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誠信紅線」,讓米易縣鄉村振興道路越走越寬

2020-12-22 瀟湘晨報

新建的草場鎮龍華村枇杷觀光園花廊和人行步道。

王金華 四川在線記者 陳婷 文/圖

「現在條件好得多了!小洋房取代了過去破舊低矮的土坯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換成了水泥路,成片成片的枇杷林成了家家戶戶的『搖錢樹』,幾乎每家每戶都買了小汽車……」12月20日,當記者走進米易縣草場鎮龍華村十四組,正碰上在田間喜笑顏開採摘枇杷的村民蒲正榮。

蒲正榮說,村裡有這什麼大的變化,還是與村兩委近年來實施的「誠信紅線」制度密切相關。

草場鎮龍華村七組村民聶坤正在田間採摘豐收的枇杷。

曾經的龍華村,主要以種植玉米、水稻為主,產業結構單一,農民收入較低,只能解決基本吃飯問題,是遠近聞名的縣級貧困村、落後村。縣政協持續開展「委員在群眾身邊」活動,對於省勞模、縣政協委員、草場鎮龍華村黨總支書記楊利貴來說,既是動力也是責任。他常常夜不成寐,並多次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深入縣內外村組間考察學習。

為了打消村民顧慮,在全面掌握縣情、村情、民情的基礎上,楊利貴率先將自家4畝土地全部改種為枇杷,共250株,當起了全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通過村黨總支幹部和黨員先行先試,進行產業調整,逐步帶動了一批敢想敢幹的村民連片種植枇杷。

產業不是「一錘子買賣」,怎樣才能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經農村風貌整治後的草場鎮龍華村七組遠景一角。

山區缺水,農業生產灌溉管理是道難題。龍華村與用水者協會共同制定《高效節水「陽光灌溉」制度》,全村高效節水覆蓋面積達7000畝,實現枇杷種植區全覆蓋。

楊利貴帶領村兩委按照群眾工作「七步議事法」,制定建立起個人信用紅黑名單、科學用水管理、水池道路設施管護、廢棄果袋規範使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等「誠信紅線」制度,界定「紅線」嚴格獎懲,有效解決了不遵守村規民約、不按規範使用農藥、提前上市擾亂市場、違背道德信譽等問題,枇杷質量和效益有了保障。

2018年,米易縣草場鎮龍華村成功入選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2019年,龍華村獲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上榜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名單;2019年底,全村枇杷銷售總收入超過1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7479元。

「要把枇杷產區轉變為農業觀光景區,真正讓村民過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日子。」楊利貴又帶領村兩委一邊學習思考,一邊探索實踐。

「誠信紅線」制度被複製推廣,人居環境治理長效機制逐漸建立完善——告別以往的「運動式」「突擊式」衛生整治老舊模式,探索實行衛生治理定人定崗制度,明確村民職責任務,對連續3次不履行責任或者連續3次不參加集體組織的衛生集中治理的家庭,在人居環境示範戶評選中評為「溫馨提示戶」,限期整改落實。

今年,在集枇杷採摘、賞花觀光、枇杷深加工、民宿體驗等於一體的龍華村農文旅觀光體驗園一期工程基礎上,村遊客接待中心、觀光園入口道路加寬硬化等二期工程項目又陸續竣工,龍華村成為一個米易特色優勢產業標準化生產集中展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休閒觀光的「農文旅」深度融合載體。

