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期討伐董卓之江東猛虎孫堅

2020-12-05 昶天的紀實

等曹操自揚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時候,各路氣勢洶洶的討董聯軍已經解散,聯軍內部矛盾重重。

冀州牧韓馥怕袁紹危及自己,動不動就減少對河內的糧食供給;兗州作為反董的票王則自己集團先鬧出了人命。

兗州刺史劉岱跟東郡太守橋瑁從第一天就不對付,後來劉岱聯合了張邈和濟陰太守吳資直接殺了橋瑁,命手下王肱兼任了東郡太守。

等於從頭到尾,所謂的討董討了半天,就曹操給了董卓一傢伙,還被人給扇回來了。

這次再回來,曹操並沒有再找老朋友張邈。

而是投奔了另一個老朋友,袁紹。

陳留是大郡,張邈又是酸棗聯軍中名氣最大(當年大名鼎鼎的士族「八廚」之一)實力最強的,而且陳留離譙縣老家近,為啥曹老闆放棄了再從張邈這等機會呢?

倆原因。

第一是張邈跟曹操並沒有好到那種地步,張邈對喊打喊殺的曹操處於防著的狀態,不然曹操作為炮灰打光後張邈不可能不表示,還弄的曹操又跋涉上千裡去老家和揚州搬兵。

第二是兗州現在已經亂了,火併已經出現,兗州這幫爺們早就開始劃分地盤打上了。

曹操看出來了張邈的水平,這位爺根本不是個能把事搞大的人。

那誰能把事情搞大呢?

那還用問嗎!當然是我本初兄啊!

曹操去河內投奔了袁紹。

到了河內,當年洛陽城雞飛狗跳二人組再次見面,袁紹問曹操:如果事情不順利,後面有啥打算呢?

曹操反問:袁大哥以為如何?

袁紹對他說:「我當南據黃河,北阻燕、代,兼收戎狄之眾,向南以爭天下。

曹操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這基本上體現出了兩人此時的人生規劃路線。

袁導是名人堂級的歷史系名導,從導演漢末大戲時就看出來了,袁導在總結治亂興衰為我所用上那真是高手。

他上一出頂級歷史驚悚劇「漢末崩塌」,參考借鑑的是東漢所有外戚宦官亂鬥的劇本。

他在這齣大戲演完卻被男八號收割票房後,迅速跟董卓拔刀然後第一時間就奔往了冀州。

他的第二幕大戲,是河北。

借鑑的藍本對象,是光武帝劉秀。

當年劉秀借河北發家,然後打殘中原,隨後定兩京,拿山東,最後定涼、益。他基本上也是全部借鑑的。

他對曹操說我要向南拒守住黃河,北面拿下燕、代,然後收下幽雲鐵騎和外國僱傭軍,向南再氣吞山河。

曹操這邊則狗屁打算沒有,或者說根本就還沒有規劃他的亂世劇本。

他比較晚熟,在不久之前還能當炮灰去打董卓呢!

他的夢想在前35年比較保守且正統,想當徵西將軍曹侯,夢想的是洗掉宦官背景成為世家大族,對於割據當劉秀的打算根本沒有過,因此也就談不上為此有啥遠見和規劃。

人家袁導眺望遠方的說出了下一幕大戲的框架,他基本上說不出個所以然,所以說了句「任天下之智力」的片湯話,省的讓袁導看不起。

劉備跟曹操比,是一天一地。

曹操跟袁紹比,其實差距也有點那個意思。

不光寄生蟲與資本家之間有此差距,「四世三公」和「贅閹遺醜」之間,其實也有著類似量級的鴻溝和差別。

不過,有的時候,風雲際會的歷史劇本會幫你神奇般的跨過那天差地別。

人生有時候很多規劃當然是借鑑歷史、引經據典的越完美越好,越周全越好。

但是,當年劉邦一路向西時不會知道自己能最後第一個稀裡糊塗闖進鹹陽。

當年劉秀踏進河北修羅場後不知道自己會有多麼的窘迫和最後稀裡糊塗的躺贏。

如今的曹操也並不知道,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獨特劇本。

當它來找你時,請微笑的當好演員。

曹操重返河內後不久,時間來到了190年冬天,董卓在搞定談妥并州白波軍後開始反擊了。

鬧騰了快一年的時間,董太師有種被欺騙感情的感覺。

你們這折騰的挺大,宣傳的挺嚇人,弄得我跟神經病一樣都遷都了,結果連屁都沒放就都散了,太可氣了!

