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有多霸道?討董卓的路上,逼死荊州刺史,斬殺南陽太守!

2020-12-15 小凡讀史

公元190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看上去聲勢浩大,其實根本沒對董卓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因為都沒有人敢出兵,只有曹操和孫堅兩人敢於出兵,結果曹操還被徐榮擊敗,只有孫堅不斷與董卓作戰,最終進入洛陽。孫堅的勇猛敢戰,連董卓都退避三分,另一方面孫堅也是非常霸道的,還沒和董卓打呢,先逼死了荊州刺史,殺了南陽太守。

孫堅成名比較早,沒有家世、沒有資本,孫堅的功勞完全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17歲那年他就驚走海盜,此後他不斷討平各種叛亂,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參與討伐邊章、韓遂的叛亂。所以早在公元187年,孫堅已經是長沙太守,烏程侯。曹操、孫堅都是生於155年,曹操當時還僅僅是個典軍校尉。這種經歷和天生的性格,註定了孫堅是一個霸道的人!

逼死荊州刺史王睿

公元190年天下諸多州郡,紛紛興兵討伐董卓。孫堅從長沙北上,到江陵時孫堅逼死了當時的荊州刺史王睿。王睿曾和孫堅一起平定零陵、桂陽,因為孫堅是武官,所以在言談中,常常流露出輕蔑之意。對此,孫堅早就心存不滿。王睿又與武陵太守曹寅合不來,王睿也舉兵討伐董卓,並揚言要先殺曹寅祭旗。

曹寅害怕被殺,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下達給孫堅,檄文中數說王睿的罪過,命令孫堅將他處死。孫堅領受檄文,立即起兵前往。孫堅率一部分人假裝王睿新招募的軍隊來到城下,王睿聞知有軍隊到來,登樓觀望,並派人詢問這些兵來此的意圖。

孫堅的前部回答:「我們長久奔波在外。勞苦不堪,所得的賞賜,還不夠做衣服呢!這次來,不過是想請您開恩,再賞些財物。」王睿信以為真,說道:「這有何難,我做刺史的,難道還去吝嗇嗎?」當下傳令打開庫藏,讓兵士們自己進去,看還有什麼東西可資用度。

等到來兵湧到樓下,王睿才發現了孫堅,大驚,忙問:「士兵們自來請求賞賜,孫府君怎麼也在這裡?」孫堅回答:「奉案行使者檄文,特來取你的首級。」王睿又問:「我犯了什麼罪?」孫堅回答:「在下我也不知道!」王睿走投無路,刮金飲之而死。王睿招募的軍隊,全部落入了孫堅的控制之下。

殺掉南陽太守張諮

孫堅逼殺王睿之後,引軍到達南陽。下公文給南陽太守張諮,請他供應軍糧。當時孫堅部下已有數萬人,袁術也已上表,奏請以孫堅為代理中郎將。張諮問手下人應該如何對待。手下人說:「孫堅不過是鄰郡的一個太守,他無權調發我們的糧餉。」張諮認為言之有理,於是,對孫堅不加理睬。

為了幹掉張諮,孫堅以牛酒為禮物去拜訪張諮,張諮第二天只好也來答謝。孫堅設宴款待,酒酣耳熱之時,孫堅的主簿進來稟報:「前有文書傳給南陽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軍用錢糧尚未備足,請將他逮捕交付主簿問個明白。」張諮見勢頭不好,想要離去。但四周已布滿士兵,根本無路可走,張諮只好束手就擒。

一會兒工夫,主簿又進來向孫堅請示:「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案軍法從事」。說著,便令部下將張諮推出軍門斬首。南陽郡府官員大為震驚,從此,孫堅的部隊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南陽是光武帝劉秀的故鄉,所以是一個大郡,人口眾多非常富裕。孫堅再次兼併張諮的軍隊、錢糧,隊伍又壯大了。

史書記載孫堅的性格「猛鷙」,這固然是對孫堅作戰勇猛的褒揚,其實也暗含孫堅性格中的霸道。逼死王睿,殺掉張諮其實都有些過於激烈了,而且孫堅也獲得了很多好處。但或許正因為這種勇往無前的性格,讓孫堅青史留名!多說一句,這個王睿可是世家大族,臥冰求鯉的王祥是王睿的侄子,他們王家在東晉達到了巔峰,王敦、王導都是他們家族的後代。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

