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遷都洛邑是因為這個難以啟齒的原因?

2021-01-07 燕子講歷史

周幽王和愛妃褒姒觀賞遊玩,貪戀女色,所以啊,朝政所有的軍國大事就交給了虢石父這個喪良心的處理,這個人吧,不僅貪還奸,不管百姓疾苦,只顧自己享樂,周幽王喜愛褒姒,所以就想著將自己的正室申皇后廢了,連同將正室生的兒子太子宜臼一併廢除,立即將自己的愛妃褒姒立為王后,褒姒的兒子自然就成了太子。

這個舉動讓申候很生氣啊,申侯可是申後的爹,申侯連同繒國和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求救。但是沒人來救,這是為什麼呢?哎呦,原來是因為之前就有過這麼一出,史上記載為烽火戲諸侯,這回又用老套路,真的是狼來了,誰還信呢?誰都不傻。

這不,申侯引來的聯軍在驪山幹掉了周幽王,西周至此滅亡。申侯等人擁立自己的外孫宜臼即位,這就是周平王,東周建立。周平王現在就是收拾爛攤子,要什麼沒什麼,東西已經被掠奪完,皇宮也已經燒毀,還有犬戎在身邊經常問候請安,問問需要什麼的,周平王,已經不想說話,一個空店,絕望啊!

周平王不說話,一直拖著,但是這並不代表諸侯們也沒話說,諸侯們對於周王室是有感情的,這種感情是有原因的,周王朝剛開始的時候分封諸侯,黃帝後裔的姬姓和炎帝後裔的姜姓,此外還有各功臣的分封,管帳的,養馬的,打仗的,薅草的,修屋的,治水的,反正就是有功勞的都給了封賞。

諸侯的姓氏有很多,數不過來,犬戎的慰問和權臣的死魚眼讓周平王感覺不舒服,當時的京城已經淪為現在這個模樣,內心是很崩潰的,完,遷都吧,所以就這一個想法,公元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守衛下,遷都洛邑,從此之後東周王朝就有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躲犬戎。這是為什麼呢?

犬戎這個部族生性陰暗,殺人無數,諸侯們見了面都要禮讓三分,也只有秦國敢收拾他了,因為秦國剛開始的時候就是給周王朝養馬的,很屌哦,弼馬溫,老嬴養馬,世代相傳,周幽王還在位的時候,秦國還在兢兢業業的養馬,護送周平王東遷,所以周平王封秦為諸侯,在秦襄公光榮的領導下,秦國終於正式地位列諸侯了。此處省略一千字。

周平王遷都洛邑之後,就依靠鄭國輔政,但是鄭國只是想利用周王室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隨後,晉楚齊等大國爭雄,周王室更是無力控制局面,還反過來依附強大的霸主,經過幾百年的紛爭,強秦一掃六國,正式一統天下。

