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一首小令論天下英雄,曹操孫權赫然在列,第三人卻不是劉備

2021-01-11 騰訊網

導語:大家好!歡迎來聽胡謅聊文化。「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臨江仙》將我們帶到東漢末年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曹操、劉備、孫權各顯其能,三分天下,逐鹿中原,辛棄疾曾寫下「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評論三人的詞句,但是在一首元朝的小令中,卻將諸葛亮與曹操孫權並論英雄,劉使君連個影子都沒有,這首小令就是阿魯威的《蟾宮曲·問人間誰是英雄》。

▲新版《三國》

阿魯威是蒙古族人,漢文修養深厚,能詩,善作散曲,被列為散曲七十大家之一。明代朱權 在《太和正音譜》中評其詞「如鶴唳青霄」,評價不凡,可惜到如今多已失傳,現僅存散曲19首,這首品論天下英雄的小令是其中之一。

《蟾宮曲·問人間誰是英雄》

問人間誰是英雄?

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

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問人間誰是英雄?

白話譯文

四野之內,天地之間,試問誰是英雄?有對江斟酒、橫矛賦詩的曹操。王者之氣生成的紫傘黃旗狀雲氣加身的孫權,倚借東風,於赤壁大敗曹軍。更有那躬耕於南陽的臥龍諸葛亮,走出茅廬,巧布八陣圖成名於世。於是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一為西蜀、一為江東。

賞析

這首小令以問句開篇,一句「問人間誰是英雄?」吟出,豪氣頓生,既奠定了整首小令的基調,又起到引領全文的作用。英雄者,有凌雲之志、吞天之勢,膽氣異於常人,胸襟可納萬川,這茫茫天地間,誰能稱得上是英雄呢?作者在後邊給出了答案。

▲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第一位英雄是曹操,此句引用蘇軾《赤壁賦》中「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的論句,曹操是曹魏的奠基者,在那個群雄並起的年代,大敗袁紹,一統北方,遠徵烏桓,建立曹魏,成為三國最強大的一方勢力,其屯田、用人等為政舉措更是夯實了魏國實力,同時在文學方面也是成績斐然,所以說他是英雄一點也不為過。

第二位是孫權,「紫蓋黃旗」一句出自《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指出現於鬥牛間的雲氣,古代術士認為此種氣象是帝王之氣,這裡代指孫權,但是「多應」兩字就很巧妙了,前後文聯合在一起,作者認為孫權不過是恰逢東風起,憑藉天時贏得赤壁之戰,兩相相比,孫權這個英雄的含金量就比曹操小多了。

▲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

整首小令最重要的就是第三位英雄,南陽諸葛亮,「更驚起」頗有一種抱磚引玉的味道,曹操孫權是磚,諸葛亮是玉,而這位臥龍一出山,便巧布八陣圖聞名天下,最後一句順應諸葛亮出山而作,臥龍驚起、步入天下、與前二人三足鼎立,分得西蜀。

在評論三國英雄時,魏蜀吳三國君主應是並列而論的,但是在這首小令中,西蜀的英雄卻是諸葛亮,劉備隻字未提,這是什麼原因呢?諸葛亮在出師表有這樣一句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直言其出身卑鄙,與小令中另外兩位英雄相比,諸葛亮在沒出山之前不過是一介小民而已。

▲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

作者在小令中將諸葛亮與曹操孫權並列而論,在論調上更是以諸葛亮為尊,有一種為天下布衣之士揚眉吐氣的意味,也表達了平民的雄心壯志和指點江山的豪情,在此種意義上也屬於是一篇勵志的雞湯文了。

結語:這首小令言簡易懂,氣勢豪邁,見識非凡,妙在以布衣諸葛亮為尊,擺脫了以往將曹操、劉備、孫權並列的尋常論調,中國詞曲學家任中敏評價其:全曲寫得沉鬱奔放,與所呤詠的人物的胸襟抱負暗相契合。

