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源雲只做房地產:三道紅線下的數位化想像

2020-12-25 和訊網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2020年春節假期結束後,由於疫情影響,很多員工無法到崗上班,一些房企老闆並沒有按時收到銷售業績、經營狀況等報表,項目賣得好不好,現金流是否充足,下一步如何決策,心裡沒底。

疫情讓企業的一部分傳統經營手段失靈,以往憑藉報表、開會了解公司運營狀況的老闆們,對公司的控制力在下降。明源雲(0909.HK,以下簡稱「明源」)董事長高宇發現,正是疫情期間的遭遇,讓開發商意識到數位化的重要性。

如果具備完善的數位化系統,老闆們能夠通過系統查看到集團、區域、城市及項目各個業務板塊的狀況,進而為下一步決策提供參考依據。高宇也認為,數位化最大的作用是連接。

這種連接,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連接,而且也是公司業務之間、上下遊鏈條之間的連接。數位化可以幫助企業將採購、成本、銷售等底層數據打通,從而實現降本增效。

從1997年開始做房地產銷售軟體算起,明源在房地產數位化領域已經有超過20年的經驗。一位明源員工告訴經濟觀察報,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影響,明源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二季度復工以來,客戶需求明顯多了起來。

目前明源主要有兩塊業務,一塊是應用場景方面的SaaS產品,包括雲採購、雲鏈、雲客和雲空間等產品;另一塊是ERP解決方案模塊,用於房企採購、成本、計劃、費用和銷售等方面的經營管理。

高宇認為,如果說疫情讓房企認識到了數位化的重要性,三道紅線才是促使開發商下定決心大力發展數位化的根本原因。

2020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以來,截至12月15日,明源雲的股價漲了三倍,PE接近400倍,市值超過千億元。

2020年上半年,明源雲營收6.7億元,同比增長37.5%;營業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111%。在房地產數位化領域市場佔有率達到18%,其中SaaS產品市場佔有率接近四分之一。

從管房軟體到賣房軟體

明源結緣房地產數位化,有一定的偶然性。

高宇回憶,第一單生意從做物業管理軟體開始。交付物業管理軟體後,該房企負責對接的主管又委託高宇開發一個賣樓的軟體,這個軟體就是明源房地產銷售管理系統的雛形。

高宇說:「做完之後,我們想,這套軟體好像可以推廣,就在深圳試著推廣,結果很快賣了幾十套。」

藉助這兩個軟體開發業務,高宇和合伙人開始了創業之路。

此後,明源還陸續開發了中介軟體和房地產信息管理軟體,產品越來越豐富。

在從深圳走向全國的過程中,高宇發現,由於明源在全國化過程中採取發展渠道夥伴的方式,有時候地方業務人員對產品了解程度不夠、容易混淆,不利於市場推廣。另外,一些產品只有少數深圳客戶用,在其他城市接受度並不高,市場普及性較差。

為了便於市場推廣,除了保留原有的銷售管理軟體外,其他軟體和產品均被砍掉,相關功能被融入到銷售管理軟體中。

主打一款產品,不僅便於市場推廣,開發成本也大幅降低,同時有利於向專業縱深領域發展。

當時雖然只有一款售樓管理軟體,但明源不斷豐富產品的功能和管理維度,除了售樓管理功能外,還集成了收支現金流管理等功能。這些基於開發商需求的嘗試和拓展,為未來明源的兩大基礎業務奠定了基礎。

隨著明源銷售管理軟體逐漸走出深圳,建立起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市場銷售網絡,2003年,明源又推出成本管理軟體,開始從房地產單專業(銷售)管理軟體開發,向房地產開發整體管理延伸業務觸角。

價格戰彎路

高宇表示,一直以來,開發商對數位化價值認可度比較低,容易壓價。尤其是早年間房地產行業規模還不夠大的時候,整個行業願意為信息化或數位化支付的規模很有限。

軟體行業另一個問題是同行業價格戰較為嚴重。2006年,隨著金蝶、用友等軟體企業陸續殺入房地產信息化領域,房地產應用軟體掀起多輪價格戰,彼時明源也是價格戰的積極參與者。

回想起價格戰那段時間,高宇至今都心驚肉跳:開始是半價銷售,到最後都是打兩折,甚至一折,別說賺錢了,連成本都不夠,很多公司都被拖垮了,但是沒人願意結束……

在高宇看來,客戶群體面向B端的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只要打價格戰就是一條不歸路,沒有贏家。

