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王百川大院,了解東北四合院建築,體驗滿族薩滿文化
文/林海雪原
王百川大院,位於東北吉林市北山腳下,是吉林市僅存且保存完好的近代四合院民居。它不同於北京四合院,從整體外觀到炕灶門窗都極富滿族風俗特色。
王百川為清末民初人,在俄國道勝銀行工作時以低價購得俄國人房產。後在吉林省銀行任幫辦經理,九一八事變後將軍閥張作相存在銀行的50萬銀元據為己有,才建成今日的王百川大院。
王百川大院始建於民國二十一年,由源和德作坊馬青山包工建設,兩年後建成。整個建築佔地2400平方米,四周有青磚圍牆。大院為青磚瓦木結構的兩進四合院,坐北朝南,左右對稱。門前有左右兩座石獅子,旁邊立著「吉林省文化保護單位」的石碑。朱漆大門緊鄰德勝路,高出路面約50公分,還有活動門檻可供車輛進出。兩邊掛著「吉林市滿族博物館」和「吉林市滿族(薩滿)文化研究中心的牌子」。
一進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雕,上面立著一隻展翅欲飛的滿族圖騰海東青。正房屋脊為硬山陡坡脊,房前遊廊與東西廂房相連。正房與東西廂房前均有木製紅漆明柱,房屋四周建有高大石基院牆,院牆四角都開有角門,一般用作家中僕人出入。
原來二進院的房屋高度和跨度更高更大,所有外牆均是青磚砌成,青磚之間磨磚對縫,做工精良,足見泥瓦師傅功力深厚。從大門到正房,整個院落建築呈上坡式層層升高,體現了中國傳統長幼尊卑的地位高低分明。
正房現在作為滿族博物館對外開放參觀,裡面擺放各種滿族生活用品,家具、美食、服飾等。還有東北十八怪等各種具有滿族特色的實景展示,讓人們真實感受滿族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色。
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前行,王百川作為曾經的商界風雲人物為吉林市建設作出過貢獻,然而在1948年吉林解放時隨國民黨撤退自絕於人民,甚至連一張照片都不曾找到。如今這座老宅,不僅是劫後餘生的倖存者,更是一種滿載著故事的史料,讓曾經滿族的風俗文化和民國舊事在我們面前得以重現。
參考材料《吉林市志·建築志》
(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章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