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洋科技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柔性屏薄膜封裝難題在黃石突破

2020-12-11 荊楚網

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娜、通訊員李磊)僅有0.2毫米厚的金屬掩膜板通過傳送帶,緩緩滑入真空腔,經過20多個小時的濺鍍處理後,被送到武漢某光電公司,用於柔性手機屏製作過程。

11月23日上午,全洋(黃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來自臺灣的專家蔡宗宏身著無塵服,在生產線上緊張工作。

「TFE CVD金屬掩膜板,是柔性屏薄膜封裝製程的關鍵部件,過去百分之百掌握在韓國廠商手中,現在,我們也能自主生產了。」蔡宗宏介紹,該產線已試產成功,產品規格完全達標,目前正與國內OLED頭部企業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合作試產並送樣中。

柔性屏,通常指的是柔性OLED屏幕,因其低功耗、可彎曲的特性,在智慧型手機和可穿戴式設備應用廣泛。與普通屏相比,柔性屏最大的變化就是將玻璃基板換成了類似塑料的基板膜。而製作這層膜的掩膜板,長期以來只能依賴韓國進口,面臨交貨周期長、掩膜板優先供應三星、LG等困擾。

為解決這一市場「痛點」,臺灣旭暉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在黃石投資設立全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CVD金屬掩膜板的研發和量產。

「我們的主要客戶在光谷,落戶黃石,有利於降低物流成本,實現『零庫存』。」全洋科技業務副總許碩修介紹,母公司旭暉材料是臺灣成功大學博士團隊創辦的高科技公司,多年專注金屬掩膜板領域;落戶黃石以來,公司加緊研發,今年6月攻克韓國技術壁壘,目前已實現100%本土生產。

據介紹,中國OLED產能,約佔全球市場四成,隨著國內OLED市場規模增長,預估明年金屬掩膜板需求將倍增。

「一條CVD金屬掩膜板生產線每月產能50套,加上回收清洗再生,也很難滿足國內客戶需求。」許碩修說,公司正在評估擴大黃石產線,並爭取異地設廠、合作擴產。

相關新聞>>

從板到屏,微笑曲線上揚

近日,黃石星河電路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在調試設備。該公司主要生產高精密度PCB線路板以及物聯網相關產品,為應對全球疫情造成的海外訂單減少,該公司調整產品結構,拓展國內高端市場,高附加值產品比例提高了30%,奪回了疫情造成的損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李磊 攝)

10年前,黃石依託獨特的銅資源,「無中生有」布局印刷電路板產業。

10年後,站在數字經濟風口,黃石「光芯屏端網」產業鏈越拉越長,形成一條美麗的「微笑曲線」。

今年1月至8月,黃石電子信息產業同比增長45.6%,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2.1%,成為地區發展強勁增長極。

印刷電路板衝刺全國第一

11月20日,黃石開發區·鐵山區,總投資3億美元的定穎電子高階線路板項目順利開工,黃石印刷電路板行業再添生力軍。

「今年1月至10月,公司一期項目產值8.05億元,同比增長29%。」開工儀式上,定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特助李紹瑜說,「投身黃石PCB產業集群,公司發展日新月異。」

經過多年聚力發展,目前全球10家百強PCB企業、全省三分之二的PCB企業落戶黃石,年產能達到3000萬平方米,正在全力打造成全國第一大PCB產業聚集區。

印刷線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簡稱PCB),被稱為「電子產品之母」,電解銅是其主要原材料。

黃石是歷史悠久的銅都,年產陰極銅70萬噸。2010年以來,黃石開發區·鐵山區引進第一家PCB臺資企業滬士電子,隨後,欣益興、定穎、上達等行業巨頭扎堆落戶,形成集群效應,打造全國PCB產業第一大聚集區。

「全球銷量排名前六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有5家用到我們的PCB板,世界每銷售3臺智慧型手機,就有1臺用到開發區·鐵山區企業的PCB板。」黃石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餘文化介紹,全球著名汽車企業品牌,全部使用該區企業生產的PCB板。

上遊企業接踵而至。生產覆銅板的臺光電子,去年年底投產,疫情期間一天也沒有停工,1月至9月實現產值2.97億元。

今年9月,臺光電子的上遊企業,生產玻纖布的宏和電子開工投產,生產的超細紗實現進口替代,不僅自身訂單激增,還大大降低了PCB企業成本。

顯示產業加速聚集

3年前,吳學俊在深圳第一次見到黃石招商幹部梁志平時,一定不會想到,亞馬遜出貨量世界第一的SCEPTRE款屏,將從他手中誕生。

經過數十次考察,吳學俊決定在黃石投資天璣智谷產業園。2018年底,產業園投產,成為黃石電子信息產業第一家終端產品生產商。液晶顯示模組、物聯網智能顯示終端、桌面液晶顯示器等產品一上市就廣受青睞。

今年因疫情衍生出的居家辦公、遠程教育、視頻會議等無接觸式服務,讓顯示器市場需求大增。公司新增一條全自動生產線,並將深圳總部研發團隊轉移到黃石。1月至10月,公司產值同比增長171.4%。