相關焦點

  • 周平王為什麼要遷都?
    周平王遷都的原因是:當時關中被犬戎攻陷,周王朝的首都鎬京都被犬戎掠奪的一乾二淨,周平王面對這種情況,只好遷都洛邑。兩種記載的結局都是周平王東遷,不過周平王選擇東遷,主要有兩點原因:鎬京被犬戎破壞的十分嚴重,基本上被摧毀了,已經不適合作為王都,而當時東方的陪都洛邑擁有成周六師,經濟發達,地處天下中央,是可以作為都城的好地方。
  • 周平王東遷洛邑,並不是為了躲避「犬戎」,而是有三個原因導致的
    後來,由宜臼繼承王位,便是歷史上的周平王。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周王朝走向衰敗。周平王放棄了西周的國都鎬京,將都城遷到了洛邑,東周也隨著周平王的東遷開始了,我們在讀史書的時候,對於周平王東遷,給出的一致的答案都是「避犬戎」,這個說法也是從司馬遷那邊得來的。
  • 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真的為了躲避犬戎的威脅嗎?
    繼位後的周平王把都城遷移至東都洛邑。此後,周王室的中心統治力逐漸式微,到齊桓公,他單方面召集各諸侯發起葵丘會盟,周王室派人參加,春秋戰國時代正式開始,齊桓公也成為春秋時期第一霸主。因此,平王遷都洛邑也被認為是王室衰落的標誌。表面看,遷都使為了躲避犬戎人的威脅,但平王真正的用意是這樣嗎?
  • 周平王遷都洛邑,並非為了躲避犬戎,真相被司馬遷掩蓋
    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將國都遷至洛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在周朝歷史上,最具備象徵性的惡性事件便是平王東遷。變成西漢與東周時期的大轉折,那麼周平王為何要東遷呢,大伙兒廣泛認為平王東遷是為了更好地避開犬戎這種中華民族的侵入,但實際上真的是那樣嗎?實際上還是值得商榷。
  • 戲說春秋,為何周平王要東遷都於洛邑?大周王室竟因此而衰弱!
    戲說春秋,為何周平王要東遷都於洛邑?大周王室竟因此而衰弱!周幽王之後,成為天子的乃是周平王,只是周幽王才被遊牧殺死,西周都城也被遊牧部落打破,因此周平王就打算東遷都於洛邑。許多大臣都表示同意,畢竟趨利避害乃是人的本性,因此覺得遷都這個打算很不錯,但有一人卻憂心衝衝,表示不贊同。
  • 周平王東遷後,關中為何空虛?秦國才趁機佔據關中
    犬戎走後,鎬京府庫空虛,頹牆敗棟,申侯決定將周王朝的都城東遷,給周平王找個平安而富足的地方。洛邑為天下之中,宮室規模與鎬京相當,歷任周天子常到洛邑,接受東方諸侯的朝貢和會盟。公元前770年,九歲的周平王在各路大軍護送下,兵不血刃平安抵達洛邑,東周王朝開始了。
  • 眾諸侯拱衛鎬京,助周平王東遷洛邑;「東周」正式開啟
    宜臼回京,即位為王(周平王),欲進申侯為公爵,申侯固辭,仍復侯爵。申侯雖然在客觀上推翻了周幽王的戲謔統治、促成了周平王的繼位,但也對鎬京城池鬧出了大亂,如果還接受冊封、升為公爵,那簡直臉皮不要太厚。 衛、鄭二國各自建立了功勳,又與京畿最為鄰近,因此被周平王拜為卿士,留在朝堂輔政。
  • 周平王東遷,原來是因為周幽王驅逐了他,最後讓申侯引來犬戎!
    還是跟周幽王這個人脫不了關係!周幽王對褒姒的深情讓很多人都羨慕,但是帝王過分寵愛一個女子勢必會讓其他人感到心慌,比如說姬宜臼。姬宜臼的這個太子之位,坐的可一點都不舒心,為什麼呢?因為有褒姒的兒子伯服在虎視眈眈!周幽王對兩個兒子的態度可以說是千差萬別,姬宜臼雖然是申後所生,卻在周幽王面前沒有半點特權。
  • 周平王當年只是遷了一下都,為何地位一落千丈,連諸侯都不如?
    大家還是要分清楚這個因果關係,是因為周王室衰落了,周平王才遷的都,不是因為周平王遷都了,周王室才衰落。換句話講,周平王遷都只不過是周王朝沒落的必然結果,是周王室衰落的一個具體表現。
  • 周平王東遷後,這三個諸侯國成為贏家,先後稱霸春秋!
    平王東遷是東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鎬京遷到洛邑的歷史事件。西周末期,周幽王這位君主在位時,廢掉申後及太子宜臼,立其寵愛的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不管歷史上的周幽王到底有沒有烽火戲諸侯,僅僅是廢長立幼的行為,顯然就要為西周的滅亡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
  • 晉國的一位君主:輔佐周平王東遷,奠定晉國霸業!
    一定程度上,太子姬宜(周平王)的經歷,和晉文侯具有相似之處,所以,這應該是晉文侯日後支持周平王的原因之一。晉文侯十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等攻下西周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殺死周幽王和姬伯服。隨後,諸侯們擁立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而此時周幽王的殘餘勢力,則擁立周幽王的另一個兒子姬餘臣(一說是周幽王的兄弟),史稱周攜王。周平王和周攜王各自稱王,周朝出現二王並立的情形。