對於規模較大的企業來說, 尤其是上市企業,覺得自身資金實力雄厚,可以將競爭對手拖垮,所以會堅持打價格戰;而小企業則認為自身有成本優勢,也可以打價格戰。「大家都不怕,才是最可怕的。」高宇說。

高宇將價格戰形容為打王者榮耀:「你說你實力強,把別人殺死了,但你自己也只剩下半管血了;這個時候再來一個,你再殺一番,對方死了,你只剩下四分之一的血了;再來一個你怎麼辦,總有一天你也會被殺死。」

意識到價格戰是一條不歸路,高宇開始思考如何脫身。

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功能,客戶肯定願意買價格便宜的,但如果能夠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客戶也願意支付更高的費用。

高宇用酒店業打比方,三星級酒店300元,五星級酒店1000元,但為什麼很多客人還是願意支付更多錢住五星級酒店?原因在於客人認為,自己享受的服務與支付的錢價值相當。

軟體行業同樣如此,停留在「三星級」水平,就只能被動參與價格戰。想賣出「五星級」的價格,關鍵是看自身如何構建起五星級的產品及服務體系。

想通這一切之後,明源開始加大技術和研發的投入,通過技術來建立自身「五星級」的標準,這也意味著明源開始回歸。高宇說,從成立之日起,明源一直做房地產,而且只做房地產,所以可以做到更專業,這也是退出價格戰的底氣。

二次創業

高宇說,2006年是數位化裡程碑的一年,當時ERP概念很熱,明源開始嘗試在房地產行業推ERP解決方案。

這一業務也是售樓管理軟體的延伸,但最初發展較為緩慢。房地產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後,數位化發展曾長期處於停滯或緩慢發展的狀態。

以售樓軟體來說,基本的管理之外,實際上還包含了房價成本管控、營銷費用管控等等,「實際上,售樓是一個挺複雜的事,價格定多少,實際賣的過程中最多給多少折扣,和成本都是關聯的。」高宇說。

但彼時,移動網際網路還沒有普及,真正的ERP解決方案更多是一種集成式系統,無論功能還是全面性,均存在較大的缺陷。明源較早意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並著手進行布局。

為了更加了解房地產行業和房企需求,2009年,明源地產研究院成立。

2014年,明源推出SaaS產品。由此,明源形成兩條業務線,一條是基礎業務線ERP解決方案,一條是SaaS產品業務線。

根據明源的描述,ERP解決方案可以使開發商有效整合及管理企業資源,並優化核心功能業務,主要包括銷售及營銷、採購、成本管理、項目管理、預算及房地產資產管理,並為之提供軟體許可、實施服務、產品支持服務及增值服務。

2017年,明源推出雲ERP解決方案,按照高宇的說法,這意味著明源開始構建房地產數位化基礎設施,將整個行業及業務線條上的相關數據,通過技術手段打通,「我們想的是,未來所有房地產相關的數位化業務,都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

對明源來說,ERP解決方案是基礎,主要為開發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多少及未來想像空間,決定著明源的業務圖景和潛力。

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的SaaS產品,則建立在ERP解決方案基礎上。

明源SaaS產品主要包括雲客(銷售)、雲鏈(建造工地)、雲採購(供應鏈)和雲空間(存量資產管理)等四大產品線,其中雲客是明源SaaS產品目前第一大收入來源,在SaaS產品收入構成中佔比超過七成。

如果說ERP是解決方案,那麼SaaS產品就是實現解決方案的主要手段,這也是明源估值和股價一路上漲的主要原因。隨著房地產數位化不斷推進,ERP覆蓋範圍越廣、滲透越深,未來SaaS潛在增長空間就越大。

明源雲2020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兩項業務收入規模幾乎相當,但SaaS產品增幅為58%,而ERP業務增幅僅為22%。也就是說,按照這種業務模型,SaaS產品是未來明源的核心收入來源,但收入規模則取決於ERP解決方案。

