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聽說了"東北有三大怪」後,就一直想來赫圖阿拉城看看,參觀一下那裡的滿族民居,一探究竟。
赫圖阿拉城,坐落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據說是努爾哈赤稱漢之後的後金都城。
「赫圖阿拉」是滿語,翻譯成中文是橫崗的意思,即平頂山小山崗。這座後金都城是至今為止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女真族山城了,不僅如此,還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座呈山城式的都城了,非常具有考古價值,更值得學習一番。
從總體來看,赫圖阿拉城可分為內和外兩城,城內的古遺蹟被保留得比較完整的有劉公祠、協領衙門、城隍廟等等,學習價值很高。而它作為一個景區,也有新建的建築,如關帝廟、罕王井、漢宮大衙門等,比之前的更壯觀了。
而今天的主角滿族故居,極具民族特色呦!
滿族的住宅形式具有傳統性、不一性,其中他們的鄉間宅屋以草頂土牆為主,每間屋頂都有厚厚的茅草,有的竟有幾尺厚,但是這些草並不普通,它可是堪稱「東北三大寶」——人參、鹿茸、靰鞡草之中的靰鞡草,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烏拉草。
他們的房屋中居室不多,不過多為敞間,咋一看就像口袋,所以人們稱之為口袋房。東北農村鄉下的房子好多還保持著那樣的建築特點,流傳至今。
住宅有正房和廂房之分,均為3間,門位於中間屋子,且均對外開著,聽說這樣設計是為了防避野獸闖入。
土牆外一米左右處幾乎都有煙囪,且兩側都有,一般的煙囪都會建在屋頂,但這裡的卻建立在地上。房子周圍也沒有圍牆,只有木柵欄或者秫秸稈圍在周圍,每家每戶都會餵養豬、牛、羊、雞等家禽,每天都能聽到它們的叫聲。
滿族的口袋房具有一個特點,也是最重要的設施,那就是「萬字炕」,東北人把它叫做「大火炕」,還有的民間人把它稱之為「轉圈炕」,極具民族特色。
這種形式的炕算是滿族的代表,它由三面相連的炕組成,南炕長有五尺多,北炕和南炕一樣,它的寬與屋室的寬度對等,室內的「大火炕」有「連二炕」的,也又「連三炕」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別稱,是因為「口袋房」是兩間或者三間相連一起的。
對於東北地區漫長的冬季來說,火炕是取暖的必備之物,世世代代不可或缺的設施。
說起「東北三大怪」,其實是這裡民間的一種生活現象,分別是「紙糊窗戶外,養個孩子吊起來,姑娘叼著大菸袋」。
「養個孩子吊起來」其實就是將嬰兒放在「悠車」裡面,它源起於最早定居在東北的滿族人和蒙古族人,這裡的老年人幾乎對此都不陌生。
其實「姑娘叼著大菸袋」就是字面意思,從古時候開始東北就是土地肥沃,是種植菸草的好地方。菸草不僅在這裡世代被種植,也被牢牢「種植」在滿族人民的生活中。
最後「一怪」——「紙糊在窗戶外」,就是字面意思,滿族人民的窗戶分上下兩扇,選好高麗紙之後,將鹽水和酥油攪拌成的糊狀物弄在高麗紙上,糊在牆上,可以起到防寒、防曬和遮風擋雨的作用。
滿族人民比較注重「三世同堂」或者是「四世同堂」,他們認為那是大喜之事,慢慢地,人口漸漸多起來,除了正房之外,又建了東廂房和西廂房,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四合院」。
努爾哈赤的出生地,這「東北三大怪」你覺得怎麼樣?是不是很接地氣?你有沒有想試一試的衝動啊?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關注加點讚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