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2020年春節假期結束後,由於疫情影響,很多員工無法到崗上班,一些房企老闆並沒有按時收到銷售業績、經營狀況等報表,項目賣得好不好,現金流是否充足,下一步如何決策,心裡沒底。
疫情讓企業的一部分傳統經營手段失靈,以往憑藉報表、開會了解公司運營狀況的老闆們,對公司的控制力在下降。明源雲(0909.HK,以下簡稱「明源」)董事長高宇發現,正是疫情期間的遭遇,讓開發商意識到數位化的重要性。
如果具備完善的數位化系統,老闆們能夠通過系統查看到集團、區域、城市及項目各個業務板塊的狀況,進而為下一步決策提供參考依據。高宇也認為,數位化最大的作用是連接。
這種連接,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連接,而且也是公司業務之間、上下遊鏈條之間的連接。數位化可以幫助企業將採購、成本、銷售等底層數據打通,從而實現降本增效。
從1997年開始做房地產銷售軟體算起,明源在房地產數位化領域已經有超過20年的經驗。一位明源員工告訴經濟觀察報,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影響,明源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二季度復工以來,客戶需求明顯多了起來。
目前明源主要有兩塊業務,一塊是應用場景方面的SaaS產品,包括雲採購、雲鏈、雲客和雲空間等產品;另一塊是ERP解決方案模塊,用於房企採購、成本、計劃、費用和銷售等方面的經營管理。
高宇認為,如果說疫情讓房企認識到了數位化的重要性,三道紅線才是促使開發商下定決心大力發展數位化的根本原因。
2020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以來,截至12月15日,明源雲的股價漲了三倍,PE接近400倍,市值超過千億元。
2020年上半年,明源雲營收6.7億元,同比增長37.5%;營業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111%。在房地產數位化領域市場佔有率達到18%,其中SaaS產品市場佔有率接近四分之一。
從管房軟體到賣房軟體
明源結緣房地產數位化,有一定的偶然性。
高宇回憶,第一單生意從做物業管理軟體開始。交付物業管理軟體後,該房企負責對接的主管又委託高宇開發一個賣樓的軟體,這個軟體就是明源房地產銷售管理系統的雛形。
高宇說:「做完之後,我們想,這套軟體好像可以推廣,就在深圳試著推廣,結果很快賣了幾十套。」
藉助這兩個軟體開發業務,高宇和合伙人開始了創業之路。
此後,明源還陸續開發了中介軟體和房地產信息管理軟體,產品越來越豐富。
在從深圳走向全國的過程中,高宇發現,由於明源在全國化過程中採取發展渠道夥伴的方式,有時候地方業務人員對產品了解程度不夠、容易混淆,不利於市場推廣。另外,一些產品只有少數深圳客戶用,在其他城市接受度並不高,市場普及性較差。
為了便於市場推廣,除了保留原有的銷售管理軟體外,其他軟體和產品均被砍掉,相關功能被融入到銷售管理軟體中。
主打一款產品,不僅便於市場推廣,開發成本也大幅降低,同時有利於向專業縱深領域發展。
當時雖然只有一款售樓管理軟體,但明源不斷豐富產品的功能和管理維度,除了售樓管理功能外,還集成了收支現金流管理等功能。這些基於開發商需求的嘗試和拓展,為未來明源的兩大基礎業務奠定了基礎。
隨著明源銷售管理軟體逐漸走出深圳,建立起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市場銷售網絡,2003年,明源又推出成本管理軟體,開始從房地產單專業(銷售)管理軟體開發,向房地產開發整體管理延伸業務觸角。
價格戰彎路
高宇表示,一直以來,開發商對數位化價值認可度比較低,容易壓價。尤其是早年間房地產行業規模還不夠大的時候,整個行業願意為信息化或數位化支付的規模很有限。
軟體行業另一個問題是同行業價格戰較為嚴重。2006年,隨著金蝶、用友等軟體企業陸續殺入房地產信息化領域,房地產應用軟體掀起多輪價格戰,彼時明源也是價格戰的積極參與者。
回想起價格戰那段時間,高宇至今都心驚肉跳:開始是半價銷售,到最後都是打兩折,甚至一折,別說賺錢了,連成本都不夠,很多公司都被拖垮了,但是沒人願意結束……