目前,明源在武漢的技術研發團隊規模已經超過2000人,這些技術人才不僅是構建明源競爭壁壘的主要力量,也是明源二次創業的主要手段。

機遇與挑戰

高宇之所以敢於退出價格戰、構建「五星級」產品服務,底氣一方面源於自身思考和與房地產黏度,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已經到一定規模,即便是百強外的房企,銷售額也超過百億元。價值幾百萬元的軟體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大。另外,房地產行業人才流動也加速了數位化產品的普及。高宇談到,一些大房企高管被挖到中小房企,有時候會將「上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統」作為入職的要求。

在過去房地產高速發展歷程中,雖然信息化獲得一定程度普及,但真正的數位化建設程度並不高。相比其他行業,房地產的數位化僅限於管理領域,還無法覆蓋到業務線條上,而明源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構建起業務領域的數位化系統。

目前,大多數房企內部銷售、財務、運營等已經實現數位化管理,部分房企的工程建設也開始搭建數位化管理。但在工地上,數位化建設相對落後,很多工地信息採集記錄還停留在「手工記帳」層面。

據高宇透露,目前明源正在大力推廣普及雲鏈,雲鏈是一套工地建造管理系統,工人可以通過手機將工地建造的每一步都實時拍照上傳到雲端,開發商可以通過雲端監督工程的質量、進度和用料。

「我們一直想做這個事,但是原來沒法做,成本太高,工人也不會操作。」高宇表示,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及智慧型手機應用普及,「1000元的手機就可以作為終端,我們設置好拍照的節點和位置,工人按步驟操作,很簡單。」

雲鏈系統如果得到普及,無疑將為明源業務帶來更多增長。但挑戰依然存在,在房地產高速增長背景下,出於一些原因,部分房企對數位化積極性並不高,以雲鏈為例,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房子質量,但無疑限制了高周轉。

在高宇看來,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雖然疫情讓房企意識到了數位化的重要,但動力並不充足,真正充足的動力是三道紅線。三道紅線下,一方面高周轉難以為繼,房企更多將比拼產品本身,數位化發展障礙被掃除;另一方面,因為降本增效的需求,房企只有通過數位化來實現精細化管理,取代原本粗放的管理方式。

對話

經濟觀察報:房企是如何認識到數位化重要性的?

高宇:舉例來說,原來很多開發商認為,買房人不到現場就不會買,在線不可能把房賣了。疫情之後,房企觀念發生了非常重大的改變——不來線下不可能買房,這個結論還是對的,但問題是如果你不在線上和購房者建立連接,讓他了解你,他都不會考慮來你的線下看房。

客戶在網上篩選一圈,看了10個項目,最後選其中5個項目去看房,你的項目如果都不在10個備選項目中,根本沒有希望。

最終,開發商發現,如果沒有在線化手段,根本沒人來看房,更談不上成交了。

經濟觀察報:疫情給了不重視數位化的房企什麼樣的影響?

高宇:這麼多年,我們苦口婆心地和開發商講很多數位化的好處,但是沒用,他們對數位化重要性的認識來自疫情給他們的教訓。

疫情期間,老闆也是在家裡,以前他整天開會,能夠出報表。現在開會好像抓不著人了,出報表的人都不在公司,傳統手段已經失效了。當別人在手機上能看到銷售數據,而我沒有,這個時候就倒逼著他們開始抓數位化了。

疫情只是一方面,其實三道紅線對開發商衝擊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特別是百強裡面較小的開發商。

真正的中小房企因為借不到很多錢,也沒有高負債、高槓桿,只在本地有幾個項目,可能還沒過百億,三道紅線對這些房企影響不大。

而過了300億元規模門檻就是百強房企了,對三道紅線還是非常關注的。

以往依靠判斷形勢也好,膽子大也好,有資源能借到錢也好,自有資金可能就100億,但買了500甚至1000億的地。規模是上去了,但錢太貴了,資金成本在十幾個點的非常普遍,必須高周轉。三道紅線出來之後,這個模式根本無法持續了。

明源組織的中國房地產總裁峰會上,大家最關注兩個事,一個是三道紅線,另一個是怎麼應對。

經濟觀察報:討論有初步結論嗎?

