬥。直到1970年,偉人和總理親自過問後,他才被解除勞動改造。
  •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取消了大將和元帥軍銜?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取消了大將和元帥軍銜?軍銜制度是一項國際性的軍事制度,是國家授予軍人以區別其等級、地位、權力、責任、榮譽待遇的稱號和標誌的制度。實行這一制度不但使軍人的相互關係更加明朗化和規範化,而且能增強軍人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激勵軍人奮發向上,促進優秀人才成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曾於1955年頒布實行軍銜制度,它曾對促進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廖耀湘指揮15萬大軍,為何正式軍銜只是上校?
    直到9月底,廖耀湘才正式晉升為少將,不過他似乎沒有當將軍的命,大概一個月後就被俘虜了。以上校軍銜幹了一年中將的活,與國軍將官多如牛毛的印象確實相去甚遠,這又是為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從國軍的軍銜制度說起。
  • 中國十位開國大將,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需要什麼標準?
    我們都知道這十位大將都是赫赫有名之人,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資歷才能被入選呢? 相信大家都看過亮劍,授銜儀式上,李雲龍、孔捷、丁偉三人都是少將,三人當時有點不服,為何?
  • 國軍起義名將有哪些?後來授予什麼軍銜?有一位足可授元帥!
    1955年解放軍大授銜,有多位棄暗投明的國民黨將領被授予了軍銜。其中有三位名將被授予解放軍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畢業於黃埔一期的抗戰名將陳明仁、堅持綏遠抗戰的董其武、為和平解放新疆作出重大貢獻的陶峙嶽。
  • 1955年,他們被授予什麼軍銜?
    他們帶領人民軍隊浴血奮戰,為保衛祖國人民立下了赫赫戰功!那麼在2020年,全國有多少位開國將軍健在呢?這些健在的開國將領,他們在1955年都被授予什麼軍銜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話題。我在這裡先告訴大家:截止到2020年,1955年首次授銜被授予將軍軍銜,如今仍然健在的開國將領共有4人,他們分別是:黎光、詹大南、鄒衍、楊永松。
  • 國民黨軍隊中,正式軍銜跟職務軍銜有什麼不同?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看國軍的軍銜,很多時候會把我們搞暈,因為他跟我軍的軍銜不太一樣。因為國民黨將領的軍銜有點多變,就比如國民黨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我軍擊斃,生前他的軍銜是中將,可是讓人覺得奇怪的是,他死後國民黨又將其追授為陸軍中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廖耀湘正式軍銜上校,卻已擔任兵團司令指揮15萬大軍,原因為何?
    )廖耀湘確實擔任過中將司令這一職務,而且是在這一職務上結束軍事生涯的,你說他是中將也沒錯。但是他的正式軍銜確實也是在1948年9月22日由騎兵上校晉升為少將,依照官方慣例,稱之為陸軍少將更為嚴謹和正式。
  • 解放戰爭最年輕的軍長為何被授予少將軍銜,他的這段經歷絕無僅有
    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看過電視劇亮劍吧,在電視劇快要結束的時候提到了李雲龍,丁偉和孔捷三個人的授銜情況,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是軍長,在當時授銜的時候,大多數的軍長都被授予了中將軍銜,還有部分軍長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比如韓先楚和劉震上將,當然他們都兼任著兵團副司令!
  • 廖耀湘正式軍銜騎兵上校,卻已擔任兵團司令指揮15萬大軍,原因為何?
    (國軍將官多如牛毛,廖耀湘指揮15萬大軍,為何正式軍銜只是上校?) 但是他的正式軍銜確實也是在1948年9月22日由騎兵上校晉升為少將,依照官方慣例,稱之為陸軍少將更為嚴謹和正式。
  • 開國57位上將,其中有三位是國軍將領,他們分別是誰
    程潛和傅作義級別太高,授予上將低了點,元帥和大將的名額只有十位,兩位國軍大佬授予元帥或者大將都不太合適。盧漢和龍雲級別也不低,所以這幾位索性不授軍銜為宜。陳明仁是國軍的一員悍將,在解放戰爭初期,四平戰役,曾經打敗了林總的軍隊,由少將晉升中將。1949年8月4日,陳明仁與程潛率部在長沙宣布起義。所部加入了四野林總的部隊,所謂「相逢一笑泯恩仇」。後擔任過湖南軍區副司令員、湖南政府臨時主席,為和平解放湖南作出了巨大貢獻。11月,任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二十一兵團司令、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等職。1951年,率領所部去廣西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