先是屯兵河內的王匡被董卓燙揍了,董卓派疑兵在平陰津佯裝渡河,暗派精兵在小平津偷渡繞過王匡軍在後方猛擊,在津北大破之,王匡主力基本被滅。

在掃清洛陽北邊後,董卓軍開始向外出兵。

準確來講自始至終,這十好幾路關東諸侯根本對董卓沒造成任何傷害。

令董卓這西北軍頭疼的,確切來說,只有一個人。

不是曹操,他被董卓手下徐榮殺的差點光榮了,是族弟曹洪把馬讓給他才跑了的,此次會盟曹操的最大收穫就是悟明白了大漢早就完了。

所謂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其實應該叫做「孫大炮北伐」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據說是孫武的後人,家裡世代沒出啥有出息的人,陳壽同志說他「孤微發跡」。

《吳書》裡面則說孫堅他們家世代在吳地當公務員(堅世仕吳)。

出入來了。

《吳書》裡的可能性不高,屬於給臉上貼金的做法。

因為後面孫權稱帝後不立七廟,只有孫堅在長沙臨湘有一廟,孫策在建鄴有一廟;

祖上如果所謂的「世仕吳」,是不會不給祖宗們也掛上編制的,實在是沒法提了。

《宋書·符瑞志》裡面倒說「孫堅之祖孫鍾與母分居,遭歲荒,種瓜為業」。

這個的可信度相對較高。

孤微的孫家祖墳葬在富春城東,到了東漢後期,他家的墳上特別神奇的老鬧鬼,總有異光出沒,墳頭上空還總飄著塊五色的雲。

一度孫家墳頭成為了富春景點,鄉親們經常去看,據當地的老人們講:這個「氣」可不同尋常,孫家要發達了。

等到孫堅出生後,他爹慢慢明白他家墳頭上老鬧鬼是啥意思了。

原來自己生了個鬼見愁。

孫堅長大後容貌不凡,性格闊達,武力不俗,初步具備了亂世當流氓的潛質。

十七的那年,孫堅和他爹在一次行船中看到了一群海賊剛剛搶劫完商人們的財物正在岸邊分贓很是囂張。

所有船全都不敢靠岸,這個時候,孫堅跟他爹說:請您批准我宰了他們。

他爹說:你給我哪涼快哪呆著去。

孫堅果然哪涼快哪呆著去了,他跳船來到了涼快的河中,隨後操刀上岸,大手一揮如指揮部隊圍捕這幫海賊的樣子,大有領導人風範。

海賊們心理素質欠佳,以為真有官軍要來,開始逃跑。

本來對面跑了就完了,但小青年孫堅還追上去砍死了一個海賊。

江中大量的圍觀旅客紛紛鼓掌叫好,孫堅開始亮出了名頭,後來被當地政府召署為假尉。

為啥說孫堅有亂世當流氓的潛質呢?

有他媳婦的證詞。

孫堅他媳婦吳姑娘是當地有名的才貌雙全,孫堅比較有想法,他沒有找他爹去幫他說媒,他知道他爹只會讓他哪涼快哪呆著,他自己去吳家表達了想當姑爺的想法。

結果人家吳家討論後是啥結論呢?

這貨是個二流子,好白菜不能讓豬拱。

「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

人家嫌孫堅「輕狡」。

輕浮狡詐,不是啥好人。

說句實在的,人吳家沒看錯,孫堅這輩子就是這倆字的真實寫照。

那後來咋又嫁了呢?