「『誠信紅線』制度是我們村實現長足發展的安身立命之本。這條路,我們將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眼看龍華村又將迎來加速發展的大好機遇,楊利貴與村兩委一班人雄心勃勃。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寶山:找準產業定位,尋求差異化發展,都市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賈遠琨)7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讓現代產業與鄉野田園「沾親帶故」——上海寶山:找準產業定位,尋求差異化發展,都市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的報導。田園風光、鄉村野趣與綠色經濟、高端服務有機融合,上海寶山的鄉村振興示範村既保留著自然雋永的鄉野風貌,又深度融入大都市現代產業版圖,挖掘環境資源的經濟價值,疏通現代產業植根鄉村的發展經絡。都市鄉村在找準產業定位的基礎上,尋求差異化發展,推動自治共治,讓鄉村煥發新機,人人活出精彩,這樣的振興之路走得穩健、紮實。
  • 江蘇南京:「十三五」即將收官,鄉村振興越走越寬
    在11月10日召開的「十三五」成就看南京系列發布會上,相關部門發布鄉村振興「成績單」,徐徐展開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  解讀:  南京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蔣曉平:近年來,南京市高度重視集體經濟發展,不斷探索集體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有效實現形式,農村集體經濟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 一語寬容,人生道路越走越寬
    朋友假裝沒有聽見,大步走了過去。其他同事為他憤憤不平,準備結伴上去找他理論。朋友急忙阻止了他們。說道:「你被瘋狗咬了一口,難道要咬回來嗎?如果以情緒代替理智,讓怒火主導行為,以牙還牙,睚眥必報,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 我和我的家鄉路|寧波農村公路十年蝶變 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十幾年前由於進村道路是一條黃泥小路,路況差,毛岙村村民只能徒步將毛竹一根根背出村子,費工費力收入卻很低。現在駱慈線和上毛線這兩條通村公路徹底改變了村民出售山貨主要靠肩挑背扛的過往歷史。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江北區加快推進農村道路優化美化工程,農村道路發展成為重要一環。「四好農村路」的建設最突出的成效,就在於激發各地闖出「農村道路+鄉村產業」聯動發展的新路子,並且越走越寬。
  • 「三個銜接」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本報訊(記者黃華通訊員楊明華周志恆)「昨天剛發往內蒙古5000株雪松,今天又接到3000株國槐訂單,圍繞花木做文章,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子越走越寬,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12月16日,正在組織工人裝車的汝南縣常興鎮馬屯村村委會主任付正建高興地說。
  • 南粵鄉村釋放振興活力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美麗鄉村建設,農民致富是落腳點。讓村裡人住得舒服、城裡人內心嚮往,帶動鄉村旅遊和相關產業發展,釋放美麗經濟潛能,是廣東美麗鄉村建設的下一個方向。隨著鄉村環境逐年變好,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在廣州從化,90後郭建華轉型成為新農人,用無人機播撒鄉村振興夢;在肇慶封開,電商從業者伍幸輝積極讓本地優質農產品「上網」;在揭陽軍埔村,年輕一代回鄉創業,用電商開闢了一扇致富大門。
  • 唱響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桐鄉好聲音」
    原標題:唱響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桐鄉好聲音」 金秋飄香,歌聲悠揚。9月25日晚上,2020「桐鄉好聲音」鄉村振興專場海選賽在全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浙江桐鄉桃園村槜李廣場激情上演,一場「鄉村好聲音,唱響好生活」的文化盛宴完美呈現。
  • 鄉村振興各主要問題分析
    一、代表國家政府的主導力量有村兩委我國是人口大國、農業大國,世界解決不了中國口糧問題,不管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哪一步,鄉村都不可能消亡。鄉村振興已也成為國家戰略,我國獨特的國情農情,決定了必然要走一條獨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
  • 龔正:努力走出超大城市鄉村振興道路
    龔正指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加快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工作,切實改善農民生活居住條件和鄉村風貌,加快實現郊區農村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道路。  市委副書記廖國勳參加調研並主持現場會,副市長彭沉雷參加相關活動。
  • 南京江北新區官塘河村:通往幸福生活的路越走越寬
    道路兩側,景色一直在變,從高樓林立到民房排排,從城市商業體到鄉村採摘園……唯有一點沒變——道路整潔、寬敞,車流不息。「從城裡可以這麼順暢開車到村裡,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村民感慨。「過去不敢想」是官塘河村民嘴裡的高頻詞彙,然而,許多「不敢想」的生活已在今天成為了現實。家庭農場紅紅火火官塘河村位於葛塘街道西北角,竹葛線穿境而過。
  • 張家川縣閆家鄉:人居環境煥新顏 鄉村振興繪美景
