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厚黑之道:曹操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再三試探,奈何藏得太深

2020-12-22 鄧朝芬說歷史

司馬懿出身士族,自幼便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有著過人的王霸之略。然而曹操生性多疑,為了不受牽扯,司馬懿便以養病為名閉門不出。為了讓司馬懿出仕,曹操直接將其收押入監獄相逼,最終成功逼迫司馬懿為自己的文學掾。

雖說是得到了曹操的起用,但司馬懿越是處處表現得小心翼翼,越使得曹操開始懷疑他的能力。經過幾次的試探都沒能成功後,曹操反而更加堅定司馬懿在偽裝自己,不敢重用他,只是讓他當兒子曹丕的老師。曹丕得到司馬懿的輔佐之後,不管什麼事都水到渠成,因此對司馬懿感激涕零。

根據史料記載:"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 "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就是說,曹操察覺到司馬懿有豪傑之志、狼顧之相,於是想要檢驗一下他。曹操找到司馬懿,在其轉身時叫了他一聲。司馬懿一聽曹操叫他,趕緊扭頭向後看,而身子卻仍然向前,果然像頭狼一樣。

在古代人看來:"狼顧者,謂回頭顧而身不轉,性狠,常懷殺人害物之心"。因此,曹操感到十分不安,再加上有一天晚上做夢,夢到三匹馬同一槽吃糧,"三馬食槽"與"司馬食曹"同音

儘管在現在看來這種諧音十分荒謬,但曹操還是擔心有一天曹家會被司馬懿取而代之。於是便委婉地告誡兒子曹丕說:"司馬懿不是一個好的臣子,必然會幹預你的家世。"可曹丕卻極力維護自己的老師,曹操就算再心狠手辣,也不會因為一個夢去殺臣子,於是就暫且耽擱了。

其實,曹操要殺司馬懿何其簡單,奈何一是司馬懿太會藏了,連餵牛馬這樣的小事都親力親為,曹操都被他給騙了,覺得他是個忠臣。

二則是曹操死前推測過,司馬懿再能熬,恐怕也活不了多久。

可惜想不到的是,司馬懿把曹操、曹操的兒子、曹操的孫子三代人都熬死了,他還沒死。而司馬懿這個人果然如曹操所說,表面上裝傻賣萌,實際卻陰毒狠辣,這一點在他平定遼東後便很快顯現了出來:

他在襄平城內大肆屠殺,屠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屍體,築造京觀。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可以說,司馬懿的殘忍不僅為害當時,甚至可以說是貽害千年。

而他的狠毒,還不僅只針對於敵人,對待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士兵也同樣如此。話說遼東的冬天十分寒冷,魏明帝給了一倉庫的冬衣,完全可以分給士兵們。可是在將士們向司馬懿索要棉襖取暖時,他卻冷酷地留下一句:

"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司馬懿終於卸下偽裝,露出獠牙,顯露出原來的本性:

在曹爽等人的血泊中,蔣濟等人驚訝地發現,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並不是為了匡正國家,誅殺國賊,而是為了篡奪曹氏政權,實現自己的野心。

而司馬懿因為這次政變,消除了由曹爽領導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漸薄弱,司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權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滅支持曹氏的勢力,向篡奪曹魏政權的目標前進,為日後司馬炎代魏立晉奠下了根基。

司馬懿從為人臣的小心翼翼、到權力大漲後的心狠手辣、再到最後發動叛變奪取大權。隱蔽自己,步步為營,正是司馬懿的"厚黑之道":"厚"在臉皮厚,連曹操這等人物也戳不破他的偽裝;"黑"在心腸黑,不僅殺人不眨眼、還練得一手翻臉不認人的功夫,說他"厚黑學"的教主級別也不為過。

其實我們的身邊像司馬懿這樣,懂得隱藏自己的人真的不少,知己知彼才能保全自己在這裡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本《厚黑學》,講的就是怎樣做一個"臉皮厚"、"心黑"的城府深之人。

在大多人眼裡,"臉皮厚""心黑""城府深"都是一些貶義詞,然而真正讀過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這是一門學問,一般人還學不會哩!懂得《厚黑學》的人,更知道如何在職場熟練使用這些方法。

對於《厚黑學》,林語堂是這樣評價的:世間學說,每每誤人,唯有李宗吾鐵論《厚黑學》不會誤人。 讀過中外古今書籍,而沒有讀過李宗吾《厚黑學》者,實人生憾事也!

在迷茫的時候,在職場上遇見小人的時候,當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的時候,就去讀一讀《厚黑學》,讀他在官場,在民間,在戰場的故事,讀他是怎樣用智慧讓自己生存下來的!