首先是孫堅「甚以慚恨」,然後極有可能放出了話要血洗老吳家。

是吳姑娘本著犧牲我一個,幸福一大家的覺悟為了保平安獻身了。(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命也。於是遂許為婚)

瞅瞅,不嫁閨女會「取禍」,話外之意就是這大流氓回來會跟咱家拼了的,為了咱家我這輩子認命了。

吳姑娘後來捐軀變成孫夫人後絕對沒有後悔,她確實救了吳氏一族。

她爺們除了這份「輕狡」外,老天還給他配上了幫他「輕狡」的勇猛技能包,以及看不起我我就弄死你的人生信條。

這隻江東猛虎迎來了漢末亂世,開啟了自己大炮轟一切的人生之路。

172年,會稽郡妖賊許昌自稱陽明皇帝,煽動諸縣,眾數萬人,被此時已經小有名氣混成郡司馬的孫堅募召了千餘人與會稽郡兵合作剿匪成功。

當時的揚州刺史對這位猛男請功,孫堅隨後歷任鹽瀆丞,盱眙丞,下邳丞。

在淮泗三縣的這十多年中,孫堅開始培植起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和人望(往來者常數百人,堅接撫待養,有若子弟焉),雖然人數不多,但足夠幫孫堅拿出籌碼進入亂世的歷史進程了。

184年,黃巾起義天下亂,朝廷的三路討伐主力中,中郎將朱俊是會稽人。

朱俊聽老家說這些年出來了一個祖墳冒煙的富春猛男,馬上徵招孫堅為自己的佐軍司馬前來幫場。

孫堅隨後利用自己十多年間的威望募集了淮泗精兵千餘人,帶著自己的股本開始了徵程。(和曹仁一樣,淮泗地區黑老大)

孫堅打仗的時候有著近乎於瘋狂的勇敢,經常自己操刀往上衝,所以同志們看到這種領導普遍也容易被衝昏頭腦以為自己也是超人的往上衝,但往往褲衩穿外頭的超人只有孫堅一個人。

而且孫堅也不總是全身而退,有一次孫堅在又一次衝垮黃巾軍後中了埋伏,孫堅被人打下了馬,所部被打散。

孫堅隨後開始臥倒裝死。

他的坐騎則機靈鬼般飛奔回營,各種哭天喊地嗷嗷叫,撒潑滾地蹄子刨,表示你們趕緊跟我救我家老孫去。

孫堅的兄弟們後來在老馬識途的幫助下從草叢中發現了裝死的孫堅。

十多天後,孫堅養好了傷,又跟瘋子一樣的殺出來了。

汝南、潁川的黃巾軍被官軍打的走保宛城,然後孫堅在攻打宛城的戰役中高難度先登,殺出了灘頭陣地,隨後弟兄們蟻附入城,拿下宛城。

當年吳姑娘怕他報復是對的,樓門樓子先登都當玩,你家那牆才多高?

孫堅此戰後功封別部司馬。

轉過年來185年,涼州邊章與韓遂叛亂,董卓徵討不利,朝廷派張溫平叛。

特別巧,張溫是吳郡人,趕緊帶上了勇烈盛名的江東老鄉一起前往,孫堅隨他屯軍長安。

結果張溫到達關中後徵召董卓,董卓目無軍紀與等級,不僅誤時,還言辭傲慢。

孫堅勸張溫:董卓是禍頭,讓我宰了他吧!