    走進車古村,一條條水泥路寬闊整潔,月牙泉下泉水潺潺,村前巷後勵志教育牆上的紅色文化激勵著人們,皚皚白雪覆壓青松翠竹,長廊吊椅,鄉村小景觀,一步一景……美麗如畫的鄉村景色讓人耳目一新。  助推鄉村振興,解決「看得見的鄉愁」,完善環境硬設施也無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  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把改善農村環境,建設宜居鄉村作為實現農村發展,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  要致富,先修路;一路通,百業興。
  • 小崗村:用改革動力走在高質量鄉村振興前列
    近日,伴隨著隆隆的機械聲,總投資1.5億元的鳳陽縣小崗村美麗鄉村綜合智慧能源項目第一根地源熱泵鋪設完成,作為小崗村十四五重點工程,項目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多種智慧元素融入小崗村產業、旅遊、政務、民生等重點領域中,項目第一階段將於2021年4月建成,實現清潔能源發電100%全覆蓋,為小崗村鄉村振興注入智慧科技的力量
  • 致富路,越走越寬
    改善生態,發展產業,貴州畢節海雀村——  致富路,越走越寬  高原、高山、高寒,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一度被認為不適宜人類生存。地是種到了山尖尖,但卻廣種薄收:一個村民組50餘人挖一天土豆,兩個人一次全抬走。  海雀村老支書文朝榮提出造林: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養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能多打糧。「國家幫我們,我們也要爭氣!」文朝榮的兒子文正友回憶,當一批批救濟糧湧向海雀時,父親坐不住了,開始動員大家上山種樹。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閆家鄉:人居環境煥新顏 鄉村振興繪...
    走進車古村,一條條水泥路寬闊整潔,月牙泉下泉水潺潺,村前巷後勵志教育牆上的紅色文化激勵著人們,皚皚白雪覆壓青松翠竹,長廊吊椅,鄉村小景觀,一步一景……美麗如畫的鄉村景色讓人耳目一新。助推鄉村振興,解決「看得見的鄉愁」,完善環境硬設施也無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
  • 黨建引領「三親六齊」路 走活鄉村振興「一盤棋」——花溪區青巖鎮...
    「這幾年,村子環境越來越好,村裡面帶領我們搞鄉村旅遊,跟著他們走,增收致富肯定沒問題。」龍啟蘭說。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得益於龍井村村支兩委多年來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村治理能力,讓村子發展得越來越好、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 雲南省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幸福致富路越走越寬廣
    漫步在乾淨整潔的火山石路,穿行於富有佤族特色的古村落,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金秋十月,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遊人如織,一幅興旺的特色鄉村遊景象。從昔日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到如今的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國家AAA級景區,三家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廣。  「司莫拉」佤語意為幸福的地方。
  • 江西安源:弘揚農耕文化 助推鄉村振興
    央廣網安源7月17日消息 (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鄔斌 黃鋒)農耕文化是我們的根,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色,國家先後實行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這些都為農耕文化傳承和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重要契機。
  • 荷蘭弟的戲路越走越寬,似乎也離奧斯卡影帝越來越遠了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荷蘭弟現在的戲路越走越寬了,了解他的影迷們,似乎已經找不到他「沒有出演過」的角色類型。荷蘭弟現在也只有23歲,這些不同角色的嘗試,讓他的演藝生涯充滿期待。然而有一個問題,也在好萊塢論壇中再度被提起:荷蘭弟的戲路越走越寬,似乎也離奧斯卡影帝越來越遠了。
  • 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交通扶貧鋪就小康生活幸福路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交通扶貧鋪就小康生活幸福路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許雄、胡旭  「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大路」……曾幾何時,這樣的標語布滿鄉村家家戶戶的院牆上,村民口口相傳,飽含著對修路致富的美好嚮往
  • 【地評線】鐵路跨海峽,讓兩岸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這是一條讓區域發展更協調的「致富路」。「一路通達,則百業興。」就福平鐵路而言,這是一條福州連接平潭的交通大動脈,建成通車後平潭島將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  這是一條讓百姓生活更美好的「幸福路」。鐵路堪為交通強國的「先行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尤為重要,而平潭作為大陸離臺灣本島最近的點,鐵路建成通車後將會使平潭融入全國高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