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的鬥獸傳統是怎麼一回事?

2020-12-15 騰訊網

古羅馬的鬥獸傳統是怎麼一回事?

電影《角鬥士》中有許多暴力、血腥的角鬥場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也許是老虎的出現,它讓局面變得驚心動魄。

除了觀感的享受,有心人可能會因此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這個本應是亞洲的動物卻出現在了羅馬?到底羅馬競技場中出現過多少種動物?它們又是怎麼來到羅馬的?鬥獸這一傳統又是怎麼一回事?

▲電影《角鬥士》劇照

羅馬鬥獸場一般指的是科洛西姆競技場(Colosseum),也叫圓形競技場、羅馬大角鬥場等。它由羅馬皇帝韋伯薌(Vespasianus)下令修建,歷經三位皇帝才修建好,可以說是羅馬最大的公共工程了。

▲科洛西姆競技場素描

角鬥士這一傳統由來已久,但其起源已經模糊。羅馬歷史學家李維(Titus Livius)認為,真正的公共角鬥運動開始於第一次布匿戰爭(Bella punica 前264-前241)時期。

大多數角鬥士都是奴隸,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羅馬甚至有大量的角鬥士「培訓學校」,連很多羅馬皇帝都參與到其中,扮演角鬥士博得民眾的歡呼。這一傳統延續上千年,直到基督教鼎盛之後才逐漸減少,乃至消亡。

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之後,羅馬人開始從觀看人與人的打鬥轉向了觀看動物打鬥,還有人與動物的「戰鬥」。一開始,獅子和老虎兩種猛獸深得人們的厚愛,這兩種動物都是進口來的。獅子多半來自非洲,由衣索比亞、利比亞等地進口。而老虎則從印度、孟加拉等地輾轉中亞、波斯等地進口而來。

很快,羅馬人就不滿足於此,單獨的獅虎大戰變成了獅虎群戰。然後,大象也出現在了鬥獸場裡。

在羅馬人心儀的動物中,最早的可能就是大象了。

歐洲人第一次見到大象要上溯到亞歷山大東徵的時候,在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團面對波斯大軍(公元前331年)時,波斯就使用了15頭大象。據軍事專家J·F·C·富勒(John Frederick Charles Fuller)所說,這可能是大象第一次被用於戰爭。

五年之後,亞歷山大大帝再次遭遇了大象的方陣,這次是在印度北部的畢達斯皮斯河和傑赫勒姆河流域,與他對陣的是普洛斯國王波魯斯,這個波魯斯將200頭大象放在陣前,恐嚇亞歷山大的部隊,雖然最後亞歷山大獲得了勝利,卻也因此傷了腳踝並死了愛馬,這場戰役也成了亞歷山大大帝一生最接近失敗的戰役。

在阿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徵記》中,馬其頓軍隊聽說還有6000個大象在等待他們,就徹底打消了深入印度的想法。

▲畢達斯皮斯河戰役 安德烈·卡死塔(Andre Castaigne)涅繪。

此後,亞歷山大帝國覆滅,亞歷山大大帝的部將塞琉古建立了囊括阿拉伯和中亞的塞琉古王朝,曾對印度構成威脅,相傳印度當時擺出了9000個大象的方陣,使得塞琉古沒敢應戰,反而與印度談和,用邊界的土地換取了印度的500頭戰象(公元前320年)。但這件事很可能不是真的。

後來,這些戰象先後被送往歐洲,這是羅馬鬥獸場大象最初的來源,可見,這些大象都是亞洲象。

在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將軍漢尼拔帶領大軍攻擊羅馬,這就是第二次布匿戰爭。當時,這支史上最著名的軍隊還攜帶有巨大規模的戰象,有學者認為至少有100頭,也有說法是50頭,但具體數字已不可考。這些戰象從西班牙和大軍一同登陸,長途跋涉至義大利北部,還隨軍隊攀爬阿爾卑斯山,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壯舉。

