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渡烏江時,紅軍用7萬銀元買竹子、鉚釘、鋼絲,造竹筏、搭浮橋

2020-12-24 小成熟an

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紅軍長徵突破國民黨軍層層封鎖,抵達貴州省西北部的甕安縣猴場鎮,召開著名的「猴場會議」。在激烈爭論之後,李德、博古等「回頭東進與賀龍紅二、六軍團」的建議又被否決了,因為湘軍有湖南省主席何鍵5個師在路上,紅軍只剩下三萬人,根本不可能過關。

其他方向的敵情也很嚴重,西南方向到貴陽的公路上,盤踞著中央軍吳奇偉的4個師和兩個貴州軍閥王家烈的師;在中央軍周渾元的4個師追擊的背後,還有作為後防的紅5軍團;在周渾元的背後,新桂系的兩個精銳師也一路追擊,隨時可能撲上來增援。

而且紅軍正面橫亙著貴州省第一大河烏江,250米寬的江面雖然把孫家渡、楠木渡、桃子臺、茶山關、回龍場、江界河、袁家渡、巖門8個渡口一筆勾銷,但黔軍軍閥侯之擔的教官已先期趕到這裡,在每一個渡口都安排了重兵布防,特別是離紅軍最近的孫家渡,還特別部署了1個機炮營,共4門75毫米野炮和24門迫擊炮,專門用來封鎖江面。

隨著各路敵人的步步為營,紅軍被逐步壓縮在50多公裡長、30多公裡寬的狹小地帶,只剩下一條強渡烏江的路了。不只是因為比較起來,數侯之擔部的戰鬥力最弱,更因為過烏江,便可暢通無阻地進入黔北較為富裕的地區,補充糧食等緊缺物資;同時,也可利用烏江之水,在後面甩開追兵,爭取短暫的休整時間。

但是烏江防線要突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江兩岸是連綿不斷的崇山峻岭,自古有「天險」之稱。甚至在渡口附近也有10裡上下的陡峭石山。與此同時,渡過烏江所必須具備的三大要素,即「大木船、風和日麗、熟悉烏江水性的船夫」,這些都是紅軍所沒有的。

此時,紅軍從當地袍哥重金買來渡河器材,烏江上100公裡處的船隻都被黔軍燒得一乾二淨,船夫也大多被趕走,剩下的也都躲在了烏江北岸。此外,嚴酷的敵情也不允許紅軍去找船和船夫,更不允許耽擱時間等待好天氣,因為除了貴州地方軍閥部隊星夜兼程增援外,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還從滇黔邊境派遣了5個旅的滇軍來加強烏江北岸的防禦。

一月二日,橫渡烏江的戰役在許多渡口打響。孫家渡渡口,因為沒有船,紅軍就在烏江岸邊的工棚裡,找到了當地袍哥,用七萬餘元買來竹子、鋼絲等材料,就地綑紮竹筏,僅在孫家渡渡口就綑紮了幾百人,這些竹筏一齊綑紮起來,形成了一座巨型蜈蚣形浮橋。

趁黔軍官兵吃完飯後大吃一驚之機,紅軍戰士們將浮橋的一端固定在岸邊的巖石上,然後讓浮橋的一端隨水流緩慢漂流,靠向北岸,最後將浮橋固定在對岸的大石頭上,只用了10分鐘,橋就搭好了。後來,近3千名紅軍戰士分用木排進行強渡,並通過浮橋衝鋒,一舉攻佔了孫家渡的渡口,並迅速向其它渡口推進。

海岸守衛部隊迅速崩潰,僅團長一人就被俘8人。紅一方面軍主力順利渡過烏江,乘勝追擊,緊跟在黔軍敗兵後面奪取遵義城,在這裡召開重大轉折遵義會議,開啟了中國歷史新篇章。