高宇:我認為三道紅線是抓住了事情的本質,原來控風險是管金融機構,但是金融機構的錢,通過信託之類的渠道,最後還是能到房企手中。現在控風險的三條紅線政策,是管理資金使用終端。

我們討論的結果:

第一個是,這個事政府態度是否堅決,討論下來,得出的結論是非常堅決;

第二個是,政府有沒有足夠的手段把這個政策執行到位,大家普遍認為,現在手段還是非常豐富的,結論是不要存在僥倖心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很多房企總裁也不是老闆,是職業經理人,沒必要去擔那個風險,踏踏實實把產品做好,管理做好,各種費用控制好就行。原來大家都在高周轉,你不幹不行,現在沒有這方面壓力了。

其實,房地產這麼多年高增長背後有很多管理問題被掩蓋了,比如最近幾年,想要買上質量好的房子,概率降低了。為什麼,周期太短,搶工期厲害。

經濟觀察報:高周轉下,開發商做好質量的動力不是很強?

高宇:事實上,沒有一個老闆、總裁、區域總、項目總是不關心質量底線的,這個一旦出事,要麼上315晚會,要麼遭到維權,對你的口碑影響還是比較大。但就是解決不好,最後底線都沒守住。嚴重的,一次炸掉十幾棟樓。更多的是低級質量問題,比如滲漏,你覺得不嚴重,實際對消費者是災難性的。

還裡面有限價原因,地價和房價已經卡死了,如果你從建築商和供應商那裡摳成本,那人家就只能偷工減料了。

明源雲鏈做的就是幫助開發商把底線守住。比如這個工序是8步,第一步定位拍照,把照片上傳到雲端;第二步先放8個小時再施工,8個小時拍照上傳後再開始施工。拍攝照片有手機經緯度、時間戳、上傳時間,這些都是極難造假的,開發商在雲端可以根據工序進行審核,審核過程中發現異常,可以馬上人工幹預。

經濟觀察報:對於房地產來說,數位化解決的還是效率問題吧?

高宇:我覺得房地產數位化還是面向未來的。

第一個解決的是連接問題,有內部員工連接,總部和區域項目連接,也包括和消費者、供應商的連接。原來房地產和消費者、供應商的聯繫都是非常傳統的。

你點個幾十塊錢的外賣,從什麼時候接單、快遞什麼時候取餐、走到哪裡、還有幾分鐘到,全程都有記錄,全部是數位化的。但幾百萬的房子,買完以後啥也不知道,正在建設還是爛尾了,建到什麼程度了,購房者都不知道。

房地產有兩個重要的核心場景,一個是售樓處,一個是施工現場。售樓處連接的是購房者,工地連接的是供應商,這兩個場景對開發商都非常重要。

經濟觀察報:兩個場景中,實現數位化的意義是什麼?

高宇:一般工程費用變動有一個比例,比如說變更比例不超過1.5%,超過就嚴重了,因為它有經驗值。很多情況看著說沒超,最後結算時出來一堆變更籤證,而且單子都是真的,超50%你也得給,不給錢人家給你鬧,給錢好像也搞不清楚。

這裡面很多單子都是倒籤,今天籤的可能是上個月發生的費用,你也沒法鑑定出來。數位化可以從整體上控預算,原來很多說不清的,一項一項實時上傳、定價,成本變化都是看得見的,成本變化達到1.2%的時候,你可能就開始幹預了。

原來你根本不知道做到哪裡了,本來是1.5%的預警線,可能幹到40%甚至幹到80%變更比例了,關鍵是你發現的時候,已經沒有辦法採取任何行動了。數位化管理流程可以實時預警,提前進行幹預,控制成本。

還有很多類似場景的連接,售樓處也是,比如購房者直接過去買房,銷售員提點是千分之三到五,如果是渠道帶客,提點是百分之三。因此,出現很多銷售人員導外單的情況,購房者也是看好房子,直接找渠道買,因為渠道的3個點還能讓出一些折扣。