在此之後,所剩無幾的戰象進入了義大利,參加了16年的戰爭,最後幾乎全部死亡。

▲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被譽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軍事家,他幾乎以一人的智慧和勇氣向當時鼎盛期的羅馬共和國發起挑戰,幾無敗績。雖然他最終被羅馬的拖延戰術擊敗,導致他所屬的迦太基一蹶不振,但是他卻用十六年的時間教會了羅馬人戰爭的藝術。

這讓羅馬人首次認識到了大象的威力,在戰爭過程中,大象衝擊了羅馬的隊形,可謂功不可沒。

有趣的是,這一時期的歐洲人,還天真地用戰象推導出了地球是圓的,他們認為,既然大象能從東面的塞琉古來歐洲,也能從西面的迦太基、西班牙來到歐洲,那麼地球就一定是圓的。只不過,迦太基的大象也可能是非洲象。

從這些著名事件當中,大象贏得了羅馬人的崇拜。在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幾百年間,羅馬人從各地購買大象,但很少用其作戰。隨著羅馬打敗了迦太基,並實施佔領以後,還相繼和馬其頓、敘利亞作戰。

每一次勝利,羅馬人都會收穫許多奴隸。這些奴隸是地位最卑賤的人,除了將他們變為僕人、工人,還將其中很大一部分作為角鬥士。這些角鬥士需要經過專業的作戰訓練,為了在和野獸搏鬥的時候更精彩好看。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這種粗野、荒蠻的娛樂形式很長時間被廢止了。獅子和老虎也相繼來到了羅馬,但一開始卻不用作鬥獸,因為它們太昂貴。可見在當時,一個奴隸可遠遠比不上動物的價值。

隨著羅馬對各地的徵服,奴隸也增多了。這打破了原來社會的平衡,於是爆發了三次奴隸戰爭,其中第三次,就是由角鬥士發動的戰爭(公元前73年),其領頭者為著名的斯巴達克斯。

公元前71年,斯巴達克斯的起義最終失敗,他本人也被殺死,在此之後,奴隸沒有因斯巴達克斯的起義而獲得更多的權利,反而被壓迫得更深了。

當羅馬以帝國的形式取代共和國之後,皇帝打破了以往元老院、公民大會和獨裁官之間的平衡。帝國初期出現了一系列暴君,其中最殘暴要數皇帝尼祿(Nero)。科洛西姆競技場(公元72-82年)就興建於尼祿的舊宮上面。

尼祿之後,死刑犯和奴隸開始被大量投進競技場,與各類猛獸相鬥。和人們印象中的不同,這些奴隸和死刑犯即使受過訓練,也幾乎在動物的尖牙利爪下活不到一個回合,都是迅速被撕碎。即使有勇士,也絕少有被獎勵成為自由人的。

鬥獸成為羅馬人的一個最主要的公共活動,它不只是像現在的電影院一樣提供消遣、娛樂,還有著死刑、紀念儀式等功能。不僅是尼祿、卡利古拉(Germanicus)這樣的暴君愛好鬥獸,就連最著名的好皇帝圖拉真,也以鬥獸來紀念戰功。

公元107年,圖拉真打完勝仗歸來就舉辦了歷史上最大的鬥獸表演,長達123天的狂歡,其中用到了10000名角鬥士和11000隻動物,直到這些角鬥士和動物全部死光才結束。

可以說,鬥獸這一殘暴的傳統出現在羅馬,和羅馬人的務實精神有一定關係。這種精神讓羅馬沒有產生出希臘那樣浪漫、瑰麗的文學、藝術,但卻讓羅馬成為一個更加法治的國家,是羅馬成為當時世界霸主的原因之一。

在娛樂領域中,希臘優雅的運動、震撼人心的悲劇和拱廊下的辯論,都不能真正吸引羅馬人,取而代之的是浴室中的閒聊和鬥獸場上的迷狂。

在羅馬的鬥獸歷史中,不僅是大象、獅子和老虎是常用的動物,還有犀牛、河馬、原牛、長頸鹿、斑馬、羚羊、鴕鳥、豹子、熊、鱷魚、狗等。其中就獅子來說,大部分是巴巴裡獅,這種北非獅子因為體型特別大,幾乎因為鬥獸活動而滅絕,目前世界上也就僅剩40多隻,而因鬥獸遭遇滅絕的有歐洲的原牛和裏海虎。