相關焦點

  • 單騎定荊州!當年的劉表也是一位風雲人物
    △劉表劇照一劉表入荊州的背景:前刺史被下屬逼死,荊州內有宗賊、郡縣作亂,外有袁術居心叵測劉表入荊州之前,在朝中擔任北軍中候一職。△孫堅坐鎮營帳劉表空有一紙文書,赴任之路卻異常艱難。第一,袁術引兵駐紮於南陽郡魯陽縣,「盡有南陽之眾」,而孫堅也北上與袁術合兵,阻隔著劉表的上任之路。第二,黃巾之亂後,荊州出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宗賊團夥,他們以宗族或鄉裡關係為基礎組成武裝集團,不時劫掠郡縣,在刺史死後更加猖獗。第三,刺史死後,轄內郡縣無人領導,各自據兵作亂,「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重重困難擺在了眼前,等待劉表的抉擇。
  • 東漢末期討伐董卓之江東猛虎孫堅
    兗州刺史劉岱跟東郡太守橋瑁從第一天就不對付,後來劉岱聯合了張邈和濟陰太守吳資直接殺了橋瑁,命手下王肱兼任了東郡太守。等於從頭到尾,所謂的討董討了半天,就曹操給了董卓一傢伙,還被人給扇回來了。這次再回來,曹操並沒有再找老朋友張邈。
  • 正說袁術之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收服猛虎,雄踞南陽
    原豫州牧黃琬被董卓調入京城先後擔任司徒、太尉,委任了士族中有聲望的孔伷為豫州刺史、張諮為南陽太守。 他們和同批委任的韓馥、劉岱、張邈等人的共同點就是都反董卓,所以在張諮的默許下,袁術得以在魯陽落腳。 就在袁術寄人籬下,無法施展抱負的時候,天上掉餡餅了。
  • 荊州到底有多重要?為何成為了魏蜀吳三國的必爭之地?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詔書以劉表為荊州刺史」,出任一方諸侯,從而成為東漢末年政治舞臺上的一位頗為重要的人物。此前,中原局勢早已混亂不堪。是年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戰事在中原一帶激烈展開,迫於諸侯聯軍壓力,董卓於二月裹挾獻帝及朝臣遷都長安以避其鋒。
  • 諸葛亮本是山東人,年輕的時候,為何跑到河南南陽種地?
    徐州刺史得知諸葛玄進入徐州後想請他做徐州別駕,承諾可以保護諸葛亮一行人的安全。諸葛玄認為徐州地處中原,境內門閥士族眾多,青州的黃巾賊將很快進攻徐州,這裡並不安全。婉言謝絕了刺史的好意,逗留今天后招攬幾個年輕力壯的武士護送自己一行人南下江東。
  • 還原歷史真相之謎:倡導興義兵組成聯盟討伐董卓的第一人並非曹操
    引言:東漢末年倡導興義兵組成聯盟討伐董卓的第一人並非是曹操,而是有「義士」之稱的臧洪。演義裡曹操成了倡導興義兵討伐董卓的的第一人?演義裡十八路諸侯分別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 東漢末年荊州南部起義,合兵萬人侵略四郡,被孫堅迅速平定
    比如發生在荊州南部的"區星起義"。區星等人侵略荊南各郡,卻被長沙太守孫堅迅速擊敗。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東漢末年頻繁的起義"區星起義"發生的時間是在中平四年(即公元187年),我們來看當時東漢朝廷的局勢。
  • 誅孫堅斬張濟,擁兵10萬的劉表,為何一生止步於荊州?
    一方面,劉表年少成名,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北軍中侯,而在荊州刺史王睿死後,劉表受命前去擔任荊州刺史,可是朝廷並沒有派一兵一卒保護劉表。也即劉表單騎入荊,迅速控制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另一方面,在坐鎮荊州,擁兵10萬的基礎上,劉表的一生卻止步於荊州。
  • 漢代的刺史是個什麼官,擁有多大的權力?
    比如郡守和刺史是地方行政長官,但在性質上又有所不同。本文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職官的區別。秦統一全國後,推行郡縣制,各郡縣長官也有了統一的正式名稱:郡的長官叫郡守或郡太守。縣則有大小縣之分,凡萬戶以上的縣,其長官稱縣令,萬戶以下的縣則稱縣長。在郡縣官以下,設有郡丞、縣丞作為其重要的輔佐,設有郡尉、縣尉管理武備、治安。在京師鹹陽附近的直屬行政區叫內史,其長官也叫內史。
  • 三國演義中刺史、州牧、太守還傻傻分不清楚,看完此文一目了然!
    西晉覆滅,東晉偏安江左,分荊州置湘州,其所統轄有揚、荊、湘、江、益、梁、寧、交、廣 9 州,徐州只存其半。東漢司隸校尉,除領司隸一州外,還負責「察舉百官以下,及京師近郡犯法者」。曹魏承襲漢制。二、郡:太守漢有郡國 103,直到桓帝時也沒有變動。漢末大亂,都上設州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郡國數量也有增加。三國時,曹魏13 州有101 郡;蜀漢 1 州,有 22 郡;孫吳 4 州,領郡 44。魏郡多承漢制之舊;蜀郡新舊各半;吳之新郡超過舊郡。
  • 劉備才不會用兩千石太守當保鏢
    等到劉關張重聚,劉備也到了荊州劉表那裡,困守新野小縣,大家都沒有正經職務,只有劉備還掛著有名無實的「左將軍領豫州牧」。但是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了荊州部分地盤,開始大封功臣,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被封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趙雲則被封為偏將軍、桂陽太守。
  • 都說董卓廢帝欲自立,禍國又殃民,真的像人們所說這樣?
    並在天水(今甘肅省天水市)附近取得一場自漢武帝後遲遲未能斬獲的大勝,據傳董卓不僅將匈奴一頭領斬殺,更以幾百之士殺敵數千。之後,董卓被朝廷熟知,加之地方推薦,入了朝中為官。「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由張角帶領的「黃巾起義」徹底爆發。時天下大亂,戰亂四起,正是朝廷急需人才平安定亂的時候。董卓被朝廷拜為中郎將,並領兵攻打黃巾軍。
  • 《三國演義》的「十八路諸侯」為什麼比歷史上多出了五路?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是小說群雄逐鹿階段非常重要的大戰。而「十八路諸侯伐董卓」在真實歷史上確實存在,這便是在中平六年(189年)爆發的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然而與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十八路諸侯伐董卓」不同的是,歷史上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滿打滿算也只有「十三路諸侯」。小說《三國演義》討董聯軍的諸侯數量要比歷史上多出五路,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