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並稱「大李杜」,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按常理兩個人是競爭的關係,畢竟「自古文人相輕」,但是,李白和杜甫有著遠超平常人的深厚友誼。
很多人熟知李白的《贈汪倫》,還有李白與汪倫的深厚友誼,但卻鮮有人知李白思念杜甫的詩《沙丘城下寄杜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
這首詩位列《唐詩三百首》,寫於李白和杜甫第一次見面分別後不久。剛分手不久李白就對杜甫深深思念,「思君若汶水」,可見兩人的友情之深。
話說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一路遊玩,在洛陽第一次遇見了杜甫。這年李白43歲,杜甫32歲,這時候的李白全國聞名,而杜甫則有些困頓,但是兩人一見如故,絲毫沒有在乎彼此的年齡和身份,成為好朋友,並約定要一起去梁宋(現在的開封商丘)去旅遊。他們一起飲酒作賦,評論天下大事,甚至一起去拜訪道士,隱士,可謂是一起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只可惜後來大唐由盛轉衰,他們各自逃命,各自掙扎,再也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這首詩同樣位列《唐詩三百首》,是李白被流放後杜甫寫給他的,拳拳深情,洋溢在字裡行間。758年永王李璘謀逆失敗,寫了《永王東巡歌》的李白被牽連,李白雖然因為朋友的幫助從而保住了性命,但是罪責難逃,被永生流放夜郎,就是今天的貴州桐梓,在當時是不毛之地。杜甫得知李白被流放後憂慮故友,以至於夢中夢見李白。此時他們相距千裡,杜甫的深深思念化作詩句,寫了這首詩寄託對友人的擔憂,同時也是為李白祈福。杜甫寫這首詩時是759年,由於古代消息閉塞,杜甫並不知道李白遇到天子大赦天下,李白因此也獲得赦免,李白這時候高興地寫了一首《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只是這些杜甫都不知道,他還以為李白在流放途中,隨時有性命之憂,以至於他一連三夜都夢到李白,嚇得他還以為李白出事了,是李白的魂魄前來與自己訴說苦腸,告別。這些情況我們可以從杜甫的《夢李白》二首詩中看出。

夢李白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這句寫李白的魂魄入夢,前來與杜甫相會。「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這句寫杜甫一連三夜夢見李白,真情可見。這兩首詩字字深情,充滿悲傷和對友人的懷念,讀之令人唏噓不已。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杜甫對李白的最高讚賞,這句詩出自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畢竟古代消息閉塞,交通不便,杜甫對李白的思念也只能表現在文字當中。李白免遭流放後不久便染病,在當塗停留下來,杜甫得知後寫了這首詩寄給李白,這首詩敘述了李白的輝煌往事,表達了對李白的思念和祝福,但更多的是安慰李白的悲慘遭遇。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採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762年在當塗養病的李白每況愈下,壯志難酬,不久便溘然長逝。李白去世之後,杜甫的生活異常艱難,經常沒飯吃,連他自己的兒子都被餓死了。八年後杜甫再度遭遇戰亂,困頓潦倒,困在江中的小船上,連續好幾天沒有飯吃,飢餓難耐,不久便去世了。李白和杜甫這一對曠世好朋友,他們的一生同樣絢麗多彩,也同樣壯志難酬,更同樣困頓潦倒,真是一對難兄難弟。他們給彼此寫了很多詩句來表達他們的友誼,這些詩句亙古長存,流芳百世,就像他們深厚的友誼一樣,令後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