  • 秦國崛起的第一桶金,秦襄王擁護周平王遷都,到底有什麼用意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秦襄王為何擁護周平王遷都,到底有什麼政治目的?有一句話,秦始皇的政績是「奮六世之餘烈」,評價的極其到位。秦襄公繼承家族大業之時,可謂是風雨飄搖。秦國的祖先,本是周朝在西方地區的一個藩王。周孝宗時期,秦人就分為兩支,一個是犬丘大駱,一個是秦嬴。
  • 秦人的計劃和奮鬥,周平王東遷後的秦人是怎麼發展成霸主的?
    但因為犬戎的破壞,鎬京損壞嚴重,沒有了天子的威嚴。最關鍵的是,因為鎬京之亂,周天子的直接控制的精銳損失殆盡。而犬戎和其他西戎已經毫無顧忌的進出西周京畿之地,燒殺擄掠。在眾諸侯合力打退犬戎後的一年時間裡,周天子的鎬京之地天天有戰。在這種情況下,周平王想到了遷都。
  • 烽火戲諸候之後,周幽王死了,周平王和周攜王,又有什麼結局呢?
    實則並不全是因為此事。但是從這一件事上不難看出周幽王的為人,包括他在執政時的幼稚,周幽王雖然並非完全敗在烽火戲諸侯之事上,但是整個西周的確是亡在他對女人的執著之下。他生前過於迷戀褒姒,以至於做了幾件事之後,最終把自己的王國拖入了亡國的路上。
  • 周幽王被殺後,周平王、周攜王二王並立,最後分別是什麼結局?
    因為這一原因,到了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國的君主申侯決定進攻周幽王。當然,申國作為周王室冊封的諸侯國,想要獨自對抗周幽王,顯然是非常現實的事情。-前750年),姬姓,名餘臣,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人,西周第13任君主,周宣王的兒子,周幽王的弟弟,周平王的叔父。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周幽王不是周平王弒殺的,但是,周平王還是從中獲得了直接的好處,也因此引起了部分諸侯國的不滿。換而言之,周平王的天子寶座,可以說是名不正,言不順,這成為周幽王被殺後,周朝發生二王並立局面的重要原因。
  • 序章-春秋潛規則:周平王只是遷了個都,為何就把西周玩沒了?
    然而,周平王並沒有舉辦轟轟烈烈的登基儀式,而是在秦、晉、鄭、衛等國的護送下,匆匆前往周王朝在東部的新都-洛邑。雖然遷都之後的周王室仍然姓姬,還是周武王的子孫,然而周平王不會想到的是,在他之後的周王朝卻被後人冠以了「東周」的名稱,並進一步分成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 周平王東遷後,幹了一件蠢事,讓周天子顏面掃地!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為躲避犬戎的侵襲,於是在秦國大軍的護送下,將都城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平王東遷」。雖然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的整體實力明顯下降。但是,周平王幹了一件蠢事,無疑加快了東周衰落的速度,導致周天子顏面掃地。
  • 奧特曼:捷德成為光之國家喻戶曉的明星,但原因卻有點難以啟齒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貝利亞的眼睛就那樣。改變命運捷德的誕生,只是為了復活貝利亞。得知自己的出生緣由,被嘲諷為不完整的奧特戰士,捷德也一度喪氣過。但是,捷德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雖然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也得不到父愛,但未來的道路掌握在自己手中。
  • 平王東遷建都洛邑
    於是平王在即位的第二年,在秦、鄭、晉等諸侯的護衛下,遷都到洛邑。由於洛邑在鎬京的東邊,所以歷史上從平王遷都到洛邑開始稱為東周,而之前從武王立國到幽王失國的歷史稱之為西周。由於護衛有功,平王封秦襄公為侯,並將西戎佔領的岐山以西地區分封給他,秦國作為諸侯國由此開始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平王任命鄭武公、晉文侯一同管理朝政。
  • 周平王東遷,周朝由盛轉衰的開始,從天下共主變成傀儡王室
    導讀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決定東遷,這一行動被認為是春秋時期開始的標誌,因為這一階段的歷史大體與孔子所修訂的《春秋》中記述的歷史年代相當(前772—前481)。其實春秋時期的開始有好幾種定義的方式,甚至孔子所撰寫的《春秋》年代與平王東遷的時代仍差了48年。那麼為何平王東遷可以作為是春秋開始的標誌之一,只是因為王室搬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