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量採購藥品醫保目錄庫導入完畢」「藥品調價完畢」「各藥房帶量採購品種已確認」……11月14日零時,海澱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統一執行國家第三批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政策,此次集中採購共55個中選品種,其中醫保報銷範圍內52個品種涉及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精神疾病、抗感染等多個治療領域藥品最高降幅達95%。
患者切實感受到醫保政策的實施成果
11月16日上午,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大廳,記者見到了剛剛拿完藥準備回家的張女士。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幫家人拿藥,家人患有精神類疾病,每2個月左右要來醫院開一次藥。剛剛在進行費用結算時,張女士發現自己支付的部分少了不少。「奧氮平口崩片是抗精神病的常用藥品,此前奧氮平口崩片市場售價每盒129.6元,現在從醫院拿藥每盒只花6.3元。醫生剛給我開了4盒,一共才花了25塊2,真是便宜了不少!」張女士說。
「奧氮平口崩片是本次選中藥品之一,也是本次國家集中採購藥品中降幅最高的藥品。」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正常每月2盒的服藥量計算,每月可為患者減少239.4元支出。一年下來,減少2800餘元的藥費,這將極大地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像抗B肝病毒的藥,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藥品,通過此次降價,老百姓都能用得起。」
藥品集中採購制度 帶來多方變革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是指由政府主導,以全國或部分地區為單位,進行藥品的集中招標,由藥企報價,選價低者中標並進行統一採購。通俗來說,就是相當於國家帶頭開了個「藥品團購」——患者從公立醫療機構買藥,將能享受遠低於市場價的「團購價」。國家集中採購通過改變藥品採購規則,改變藥品價格虛高情況,不僅減少了老百姓在醫藥方面的負擔,也節省了大量醫保基金支出,另一方面,也催生醫藥企業降成本、穩需求、助推廣、重研發,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
據介紹,從第三批藥品集中採購開始,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將實現常態化運行。「通過改變藥品採購規則,改變藥品價格虛高情況,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海澱區醫保局局長黃春明介紹,通過藥品集採,不僅節省了大量醫保基金支出,老百姓在減少個人醫藥負擔方面也得到實惠。除此之外,集中帶量採購政策催生醫藥企業降成本、穩需求、助推廣、重研發的動力,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藥品質量也得到有效保障。在「4+7」試點之前,群眾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比例大概只有50%,而現在能擴大到90%以上,集採藥品質量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確保惠民政策落實到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北京市關於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的決策部署,區醫保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統一調度部署,緊盯關鍵環節,強化風險排查,保證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規範落實。「從13日晚6時起,我們就調配5個應急工作組開展24小時值守,及時對接轄區所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匯總信息系統切換聯通情況,通過視頻連線採取實時督導,確保11月14日零時,集採藥品價格調整到位、信息系統對接到位、藥品供應服務到位。」黃春明介紹。
據悉,自藥品集中採購制度實施以來,區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積極響應政策要求,保證群眾用藥需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目前,集中採購藥品種類已擴大至112種,平均降價50%以上,最高降幅達90%以上,累計節省醫保基金超過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