相關焦點

  • 曹操、劉備、孫權三人若統一天下,誰最可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一般來說,君王殺害功臣的行為是在統一天下之後才能夠進行的,弓藏的前提是鳥盡,狗烹的前提是兔死,君王殺功臣的前提是統一天下之後。三國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自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首次出現天下並未一統,同時又是三國鼎立的局面,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如果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統一天下後,誰最有可能殺功臣呢?
  • 曹操,劉備,孫權都有什麼才能呀?
    曹操,劉備,孫權都有什麼才能呀?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不過筆者還是勉為其難,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一,起事之初,他們能因勢利導發揮優勢。曹操、孫權、劉備等三人各有優勢。曹操的優勢是祖上有錢;孫權的優勢是祖上有地;劉備的優勢是祖上有名。曹操是宦官之後,家有萬貫。
  • 曹操、孫權、劉備「能服於人」的境界如何?三人的境界有何不同?
    「能服於人」出自三國時期的劉備之口。劉備臨終時對兒子所留遺言中,最能揭示其儒家政治人格的話就是「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漢末、三國之初的三位領軍人物曹操、孫權、劉備,都具有「能服於人」的傑出能力,都堪稱英雄中的英雄。
  • 李宗吾在《厚黑學》中對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的厚黑評價
    曹操劇照其次是劉備,但劉備和曹操卻不一樣,李宗吾先生認為,劉備的特長不在於心黑而是在於臉皮厚,那為什麼他截然與曹操不同呢?我們知道劉備在沒有成長起來之前,他依靠過曹操、袁紹、劉表、孫權等人。他跟隨這些人的時候是東奔西走、寄人籬下還恬不知恥,而且劉備還有一個讓我們大家都印象深刻的一點,那就是他生平好哭,遇到沒辦法解決的事情時,他便對人痛哭一場,關鍵是在他哭過之後許多不能解決的問題居然能轉敗為勝,他的這一特點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他寫的是惟妙惟肖非常生動,以至於有句說他的俗語:「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 史話三國:曹操是奸雄,劉備是梟雄,孫權是英雄,呂布算什麼?
    還有一種說法,說曹操是英雄,是當時天下最大的英雄。此話出自漢末大名士,位列「八俊」之首的李膺的兒子李瓚。 【《後漢書-李膺傳》記:初,曹操微時,瓚異其才,將沒,謂子宣等曰:「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 無論哪一種說法,曹操身上兼顧了關鍵的兩個字,「奸」和「雄」,所以稱曹操為「奸雄」沒毛病。
  • 為什麼曹操劉備死了,孫權都不能統一天下,事情原因大簡單了
    三國的天下被曹操劉備,還有孫權,這三個人平分天下,曹操以挾天子令諸侯起家,劉備靠奪取荊州起家,而孫權靠父輩積累的家業起家。孫權的父親孫策算是與曹操劉備同一代人,而孫權是晚輩,隨著曹操劉備兩人病逝,當時的孫權還很年輕,那為什麼孫權就不能統一天下呢,今天老杜就跟大夥說下,孫權為什麼沒有統一天下。
  • 劉備一生錯失6位人才,5位投靠曹操,1位投靠孫權
    東漢末年天下的諸侯都在意圖爭奪天下,因此各諸侯間不斷產生衝突。最終只有劉備,曹操和孫權三人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其中曹操勢力最強盛,而劉備卻是三人中起家最晚的。他雖然是漢室之後,但是天下的人似乎都不認這個名號。不過好在劉備有貴人幫助,最終建立了蜀國。劉備是個愛才之人,他手下很多人才都是其發現的。
  • 三國:曹操,孫權,劉備三位誰的野心最大?結果有些讓人匪夷所思
    曹操,劉備,孫權是這三條主線上的三位霸主。曹操,兵起山東,顯揚武力迫使天下臣服,挾天子正名以令諸侯,志在統一全國,還天下朗朗乾坤。劉備,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有攬天下入懷的氣勢。卻因實力弱小,東逃西竄。後來董卓殺了何太后和少帝劉辯,曹操散盡家財舉兵剿董卓,憑這一點,他還是忠心維護漢室利益的,都說曹操野心大,其實不是那麼回事。自董卓禍亂朝綱,天下已進入四分五裂的狀態,董卓死後,曹操先一步迎接獻帝,由於獻帝無能,群臣不力,為復興漢室他也只能令由已出,代獻帝發號施令,挾天子以令諸侯。
  •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哪個人不屬於三國時期的人?
    也就是說曹操一生都是屬於東漢時期的人物(當然,在漢建安二年(197)袁術也建國稱帝,與大漢分庭抗禮,不過這也不重要,一個早已淪為笑柄的小插曲而已)。所以嚴格來說,曹操是不屬於三國時期的人物(相信大家都不願意接受一個沒有曹操的三國吧,但也沒辦法,這就是事實!有些吹毛求疵的槓精就愛這麼自以為是的顯擺,比如什麼曹操不是三國人物;五虎上將都是虛構等等。
  • 青梅煮酒論天下英雄
    劉備寄居曹操籬下,為怕引起曹操的猜疑,實行「韜晦」之計,在自己的住處後園裡種起菜來了。不料曹操和他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著意追問,步步緊逼,劉備則故作無知。論天下誰是英雄?煮酒論英雄的背後,其實是權謀的對決!回首漫漫人生路,仔細想來不過是一杯濁酒,了卻千般無奈事。