羅馬從一開始珍惜得到的動物,到用動物來斬殺奴隸、展示動物自相殘殺,最後竟因為動物的數量減少,開始採取編排情節的鬥獸活動,如多人物捕獵的活動。

▲巴巴裡獅

由於鬥獸活動是羅馬百姓最熱衷的活動,皇帝為了使國內保持和平,就不得不大量舉辦兜售活動討好人民。哪怕是羅馬在遇到財政困難的時候,也必須硬著頭皮舉辦各類盛大的死刑觀看、鬥獸、圍獵、魔術、戲劇節目,這些節目都在競技場當中展開。

隨著西羅馬帝國的覆滅,鬥獸事業也徹底沒落了。東羅馬的拜佔庭帝國開始了賽馬的活動,這也是現代馬術的一個重要來源。不得不說,羅馬競技場是一個死亡的紀念碑,在這個曾經只有6.5萬人口的地方,人們卻為40萬人和100萬隻動物的死亡鼓掌慶祝。

也許,鬥獸這一羅馬傳統,至今仍值得我們思考和警惕,因為這個血腥的運動雖被毀滅,但它所依賴的人性之惡與集體狂歡所造成的迷醉卻沒有被羅馬帝國帶走。■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眾、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裡。

我們也隨時歡迎您的參與,留言向我們推薦您讀到的低調好文。

相關焦點

  • 古羅馬鬥獸場:古羅馬文明的象徵
    鬥獸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當時的奴隸角鬥非常殘忍,當然也有專門為了賺錢而前往的專業角鬥士,時至今日,這種角鬥士已經成為世襲職業,只有他們才能夠在競技場裡表演,而且與他們合影也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 古羅馬城市之古羅馬大鬥獸場
    古羅馬共和時期(公元前509-前30年)的城市建築,是在羅馬統義大利以後興盛和發展起來的。早在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率先把天然混凝土用在建築上,在羅馬帝國期間,羅馬城市建築如萬神廟、大鬥獸場等建築,天然混凝土大顯身手。
  • 建築風情:古羅馬文明的象徵,羅馬鬥獸場
    ARCHIECTURE◆建築風情 古羅馬文明的象徵,羅馬鬥獸場The Symbol of Ancient Roman Civilization羅馬鬥獸場名列在中古世界七大奇蹟及世界新七大奇蹟中。可以說,古羅馬鬥獸場是義大利的一個代表符號,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秋風瑟瑟,甚至是下雨下雪,都會有很多遊客來這裡觀賞。這座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蹟位於羅馬市中心,採用卵形的圓形劇場形式設計建造而成,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巖及磚飾面的混凝土。
  • 中外歷史通覽:古羅馬建築與雕刻,羅馬大鬥獸場,泰特斯凱旋門
    古羅馬建築的一個特點,就是建築物帶有穹頂。這一方面得自古代伊特拉斯坎人的拱洞建築的啟示,一方面也是因為古羅馬人有一種全新的建築材料,即用火山灰加砂石和水拌成的「混凝土」。古羅馬建築的龐大穹頂,就是用這種「混凝土」灌進模子而建成的。古羅馬建築與古希臘建築一樣,也以神廟為中心。古希臘神廟幾乎都呈長方形,而古羅馬神廟則長方形和圓形都有。
  • 古羅馬鬥獸場:殘缺而雄偉的古羅馬競技場會讓你仿若隔世
    象徵古羅馬帝國的鬥獸場,雖然現在的鬥獸場只剩下了一些殘垣斷壁,但它卻是古羅馬歷史的象徵。在鬥獸場的內部復原圖上,可以看出這個工程的浩大和壯觀。但今天人們所能見到的已無完整看臺的形象,只是原來支撐看臺的隔牆儘管破敗不堪,但甚高、甚大、甚巧,仍讓人為往日的輝煌嘖嘖稱奇。
  • 古羅馬為何宏偉?支撐萬神殿、鬥獸場崇高美學的硬技術與軟實力
    當看見羅馬的萬神殿、鬥獸場、凱旋門等等宏大而莊嚴的建築時,人們的腦中常浮現出古羅馬作家朗吉努斯在《論崇高》中寫下的這些話:「作庸俗卑陋的生物並不是大自然為我們人類所訂定的計劃......它一開始就在我們的靈魂中植有一種所向無敵的,對於一切偉大事物、一切比我們自己更神聖事物的熱愛。