相關焦點

  • 強渡烏江時,紅軍用7萬銀元買竹子、鋼絲、鉚釘,造竹筏、搭浮橋
    經過激烈的爭論,李德、博古等人「回頭東進與賀龍紅二、六軍團」的提議再次被否決,因為這條路上有湖南省主席何鍵5個師的湘軍擋道,紅軍僅剩3萬餘人,根本不可能通過。    軍情緊急,只有強渡烏江一途  隨著各路敵軍的步步緊逼,紅軍逐漸被壓縮在長50多公裡、寬30公裡的狹小地帶,只剩下強渡烏江這一條路了。
  • 長徵紅軍強渡烏江,第一天僅過去5個人,卻端掉敵前哨陣地
    編輯搜圖▲強渡烏江1934年12月,在湘江岸邊遭受重大損失的紅軍轉道到達黔北地區,並於29日清晨攻佔甕安縣城。兩天後,紅軍主力到達烏江南岸,並開始為北渡烏江、進佔貴州第二大城市遵義進行各項準備。編輯搜圖▲《突破烏江》連環畫1月2日上午,紅4團派人在機槍和迫擊炮的掩護下泅渡過江,雖然派出的8名勇士無一傷亡遊到了對岸,但他們拉過去準備架浮橋的粗繩子卻因水寬流急,無法拉過江去;加上泅渡時攜帶武器彈藥有限,大白天無法再敵人陣地前堅持,只能被迫重新遊回來,返回途中又1人因體力耗盡,被水衝走而犧牲。
  • 紅色記憶·靖遠力量——追憶紅軍在靖遠強渡黃河的歷史
    在虎豹口屹立著一座大型雕塑:四名手持鋼槍的紅軍戰士奮勇向前,目光堅毅,銳不可當。這座雕塑,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紅軍強渡黃河、血灑疆場的壯烈畫面。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三大主力軍在西北集中,造成了橫跨黃河兩岸、打通蘇聯、雄峙西北的戰略態勢,這使得蔣介石坐臥不安。
  • 「收麥牌」裡看紅軍紀律
    長徵開始後,紅軍制定了一系列紀律規定。1934年11月7日,《紅星》報刊出《創造爭取群眾工作的模範連隊》的文章,向各部隊提出「不亂打土豪,不亂拿群眾一點東西」「不私打土豪,打土豪要歸公」「損壞了群眾東西要賠償,借群眾東西要送還」「不強買東西,買東西要給錢」等7項號召。
  • 1935年5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長徵途經安順場,取得了強渡大渡河的勝利,為紅軍北上抗日打開了勝利通道。從此,安順場便以「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載入史冊,名揚中外。
  • 江南省造銀元八種紀年的版別分類與收藏
    四、江南省造庚子光緒元寶光緒二十六年(1900)鑄庚子「光緒元寶」銀元。面額版式與己亥年相同,庚子「半圓」罕見。七、江南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光緒二十九年(1903)鑄癸卯「光緒元寶」銀元。面額、版式與「壬寅」相同。
  • 五五授銜時,哪兩位紅軍團長僅為上校
    按理說,紅軍時期的團長,到抗戰初期改編八路軍時至少是營長或副營長,抗戰中期為團長,解放戰爭初期為副師長——師長。到建國後至少為正師或準軍級以上幹部,授銜時考慮資歷等因素,大部分都是少將以上,有一部分為大校。
  • 武夷山:九曲竹筏漂萬裡
    早在300多年前,清人錢澄之就描繪過乘竹筏遊九曲的勝景。就地取材的武夷山九曲溪竹筏,粗端做筏頭高高翹起,細端做筏尾平鋪水面,吃水淺、浮力大,適合九曲溪逶迤彎曲和深淺不一的溪道特點,是當地人重要的擺渡和運輸工具。如今,隨溪漂流,坐筏觀景,體會俯仰山水的無窮韻味,已經成為每年上千萬遊客的必選項。
  • 遵義會議前後中央紅軍長徵的徵程
