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王百川大院,了解東北四合院建築,體驗滿族薩滿文化

2020-12-22 帶你環遊新世界

遊王百川大院,了解東北四合院建築,體驗滿族薩滿文化

文/林海雪原

王百川大院,位於東北吉林市北山腳下,是吉林市僅存且保存完好的近代四合院民居。它不同於北京四合院,從整體外觀到炕灶門窗都極富滿族風俗特色。

王百川為清末民初人,在俄國道勝銀行工作時以低價購得俄國人房產。後在吉林省銀行任幫辦經理,九一八事變後將軍閥張作相存在銀行的50萬銀元據為己有,才建成今日的王百川大院。

王百川大院始建於民國二十一年,由源和德作坊馬青山包工建設,兩年後建成。整個建築佔地2400平方米,四周有青磚圍牆。大院為青磚瓦木結構的兩進四合院,坐北朝南,左右對稱。門前有左右兩座石獅子,旁邊立著「吉林省文化保護單位」的石碑。朱漆大門緊鄰德勝路,高出路面約50公分,還有活動門檻可供車輛進出。兩邊掛著「吉林市滿族博物館」和「吉林市滿族(薩滿)文化研究中心的牌子」。

一進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雕,上面立著一隻展翅欲飛的滿族圖騰海東青。正房屋脊為硬山陡坡脊,房前遊廊與東西廂房相連。正房與東西廂房前均有木製紅漆明柱,房屋四周建有高大石基院牆,院牆四角都開有角門,一般用作家中僕人出入。

原來二進院的房屋高度和跨度更高更大,所有外牆均是青磚砌成,青磚之間磨磚對縫,做工精良,足見泥瓦師傅功力深厚。從大門到正房,整個院落建築呈上坡式層層升高,體現了中國傳統長幼尊卑的地位高低分明。

正房現在作為滿族博物館對外開放參觀,裡面擺放各種滿族生活用品,家具、美食、服飾等。還有東北十八怪等各種具有滿族特色的實景展示,讓人們真實感受滿族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色。

清高宗皇后

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前行,王百川作為曾經的商界風雲人物為吉林市建設作出過貢獻,然而在1948年吉林解放時隨國民黨撤退自絕於人民,甚至連一張照片都不曾找到。如今這座老宅,不僅是劫後餘生的倖存者,更是一種滿載著故事的史料,讓曾經滿族的風俗文化和民國舊事在我們面前得以重現。