  • 古羅馬的象徵,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羅馬鬥獸場!
    在競技場沒有被毀壞之前,一共有五層:最下面前排是貴賓(如元老、長官、祭司等)區,第二層供貴族使用,第三區是給富人使用的,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全部是站席。羅馬鬥獸場(Colosseum,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競技場)位於羅馬市中心,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蹟,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君士坦丁凱旋門集合了眾多不同時代的羅馬雕塑,平衡了眾多風格的雕塑風格,在靜態中展現了自己的恢宏氣質,據說當年拿破崙·波拿巴來到羅馬,見到了這座凱旋門,大為讚賞,將其作為建造法國巴黎凱旋門的藍本。
  • 寧夏一公園火爆,仿羅馬式的建築紛紛打卡,古羅馬的鬥獸場既視感
    喜歡自由的,一定要在周末的時候出去走一走,感受一下新事物,跟著小編的腳步看下去吧。覽山公園,位置是在寧夏銀川市,具體地址是在金鳳區瀋陽中路的附近,找不到的直接地圖搜索居可以了,全天開放的,而且門票是免費的,在公園的附近有停車場。這裡讓你有一秒穿越羅馬劇場的感覺。
  • 走進了解羅馬鬥獸場
    它是大家公認的「世界八大名勝」之一,是現存的古羅馬建築工程中最宏偉的建築,也是古羅馬帝國國威的象徵。這座競技場的原名叫做「弗拉維圓形劇場」,但其實整個建築是個橢圓形。從外面看過去,整座建築物分為四層,外圍的三層由80個拱門支撐。
  • 條條大路通羅馬,千瘡百孔的羅馬鬥獸場
    何時有鬥獸場,何時就有羅馬,當 鬥獸場倒塌之時,也是羅馬滅亡之日.提到義大利,一定不能少了羅馬,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和文藝復興的歷史在我腦海裡翻滾,來到羅馬最重要的就是去看一看羅馬鬥獸場的千瘡百孔,被古代羅馬人的智慧所震撼,因為他集合了給排水,上下聯動怎麼運輸猛獸等開光裝置,是古羅馬人智慧的結晶。
  • 羅馬鬥獸場:羅馬永恆的象徵,千年前的鬥獸場歷史!
    羅馬鬥獸場又譯作古羅馬鬥獸場、羅馬大角鬥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競技場的名稱來源「Colossus」本來解作巨像,因為尼祿時期此處有一座他本人的巨像。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
  • 從鬥獸場遮陽棚的精美設計可見端倪
    前言關於古羅馬鬥獸場的遮陽棚存在的依據有兩個可以考證的來源:其一,是從一種古代流傳下來的古羅馬的硬幣上,可以看到鬥獸場的頂部有很多垂直的杆子,一些專家認為這些杆子就是遮陽棚的一部分。此外,在龐貝圓形劇場裡發現的一幅公元1世紀的壁畫,也可以證明遮陽棚的確存在。畫面上顯示出,遮陽棚就在觀眾席的上方,它看起來就像是一組屬於同一個桅杆系統而,且呈波浪狀的船帆。
  • 羅馬鬥獸場,「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不可思議的建築奇觀
    來到羅馬,怎能不去瞻仰一下羅馬的偉大歷史建築,它就是古羅馬的鬥獸場。這裡曾是角鬥士們性命相搏,死囚們與野獸苦鬥,以供貴族娛樂的地方。鬥獸場作為古羅馬帝國標誌性建築之一,是古羅馬建築風格的重要代表,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座圓形競技場採用混凝土、泥炭和磚塊建成,體積龐大,其雄偉氣魄、磅礴氣勢,令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不禁讚嘆。