與天璣智谷一樣火爆的,還有赫得納米科技(黃石)有限公司,作為華為的全球供應鏈企業,公司專攻液晶屏減薄、鍍膜工藝。今年2月底,華為總部向黃石市經信局發函,請求支持赫得納米復工復產。如今,公司生產線火力全開,訂單排到了明年上半年。

瑞視光電主攻五線屏,成為全國第三大工業級觸屏材料供應商;歐朗電子建立了從白片玻璃到各類消費級觸控螢幕的完整生產線,訂單接到手軟;信博科技主攻手機玻璃蓋板,今年前10個月產值同比增長244.7%。

從板到屏,附加值不斷提升,聚集效應更加凸顯,從玻璃減薄、觸控螢幕、顯示模組到機芯板、顯示終端,黃石顯示產業鏈條不斷完善。

「春節前,一期項目建成投產;二期全部建成後,將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元。」11月20日,集中投產儀式上,聯創電子中大尺寸顯示屏項目負責人陸繁榮表示,將和兄弟企業抱團發展,做大黃石顯示產業。

打造千億「光芯屏端網」產業

進入四季度,一批項目集中開工投產,依託武漢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以及長江存儲等頭部企業,黃石「光芯屏端網」產業生態圈初步形成。

光纖領域,總投資30億元的智慧雷射產業園項目,主要生產大功率脈衝及連續光纖雷射器、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固體雷射器等產品,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年營業收入可達60億元,年稅收6億元。

晶片領域,祿億半導體(黃石)有限公司大樓封頂,計劃明年5月試生產12英寸晶圓流片,下半年正式投產,將成為國內首家晶圓再生工廠。「晶圓是半導體生產的基礎材料之一,晶圓製造需要大量測試片,通過晶圓再生技術,可對測試片進行反覆利用。」祿億半導體(黃石)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啟全介紹,將為長江存儲、中芯國際等國內集成電路企業提供配套,四期全部建成達產後,將達到月產40萬片的產能。

金澤柏瑞半導體項目主要開發、生產數字電源晶片及系統、平板顯示驅動晶片及驅動系統等,年營業收入10億元;宏瑞興封裝基板項目總投資8億元,項目建成達產後,可年產封裝基板100萬平方米。

此外,宏和科技二期、赫得納米二期、臺光電子二期趁勢而上,進一步擴大PCB產業優勢。

「十四五期間,我們繼續做強電子信息產業,全力打造千億元PCB產業集群,500億元顯示產業集群。」黃石市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鐵山區委書記吳之凌說,黃石將緊盯「微笑曲線」兩端,招引更多頭部企業和終端企業,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娜 通訊員 丁元拾)

