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很多朋友對於三國這段歷史,重點人物想必是十分的了解,但是對於這些個人物豪傑,我們也只是了解他們成功的事件。尤其是孫權,三國演義中的孫權,雖說是作為一國君主,但是不管是孫權還是曹操,感覺都沒有劉備的實力強大。之所以這麼說,主要還是因為在三國演義當中,作者的中心思想,主要還是擁劉反曹的。不過,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兩件事,一個是孫權逼死了陸遜,一個則是曹操逼死了荀彧。那麼當時的劉皇叔劉備又逼死了誰呢?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孫權逼死了陸遜
有關孫權的評價,曹操曾經說過一句耳熟能詳的話,那就是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也表明了曹操對於孫權能力的認可。但是孫權作為江東的領袖,自小就被稱之為神童。但是在孫權執政的過程中,從接管政權開始,他的手中很少握有兵權。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周瑜的緣故,孫策在位的時候,整個東吳的江山,主要是周瑜和孫策一起打下來的。但是自從孫策的離開,知道最終的陸遜的離開。孫權最終才有了真正的帝王權力。
但是陸遜作為江東的最後一任東吳大都督,孫權執政期間,實則幫助了東吳做了很多好事。比方說夷陵之戰的發生,戰爭初始,東吳雖然也有著一定的軍事實力,但是在劉備所率領的軍隊的猛攻之下,節節敗退。不得已的情況,最終任命了陸遜作為東吳的軍事首領,最終擊敗了劉備。這也使得劉備的蜀漢軍隊大傷元氣,而陸遜則成為了東吳有名的「儒將」。按道理說,陸遜作為東吳的首功大臣,自然也會在孫權的眼中表示尊敬的。但是最終孫權逼死了陸遜原因,個人認為不應該參與君王的家事。
其實在孫權的晚年的時光,多年的吳主的身份,其性格早已經不是當年的孫權了,且性格多疑,更何況陸遜又是領兵在外。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孫權和太子孫和的關係出現了問題,而且太子的還派人去偷聽孫權和大臣的談話,也就是這樣,陸遜參與到了東吳的太子之爭當中,管理君王的家事,對於陸遜一個外臣來說,顯然是觸碰到了孫權的逆鱗。也就因於此,最終陸遜抑鬱而死。
曹操逼死荀彧
其實在曹操的發家的過程中,他的身邊雖然有著眾多的謀臣。但是有一個人的存在,在曹操實力成長的道路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如果說劉備身邊有著諸葛亮,孫權身邊有周瑜,那麼曹操身邊的那個他就是荀彧。在曹操的口中曾經這麼評價荀彧,那就是吾之張良,將荀彧比作是張亮一般的人物。但是荀彧也的確是人如其名,在曹操統一北方的大業當中,曹操幾乎都是按照荀彧所制定的方向走的。
但是最終荀彧還是被曹操所逼死,其實這當中的原因還是文人的不知變通,亦或是漢臣的細節。其實在曹操發家致富的過程中,最早期的理想不過是當個漢朝的徵西大將軍,但是隨著曹魏的不斷壯大,曹操的權力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同時漢獻帝又握在了曹操的手中。荀彧雖然說是幫著曹操做事,其實也是在為了漢朝謀劃。因為荀彧始終牢記一點,那就是自己漢臣的身份。
但是曹操一個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隨著權力的增加,他的野心也在發生變化。他已經不在滿足於丞相的地位最終進階為魏王。曹操和荀彧當初一起創業的時候,兩個人因為共同維護漢室為努力著,但是曹操有了權力了之後,早已經不是當年你的曹操。兩個人的人生理想也早已經不同,正是因為如此,荀彧作為曹操前進的絆腳石,自然也是要除掉的。
劉備逼死了誰?
在三國當中,劉備身邊的將領也是不少的,五虎上將,還有王平、魏延二人。但是隨著五虎上將當中的四位的離世,很多人認為關羽的死亡,和劉備有著很大的暗黑學,但是個人實在是不能夠認同。因為就當是的情況而言,關羽是一直忠心於劉備的,所以說劉備沒有必要。但是劉備到底逼死了誰呢?這個人便是劉封。
劉封乃是劉備所收納的一個義子,因為當年你的劉備還在四處飄零的時候,因為自己身邊沒有子嗣,於是就收了劉封作為義子,為的就是給自己留個後,只不過劉備也沒想到,自己還會有兒子出生。劉封原本是蜀漢的唯一的繼承人,但是劉封的命運也是悲慘。劉封被殺的導火索,就是因為關羽的死亡。因為關羽在敗走麥城的時候,曾經向駐紮在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求過援兵,只不過最終讓劉封給拒絕了,然後關於敗走麥城被殺。
後來因為孟達的叛亂,最終劉封無奈只能回到劉備的身邊,關羽的被殺北直街推倒了劉封的頭上。再加上劉封當時的實力,完全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這對於劉禪接管蜀漢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於是劉封也只能含恨而終了。
結語:
其實縱觀三國的歷史風雲,很多英雄人物的登場,都註定是別人前進道路上的鋪磚石頭。只不過儘管歷史不在,但是這些人的風光事跡卻是千古流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