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草場鎮龍華村枇杷觀光園花廊和人行步道。
王金華 四川在線記者 陳婷 文/圖
「現在條件好得多了!小洋房取代了過去破舊低矮的土坯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換成了水泥路,成片成片的枇杷林成了家家戶戶的『搖錢樹』,幾乎每家每戶都買了小汽車……」12月20日,當記者走進米易縣草場鎮龍華村十四組,正碰上在田間喜笑顏開採摘枇杷的村民蒲正榮。
蒲正榮說,村裡有這什麼大的變化,還是與村兩委近年來實施的「誠信紅線」制度密切相關。
草場鎮龍華村七組村民聶坤正在田間採摘豐收的枇杷。
曾經的龍華村,主要以種植玉米、水稻為主,產業結構單一,農民收入較低,只能解決基本吃飯問題,是遠近聞名的縣級貧困村、落後村。縣政協持續開展「委員在群眾身邊」活動,對於省勞模、縣政協委員、草場鎮龍華村黨總支書記楊利貴來說,既是動力也是責任。他常常夜不成寐,並多次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深入縣內外村組間考察學習。
為了打消村民顧慮,在全面掌握縣情、村情、民情的基礎上,楊利貴率先將自家4畝土地全部改種為枇杷,共250株,當起了全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通過村黨總支幹部和黨員先行先試,進行產業調整,逐步帶動了一批敢想敢幹的村民連片種植枇杷。
產業不是「一錘子買賣」,怎樣才能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經農村風貌整治後的草場鎮龍華村七組遠景一角。
山區缺水,農業生產灌溉管理是道難題。龍華村與用水者協會共同制定《高效節水「陽光灌溉」制度》,全村高效節水覆蓋面積達7000畝,實現枇杷種植區全覆蓋。
楊利貴帶領村兩委按照群眾工作「七步議事法」,制定建立起個人信用紅黑名單、科學用水管理、水池道路設施管護、廢棄果袋規範使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等「誠信紅線」制度,界定「紅線」嚴格獎懲,有效解決了不遵守村規民約、不按規範使用農藥、提前上市擾亂市場、違背道德信譽等問題,枇杷質量和效益有了保障。
2018年,米易縣草場鎮龍華村成功入選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2019年,龍華村獲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上榜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名單;2019年底,全村枇杷銷售總收入超過1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7479元。
「要把枇杷產區轉變為農業觀光景區,真正讓村民過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日子。」楊利貴又帶領村兩委一邊學習思考,一邊探索實踐。
「誠信紅線」制度被複製推廣,人居環境治理長效機制逐漸建立完善——告別以往的「運動式」「突擊式」衛生整治老舊模式,探索實行衛生治理定人定崗制度,明確村民職責任務,對連續3次不履行責任或者連續3次不參加集體組織的衛生集中治理的家庭,在人居環境示範戶評選中評為「溫馨提示戶」,限期整改落實。
今年,在集枇杷採摘、賞花觀光、枇杷深加工、民宿體驗等於一體的龍華村農文旅觀光體驗園一期工程基礎上,村遊客接待中心、觀光園入口道路加寬硬化等二期工程項目又陸續竣工,龍華村成為一個米易特色優勢產業標準化生產集中展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休閒觀光的「農文旅」深度融合載體。
「『誠信紅線』制度是我們村實現長足發展的安身立命之本。這條路,我們將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眼看龍華村又將迎來加速發展的大好機遇,楊利貴與村兩委一班人雄心勃勃。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