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東漢末年倡導興義兵組成聯盟討伐董卓的第一人並非是曹操,而是有「義士」之稱的臧洪。
演義裡曹操成了倡導興義兵討伐董卓的的第一人?
受《三國演義》小說和相關影視劇的影響,多數人認為曹操從洛陽回到陳留後,散盡家財聚集義兵,並發矯詔,號召天下各陣諸侯響應,歷數董卓擅權,廢帝殺後、殘暴不仁的暴行,演義裡更是說有十八路諸侯一起會盟組成關東義軍聯盟,討伐董卓,這與正史相差甚遠。
演義裡十八路諸侯分別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正史上卻只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和濟北相鮑信共九路,曹操在當時還算不上一路諸侯,當時曹操只是個雜號將軍奮武將軍。
那麼為何說臧洪是倡導興義兵的第一人呢?
依據正史記載,董卓入京不久後,殺少帝劉辯禍亂天下時,臧洪就預感到天下將要大亂,於是對張超說:你們兄弟倆(張邈與張超)不僅祖上世受皇恩,而且都掌握著一方大郡,現在漢室遭受劫難,董卓禍亂朝綱,這正是天下義烈之士報恩效命之時。眼下廣陵郡比較安定,郡內十分富裕,如果動員一下至少可以徵得二萬人,以此來誅除國賊,給天下人做個榜樣,那將是最大的節義呀!"
張超聽從了他,與臧洪一起西行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兩人一拍即合,於是有了酸棗會盟。
不久,張超、張邈會同劉岱、孔伷、橋瑁等在酸棗正式會盟舉兵。酸棗大會時,張邈得知張超手下臧洪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即刻向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推薦臧洪,兩位刺史也喜歡的不得了。
後來隊伍都到齊了,酸棗盟軍開了一次大會,向大家宣講一下此舉的行動方針,但是等到設壇盟誓的時候,各路諸侯都互相推讓,不肯上壇領誓,於是共推臧洪上壇。臧洪毫不推辭,升壇盟誓,臧洪語氣慷慨激揚,聲情並茂、涕淚交流,發表了鼓舞人心的宣誓:
一、聲討董卓暴行: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
二、宣布討董的仁人義士的名單: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三、盟誓: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臧洪辭氣慷慨激昂,當時聽到這篇盟誓上至刺史將侯、下至卒伍僕隸,沒有不感動振奮的。
臧洪不僅勸說張邈與張超兄弟一起舉義兵起事,更聯絡了各鎮的太守一起會盟,在天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關東聯軍後來形成了燎原之勢,如果探究其發起者,當數臧洪最早。
《三國志曹操傳》記載,當時九路諸侯各起兵數千至數萬一起在酸棗會盟,一起推薦袁紹作為關東義軍聯盟的盟主,開始了討伐董卓的軍事行動,其中以曹操與孫堅最為積極,其他諸侯只是做做樣子。
至於後面各路諸侯相互猜忌,遲疑不前,糧草耗竭,無所作為(除了曹操和孫堅)酸棗會盟在公元192年宣告瓦解則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