千分之三和百分之三提成的區別,對開發商是很大一筆錢。怎麼避免,其實很簡單,通過大數據很容易查到,很大程度可以避免導外單,可以節省一大筆營銷費用。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明源雲採購2020中國房地產年度採購峰會在上海舉辦
    ,"三道紅線"的出臺,更是意味著正式告別土地紅利、槓桿紅利,邁入管理紅利時代。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又究竟在哪?12月11日,由明源雲採購、明源雲攜手中城聯採,德國貝朗衛浴參與聯合主辦的"採購新價值,共築新人居"2020中國房地產年度採購峰會於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成功舉行。會議聚集了來自旭輝、中梁、金科、朗詩、弘陽等眾多房企領軍人以及中城聯盟、Zigbee聯盟、智標委、奧維雲網等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的參與。
  • 三道紅線多米諾骨牌效應 大風大浪席捲房地產
    來源: 財經網半年前,疫情的「蝴蝶效應」下,房地產一改往常的傳統營銷方式,將「售樓處」從線下搬到線上;半年後,「三道紅線」 的出臺,再次助推房地產新變革。有人直言:一場「大風大浪」即將席捲房地產市場。2021年1月1日起,「三條紅線」融資新規將在房地產全行業全面推行。也就是說,留給房企的「亡羊補牢」時間僅剩4個月。可以肯定的是,「三道紅線」的「落地」倒計時,將倒逼房企們進行一場降負債「大戰」。
  • 沃享科技亮相明源雲「2020中國房地產CIO峰會」
    (原標題:沃享科技亮相明源雲「2020中國房地產CIO峰會」) 擁抱數位化
  • 明源雲採購:金科、旭輝、中梁、弘陽、朗詩的採購總集體發聲2020房...
    (中城聯盟秘書長 李潔)—01—觀點40+意見領袖高峰論道地產行業發展承壓;「三道紅線3、全國化布局為我們工作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一共有三個挑戰:第一,我們的人才梯隊能不能跟上,我們的人才願不願意去中部欠發達的地區。第二,合作夥伴,能不能跟我們一起去西部和中部。我們在呼和浩特,在赤峰,在甘肅天水都有項目,部分公司只進一線和二線,但是對於完全全國化的公司挑戰非常大。
  • 如何看待「三道紅線」下的房企融資壓力?
    建議採用逐步、分段策略實施「三道紅線」監管要求,並根據房企從拿地到房屋驗收整個行業周期的平均時長,設置2到3年的緩衝期。「三道紅線」需以穩步推進為主,並在相應考量信託、三方財富等機構的風險下,構建針對性的預警機制。  近期,監管部門為房企劃定「三道紅線」。房地產融資政策趨向收緊,從需求端到供給端,從各融資渠道分項收緊到總量把控,其重點是控制房企有息負債增速。
  • 如何看待「三道紅線」下的房企融資壓力
    近期,監管部門為房企劃定「三道紅線」。房地產融資政策趨向收緊,從需求端到供給端,從各融資渠道分項收緊到總量把控,其重點是控制房企有息負債增速。銀行借款、債券、非標等融資渠道持續收窄,房企現金流不得不更多依賴銷售回款。銷售回款與房價關係如何?「三道紅線」所隱含的有息負債整體增速上限是多少?「三道紅線」下房企現金流壓力如何?
  • 「三道紅線」壓頂 年底房企股權融資大增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房地產行業原有的發展節奏,行業在經歷低谷後率先復甦,展現出較強的韌性。不過,在地方調控頻頻收緊、「三道紅線」融資新規穿透式監管下,高負債房企面臨較大壓力,以期通過加快銷售回款、出售資產、股權融資等多種手段降槓桿、降負債。
  • 「三道紅線」下房企風險與機遇並存:開發商開啟業務優化 企業間...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三道紅線增加了更多機遇,給了房企間更多的合作機會。「三道紅線」需要企業重新審視自己今年下半年,三道紅線令房企融資面臨新的監管和規範,在新的市場格局下,企業開始認真思考自身,以及身處的環境,努力適應新的改變。
  • 如何看待「三道紅線」下房企融資壓力:建議設2到3年緩衝期
    建議採用逐步、分段策略實施「三道紅線」監管要求,並根據房企從拿地到房屋驗收整個行業周期的平均時長,設置2到3年的緩衝期。「三道紅線」需以穩步推進為主,並在相應考量信託、三方財富等機構的風險下,構建針對性的預警機制。近期,監管部門為房企劃定「三道紅線」。
  • 三道紅線壓頂 房企會降槓桿嗎?
    在「三道紅線」監管壓力下,未來三年,降槓桿將成為所有房地產開發商面臨最大的考題和任務。作者:陳博封圖:圖蟲創意導讀壹 || 「三道紅線」監管傳出後,大部分房企根據自身財務指標進行壓力測試,並考慮通過出表等方式來規避。同時,房企投融資部門負責人也不斷向監管層試探口風。
  • IPO簡報|中國房地產最大的軟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明源雲集團赴港IPO
