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種方法全面解析水汆和油炸肉丸的做法,做法超詳細,一看就會!肉丸是我國受眾很廣的一種美食,按烹飪手法的不同可以分為:水汆丸子、油炸丸子、焦溜丸子、蒸丸子等等;汆丸子和炸丸子你更愛吃哪一種?大廚詳細解析,2種做法一看就會,保證零失敗!
水汆丸子
水汆丸子是我個人最推崇的一種肉丸子,一來它的烹飪方法更健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食材的營養;二來做法更方便、不浪費,汆丸子的湯直接搭配些許的蔬菜葉,略加調味就是一道絕佳的湯品。
食材:裡脊肉500g、自己喜歡的蔬菜
配料:食鹽、蔥姜、澱粉、雞蛋、胡椒粉、味精/雞精(個人習慣)
做法:
1.準備豬裡脊肉500克,用清水衝洗乾淨,放在菜板上,先改刀切成小塊,然後剁成肉泥,標準時用手捻一下沒有明顯的顆粒狀。
2.蔥切段、姜拍扁,放到一個小碗中加入清水,用手使勁攥蔥和姜,將裡面的汁水攥出來,製成蔥姜水;
3.準備一個大一點的容器,將剁好的豬肉餡放入碗中,加入一丟丟胡椒粉、適量的食鹽,然後取2兩澱粉,用蔥姜水和成澱粉水,放到肉餡中,用手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4.這個過程大約持續8-10分鐘,肉餡會逐漸發黏上勁,期間要記得少量多次的加入蔥姜水調節,一定要讓肉餡吃足水分,最後加入一個蛋清,在繼續沿著一個方向攪打5分鐘,同時用手拿起肉餡用力向容器內摔打,這樣做出的肉丸子更勁道。
6.鍋中加入足量的清水,不要等到水燒開,看到鍋底有密集小泡的時候,把火調小,用虎口直接擠出丸子下鍋就可以了,當所有的丸子下鍋後,開大火煮至丸子飄起時,打去白色浮沫撈出丸子,汆丸子就做好了。
7.如果做得不多,也可以直接在打去浮沫的原湯裡放上自己喜歡的蔬菜(白菜、油菜都可以),只需要食鹽、胡椒粉、幾滴香油調味即可;如果一次做了很多,可以把撈出的丸子放到涼水中投涼浸泡十幾分鐘,再撈出來。
【小譚說汆丸子之一問一答】
1.水汆丸子為什麼用豬裡脊肉?
水汆丸子的最大特點就是Q彈爽滑,吃到嘴裡很勁道,質量上佳的汆丸子出鍋後,往菜板上一丟,丸子會彈起半米甚至更高,如果用肥肉的話脂肪多彈性較差,而豬裡脊肉筋性更足,做汆丸子再合適不過了。
2.水汆丸子為什麼不直接加入蔥薑末?
這其實是我的一個個人習慣,自己在家做水汆丸子可以直接放入蔥薑末,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有不喜歡吃蔥姜的朋友吃到,只是借蔥姜的味,卻吃不到蔥姜。
3.肉丸餡中澱粉、蛋清的作用是什麼?比例是多少?
做丸子大家最頭疼的問題就是經常一下鍋,丸子全散了,而夾肉澱粉和蛋清的目的就是防止下鍋後發散,別看蛋清是液體但受熱後會迅速把肉餡凝固在一起。另外加入蛋清還有讓豬肉更鮮嫩的作用。
置於比例我的做法是:500g豬肉、100g澱粉、1個蛋清。
4.為什麼按照這個比例還是失敗了?
還有幾個關鍵點:①豬裡脊肉最好人工剁細,不要用絞肉機,很容易把肉的筋性攪散,吃起來口感發散;②食鹽的量要稍微大一點,依靠食鹽的滲透壓,讓豬肉更容易攪打上勁發黏;③不要著急,打丸子是個體力活,攪打一次丸子餡,至少需要20分鐘才能上勁,而且攪打方向一定要前後一致,才能保持筋性。
油炸丸子
油炸丸子是丸子界的另一大分支,顏色紅亮,咬上一口外焦裡嫩,總是讓人食慾大口,垂涎三尺。雖然味道非常誘人,但我並不建議大家在家裡常做。一來比較費油,炸過東西的油倒掉太浪費,放到平時吃,會和其它菜餚竄味;二來畢竟是油炸食品,經常吃不利於身體健康。但偶爾吃一次還是可以接受的,因為炸肉丸子真的很好吃!
食材:豬肉、雞蛋、澱粉、幹饅頭
配料:食鹽、蔥姜、胡椒粉、花椒粉、醬油、香油
做法:
1.準備好的豬肉(裡脊肉或者五花肉都可以),清洗乾淨,改刀切成小塊後剁成肉泥。
2.準備一個幹饅頭,剝去外面的饅頭皮,用手將饅頭瓤用力搓成饅頭屑,然後用篩子篩幾遍,只用最細的那一部分。
3.取一個大碗,將肉餡放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幾滴醬油、胡椒粉、花椒粉、一個雞蛋,50個澱粉,沿著一個方向攪打均勻;此時將饅頭屑加入,繼續攪打,期間用蔥姜水調節乾濕度即可。
4.上油鍋,油溫五成,用虎口直接擠出丸子,炸制定型飄起,就可以控油撈出;然後升高油溫,復炸第二遍,炸制金黃紅潤就可以控油撈出。
【小譚說油炸肉丸之一問一答】
1.炸肉丸的豬肉是如何選擇的?
油炸肉丸對豬肉的選擇要求很寬鬆,主要看個人的口味,我建議大家適當加入一定比例的肥肉,肉丸味道更佳。
2.炸肉丸為什麼用的是全蛋?澱粉還只是粘合的作用嗎?
用全蛋首先可以使色澤上更紅潤,其次可以讓肉丸內部更鬆軟鮮嫩。澱粉除了起粘合作用,經過油炸之後,澱粉可以起到脆皮的作用。
3.加入饅頭屑的作用是什麼?
加入饅頭屑後肉餡的空隙感增強,受熱更均勻,內部的肉丸更鬆軟,表面的肉丸則會更酥脆。是麵包糠的完美替代者。只是大家記得要提前風乾幾個饅頭,只有幹饅頭才好用。
4.炸肉丸的比例是多少?
豬肉500g、雞蛋1個、澱粉50g、饅頭屑100g。
2種方法全面解析水汆和油炸肉丸的做法,做法超詳細,一看就會!我是譚小廚子,每天分享美食周邊知識和美食教程,期待您的關注!
#遇見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