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10萬畝 海工裝備年產值650億元 「海工+牧場...

2020-12-10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全市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10萬畝,海工裝備年產值650億元 「海工+牧場」,煙臺全力建設「四個之城」

  11月29日上午,來自全國海洋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齊聚煙臺,參加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共商海洋經濟發展大計。這一全國性的海洋經濟大會為何選中煙臺?煙臺又是如何打好「海洋牌」?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從「四個之城」出發給出了答案。

  「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形成了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格局;我們全力建設海工裝備製造之城,引領全市海工裝備製造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我們全力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打造」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城市旅遊品牌;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環境優美之城,積極創建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建設成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長島成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張術平表示。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煙臺踏在山東推動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戰略性轉變的關鍵節點上,正在悄然崛起。

  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介紹,近年來,煙臺市累計投入海洋牧場專項建設資金10多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00多億元,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110萬畝。煙臺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個,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國家級14個,佔全國的1/8,全市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2018年10月,全國首場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在煙臺召開,農業農村部在全國推廣煙臺「海工+牧場」聯動模式;「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三大海洋牧場模式,同時,煙臺海洋牧場經驗也入圍全國自貿區最佳實踐案例評選。

  作為工業大市、海洋經濟大市,煙臺海工裝備產業基礎雄厚,擁有一流的海工產業、一流的海工產品、一流的海工研發隊伍,形成了以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等為骨幹的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企業群。2019年,全市海工裝備產業實現產值65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其中,中集來福士升級版的「藍鯨2號」再次從煙臺建設母港開赴南海執行可燃冰開採任務,實現了海洋工程能源及動力系統優化的重大突破。中集「泰瑞號」作為發射船、海陽基地作為合練基地,助力我國首次火箭海上發射試驗成功。傑瑞集團成功推出全球最大的電驅壓裂成套裝備,打破國外技術及裝備壟斷,將我國頁巖氣開採成本降低46.7%。

  海洋旅遊,煙臺風景獨好。煙臺市以中心城區都市休閒核、蓬萊長島生態旅遊核、濱海一線文旅體驗帶「兩核一帶」為重點,深入推進旅遊向海發展,構建起「海陸空」「白+黑」全域全時的海洋旅遊休閒產品體系。