    所以在此背景下,同時也隨著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風靡,通過信息化建設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近日,一家房地產軟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明源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申請上市招股書,中金和花旗擔任聯席保薦人。
  • 法大大×明源雲:戰略共創 3200 個地產項目,電子籤章調用超百萬
    國內領先的電子籤名與電子合同雲平臺「法大大」與國內領先的地產生態鏈數位化服務商「明源雲」於 2018 年便達成戰略合作,隨著在市場、銷售、產品層面合作的加深,雙方共創客戶已達近 300 家地產公司,涉及場景包括地產營銷、採購、工程、商業租賃等,其中營銷業務僅
  • 鬱亮:「三道紅線」影響力不亞於土地招拍掛制度,管理紅利時代房企...
    記者了解到,面對即將到來的「三道紅線」,有的房企抓緊變賣資產降負債,有的房企仍然對外借債,對「三道紅線」無暇顧及。鬱亮:金融過多被房產佔用不是好事情近日,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在南方區域媒體見面會上談到三道紅線時說:「三道紅線的影響力不亞於2002年的土地招拍掛制度,這意味著行業重大遊戲規則的改變,將影響所有房地產企業。」
  • 逆戰2020丨「三道紅線」兵臨城下:房企的減負謀變之旅
    時代周報記者 劉帥「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地產行業的調整大勢並未在2020年迎來逆轉。相反行業「三道紅線」要求的浮水,無疑是對房企的一次集體「雪上加霜」。2020年年中,監管部門對12家試點房企提出要求:即能否增長有息負債,將掛鈎於房企對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負債率≤70%;淨負債率≤100%;現金短債比≥1)的滿足程度。
  • 超2成房企入圍紅色檔 三道紅線下的中小房企生存啟示錄 ——鳳凰網...
    如何平衡好擴張和資金之間的難題也成為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必須面臨的一道難題。日前,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標普信評」)發布研究報告認為,如果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的監管規則擴大適用範圍,長期來看有利於房地產行整體信用風險的下降,但中短期內高槓桿房企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空間將被壓縮,存貨變現將成其緩和流動性壓力的關鍵。
  • 房地產『7寸』再遭捏緊,3道紅線後再加兩道上限
    近年來,房住不炒成為主流,調控政策一再收緊,地價、銷售價、銷售對象、購買資格、資金來源等等都做了明確的規定,防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成為重中之重。 而管住資金就是管住了整個樓市,也就是捏住了房地產市場的『7寸』,缺乏資金的房企自然也就無法大規模的隨意擴張,也會減低個人槓桿炒作投機的機會。
  • 楊德龍:三道紅線之下 房企之間將加速分化
    2020年的下半程,「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融資新規」的出現,讓資本屬性極強的地產行業迎來了持續而強烈的變革。「三道紅線」劍指房企的負債率等核心指標,相比較供給側或者需求端的調控政策,給房地產企業帶來更加直接的影響。房地產行業生態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房企又該如何切實的去應對監管政策帶來的新變化?
  • 「三條紅線」的那場房地產會議,到底說了什麼?
    回顧房地產開發行業的政策史,沒有哪個影響力大的重磅政策是不公布任何細則的,這次的「三條紅線」,截至目前甚至連窗口指導或吹風會都算不上。傳說中參會的12家房企,既有3條均未達標的,也有3條均達標的,顯然並不是只為約談這幾家房企。為何一個未公布、未確定的政策,讓大家產生了如此的震動?一般認為,這是對房地產開發行業的融資模式的顛覆。
  • 對話重慶飛洋控股集團掌門人楊必全:三道紅線下,飛洋控股如何有...
    2020年,在政府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出臺「三道紅線」的政策大背景下,各大房地產企業紛紛探尋行業發展新路徑,中指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指院)以對話各大房企掌門人為契機,通過思想碰撞,開啟房地產行業發展思想盛宴。
  • 雙項十強,見證輝煌 星網銳捷NexHome榮獲2020中國房地產競爭力十強...
    12月11日,由明源雲採購、中城聯採共同舉辦的「採購新價值 共築新人居」2020中國房地產年度採購峰會在上海圓滿舉行,星網銳捷NexHome作為歷年重磅參與者,與1200餘位地產採購總、精選供應商領軍人共同研判地產供應鏈創新與變革、共同見證品質新人居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