璽說財經|未來中國經濟的關鍵轉型;需警惕過早「去工業化」

2020-12-14 璽說財經

1.【IDC:2020上半年中國金融雲市場規模達到19.1億美元】

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中國金融雲市場(2020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中國金融雲市場規模達到19.1億美元。儘管受到疫情影響,金融雲市場在本周期內依然維持了良好的增長,同比增長37.5%。其中,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增速高於雲基礎設施市場,增速分別達到42.1%和35.6%。

2.【國家發改委將研究出臺促進服務消費新舉措】

國家發改委新聞介紹,為順應服務消費升級的趨勢,國家發改委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出臺促進服務消費的新舉措,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數字智慧文旅、在線教育培訓、智能體育等服務消費新模式,引導傳統服務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進一步釋放服務消費潛力。 (新華社)

3.【社科院專家:預計今年中國宏觀槓桿率上升30個百分點,但仍低於全球】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今日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說,今年中國宏觀槓桿率快速上升,前三個季度已經上升了27.7個百分點,槓桿率超過270%,預計今年宏觀槓桿率將上升30個百分點左右。這是個很高的水平,不過仍然低於2009年。彼時,全年槓桿率上升31.8個百分點。從全球來看,有預測稱,今年全球的槓桿率上升35個百分點,中國是低於這一水平的。張曉晶指出,一方面,中國經濟最早復甦,若這一勢頭能夠持續,未來5年中國槓桿率上升總體幅度約為今年一年的水平,也就是說未來5年,每年大概增長5-6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根據最新的中國政府淨資產估算,這一數字高於2016年時的120萬億元,中國完全有能力來穩定槓桿率。(國是直通車)

4.【央行行長:金融是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

#金融行業必須持牌經營#易綱發表研究文章《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其中提到,要管理好金融機構風險。金融是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非法放貸和金融詐騙活動。要穩步打破剛性兌付,該誰承擔的風險就由誰承擔,逐步改變部分金融資產風險名義和實際承擔者錯位的情況。

研究發現,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宏觀槓桿率上升較快,金融資產風險向銀行部門集中。針對這一問題,須著力穩住宏觀槓桿率,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直接融資,讓市場主體能夠自我決策、自擔風險並獲得相應收益,由此在保持槓桿率基本穩定的同時,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5.【社科院專家:未來5年,需警惕過早「去工業化」】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表示,從理論上分析,在現代化過程中,隨著一國人均收入的提升,製造業所佔比重就會逐漸下降。但需要注意,製造業本身具有創新效應、產業關聯效應以及外匯儲備效應等,如果這些效應還沒有充分發揮好,製造業比重就快速下降,會產生過早「去工業化」的問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放眼國際,日本、韓國等,人均GDP已邁入3萬-4萬美元水平,但製造業佔比依然保持在20%以上。目前中國人均GDP1萬美元左右,而現在製造業佔比已經低於30%。因此,需要保持製造業佔比穩定。正如「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所提出的「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6.中國經濟的關鍵轉型

來五到十五年我國經濟將主要在四個方面進行轉型:新型城市化;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包括城鄉一體化,鄉村重整,社保體系的改革如何應對老齡化,如何實現全國統一的社保體系調整等;1、關鍵領域的技術自主,一定要以企業為主,把創新交給企業,政府真正要做好的是保持市場競爭的公平。2、新型城市化;3、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問題涉及多個方面,一方面是城鄉一體化,另一方面是社保一體化。4、綠色經濟,未來五到十五年,經濟增長的目標會越來越淡化,經濟增長的質量,特別是綠色發展會越來越成為政府工作的一個重點。在社會發展方面,政府會投入更大的精力來推動新型城市化,以及社保等公共服務的全國化。

7.【氫燃料電池汽車「十城千輛」示範申報截止 京滬廣入選機會較大】

11月15日是申報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截止日。記者獲悉,已有10餘個城市群最終遞交了申報材料。從申報情況來看,目前京滬廣等入選優勢較大,預計年內公布最終申報結果。

-農業

8.國辦發布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各地區要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對糧食種植面積大但劃定面積少的進行補劃,對耕地性質發生改變、不符合劃定標準的予以剔除並及時補劃。

-地產

9.【北京:前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9%】

北京市統計局今日在官網發布1-10月北京經濟運行情況。1-10月,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9%。商品房新開工面積2323.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4.4%;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333.5萬平方米,增長64.4%。商品房銷售面積670.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26.0萬平方米,下降4.8%。

-股市

10.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收跌,其中滬指小幅下挫0.21%,收報3339.90點;深成指下跌0.85%,收報13732.52點;創業板指走勢較弱,收盤跌幅達到2%,收報2658.09點。兩市合計成交8535億元,行業板塊多數收跌,港口水運板塊逆市大漲。北向資金今日小幅淨買入0.53億元。