在高宇看來,客戶群體面向B端的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只要打價格戰就是一條不歸路,沒有贏家。
對於規模較大的企業來說, 尤其是上市企業,覺得自身資金實力雄厚,可以將競爭對手拖垮,所以會堅持打價格戰;而小企業則認為自身有成本優勢,也可以打價格戰。「大家都不怕,才是最可怕的。」高宇說。
高宇將價格戰形容為打王者榮耀:「你說你實力強,把別人殺死了,但你自己也只剩下半管血了;這個時候再來一個,你再殺一番,對方死了,你只剩下四分之一的血了;再來一個你怎麼辦,總有一天你也會被殺死。」
意識到價格戰是一條不歸路,高宇開始思考如何脫身。
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功能,客戶肯定願意買價格便宜的,但如果能夠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客戶也願意支付更高的費用。
高宇用酒店業打比方,三星級酒店300元,五星級酒店1000元,但為什麼很多客人還是願意支付更多錢住五星級酒店?原因在於客人認為,自己享受的服務與支付的錢價值相當。
軟體行業同樣如此,停留在「三星級」水平,就只能被動參與價格戰。想賣出「五星級」的價格,關鍵是看自身如何構建起五星級的產品及服務體系。
想通這一切之後,明源開始加大技術和研發的投入,通過技術來建立自身「五星級」的標準,這也意味著明源開始回歸。高宇說,從成立之日起,明源一直做房地產,而且只做房地產,所以可以做到更專業,這也是退出價格戰的底氣。
二次創業
高宇說,2006年是數位化裡程碑的一年,當時ERP概念很熱,明源開始嘗試在房地產行業推ERP解決方案。
這一業務也是售樓管理軟體的延伸,但最初發展較為緩慢。房地產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後,數位化發展曾長期處於停滯或緩慢發展的狀態。
以售樓軟體來說,基本的管理之外,實際上還包含了房價成本管控、營銷費用管控等等,「實際上,售樓是一個挺複雜的事,價格定多少,實際賣的過程中最多給多少折扣,和成本都是關聯的。」高宇說。
但彼時,移動網際網路還沒有普及,真正的ERP解決方案更多是一種集成式系統,無論功能還是全面性,均存在較大的缺陷。明源較早意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並著手進行布局。
為了更加了解房地產行業和房企需求,2009年,明源地產研究院成立。
2014年,明源推出SaaS產品。由此,明源形成兩條業務線,一條是基礎業務線ERP解決方案,一條是SaaS產品業務線。
根據明源的描述,ERP解決方案可以使開發商有效整合及管理企業資源,並優化核心功能業務,主要包括銷售及營銷、採購、成本管理、項目管理、預算及房地產資產管理,並為之提供軟體許可、實施服務、產品支持服務及增值服務。
2017年,明源推出雲ERP解決方案,按照高宇的說法,這意味著明源開始構建房地產數位化基礎設施,將整個行業及業務線條上的相關數據,通過技術手段打通,「我們想的是,未來所有房地產相關的數位化業務,都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
對明源來說,ERP解決方案是基礎,主要為開發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多少及未來想像空間,決定著明源的業務圖景和潛力。
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的SaaS產品,則建立在ERP解決方案基礎上。
明源SaaS產品主要包括雲客(銷售)、雲鏈(建造工地)、雲採購(供應鏈)和雲空間(存量資產管理)等四大產品線,其中雲客是明源SaaS產品目前第一大收入來源,在SaaS產品收入構成中佔比超過七成。
如果說ERP是解決方案,那麼SaaS產品就是實現解決方案的主要手段,這也是明源估值和股價一路上漲的主要原因。隨著房地產數位化不斷推進,ERP覆蓋範圍越廣、滲透越深,未來SaaS潛在增長空間就越大。
明源雲2020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兩項業務收入規模幾乎相當,但SaaS產品增幅為58%,而ERP業務增幅僅為22%。也就是說,按照這種業務模型,SaaS產品是未來明源的核心收入來源,但收入規模則取決於ERP解決方案。
