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超乎常人的深厚友誼,我猜你不知道

2020-12-14 江東廢柴

李白與杜甫並稱「大李杜」,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按常理兩個人是競爭的關係,畢竟「自古文人相輕」,但是,李白和杜甫有著遠超平常人的深厚友誼。

很多人熟知李白的《贈汪倫》,還有李白與汪倫的深厚友誼,但卻鮮有人知李白思念杜甫的詩《沙丘城下寄杜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

這首詩位列《唐詩三百首》,寫於李白和杜甫第一次見面分別後不久。剛分手不久李白就對杜甫深深思念,「思君若汶水」,可見兩人的友情之深。

話說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一路遊玩,在洛陽第一次遇見了杜甫。這年李白43歲,杜甫32歲,這時候的李白全國聞名,而杜甫則有些困頓,但是兩人一見如故,絲毫沒有在乎彼此的年齡和身份,成為好朋友,並約定要一起去梁宋(現在的開封商丘)去旅遊。他們一起飲酒作賦,評論天下大事,甚至一起去拜訪道士,隱士,可謂是一起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只可惜後來大唐由盛轉衰,他們各自逃命,各自掙扎,再也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這首詩同樣位列《唐詩三百首》,是李白被流放後杜甫寫給他的,拳拳深情,洋溢在字裡行間。758年永王李璘謀逆失敗,寫了《永王東巡歌》的李白被牽連,李白雖然因為朋友的幫助從而保住了性命,但是罪責難逃,被永生流放夜郎,就是今天的貴州桐梓,在當時是不毛之地。杜甫得知李白被流放後憂慮故友,以至於夢中夢見李白。此時他們相距千裡,杜甫的深深思念化作詩句,寫了這首詩寄託對友人的擔憂,同時也是為李白祈福。杜甫寫這首詩時是759年,由於古代消息閉塞,杜甫並不知道李白遇到天子大赦天下,李白因此也獲得赦免,李白這時候高興地寫了一首《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只是這些杜甫都不知道,他還以為李白在流放途中,隨時有性命之憂,以至於他一連三夜都夢到李白,嚇得他還以為李白出事了,是李白的魂魄前來與自己訴說苦腸,告別。這些情況我們可以從杜甫的《夢李白》二首詩中看出。

白帝城天險

夢李白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這句寫李白的魂魄入夢,前來與杜甫相會。「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這句寫杜甫一連三夜夢見李白,真情可見。這兩首詩字字深情,充滿悲傷和對友人的懷念,讀之令人唏噓不已。

杜甫雕像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杜甫對李白的最高讚賞,這句詩出自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畢竟古代消息閉塞,交通不便,杜甫對李白的思念也只能表現在文字當中。李白免遭流放後不久便染病,在當塗停留下來,杜甫得知後寫了這首詩寄給李白,這首詩敘述了李白的輝煌往事,表達了對李白的思念和祝福,但更多的是安慰李白的悲慘遭遇。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採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成都杜甫草堂景觀

762年在當塗養病的李白每況愈下,壯志難酬,不久便溘然長逝。李白去世之後,杜甫的生活異常艱難,經常沒飯吃,連他自己的兒子都被餓死了。八年後杜甫再度遭遇戰亂,困頓潦倒,困在江中的小船上,連續好幾天沒有飯吃,飢餓難耐,不久便去世了。李白和杜甫這一對曠世好朋友,他們的一生同樣絢麗多彩,也同樣壯志難酬,更同樣困頓潦倒,真是一對難兄難弟。他們給彼此寫了很多詩句來表達他們的友誼,這些詩句亙古長存,流芳百世,就像他們深厚的友誼一樣,令後人敬仰。