張溫沒有採納,董卓是不能動的,殺了以後他手底下那幫人沒一個人控制得住。

孫堅這輩子看人很準,但他缺乏大局觀,很多時候他並不能看清事物背後的本質邏輯。

他的一生,就像一個武勇非凡的狡猾公牛,一路靠著自己的天資猛衝加詐騙,所經過的地方往往一地狼藉。

此時的他,還沒有到主掌一方司命的地步,但人生觀上卻大有閻王爺的行事邏輯。

後面的他,幹出了很多今天他慫恿張溫要幹的事情。

武勇的孫堅在一系列戰鬥中開始讓西北人民開眼,董卓對他就刮目相看。

別看董卓殘暴,但他在孫堅身上似乎看到了更加猛烈的殺戮之氣,而且孫堅不光殺氣重,還有軍事眼光,諸多軍事判斷非常英明。

二人自此在涼州相識,互相忌憚。

兩人均不會想到,五年後雙方還會再次碰面。

屆時,他們成了舞臺上的絕對主角。

187年,荊南又反了,長沙賊區星萬餘人造反,周朝、郭石在零陵、桂陽也跟著響應,朝廷派孫堅為長沙太守去平事。

孫堅到了長沙,沒用一個月就掃平了區星,然後又跨轄區討周朝、郭石,三郡全平。

憑藉這個軍功,孫堅封為烏程侯。

孫堅就是這麼靠著軍功從平民一步步的殺下了爵位。

190年底,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孫堅在長沙起兵會盟,五年前就看你不順眼了!打你丫的去!

孫堅在聽說董卓這公牛砸了大漢瓷器店後比較痛心的說早聽我的宰了他哪還有這事!

隨後他這頭公牛開始一路砸荊州的瓷器店去了。

孫堅北上後,先是殺了荊州刺史王叡。

這位王叡是大名鼎鼎的琅琊王家,下一季有超級重頭戲,人家是高門士族,很看不起出身低微而且「輕狡」聞名的孫堅,經常拿話嗶嗶孫堅。

他不光跟孫堅不合適,跟武陵太守曹寅也不合適,揚言要殺了曹寅。

結果孫堅一北上,曹寅就挑撥孫堅去殺王叡。

孫堅帶兵到了江陵城下,王叡問你們這是要幹啥啊?

孫堅藏在軍中,他的前部先鋒答:「我們這幫臭當兵的久戰勞苦,請您出點血資助一下。

王叡說:我這啥都沒有,不信你們自己進來看。

一小部分兵被放進了城,隨後王叡看到了藏於其中的孫堅。

王叡比較詫異:孫領導咋也在這裡?剛才咋沒說話呀?

孫堅說:「受中央指示弄死你。

王叡問:我犯了啥罪?

孫堅說:無能罪!(坐無所知)

隨後王叡被逼自殺。

這可是朝廷任命的荊州刺史啊!你這麼就給殺了!連個正經的理由都沒有!

他的目的是啥呢?人家沒有耽誤你北上討董啊!你殺的著人家嗎!

《三國志》中說的很明白「荊州刺史王叡素遇堅無禮,堅過殺之」

人家過去沒太拿你當回事,你就把人家殺了。

除了洩憤之外,他用無賴般的方式逼死王叡,其實更深層次的企圖是從王叡手裡奪取荊州,通過這浩蕩的亂世趁機擴大自己的地盤與力量。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他後面到了離董卓沒兩步的南陽後,整整快一年的時間都沒再提董卓的茬,而是忙別的事去了。(後面會講)

你天下為公的一路北上你到了中原倒是像人家曹操那樣開幹啊!

你並沒有。

而且孫堅並沒有什麼戰略眼光,不僅無法判斷出時局的走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樣把握住自己手中的籌碼。

你殺了王叡,拿下江陵,奪取荊州兵權後你就不應該再往北打了。

北邊是南陽郡,出去就能逐鹿中原了,太守張諮又是潁川高門,跟張邈他們同一批外放出來的士族圈子人,你一個寒門黑戶,此時再往北打就是向人家士族集團宣戰。

再說南陽是劉秀老家,士族集團三巨頭之一(南陽、潁川、汝南),去了你控制的住嗎?

東漢時我們說過,南陽那地方標準的廟小妖風大,池淺蛤蟆多,家裡四世三公的袁術在那都坐不住,士族「八俊」的劉表後來更是直接扔出去當緩衝區,人家「自己人」都搞不定,你這個區區寒門軍閥可能拿得下那幫南陽老爺嗎?