目前,明源在武漢的技術研發團隊規模已經超過2000人,這些技術人才不僅是構建明源競爭壁壘的主要力量,也是明源二次創業的主要手段。
機遇與挑戰
高宇之所以敢於退出價格戰、構建「五星級」產品服務,底氣一方面源於自身思考和與房地產黏度,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已經到一定規模,即便是百強外的房企,銷售額也超過百億元。價值幾百萬元的軟體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大。另外,房地產行業人才流動也加速了數位化產品的普及。高宇談到,一些大房企高管被挖到中小房企,有時候會將「上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統」作為入職的要求。
在過去房地產高速發展歷程中,雖然信息化獲得一定程度普及,但真正的數位化建設程度並不高。相比其他行業,房地產的數位化僅限於管理領域,還無法覆蓋到業務線條上,而明源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構建起業務領域的數位化系統。
目前,大多數房企內部銷售、財務、運營等已經實現數位化管理,部分房企的工程建設也開始搭建數位化管理。但在工地上,數位化建設相對落後,很多工地信息採集記錄還停留在「手工記帳」層面。
據高宇透露,目前明源正在大力推廣普及雲鏈,雲鏈是一套工地建造管理系統,工人可以通過手機將工地建造的每一步都實時拍照上傳到雲端,開發商可以通過雲端監督工程的質量、進度和用料。
「我們一直想做這個事,但是原來沒法做,成本太高,工人也不會操作。」高宇表示,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及智慧型手機應用普及,「1000元的手機就可以作為終端,我們設置好拍照的節點和位置,工人按步驟操作,很簡單。」
雲鏈系統如果得到普及,無疑將為明源業務帶來更多增長。但挑戰依然存在,在房地產高速增長背景下,出於一些原因,部分房企對數位化積極性並不高,以雲鏈為例,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房子質量,但無疑限制了高周轉。
在高宇看來,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雖然疫情讓房企意識到了數位化的重要,但動力並不充足,真正充足的動力是三道紅線。三道紅線下,一方面高周轉難以為繼,房企更多將比拼產品本身,數位化發展障礙被掃除;另一方面,因為降本增效的需求,房企只有通過數位化來實現精細化管理,取代原本粗放的管理方式。
對話
經濟觀察報:房企是如何認識到數位化重要性的?
高宇:舉例來說,原來很多開發商認為,買房人不到現場就不會買,在線不可能把房賣了。疫情之後,房企觀念發生了非常重大的改變——不來線下不可能買房,這個結論還是對的,但問題是如果你不在線上和購房者建立連接,讓他了解你,他都不會考慮來你的線下看房。
客戶在網上篩選一圈,看了10個項目,最後選其中5個項目去看房,你的項目如果都不在10個備選項目中,根本沒有希望。
最終,開發商發現,如果沒有在線化手段,根本沒人來看房,更談不上成交了。
經濟觀察報:疫情給了不重視數位化的房企什麼樣的影響?
高宇:這麼多年,我們苦口婆心地和開發商講很多數位化的好處,但是沒用,他們對數位化重要性的認識來自疫情給他們的教訓。
疫情期間,老闆也是在家裡,以前他整天開會,能夠出報表。現在開會好像抓不著人了,出報表的人都不在公司,傳統手段已經失效了。當別人在手機上能看到銷售數據,而我沒有,這個時候就倒逼著他們開始抓數位化了。
疫情只是一方面,其實三道紅線對開發商衝擊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特別是百強裡面較小的開發商。
真正的中小房企因為借不到很多錢,也沒有高負債、高槓桿,只在本地有幾個項目,可能還沒過百億,三道紅線對這些房企影響不大。
而過了300億元規模門檻就是百強房企了,對三道紅線還是非常關注的。
以往依靠判斷形勢也好,膽子大也好,有資源能借到錢也好,自有資金可能就100億,但買了500甚至1000億的地。規模是上去了,但錢太貴了,資金成本在十幾個點的非常普遍,必須高周轉。三道紅線出來之後,這個模式根本無法持續了。
明源組織的中國房地產總裁峰會上,大家最關注兩個事,一個是三道紅線,另一個是怎麼應對。
經濟觀察報:討論有初步結論嗎?
