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沒有那麼多的便利店,但是你能在公司樓下、地鐵口、小區門口、十字路口、學校周圍等各種人流聚集地米開外的地方聽到小攤前,「酸甜多加洋蔥,不要香菜!」、「唉,再多刷點醬!」這時候你感覺周圍嘰嘰喳喳的「不要香菜」「多放蔥」給大哥大姐整懵了,但是人家心裡有數,哪位不要糖,哪位不要醋,哪位不要辣都給你正的明明白白的。
東北,一個很神奇的地域概念,只要一跨出東北三省,那麼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就都是一個省。」正宗哈爾濱烤冷麵「在吉林和瀋陽是生存不下去的,烤冷麵屬東北,所以在東北的烤冷麵是沒有地域屬性的,全都以姓氏和性別命名,比如」王大姐烤冷麵「還有」老張烤冷麵「,但是不管跟誰姓,很少有不好吃的。
作為東北料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烤冷麵堪稱是路邊攤裡的米其林三星。雖然至尊地位不可撼動,但是要講起身份背景,氣勢一下子就弱了。不比其他地方特色,烤冷麵裡沒有乾隆爺的代言,也沒有歷史名人為它打call。距離成為百年小吃還有九十年的烤冷麵,據說最早是出自黑龍江一位燒烤攤的大哥手裡。燒烤攤大哥人稱老蓋,沒事兒就願意自己串點冷麵、撒點燒烤料烤著吃,後來你吃點我吃點,吃的人多了,不賣也有人找。哪裡有哭聲,哪裡就有烤冷麵,為了幫助大家脫離吃不到烤冷麵的苦海,就有了專門的烤冷麵攤。既然烤冷麵的」祖籍「是黑龍江,就很難不被打上哈爾濱的標籤,但在東白的版圖裡,烤冷麵不分家。流動在東北各大省市、縣城的小推車,就是一個行走的烤冷麵帝國,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烈日酷暑,都耽誤不了烤冷麵出攤,穩穩地站了」東北小吃界扛把子「的江湖地位。
一份土生土長的烤冷麵是這樣的:放點油在鐵板上,再拿一張烤冷麵放在鐵板上,當烤冷麵和熱油接觸的那一刻,你的心裡就開始倒數了,功力深厚的攤主一手拿著鏟子,另一隻手從筐裡拿出一個雞蛋,邊和你聊天今兒又降溫了,說著的同時手裡已經將雞蛋一磕一掰打在了黃金麵皮上。雞蛋和麵皮說熟就熟。一份有靈魂的烤冷麵就在刷醬、倒醋、撒糖這三個神操作上。倒醋撒糖刷醬,放不放洋蔥、香菜是一個變量,加不加腸、雞柳這還得另算。
烤冷麵師傅這時已經在走最後一個流程了,用鏟子將做好的烤冷麵捲成卷,再均勻的切成小段,戳起來放進小盒裡,再插上兩個籤字,完活。你只管捧著這份來自全世界的愛在接頭做最幸福的人。
億萬王思聰的五元烤冷麵
這個世界上沒有烤冷麵拴不住的胃,就算是億萬王思聰、東北代言人林更新也是雙雙將心和胃託付給了烤冷麵。烤冷麵面前,人人平等,路虎得和三蹦子停在一起,出入寫字樓的白領和路邊攤的大哥吃的一樣香,同樣都是向烤冷麵低頭的人,誰也沒比誰高一等。騎著電動三輪車帶著袖套的攤主看起來像掙扎在溫飽邊緣的貧困人口,可是,實際上他會超出你的想像。
我們小區住的年輕人多,晚上出來覓食的人也多,烤冷麵攤主一個晚上能買到凌晨兩三點鐘。那天風有點大,我站在風裡,聽攤主說,在老家已經全款買了三套房了。聽完攤主的話,我上樓之後有種想砸電腦的衝動。三裡屯的姑娘塗著300塊一支的口紅吃著5塊錢的烤冷麵。
我有一位吃過東北烤冷麵的南方朋友,她說她的意中人總有一天會端著一份烤冷麵,一手提著東北的烤串,咬著籤字來跟她求婚。我想了一下這個畫面,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