相關焦點

  • 難得遇知己,如今竟別離,一首詩蘊含著李白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這次要說的詩詞,相對來說有些偏冷門,它就是《沙丘城下寄杜甫》。雖然冷門,但裡面的真情實意卻值得大家細細品讀,接下來就由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品味一下這首唐詩吧!首先,小編還是要先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其實了解過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李白與杜甫的年齡差距有些大,兩人足足相差了十二歲。
  •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也許你不懂!走進詩聖杜甫
    可見兩人的友情之深厚,否則就李白的脾氣,怎麼可能允許別人這樣說自己,早就一句狂語懟了回去。的確,杜甫是懂李白的。只是,此時的他還沒有過李白的經歷,生活遭際不同,此後,他慢慢進入社會,就更理解了李白以及李白的無奈。同年的晚秋,在東魯,兩人第三次相見,友情愈加濃厚。
  • 李白寫了首「譏諷」杜甫的搞笑詩,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李白比杜甫大11歲,比杜甫更早成名。然而,在他僅有的三次會面中,他在生活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天寶三年(744年)的夏天。當時,43歲的李白和32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相遇了。兩人一見鍾情,成為了敵人。同年秋,他們按照約定來到宋亮(今開封、商丘),遇到了詩人高適,三位志趣相投的詩人。
  • 眾人皆知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但你卻不知道這些詩風雅號?
    詩仙:李白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的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 李白和杜甫的詩詞水平到底誰更勝一籌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在李白的詩文中,難覓一點浮華,他不關心就紅燈綠!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
    才矣奇矣,人不逮矣。」黃錦祥對李白杜甫同贊道:「執唐詩牛耳者,唯李、內杜二人也!」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後來人們對此有著至高的評價,學者聞一多盛情謳歌李白和杜甫的相遇: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刻,也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媲美,是太陽與月亮的相碰。同樣的時代、同樣的高才,讓兩個惺惺相惜的人有著太多的共同語言,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從此結下深厚的友誼。
  • 同是好友,他為何對李白見危不救,卻給杜甫雪中送炭?
    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杜甫、高適三人曾在人生失意的時候相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0年後,三人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李白出仕心切,投靠了永王李璘。李璘戰敗,李白受牽連入獄。如果真的不知情,可以向朝廷如實報告啊,反正是下屬假傳命令,自己最多是領導不利。可他一點兒責任都不想承擔,還想藉機騙戰功。這種欺上瞞下的職業官僚,真是壞到沒邊了。由於事情實在太大,最終被唐玄宗知道了,他派內侍牛仙童到幽州考察,結果張守珪又用重金賄賂牛仙童,兩人統一口徑:「陛下,真的是大捷,騙你是小狗。」其實怎麼可能瞞天過海呢?
  • 話說詩聖杜甫是詩仙李白的「迷弟」嗎?
    詩仙李白(701-762年),詩聖杜甫(712-770年),一看就是一對好磕的兄弟情,史稱「大李杜」。當然,他們倆的友誼,僅用一句兄弟情,是無法概括的。曾有人戲稱杜甫是李白的『迷弟』,如《李白我想你了》(贈李白),《我和李白一起去找老範玩》(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我夢見了李白》(夢李白二首),《想起我和李白、高適在一起的日子》(遣懷)。
  • 李白杜甫寫下相似詩句,高下難分,聽了康震講解,才知道沒可比性
    月光刺透了沉寂的夜,我睡眼惺忪,偷看了它一眼,卻不料它帶我夢回大唐。千年之前,那平分了大唐的李杜,也曾對著月,揮灑出一首首盪氣迴腸。沒有李白和杜甫的大唐,註定是殘缺的,我們都知道李白和杜甫在中國詩壇上頗負盛名,他們雖相差十一歲,卻仍是很要好的朋友,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他們令詩壇為之一震。最有意思的是,他們竟連詩都能寫得相似,想必很多朋友都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兩聯。
  •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贈與李白的詩句,又何嘗不是自贈?