高宇:我認為三道紅線是抓住了事情的本質,原來控風險是管金融機構,但是金融機構的錢,通過信託之類的渠道,最後還是能到房企手中。現在控風險的三條紅線政策,是管理資金使用終端。
我們討論的結果:
第一個是,這個事政府態度是否堅決,討論下來,得出的結論是非常堅決;
第二個是,政府有沒有足夠的手段把這個政策執行到位,大家普遍認為,現在手段還是非常豐富的,結論是不要存在僥倖心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很多房企總裁也不是老闆,是職業經理人,沒必要去擔那個風險,踏踏實實把產品做好,管理做好,各種費用控制好就行。原來大家都在高周轉,你不幹不行,現在沒有這方面壓力了。
其實,房地產這麼多年高增長背後有很多管理問題被掩蓋了,比如最近幾年,想要買上質量好的房子,概率降低了。為什麼,周期太短,搶工期厲害。
經濟觀察報:高周轉下,開發商做好質量的動力不是很強?
高宇:事實上,沒有一個老闆、總裁、區域總、項目總是不關心質量底線的,這個一旦出事,要麼上315晚會,要麼遭到維權,對你的口碑影響還是比較大。但就是解決不好,最後底線都沒守住。嚴重的,一次炸掉十幾棟樓。更多的是低級質量問題,比如滲漏,你覺得不嚴重,實際對消費者是災難性的。
還裡面有限價原因,地價和房價已經卡死了,如果你從建築商和供應商那裡摳成本,那人家就只能偷工減料了。
明源雲鏈做的就是幫助開發商把底線守住。比如這個工序是8步,第一步定位拍照,把照片上傳到雲端;第二步先放8個小時再施工,8個小時拍照上傳後再開始施工。拍攝照片有手機經緯度、時間戳、上傳時間,這些都是極難造假的,開發商在雲端可以根據工序進行審核,審核過程中發現異常,可以馬上人工幹預。
經濟觀察報:對於房地產來說,數位化解決的還是效率問題吧?
高宇:我覺得房地產數位化還是面向未來的。
第一個解決的是連接問題,有內部員工連接,總部和區域項目連接,也包括和消費者、供應商的連接。原來房地產和消費者、供應商的聯繫都是非常傳統的。
你點個幾十塊錢的外賣,從什麼時候接單、快遞什麼時候取餐、走到哪裡、還有幾分鐘到,全程都有記錄,全部是數位化的。但幾百萬的房子,買完以後啥也不知道,正在建設還是爛尾了,建到什麼程度了,購房者都不知道。
房地產有兩個重要的核心場景,一個是售樓處,一個是施工現場。售樓處連接的是購房者,工地連接的是供應商,這兩個場景對開發商都非常重要。
經濟觀察報:兩個場景中,實現數位化的意義是什麼?
高宇:一般工程費用變動有一個比例,比如說變更比例不超過1.5%,超過就嚴重了,因為它有經驗值。很多情況看著說沒超,最後結算時出來一堆變更籤證,而且單子都是真的,超50%你也得給,不給錢人家給你鬧,給錢好像也搞不清楚。
這裡面很多單子都是倒籤,今天籤的可能是上個月發生的費用,你也沒法鑑定出來。數位化可以從整體上控預算,原來很多說不清的,一項一項實時上傳、定價,成本變化都是看得見的,成本變化達到1.2%的時候,你可能就開始幹預了。
原來你根本不知道做到哪裡了,本來是1.5%的預警線,可能幹到40%甚至幹到80%變更比例了,關鍵是你發現的時候,已經沒有辦法採取任何行動了。數位化管理流程可以實時預警,提前進行幹預,控制成本。
還有很多類似場景的連接,售樓處也是,比如購房者直接過去買房,銷售員提點是千分之三到五,如果是渠道帶客,提點是百分之三。因此,出現很多銷售人員導外單的情況,購房者也是看好房子,直接找渠道買,因為渠道的3個點還能讓出一些折扣。
千分之三和百分之三提成的區別,對開發商是很大一筆錢。怎麼避免,其實很簡單,通過大數據很容易查到,很大程度可以避免導外單,可以節省一大筆營銷費用。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