-國際

11.【9月份各國央行重新購入黃金】

根據IMF發布的最新數據,全球央行在連續兩個月淨賣出黃金後,於9月淨買入黃金24噸。今年前9個月,全球央行淨買入176噸黃金,與過去三年同期相比,今年的累計購買量最低,比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的累計購買量下降60%。

12.【#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到6.5時代#】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1月17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5762元,較上一交易日上升286基點,升到了6.5元時代。此外,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漲到了6.5元時代。

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有助於推動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人民幣國際化將推動全球對於人民幣的需求進一步上升,在全球支付結算等交易活動中,人民幣的使用規模將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交易者和投資者會持有人民幣對中國的金融市場進行投資;同時,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越來越大,將更加便利這些投資,也會有助於更多投資者以人民幣投資於人民幣資產。」

13.巴菲特指標顯示市場已處於泡沫領域:全球股市市值上周創下了95萬億美元的新高,相當於全球GDP的108%,突破了100%的門檻,為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本文內容來自網際網路,由華璽集團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一批機場改擴建工程;社科院專家:未來5年,需警惕過早「去工業化」
    3丨社科院專家:建議將「十四五」年均增長目標設在5%左右據國是直通車,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雪松17日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目前我國還在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尚未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跨越中等收入階段,對我國意義巨大,可以考慮設置預期增速目標。
  • ...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保持製造業比重穩定 警惕過早「去工業化」
    中國的供應鏈存在哪些安全問題?如何看「去工業化」與金融過度擴張?帶著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了「十四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創新成為頭號任務《21世紀》:此次規劃《建議》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 過早「去工業化」不可取
    近日,有專家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能否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將是我國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所在。這一觀點,再度將「去工業化」的話題點燃。此前就有觀點認為,「去工業化」是優化提升經濟結構的必然要求,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因此「去工業化」是大勢所趨。這種觀點,從邏輯上看似乎說得通,但其實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即中國目前仍處於工業化後期,而不是後工業化期。
  • 黃群慧:當前處在工業化後期 不要過快過早去工業化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論壇1月4日在京舉行,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出席並演講。他談到,如果沒有實現它的本身的創新效應,溢出效應,和外匯效應,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結果製造業就快速下降,就可能出現所謂的去工業化。我們制定十四五規劃,都應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避免去工業化過快,這個趨勢是必然的,但是不要過快的去工業化,也不要過早去工業化。
  • 社科院專家:去工業化是未來5年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周二表示,「十四五」期間(2021年至202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是去工業化。他指出,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發揮製造業的創新效應和產業帶動效應,是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 未來5年,中國經濟需要越過哪些「坎」?
    資料圖為一貨櫃碼頭。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穩定槓桿率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表示,受到疫情等特殊影響,今年中國宏觀槓桿率快速上升,前三季度已經上升了27.7個百分點,槓桿率超過270%,也就是說債務規模是GDP的2.7倍,這是個較高的水平,預計今年宏觀槓桿率將上升30個百分點左右。
  • 黃群慧:理解中國的工業化進程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新浪·長安講壇」(總第358期)日前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舉行。特邀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出席並以《理解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為題發表演講。我主要提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去「工業化問題」;二是推進高質量工業化;三是積極應對全球化的新挑戰,包括中美貿易摩擦。 一是如何有效預防「去工業化」。在去工業化理論裡有兩種工業化,一種叫過早的去工業化,一種叫成熟的去工業化。
  • 肖鋼: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要促進經濟轉型就必須加快資本市場發展
    所以在進入到工業化的中後期以後,資本市場的優勢就凸顯出來。靠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體系,在工業化的中後期是有利於促進資本要素向創新的經濟集聚,有利於促進我們國家的經濟轉型,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我們國家要實現從要素驅動、債務驅動向新創新驅動、效率驅動發展經濟,就必須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
  • 中國該去工業化嗎?40年前,巴西栽了一跤就再也沒能站起來
    而人們崇拜的方向也有很多,從人種 歷史 教育醫療甚至是工業發展情況都有,在這幾年中,就頻繁有人在呼籲中國要進行去工業化,放棄髒亂 不環保 勞累的工業,學習西方發展金融 旅遊,這類能夠快速獲得資本的的第三工業,來讓第三產業成為主導國民經濟的根本支柱產業,從而讓人們的生活質量獲得提高,但這樣的說法正確嗎,去工業化 發展金融旅遊,真的能讓中國的經濟實力更上一層樓嗎?