  • 羅馬鬥獸場6月1日重開
    羅馬鬥獸場關閉近3個月後,定於6月1日重開。德新社27日報導,羅馬鬥獸場考古公園在一份聲明中說,鬥獸場和附近的古羅馬廣場過去數月「被包圍在超現實的沉默中,令人難以接受」。重新開放後,有意參觀者需提前預約,遊覽時需戴口罩,在入口處接受體溫檢測。鬥獸場每15分鐘放行一批人,每批最多14人。參觀古羅馬廣場的遊客需按4條指定線路遊覽。
  • 羅馬的象徵——古羅馬鬥獸場
    這裡是羅馬標誌性的建築,羅馬的象徵,到羅馬沒來大鬥獸場就像到中國沒爬長城一樣。  羅馬鬥獸場,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
  • 古羅馬鬥獸場,貴族觀看鬥獸奴隸角鬥的地方,如今卻成了旅遊聖地
    現在我們看到的古羅馬鬥獸場可謂是面目全非,宏偉減半,一切全憑想像。羅馬市區,當圓形的龐然大物鬥獸場第一次出現在筆者的視野,筆者仿佛瞬間穿越到幾千年以前,瞬間置身於人群的嘶吼與吶喊之中,也仿佛瞬間感受到了一絲的殘酷與血腥。
  • 假期流行好去處,歐洲古羅馬文明象徵,羅馬鬥獸場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編大陳,今天要給小夥伴們介紹的地方呢,可是一個大概公元後一世紀左右就建成的著名旅行景點,而且這個旅遊景點還是一個文明古國的文明象徵呢;這個地方作為歷史學科的一個必定會學習的地點之一!羅馬鬥獸場建造的時間是在公元的一世紀左右,建址在義大利的首都羅馬市的中心,這個地方在當時就相當於一個全國的經濟中心了吧,因為這個鬥獸的演出總能夠吸引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達官貴族們,還有一些自由民眾前來觀看演出;同時,它也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現在作為是羅馬的地標性建築;而在競技場的下方,是建造形同迷宮一般的通道和囚籠系統,是供野獸和角鬥士使用而建造的。
  • 古羅馬升起與隕落的見證:古羅馬競技場
    古羅馬有過盛世,幾百年的徵伐建立起了橫跨幾千裡的大帝國;但是古羅馬最終也面對了沒落,依靠奴隸而發家的經濟最終還是因為奴隸來源的不足而消亡。在古羅馬橫行西方的1300年裡,可能有很多東西都變了,可是唯一沒變的,就是羅馬城中心的那座宏偉的競技場,古羅馬城的一顆明珠,就這樣在羅馬城矗立了千年。
  • 義大利首都羅馬之旅,古羅馬鬥獸場,氣勢恢宏的建築藝術!
    古羅馬鬥獸場可以說是羅馬的象徵了,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紛至沓來,小編來到這裡,就能明顯感覺到它是一個非常熱門的景點,因為這裡的遊客每天都有很多,都想一睹這個讓人熱血沸騰的地方。小編走進鬥獸場,看著這些破爛的磚頭和拱門。想像著影視劇裡面的場景,依然能夠感受到這裡當初的喧囂與熱鬧。
  • 著名建築遺產之歐洲——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
    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建築歷史】★鬥獸場由韋帕薌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羅馬當時為取悅凱旋的將領士兵和讚美偉大的古羅馬帝國而建造的,在其兒子圖密善在位期間建成,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名稱由來】★鬥獸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隻野獸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所以叫做「鬥獸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