  煙臺還全力打好渤海攻堅戰,做好海水養殖汙染防控,騰退、拆除近岸筏式養殖區20餘萬畝,投入資金5000餘萬元,推進海上養殖環保浮球升級改造、海水池塘和工廠化養殖升級改造工作。全市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達到8處,保護區面積2.56萬公頃;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21個,其中國際級7個,約佔全省的60%;年培育各類水產苗種3500億單位,成為全國領先的海水健康苗種供應基地。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全市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10萬畝,海工裝備年產值650億元 「海工+牧場...
    「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形成了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格局;我們全力建設海工裝備製造之城,引領全市海工裝備製造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我們全力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打造「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城市旅遊品牌;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環境優美之城,積極創建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建設成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長島成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
    強化全產業鏈打造,將海洋牧場產業涉及的水產種業、海水增養殖業、海工裝備、水產品精深加工等55家大型骨幹龍頭企業納入雁陣型集群,推動煙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成為全省現代海洋產業三大集群之一。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
    強化全產業鏈打造,將海洋牧場產業涉及的水產種業、海水增養殖業、海工裝備、水產品精深加工等55家大型骨幹龍頭企業納入雁陣型集群,推動煙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成為全省現代海洋產業三大集群之一。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總體情況到2019年底,煙臺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位居全省第2位,佔到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 輝煌「十三五」閃亮2020|五年來,煙臺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
    五年來,我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過4000億元大關,穩居全省第二位,年均增速近9%。2019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超過1800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23.6%。海洋經濟,成為煙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 2019,高質量發展這一年⑦改出煙臺經略海洋強引擎
    從一產獨秀到三產融合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將水產養殖、精深加工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漁業由單一產業向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轉變,帶動休閒漁業、裝備漁業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我市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全市新增省級示範區7處、總數達到30處,其中國家級11處、佔全國的1/8,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105萬畝。
  • 煙臺加速挺進海洋經濟大市!五年來,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
    在砥礪奮進的「十三五」,煙臺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劈波斬浪,取得輝煌成就——每8處國家級海洋牧場就有1處在煙臺: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8成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煙臺造」: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
  • 廣東船協調研廣新海工
    李祥明詳細介紹了廣新海工的歷史沿革,廣新海工原為廣東廣機海事重工有限公司,是由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下屬的廣東省機械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GMG)控股組建,以海洋工程裝備和特種用途船舶研製為主業的股份制企業。
  • 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成都市與煙臺市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
  •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來源:中國網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近年來,煙臺市累積投入海洋牧場專項建設資金1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00億元,海洋牧場建設總面積達到110萬畝,居全國首位。煙臺是全國優質水產品主產區。全市有大小島嶼230個,沿岸分布有萊州灣、龍口灣、芝罘灣、丁字灣等7處較大海灣,是眾多海洋生物重要的產卵場、索餌場和洄遊通道。近海漁業生物品種有200多個,如海參、鮑魚、扇貝、對蝦、名優海水魚類、海帶等。
  •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成功舉辦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成功舉辦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   煙臺是全國優質水產品主產區。
  • 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因此,停留在資源消耗階段的傳統海洋漁業在歷經數百年後,令長島近海出現了承載力下降、汙染等問題,曾經萬畝生輝的海田變得傷痕累累,也終於引起長島人乃至整個煙臺市對海洋生態文明的重視。「海洋牧場」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被引入長島。
  • 快訊|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
    大小新聞客戶端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王聰 攝影報導)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這是中國海工北方總部落地煙臺的第一個實體項目。項目實施方——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由中集集團、國豐投資控股集團、煙臺業達經濟發展集團、長島旅遊集團四方合資於2020年4月16日在開發區成立,首期註冊資本8億元。
  • ...1個海洋牧場獲國家級「好」評 全市已有13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青島1個海洋牧場獲國家級「好」評全市已有13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示2019年度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第一批和第二批)評價結果,對4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 全國媒體聚焦,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個,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國家級14個,佔全國的八分之一,新裝備、新模式、新技術不斷湧現,煙臺又一次吸引了全國新聞媒體的目光。  近年來,煙臺全面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海洋強省戰略,將海洋牧場建設作為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增殖漁業資源和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快打造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菸臺先行先試區,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 老「海工」李華軍獲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目標深遠海 為海工當...
    在12月22日召開的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華軍獲得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數億元採油平臺保住了三十餘年來,李華軍躬身海洋科研,分別於2019年、2010年、200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其在海洋工程領域的貢獻不言而喻。
  • 海洋牧場讓這成為可能
    從原始捕撈到科技養殖,從被動粗放到精緻發展,海洋牧場讓蔚藍海洋正變成「海上糧倉」「大漁帶小漁」,海洋牧場企業引領組建漁民專業合作社,有效整合16萬畝海域,實現大規模海域使用權流轉每一個礁體都是一個「生態銀行」。
  • 推進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 青島出臺這項新政
    青島自2009年開始建設人工魚礁並發展海洋牧場,目前全市共有海洋牧場21處,總面積11360公頃,共投放礁體超過300萬空方。目前有13處海洋牧場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居全國第三,佔全國總量的1/9。
  • 中國海工:練出真功夫 打好「逆風球」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進行海洋資源開發的重要支撐,對於提升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面對疫情影響,我國海工企業以速度換質量,向產品創新、技術攻關、管理優化、智能製造等方面精準發力,向新的市場「藍海」進發。
  • 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均對煙臺海洋經濟建設,尤其海洋牧場建設進行相關報導。各新聞媒體的報導圖文並茂、靈活生動、深入淺出,形成多品種、規模化、分層次、全方位的傳播模式,在兩微一端等平臺同步推送,實現多種樣態的融媒體傳播,產生聚合效應,有效擴大了煙臺海洋經濟和海洋牧場建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全國海洋經濟領域掀起了一股「煙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