  • 從工業化視角解讀經濟特區成功經驗
    更進一步說,中國經濟特區的工業化成就來自特區實現了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演化,由此支撐特區在勞動力成本上升後,成功抵禦低收入經濟體和發達國家的「雙重擠壓」,深度參與全球創新分工,藉助工業化進程中的規模經濟擴張和專用性技術積累,形成自身有別於高收入經濟體的競爭優勢。  木葉:與國外經濟特區相比,您能否從工業化視角梳理中國經濟特區發展的內在機理?
  • 金燦榮:工業化是國家崛起的關鍵,中國實現崛起在於掌握了工業化
    金燦榮:工業化是國家崛起的關鍵,中國實現崛起在於掌握了工業化金燦榮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也是政治學領域的資深學者,對國際關係的研究深度要比我們普通人深刻得多。金燦榮點評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或者綜合實力,都會特別強調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度。因而,金燦榮指出工業化是國家崛起的關鍵。此言不虛,金燦榮進一步指出,中國實現崛起在於掌握了工業化。金燦榮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工業化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工廠多,而是說一個國家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
  • 許小年:中國GDP下滑是自然現象,因為工業化階段已完成
    樂居財經訊 林振興 1月17日,「迎變,下一個十年」為主題的《建業轉型升級之路》發布暨中國地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河南鄭州召開,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張大衛、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等領導嘉賓出席研討會。
  • 中國經濟的新引擎是什麼?
    (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定的重點期刊、國務院新聞辦確定的63家中央級重點媒體之一;「十八大」指定上會的唯一經濟類期刊;全國兩會指定上會的唯一經濟類期刊),中國官方主流財經媒體,位居中國財經媒體前5強。 圓桌討論一:中國經濟轉型之道 議題背景: 自2012年,全球經濟震蕩加劇,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紛紛對現有經濟模式開始檢討和反思。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的中國,亦走到了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十字路口。
  • 視頻|曹德旺:美國吃了去工業化的虧 中國不能重蹈美國覆轍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視頻|曹德旺:美國吃了去工業化的虧,中國不能重蹈美國覆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夏季峰會上,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表示,在七十年代時,美國人認為製造業勞工成本太高,而且要防治汙染,尼克森總統最早提出去工業化
  • 李曉| 拋棄經濟全球化幻想 警惕全球化的「去中國化」
    編者按:2020年8月15日,在主題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與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機遇》的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國際貿易論壇(2020)視頻會議上,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珠海市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吉林大學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長李曉教授做了題為《拋棄經濟全球化幻想 警惕全球化的「去中國化」》的主旨演講。
  • 李毅中:尚未全面工業化,我國工業佔比已僅剩1/3
    從左到右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全國政協常委、中鋁集團原董事長、成都市原市長葛紅林;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 圖片來源:論壇主辦方及學校官網本期人物——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將帶來他對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及我國工業經濟未來發展的深刻洞察
  • 北大國發院教徐建國:中國城市化接力工業化
    可以說,我國的工業化水平是大幅度超前的,城市化水平則相對滯後。過去四十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就是因為工業化是個複製過程。但是城市的本質是人口聚集而成的一套生態系統,是建立在一套基礎設施之上的複雜的功能機構分工網絡,只能慢慢生長出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建立。這就形成了上文描述的「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的結構性格局。因為城市化滯後,中國市場發育不完善,工業化也受到制約。這種制約集中體現在各種結構失衡上,例如中國經濟依賴外需。
  • 中國經濟迎來關鍵節點,專家認為未來5-7年將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周期
    11月26日, 「2020搜狐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辦。峰會上探討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會上,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對明年中國經濟增速充滿信心,他預測經濟會在明年恢復到正常的水平是肯定的,同時增速會比去年高,甚至高一倍。
  • 隆勝財經:網紅經濟大幕下,闖入楚門世界的孩子
    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幾個名字,你也許很難想像到這些文字符號背後的形象,他們是誰?一個兒童從普通人一躍成為有名氣的公眾人物,所依憑的固然是其自身具有的某種獨特屬性,但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獨特性能夠被資本看中,通過工業化生產和商業化運作,最終成為網絡「造星」產業鏈上的一環。娛樂至死的時代,網紅經濟已經成為一個高利潤的成熟產業,在這一產業的「造星」鏈條上,人可以被物化成為工業流水線中的「產品」,本身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大大降低。
  • CG動畫工業化提速 詠聲動漫數位化轉型擁抱5G時代
    5G、人工智慧、雲計算將如何激活實體經濟?新基建將為廣州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契機?5G+AI下,數字創意行業將迎來怎樣的創新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創意、創新數字基礎設施等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解碼智慧廣州數字經濟發展,其中科技賦能下的數字創意"雲"想像力引行業及媒體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