  • 三國後期再劉備和曹操去世後,孫權為什麼沒有一統天下?
    三國之所以叫三國是因為,漢末的亂世最後是以為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勝利作為了結的,最終因為他們三人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三人的實力相當。那麼為何孫權在劉備曹操去世後沒有依靠自己的實力而統一全國呢?
  • 為什麼曹操不是三國時期人物?而劉備、孫權、諸葛亮卻都是
    他們怎麼可能不是三國人物?那麼,究竟正確答案是誰呢?正確答案是曹操!曹操不是三國時期人物?曹操不是三國時期人物!為什麼呢?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赤壁之戰發生在公元208年,所以這時候還不能算是三國時期。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曹魏是三國的第一個政權。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
  • 孫權逼死了陸遜,曹操逼死了荀彧,那麼劉備逼死了誰?
    尤其是孫權,三國演義中的孫權,雖說是作為一國君主,但是不管是孫權還是曹操,感覺都沒有劉備的實力強大。之所以這麼說,主要還是因為在三國演義當中,作者的中心思想,主要還是擁劉反曹的。不過,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兩件事,一個是孫權逼死了陸遜,一個則是曹操逼死了荀彧。那麼當時的劉皇叔劉備又逼死了誰呢?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元代另類說三國:劉備題詩黃鶴樓,只為「鴻門宴」上開溜
    大家好,歡迎繼續收看元代《三國志平話》解讀。元代《三國志平話》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的藍本。但前者的腦洞,讓習慣了羅貫中的故事情節的我們,還是驚訝不已。由此還會發出「看完元代的《三國志平話》,就理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多偉大」的感嘆!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三國志平話》裡的赤壁之戰。
  • 曹操孫權劉備的後人如今在幹啥?各有千秋,劉備後人依舊在賣草鞋
    一千多年之後,站在赤壁邊上人們依然會遙想當年他們的風姿,同樣人們也會好奇,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的後代會是什麼樣的?這麼多年有沒有依然保持祖先叱吒風雲的氣魄呢?圖片:三國赤壁古戰場資料截圖一、曹操後人文採好作為一代英雄,曹操有無人能及的政治遠見和軍事謀略,但是性格中的多疑,讓他一生也充滿了爭議,就連自己的身後事,曹操也弄得神乎其乎,可能是覺得自己生前仇家太多了,在感覺自己身體不行的情況下,曹操布下了謎團——七十二疑冢。
  • 極容易選錯:諸葛亮、劉備、曹操、孫權,哪一個不是三國時期的?
    近期,小編就遇到了一道非常有意思的題目:諸葛亮、劉備、曹操、孫權,哪一個不是三國時期的?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這四位都是著作中的主角人物啊,怎麼還有不是三國時期的呢?不過仔細翻看史料之後,還是發現了其中與眾不同的地方。
  • 曹操劉備孫權,三個人各自靠著什麼樣的性格優勢最終稱霸一方?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紛爭不斷能在這個年代活下來並且割據一方成為一代梟雄的一定都是很有手段的狠人,最終天下三分,劉備,曹操,孫權,三個人各自霸佔一方,那麼這三個狠人又是憑藉著什麼實力創業起家最終成為一代亂世巨星呢?我們來講講!
  • 士燮割據集團,與曹操、劉備、孫權,誰強誰弱?
    那麼東漢士燮割據集團,與曹操、劉備、孫權相比,誰強誰弱?天下呈現大亂的跡象,曹操、劉備、孫策尚未起兵: 而公元187年,當時的東漢處於中平四年,漢靈帝劉宏在位。當時的天下,滎陽郡(今河南滎陽)起義、長沙(今長沙)區星起義、漁陽(今北京密雲區)張純起義、西北金城郡(今蘭州)造反、南匈奴反漢等各地起義起伏。而且,聲勢浩蕩的黃巾軍起義,已經進入了第四個年頭,呈愈演愈烈之勢。
  • 曹操逼死荀彧,孫權逼死陸遜,劉備逼死一位最強的!
    所謂伴君如伴虎,在千百年來的封建歷史上,那些幫助帝王打天下的功臣往往都得不到善終,因為他們地位尊貴,受到帝王們的忌憚。狡兔死走狗烹,一旦沒有需要他們的地方,他們就成為帝王眼中的釘子。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都曾經有過類似的事發生。曹操逼死荀彧,孫權逼死陸遜,劉備逼死一位最強的!
  • 三國六大謀士:曹操佔了3個半,劉備2個,還有半個歸他,不是孫權
    陳宮陳宮期初是跟隨曹操,但看不慣曹操不擇手段的性格,於是就轉而投向了呂布。後來曹操討伐呂布,陳宮為呂布建言獻策,排兵布陣。曹操殺了呂布後,不計前嫌,再次邀請陳宮為他效力,不過被陳宮拒絕了,而陳宮最後被斬於曹操的刀下。第五位是荀彧。荀彧在曹操的多次戰鬥中可謂發揮著小馬達的作用,為曹操的每一次出徵建言獻策,加速戰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在特別著名的官渡之戰,由於荀彧的後勤補給,才保證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可惜晚年卻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