參考材料《吉林市志·建築志》

(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章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對於古老神話「東北歷史薩滿文化」?是純粹的精神文化,還是?
    其提到的內容即最早時期生活在我國東北以原始部落群居生活的古老民族即「肅慎」(女真族)東北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區,就產生了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名額民族都有自己古代崇拜的神,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天與地,古於今,萬物生靈融合呼應」組成一個世界的燦爛文化1635年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太極,廢除女真的族號,改稱「滿洲」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漢族(部分漢人)、蒙古、朝鮮、呼爾哈、索倫等多個民族,納入同一名族之下,滿族自此形成,滿族人建起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國,大清王朝在入駐中原以前
  • 著名薩滿文化專家、「滿族說部」傳承人富育光先生在長春逝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趙徐州 曾江)2020年2月5日,著名薩滿文化專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滿族說部」傳承人富育光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吉林省長春市逝世,享年 88歲。  富育光先生,1933年出生,滿族,黑龍江省愛輝縣人。
  • 葫蘆古鎮——滿族小院,薩滿文化
    關東葫蘆古鎮滿族小院——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多神教,和其他原始宗教一樣,是從對大自然的崇拜開始的,強調與自然和諧相處。關東葫蘆古鎮滿族小院——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多神教,和其他原始宗教一樣,是從對大自然的崇拜開始的,強調與自然和諧相處。
  • 東北薩滿文化和東北馬家文化是一樣嗎
    近些年很多人喜歡稱呼馬家仙就是東北的薩滿,把他們何為一體,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如果天下法則都出自天道,那麼還真差不多。就讓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下薩滿文化和東北馬家的關係!東北的出馬仙其實是薩滿教派的一個分支,就相當於《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哪種方式,鷹王帶著一票人出來單立門戶了,又在清朝左右結合漢人文化給發揚起來了,所以出馬仙和薩滿教算是父子關係。
  • 中街滿族大院開園啦|The Manchu Courtyard in Zhongjie Road has opened
    今天上午,瀋陽中街「滿族大院」正式開園。
  • 鐵嶺鎮西堡鎮養馬堡滿族人家「噶山小鎮」:遼北滿族文化旅遊勝地
    東北是滿族世居之地,遼寧是清朝興起的地方,因此,遼寧省具有代表性的滿族歷史遺址比較多。而以「中國小品之鄉」聞名於世的鐵嶺也不會例外,以滿族文化打造的滿族人家風景區位於鐵嶺市鐵嶺縣鎮西堡鎮養馬堡村北溝,為國家AAA級風景區。
  • 薩滿文化研究院在吉林長春正式成立
    美好的9月是收穫的季節,在這樣的日子裡,吉林省民俗學會薩滿文化研究院正式在長春市綠園區嶽家大街混元宮落成,該研究院的成立將對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文化藝術起到重要作用。薩滿文化因「薩滿」而得名,其涵義為「因興奮而狂舞的人」。薩滿文化產生於原始氏族社會,它最突出的特徵是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薩滿文化內容豐富多彩,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其精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 吉林最典型的清代建築:烏拉街清代建築群
    烏拉街滿族鎮隸屬於吉林市龍潭區,該鎮滿族民俗風情濃鬱,是典型的滿族文化遺存地,這裡的許多建築都帶有滿清特色,生活習俗也帶有濃鬱的民族色彩,其中以薩滿教儀式和婚禮最具代表性。而烏拉街清代建築群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科學探討:東北薩滿出馬仙的由來
    先聊聊薩滿,薩滿信仰以自然為神,主張萬物有靈,凡是拜萬物靈的都是,是一種原始的巫祝信仰,是北方遊牧民族的信仰形式,信仰薩滿的各個部族都有自己膜拜的圖騰,現在還可見的鄂倫春族的麋鹿圖騰、黑熊圖騰,相關的薩滿祭祀做法事會分別頂著鹿角、披著熊皮帶著熊牙。
  • 在努爾哈赤出生地,存在有東北三大怪,觀看完滿族故居才知是什麼
    自從聽說了"東北有三大怪」後,就一直想來赫圖阿拉城看看,參觀一下那裡的滿族民居,一探究竟。赫圖阿拉城,坐落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據說是努爾哈赤稱漢之後的後金都城。而它作為一個景區,也有新建的建築,如關帝廟、罕王井、漢宮大衙門等,比之前的更壯觀了。而今天的主角滿族故居,極具民族特色呦!
  • 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滿族面具被發現
    吉林省一青年學者最近首次發現一批滿族面具圖譜,並據此繪製出近百個面具。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省民族研究所、東北師範大學、遼寧大學的權威專家認為,這一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不僅填補了我國北方面具文化的空白,而且為研究世界北方人類的原始宗教「薩滿教」和中國東北古文化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
  • 告訴你滿族和蒙古區別在哪裡?
    滿族薩滿 滿族早期信仰薩滿教,後來也接受了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而薩滿教是其信仰的主導,滿族人世代信奉薩滿教,他們認為薩滿是人與神之間的使者
  • 天長鎮王家大院,保存最好的明清古庭院建築,就連康熙都曾住過
    井陘縣天長鎮王家大院,天長鎮保存最好的明清時期古庭院建築,就連康熙都曾住過[2020年10月6日(周二)石家莊市井陘縣天長鎮北關村]圖文/玉文葉子雙行記井陘民居以牢固著稱,民居文化極具地方特色,歷代形成的四合院,與北京四合院建築風格不同,上房高於廂房,東房高於西房,有廳堂四合院、連鎖四合院、套進四合院、居高臨下的三截四合院之分,最為典型的是天長鎮王家大院
  • 李家大院透露出的晉商秘密
    李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閆景村,距離運城市38公裡,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曾是民國年間晉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並稱為「晉商三蒂蓮」,素有「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說。
  • 名城四合坊:讓四合院建築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
    無論天南海北,無論官宦世家還是平民百姓,都曾在規模各異的四合院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家庭記憶。小小的四合院,將生活中的歡笑和淚水盡數包容,在其中演繹著多代同堂的其樂融融,體驗著四季更替的自然變化,一代代中國人的美好時光更是在院中定格。
  • B站的「薩滿UP主」,一開口怎麼那麼像二手玫瑰?
    比如滿族人以及他們的祖先女真族,就信奉薩滿教。據說,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每次打仗前夕,就曾用薩滿教神靈的啟示來激勵部下,而薩滿教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時,也曾發揮過相當大的作用。清朝時期,薩滿教不僅與滿族的文化傳統,以及來自中原的民間文化結合在了一起,還在宮廷生活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直到清王朝的覆滅,以及科學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薩滿教才逐漸在中國銷聲匿跡。
  • 什麼是薩滿
    薩滿文化薩滿教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種原始宗教,產生於原始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近代北方民族,如滿族、蒙古、赫哲、鄂溫克、哈薩克等也都信奉薩滿教或保留一些薩滿教的某些遺俗。薩滿教原始信仰行為的傳布區域相當廣闊,囊括了北亞、中北歐及北美的廣袤地區。中文名薩滿文化最早記載《三朝北盟會編》性 質原始宗教文化傳布區域北亞、中北歐及北美的廣袤地區形成編輯滿族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信仰和繼承著與通古斯人的古老的多神信仰一致的薩滿教。
  • 東北第一城,2400年的歷史文化名城,卻被人慢慢遺忘
    東北印象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廣闊的黑地物產豐富,冬天還下雪,很冷,對這個地區的歷史和文化有興趣的人也很多,說起東北的古都,很多人想到的是瀋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瀋陽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很古老的城市,從公元前3世紀到17世紀前半葉,這裡一直是東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有著2400多年的都市史,這個城市是遼陽
  • B站的「薩滿UP主」 為啥一開口怎麼那麼像二手玫瑰?
    清朝時期,薩滿教不僅與滿族的文化傳統,以及來自中原的民間文化結合在了一起,還在宮廷生活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直到清王朝的覆滅,以及科學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薩滿教才逐漸在中國銷聲匿跡。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薩滿文化」的徹底消亡。相反,在中國東北民間許多民俗活動中,依然能夠看到「薩滿教」的盛行所帶來的文化影響痕跡。
  • 十萬大仙駐東北,薩滿跳大神,文化乎?經濟乎?
    這位「薩滿孫少爺」孫柏強在接受採訪時篤定地表示,他所在的民間組織出馬仙協會曾做過粗略統計,僅在東北三省,出馬弟子就不下幾百萬人,而其中以此為營生的,大約有十分之一,「東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