沉浸在這有趣的官場故事和民間故事中,會被一個個故事帶入其中,沉浸在有趣的故事中,還能學到知識,邊看故事,邊學智慧,閒暇時候讀一讀,提升自己。

一本厚厚的智慧全書,才38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點擊下方的商品卡就能購買了:

相關焦點

  • 曹操發現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為何不派人制約,或者乾脆殺了他
    《晉書》上記載曹操發現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和豪心壯志,並且夢到三匹馬在一個食槽內吃食,因為槽和曹同音,因此三馬同槽被解讀為三個馬姓或者名字中有馬的人,要吃掉曹氏,因為這個夢,曹操還對自己的接班人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 為什麼曹操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卻沒有將他殺死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當時掌權的大將軍曹爽陪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高平陵掃墓時,發動政變控制了京都,並誅殺了曹操,控制了曹魏軍政大權。而他的孫子司馬炎最後更是篡奪了曹魏的江山,建立了晉朝。在《晉書·宣帝紀》裡提到過曹操發現司馬懿「有雄豪志」,又有「狼顧之相」,長久下去必「非人臣也」,因此頗有忌諱,要曹丕當心。後來司馬懿兢兢業業,勤於職守,才讓曹操安心。不過司馬懿早年可真沒想著篡奪曹魏江山,《晉書》說法未必可信。
  • 郭嘉臨死前,讓曹操除掉司馬懿,他怎麼知道司馬懿會有反心?
    郭嘉病逝前給曹操敲響了一個警鐘:司馬懿有狼顧之相,虎熊之心……其心有異。意指司馬懿會有反心,讓曹操趁早除掉司馬懿。後來的結果證明郭嘉沒有錯,但他是怎麼知道的呢?據說這是因為郭嘉曾經在夢裡看見了三匹馬在馬槽吃草。
  • 一代梟雄曹操,對司馬懿早有懷疑,為什麼不提前幹掉他?
    曹操之名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東漢末年的一代梟雄,寫詩也在行,在後人的評價中,他一直是一位以多疑、猜忌、殘忍、自私為標籤的政治家。 別人是老奸巨猾,而曹操是「少奸巨猾」,一生殺掉的名人、對手太多,陳宮、馬騰、孔融、張繡、許攸、荀彧......但根據《晉書·宣帝紀》裡的記載: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 司馬懿鷹視狼顧,不甘久居人下,曹操在世之時為何不將他除掉呢?
    曹操在世時,發現司馬懿鷹視狼顧,有不甘久居人下之心,就像當初寄人籬下的英雄劉備一般,那麼曹操為何不將他除掉呢?諸多三國的文學作品描述當中,說曹操不僅自己堤防著司馬懿,更是告誡繼承人曹丕要防著司馬懿,不要他掌握大權,既要用,更要防,事實真是這樣嗎?
  • 曹操臨死前為何不除掉司馬懿?這其實是曹操一石三鳥之計,真高明
    三國歷史上被稱為「雞肋」事件,這個雞肋,實際上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漢中之地,另一個是指楊修這個人。後漢書中,修獨曰:「夫雞肋之人,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無遺憾,公歸計也。於是因事而死。可從這一段記載中發現,楊修這個人除了有才外,情商確實不高,不會自我包裝。又愛耍些小聰明,但最終楊修也死在自己多嘴、妄自猜測主帥的軍事行動上。總的來說,楊修死得並不值得。
  • 三國時期,司馬懿蟄伏曹操身邊多年,為何很久都不敢謀反?
    魏國、蜀國、吳國打打殺殺,最後被魏國的司馬懿統一。司馬懿是一個有才華、有智慧、有謀略的狠人,但在曹操在世時卻非常憋屈,甚至在曹操面前裝病裝傻。曹操在世時,他為什麼不敢顯示自己的威風?因為司馬懿沒有機會造反。第一,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從未進入政治中心。
  • 《三國演義》老奸巨猾,三國中的最後大贏家,狼顧司馬懿
    今天原創筆者要聊的是:《三國演義》老奸巨猾,三國中的最後大贏家,狼顧司馬懿!三國是一個理想飛揚的年代,許多男兒好漢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前赴後繼投入那片洪流,爭霸天下,想要在亂世中博得一份成就,在史書裡面書寫獨屬自己的詩篇,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不是盡如人意。一代梟雄曹操尚未統一天下,沒能目睹自己的魏國建立,便駕鶴西去,落得他人興嘆。
  • 郭嘉臨死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他是怎麼看出司馬懿有「反骨」呢?
    助曹操擒殺呂布敗劉備擒關羽,在官渡之戰前,因為袁軍強大,曹軍普遍信心不足,關鍵時刻,郭嘉提出了「十勝十敗論」,有力的提振了曹軍的士氣。隨後力助曹操在 「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為一統北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他極善「讀心術」。