    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交誼深厚。杜詩中就有十多首詩詠李白,對李白的才能和生平給予高度評價。唐乾元元年(758),李白因永王璘案被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杜甫得知後,日夜惦念,積思成夢,遂作《夢李白二首》,以表達他對李白的同情、懷念,同時對李白的無辜受牽連發出無限的憤慨。
  • 杜甫說「李白鬥酒」,李白說「美酒鬥十千」,李白喝酒要花多少錢
    「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創作也能到那麼高端,被那麼多人崇拜……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由歌手李榮浩發行於2013年,簡單又粗暴地取名為《李白》,從歌詞中就可以看出來李白是一個多麼受人追捧的詩人,古書記載,李白的詩都是酒後創作出來的,有很多詩作都可以證明。
  • 唐代詩人「三角戀」,杜甫欣賞李白,李白衷心孟浩然,孟浩然?
    唐詩的鼎盛是因為在唐朝時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同時,我們知道詩歌總是一定程度上表示浪漫的,而當時的詩人們之間也是極其浪漫的,像以樂會友的伯牙子期一樣,他們以詩贈友,表達自己對故人和好友的珍惜、喜愛之情,而有趣的是在這彼此喜愛中好像有一個傳遞鏈一樣。
  • 杜甫到底有多喜歡李白?看看他們在一起的日子
    當然了那時候的李白已經名揚天下,杜甫還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咖,知道他名字的人並不多。他們相見的時候,相約在了魯城(今山東曲阜)的一間客棧裡。他們喝了酒,杜甫對李白仰慕已久,今日見了偶像,異常的開心。他們談詩,喝酒,忘掉了所有的不快,只為今朝有酒今朝醉。
  • 李白為什麼是詩仙,杜甫為什麼是詩聖?誰名氣更大?
    「自稱臣是酒中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貴妃研墨、力士脫靴的傳說永遠不會發生在杜甫身上,放在李白身上,我們覺得一點也不違和。杜甫呢,可以說一生平淡,遠不如李白的傳奇和個性突出,他就是一個讀儒家書,抱著儒家理想的人,平生中唯一一次危險也還是當左拾遺給肅宗提意見時,中年到老年長期顛沛流離,饑寒交迫,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為了能吃一口飽飯,最終還撐死在了一要漂流的破船上。
  • 卡夫卡與杜甫:「文學之家」的預感與回憶
    值得玩味的是,在講述這個「信使故事」之前,布羅德先講述了杜甫與李白的友誼,或更確切地說,是發生在他與卡夫卡之間的杜甫與李白的故事——似乎杜甫與李白之間友誼的故事是他與卡夫卡之間友誼故事的「信使」:布羅德想要以此傳達什麼信息呢?布羅德強調,卡夫卡對此類由作家本人所記述的作家與作家之間友誼的故事簡直是心馳神迷。
  • 李白和杜甫,誰才是唐詩第一人?
    而李白因為心境的不同,和個人每個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詩風上也有明顯的差異。杜甫出於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時京兆杜氏都多自稱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號杜陵。杜甫保存到今天的詩歌總共有1500多首,實際上他創造的詩歌肯定比這個數目多。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躺在沙丘城想念杜甫,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我只能說:「不會吧?」然而歷史上還就是有這種人,他們還認認真真的去做考證,從歷史中發現一些李杜不和的蛛絲馬跡,然後費盡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在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李白看不上杜甫嗎,杜甫給李白寫了14首,李白卻僅僅給杜甫寫了3首詩。
  • 杜甫罵人的一首詩,不知道的還以為在誇人,不愧是千古名詩
    說到杜甫啊,咱們就不得不八卦一下杜甫與樂師李龜年以及李白他們三人之間「基情四射」的故事!可能說到杜甫與李龜年兩個人之間的故事,大家會很少聽到,但是有句詩詞,大家可能都有所耳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不知道背後故事的朋友們有可能會想這是形容情侶之間的詩詞,如果那樣想就大錯特錯了。這兩句詩是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是杜甫寫給李龜年的詩詞,這首古詩的創作背景是,杜甫在長沙的時候,安史之亂之後,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和流落的宮廷歌唱家李龜年重逢,念及之前在岐王和崔九的府中兩人頻繁相見,又想到二人均流落至江南一帶。想必杜甫的心中既興奮又傷感吧!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唐宋兩朝歷來推李白和杜甫為詩壇「霸主」,而且在歷史中,兩人生活的年代相同,也有過交集,更是為這兩位大咖級別人物增添了些許趣味色彩。杜甫比李白小11歲,那時候李白都名揚天下了,杜甫還是啃老本的公子哥,到李白在翰林院被賜金放還的時候,兩人相遇,李白44歲,杜甫33歲,多巧合的數字,杜甫終於見到自己偶像了!
  • 「斯人獨憔悴」:慕然回首,「小迷弟」杜甫才是最懂李白的人
    正兒八經的小迷弟我相信所有人讀詩歌的開始,都認為杜甫一定比李白大。他就像個憂國憂民的老人,一生都沒有放開,但是事實上,杜甫其實是李白的小迷弟。他們在天寶三年在長安見過一面,當時李白其實還蠻不順的,得罪了玄宗皇帝身邊的人,被大boss賜金放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