    中央紅軍長徵的目的地原定於湘西與賀龍領導的紅二、六軍團會師,可是經湘江一戰,紅軍主力損失過半,再也無力突破重重堵截,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師。中央領導集體會商紅軍今後的發展方向,毛澤東力主西進,向敵軍兵力薄弱的貴州進軍,得到多數人支持。
  • 他是我軍的戰神,用真銀元換了假銀元,後來假銀元救他兩命
    在四野戰將中,梁大牙的名聲很大,尤其是在後來的朝鮮戰場上,梁興初率領三十八軍奪取了「萬歲軍」的頭銜,名揚天下,1955年,梁興初被授予中將軍銜,對於開國將軍,我們後人都非常欽佩,因為這些人,全是實打實的用命博,梁興初一生負傷9次,早些年,他身上也發生過這樣傳奇的事情。
  • 5月10號老銀元最新圖文成交,紅軍貳角出彩,民21年三鳥船洋壓軸
    本次網拍珍惜銀元頻頻出現,不乏8000元以上的成交的珍品。其中最為出彩的要數第17.9號拍品「PCGS XF45 1933年稀少紅軍貳角 510 狀態所見 同分最美 原味深打低評」和第23號拍品「PCGS AU58 21年船洋 三鳥版 305」了,最終成交價為:紅軍貳角: 22145元21年船洋 三鳥版: 66950元
  • 九曲竹筏漂萬裡 一同探訪武夷山老手藝
    早在300多年前,清人錢澄之就描繪過乘竹筏遊九曲的勝景。就地取材的武夷山九曲溪竹筏,粗端做筏頭高高翹起,細端做筏尾平鋪水面,吃水淺、浮力大,適合九曲溪逶迤彎曲和深淺不一的溪道特點,是當地人重要的擺渡和運輸工具。如今,隨溪漂流,坐筏觀景,體會俯仰山水的無窮韻味,已經成為每年上千萬遊客的必選項。深秋,武夷山九曲竹筏技藝傳承人李發泉又開始為明年的漂流旺季加班加點。
  • 抽芯鉚釘的結構材料搭配分析
    抽芯鉚釘主要的主要結構是由鉚體和釘芯組成的,通常來說開口型和封閉式這兩種抽芯鉚釘應用的範圍比較廣泛,它們的鉚體材料一般都是由鋁絲,與鉚體材料相配套的優質碳素結構的鋼絲。
  • 龍洋銀元一年漲50% 教你四招辨識老銀元真假
    四枚銀元三枚是贗品  本周,記者帶著張先生的四枚銀元,兩次來到重慶中興路收藏品市場。  其中,兩枚「四川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光緒元寶」和一枚「浙江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光緒元寶」,被眾多幣商一眼否定。有幣商告訴記者:「這三枚銀元材質不對,版模不清,包漿明顯是做舊。像這枚浙江省造光緒元寶,如是真品,要值幾萬元。」
  • 竹子的種類與運用
    在農業方面,竹子的運用更為廣大。竹子可綴輯各種農具,如籮篩、畚箕、掃帚、曬墊等。將竹子的竹節挖通用作水管,供農田灌溉和引航之用。四川自貢鹽區用竹管輸送鹽滷,費用低廉,經久耐用。大竹稈削去竹青,紮成竹筏,吃水淺,浮力大,至今仍是我國南方內河上遊的水上交通工具。
  • 長徵時紅4團3任團長,後來一位成副國級一位當村長一位犧牲被誤解
    當時,紅一軍團2師4團代號為「勇部」,接受上級的任務便是開路先鋒,作為全軍的前衛團率先渡過於都浮橋,然後向敵人設立在長徵路上的一道道封鎖線衝刺,在這種情況下,承擔前面開路的隊伍任務是最艱巨的,需要打垮擋在前面的敵人,奪取堅固的陣地,屢次和數倍於己的敵人血戰,在隨後的衝破敵人三道封鎖線,突破湘江、強渡烏江、大渡河、奪取瀘定橋、臘子口天險、山城堡等戰役中,都有紅4團將士們勇敢衝鋒陷陣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