  • 曹操派刺客殺司馬懿,眼見得手曹操卻饒他一命,這是為何?
    嚇得是滿頭大汗,眼看武器就要刺到自己的胸口,但是他始終沒有在床上動一下。豆大般的汗珠不停地向下滴落,冬日裡的棉被也被打溼,就在刺客馬上就要刺到司馬懿的時候突然收手,並且揚長而去。刺客回去後把整個過程告訴了曹操,曹操也比較納悶,一時間拿不定主意。就這樣司馬懿暫時成功騙過了曹操。
  • 藏在歷史裡的司馬懿
    相比之下,《晉書》裡的司馬懿豐滿了許多,智慧與爭議之舉都有所記錄,更加客觀,後人津津樂道的裝病隱居、狼顧之相這些典故都出於此。《宣帝紀》的最後一段,說曹操很早就發現司馬懿有「雄豪志」,傳聞其有「狼顧相」,特意突然叫他轉身驗了一下,果真是不用轉身就可以把頭轉向正後方。古人是非常看重面相的,相術認為,狼顧之人陰險狡詐,心毒性狠,常懷殺人害物之心。的確,用這種方式看人,會給周邊的人帶來極大的不適感,覺得自己猶如獵物。
  • 司馬懿的成功之道:一個「忍」字贏了天下
    三國鼎立那麼多年,無論是曹操,孫權還是劉備,哪一個都想一統天下,成為真正的霸主。所以,才會有劉備死後,諸葛亮不論如何都要北上徵伐的六出祁山的故事。司馬懿出身尊貴,最初是看不起曹操的,所以曾經拒絕曹操給他的官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強制徵司馬懿入職,如果司馬懿不從,就要殺他。司馬懿無奈只好入了曹操門下。
  • 司馬懿最強絕招究竟是啥?他僅出手兩次,曹操家業就毀於一旦
    司馬懿一生或許有好幾次裝瘋賣傻,但在歷史資料上確切記載只有兩次,在《三國演義》中卻僅有一次記載。史料是這樣記錄司馬懿第一次裝病,即建安六年(201年),司馬懿22歲,郡中推舉他為上計掾。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便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或覺得曹操閹黨出身,名聲不佳,便不想在曹操手下幹,藉口自己有風痺病,身體不能起居。這一通裝病,還真把曹操給騙了。
  • 司馬懿到底有多能忍?
    司馬懿他的忍啊,一般人肯定是比不了的。當時曹操啊比較欣賞他,雖然看他有這個鷹視狼顧之相,但是還是想用,但司馬懿一直謙讓,一直不來。其實司馬懿當時就是想等曹操他們魏蜀吳三家消耗的差不多再出來。當時曹操讓他來當官,他就一直不去,不去也得有個理由吧,就裝病說自己中風,下不了床。
  • 三國殺:貪狼吞天,「狼顧鷹視」之相的司馬懿竟是天狼星下凡?
    俗話說:相由心生,觀相之術從古至今都是一門學問。不少奇人異士都通過觀察別人的相貌而判斷其為人品性。三國時期的魏延便是因為後腦勺有反骨而遭到諸葛亮的懷疑與顧忌。最終也是在諸葛亮「鞠躬盡瘁」之後,魏延被馬岱取了首級。而在三國時期,另外一個具有奸佞之相之人也被世人廣泛知曉。不錯,此人正是司馬懿。
  • 如何評價司馬懿,為什麼有人說他是三國最後的贏家
    司馬懿是三國終結者,他才是三國的最後贏家。首先我們知道,司馬懿很長壽,先後輔佐曹操、曹丕等祖孫四代,他歷經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可謂四朝元老。曹操在世時,因奇策善謀而被任用。因其「狼顧之相」且有「雄心壯志」故而被曹操忌憚不得重用。然司馬懿與公子曹丕關係甚好,而未有事。
  • 問吧精選 | 曹操是梟雄,那司馬懿呢?
    曹操派人請他出山,他倒擺起譜,說自己中風,不肯出來做官。(《晉書》卷1《宣帝紀》)曹操火了,就派了一名刺客:「他要是真中風癱瘓了,你就不要殺他;要是假的,就殺了他。」結果刺客晚上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了,他也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動不動。刺客信以為真。此後司馬懿「病」好了,投奔了曹操。
  • 曹操在世時知道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為何不殺掉司馬懿呢?
    曹操知道司馬懿有著鷹視狼顧之相,卻為何不直接殺掉司馬懿以絕後患呢?曹操不殺司馬懿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司馬懿「裝孫子」,「伴大款」以韜光養晦,讓曹操沒有藉口殺他;另一方面曹操對自己能力非常自信,以及對後代曹丕能力的自信,讓曹操相信可以安全駕馭司馬懿,而不去殺他。
  • 皇帝送來一倉棉衣,司馬懿寧願士兵凍死也不發,11年後發現太高明
    而為了讓司馬懿出仕,曹操直接以收押入監獄相逼,最終成功迫使司馬懿成為自己的文學掾。在曹操身邊,司馬懿雖然每天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工作,但仍時不時顯露出不臣之心。根據史料記載:「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
  • 張郃之死是司馬懿判斷失誤,還有其假借諸葛亮之手剷除異己?
    司馬懿年輕的時候在家鄉很有名氣,曹操當時徵召他出仕的時候,下了不小的功夫。起初,司馬懿稱病不去就職,曹操經過多次徵召之後怒火衝天,最後一次派人再去徵召的時候,直接下了一條死命令,再不出仕就直接定罪下獄。這等於說,是曹操硬逼著司馬懿到自己的帳下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