相關焦點

  • 柔性OLED屏幕的COF、COP封裝技術的區別
    但是,柔性OLED屏幕技術目前最普遍的問題就是使用壽命不長,導致柔性OLED屏幕壽命不長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有機薄膜對水氣和氧氣很敏感,容易因水氧發生老化變性,導致器件亮度和壽命出現明顯衰減
  • 又一OLED金屬掩模版項目在黃石建成試產
    據OLEDindustry從天眼查中查閱,全洋材料(黃石)科技是由htc & solartech service (samoa) corporation 100%控股。  旭暉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義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初始以OLED鍍膜技術應用於電容式觸控面板產制為目標。監於觸控面板資本支出巨大,且產品周期轉換迅速,考量經營團隊專長及評估未來市場趨勢,於2011年決定退出觸控面板市場,重新以精密蝕刻技術為基礎,研發生產高精細金屬遮罩。
  • 新綸科技擁有柔性屏核心技術 子公司研發出CPI薄膜產品
    近日新綸科技全資子公司新恆東開發出新產品,有望在CPI薄膜領域搶佔市場先機,新綸科技或將成為柔性屏OLED概念股中,具備CPI薄膜核心技術的企業。據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新綸科技全資子公司新恆東開發的產品,在性能上等同或由於競品,已按照客戶要求進行小批生產,已經完全具備量產能力。   資料顯示,新恆東目前擁有兩條日本最先進納米級精密塗布設備,並配備日本東山專業技術團隊入籍新恆東。
  • 顯像技術新突破,海信打破國外壟斷,天價基準級監視器將成歷史
    從第一臺電子管式14英寸的電視機,到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再到彩色電視機,液晶電視機,ULED/QLED等,再到最近發布的基準級廣播監視器,從海信的歷代產品看來,無不打破著歷史,打破這國外的壟斷。國內的顯示技術在不斷提升,LED、ULED、QLED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在突破,而這裡面仍舊有很多終端掌握在日韓企業中,這裡面就有基準級廣播監視器。這種監視器正如其應用一樣,基準級,是供專業人士衡量、評判、決策圖像的依據,所以它是行業的標準,對於亮度、對比度、色域、產品信賴性等各個方面的要求都非常嚴格。
  • 陝鼓自主研製全球最大軸流壓縮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陝鼓自主研製全球最大軸流壓縮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2020-09-02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理工大學:研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這個項目是在重慶理工大學教授石曉輝帶隊的測試技術研究所多年的研究基礎之上建立的。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試驗檢測技術及智能裝備領域,該研究所曾獲得重慶市科學進步一等獎、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0多項獎勵。
  • 擎科生物「雙創」項目打破國外壟斷
    擎科生物「雙創」項目打破國外壟斷 2020-11-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只不過光刻膠一直被日本企業壟斷。包括東京應化,富士膠片等日本企業都是光刻膠領域的巨頭。 因為在光刻膠產業有著極大的話語權,所以不少國家都要選擇與日本合作,進購光刻膠。日本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但中國企業傳來好消息,突破了關鍵晶片材料,打破壟斷。
  • 打破半導體晶圓劃切設備的國外壟斷,「京創先進」完成數千萬元A輪...
    「京創先進」全稱為江蘇京創先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主要從事半導體級別精密劃切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目前已經研發出了8寸、12寸晶圓劃切設備,打破了國外廠家長期壟斷的局面。其12寸全自動劃片機已經在2019年量產出貨,2020年進入國內頭部封測廠。
  • 【乾貨】全面屏的COG、COF、COP晶片封裝技術解析
    隨著通信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屏幕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也越做越大,邊框越來越窄,追求接近100%的屏佔比的全面屏手機成為了全世界主流的趨勢,但是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關鍵在於智慧型手機屏幕所採用的封裝技術,目前智慧型手機屏幕的封裝技術主要以COG、COF和COP這三種為主。
  •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華為和南郵...
    1、【芯裡程】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  2、重慶上半年集成電路產值超120億元,已成SK海力士全球海外最大封測基地  3、華為、南郵產教合作更進一步,共建華為ICT學院  4、年產碳化矽襯底12萬片,天科合達第三代半導體項目開工  5、總投資約5億元,杭州至芯紫外晶片項目預計半年內產出首枚晶片
  • 柔宇科技劉自鴻:柔性技術是一種新的人機互動技術
    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劉自鴻中新網12月7日電 12月6日-7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劉自鴻參會並發表演講。
  • 【襄陽人物】全國勞模江衝:勇闖壁壘 打破國外壟斷
    然而,由於市場過於細分,相關技術長期處於被國外競爭對手壟斷的狀態。在湖北中航精機科技有限公司,卻有一位勇闖壁壘的「猛士」,憑藉腳踏實地的鑽研和絕不服輸的鬥志,最終研發出性能優異的國產電動調角器,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模具大師——記模具工長齊林
    廣西鋁業向精深加工闊步邁進的過程中,南南鋁加工擠壓製造中心的模具工長齊林,潛心鑽研,製造出用於高速動車組車體用底架結構梁型材的模具,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潛心鑽研 自立自強在齊林技能大師工作室,陳列著近年來出產的各種高端鋁型材,大多是高鐵、地鐵等軌道交通的組成部分。擠壓,是鋁型材成型的關鍵工藝。擠壓,亦是齊林成長的過程。欲成材,必先受其壓。
  • 摺疊屏手機不是未來,柔性屏如何加速前進?
    價格與技術,柔性屏繞不過去的坎摺疊屏手機的概念早已出現,但受制於技術,直到2018年由國內面板廠商柔宇科技發布了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FlexPai。雖然成功將只存在概念中的手機製造了出來,但在當時卻並未掀起多大的波瀾,而柔性屏技術也並未因此而得到快速的發展。
  • 中國首條自主研製透明氧化物高阻隔薄膜生產線落成
    透明氧化物高阻隔薄膜是第三代新型阻隔薄膜產品,具有阻隔性能優異、膜層附著力好、耐蒸煮、成本低、無汙染、節能環保等全屬性優勢,是當前及後續重點發展的高端功能薄膜材料,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等多個領域的產品包裝與封裝,市場容量巨大,前景非常廣闊。
  • 瑞華泰IPO首發過會 PI薄膜國產化替代按下快進鍵
    近日,有著國內PI薄膜行業領軍企業之稱的深圳瑞華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華泰)IPO首發申請獲得通過。此次成功過會,瑞華泰將為我國PI薄膜行業國產化進程帶來強有力的支撐,並進一步打破國際行業巨頭對我國PI薄膜的壟斷。
  • 可穿戴福音:三星石墨烯顯示技術獲突破(全文)_液晶顯示器應用技術...
    這兩年,曲面屏或者柔性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尤其曲面屏已經被三星和LG用在了智慧型手機和電視屏幕上。儘管是曲面屏,但是跟業內期待的可摺疊的柔性屏技術還有著不小的差距,用業內人士的話說,這叫「為了彎曲而彎曲」。
  • 中企半導體國產化再獲突破,有望打破日韓壟斷,國家也出手了!
    近些年來,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態勢相對良好,以華為來說,其先進強大的5G技術與物美價廉的5G設備在全球通訊設備市場上備受各國青睞。或者說,與其說是華為的「軟肋」,不如說是國內科技企業的「通病」。那就是在半導體方面存在稍許缺憾。中國半導體行業迎來大爆發時期眾所周知,此前美國為制裁華為,曾發布過向華為斷供晶片的相關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