此時你只要把戰線頂到襄陽,憑藉襄陽嗓子眼和漢水之險就完完全全的足以觀成敗了,你可以先整合除南陽外的整個荊州勢力,看看北面到底發展成啥態勢。

這是有成功案例的,王莽篡漢時秦豐僅僅以一個南郡為基地就打的相當頑強,要不是碰上岑彭這位風騷走位神將襄陽之險是不好過的。

還記得岑彭偷秦豐時的這張圖嗎?

事實上,人家後面的劉表就是照搬了秦豐的經驗,人家守在襄陽太太平平的晚年善終。

而且荊州的實力和兩百年前真不一樣了。

先來看看西漢末年的人口帳本。

兩百年前,南邊六個郡加一塊也沒有南陽一個地方人多,但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南邊三郡的實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看看順帝時期的帳本吧。

南三郡已經比南郡的人多了,此時孫堅當太守的這個長沙郡的人口數是個啥水平呢?

和袁紹的渤海郡是一個級別,人口比兗州群雄的任何一個郡都要多。

但孫堅對於此時的這個結果並不滿意,隨後裹挾了王叡的荊州軍力繼續一路向北,到了南陽時已經數萬人的規模了。

他對南陽郡這塊肥肉很有想法。

他只看到了帳本上的數字,卻沒看到這背後的暗流洶湧。

此時的南陽太守,是董卓那批外放官員中的潁川士族張諮,袁術逃出洛陽後沒有地盤暫時落腳南陽,這位四世三公光環的後將軍可是啥動作都不敢有。

都是圈裡人,你沒辦法明搶!

但孫堅不明白這個。

他這輩子就是不要慫,就是幹,梭哈梭哈全梭哈!

孫堅向張諮要糧食,張諮不給,也不肯見孫堅。

你前腳剛把琅琊王家的人殺了,還是偷襲,還根本沒理由的殺,誰特麼敢見你!

然後孫堅說自己得大病了,還請了一大堆巫醫給他大功率看病,整的全世界都知道。(詐得急疾,舉軍震惶,迎呼巫醫,禱祀山川

隨後孫堅派人去見張諮,說我不行了,要把我的弟兄們託付給你。

結果張諮上當了,帶著五六百人到那打算接手部隊,結果被孫堅從病床上跳起來宰了。

由於張諮剛剛到任南陽,是董卓當權後外放的那批官員,根子還不深,結果南陽郡被孫堅嚇唬住了,自此提的要求全都滿足。

孫堅這人殺氣實在太重,他這一路北上已經弄死兩個士族大幹部了。

他自長沙的一路北上,實際上就是一路公牛砸瓷器店的過程。

還是頭專門耍詐的公牛。

他從荊州的南端一路禍禍到了荊州的最北端,將荊州的固有秩序攪了個一篇狼藉。

他的目的是啥呢?

還是前面我們說過的,他的目的是為了荊州,因為他到此就為止了,一路上這麼厲害的牛人隨後對董卓那也沒個動靜,兩人掐起來完全是因為別的原因。

但是吧,他的手段太低劣,做法也太直白。

底層的人生經歷讓他不知道高級別的政治手腕和欲退換就是怎麼玩的。(你看人家袁紹後面是咋玩的)

他的人生歷程中,想要一個目標,他就一路砸過去直到拿下這個目標。

老天卻又恰巧給了他打砸一切的狡猾與力量。

他因此也過於迷信一路走來賴以生存的市井智慧與天賜力量。

但是他打砸荊州一路北上的過程引起了很多人的憤怒,首先關東的士族圈子就開始對孫堅非常有看法,所謂的「群雄討董」開始大有「群雄討孫」的態勢。

然後吧,孫堅的這一路禍害最終便宜了兩個人

其中一個,不光算計他,還算計他孤兒寡母;

另一個,則是他這隻江東猛虎的命運休止符。

相關焦點

  • 江東猛虎孫堅如果沒有被箭射死,放眼三國,無人能比
    如果孫堅不死,了不得了,江東猛虎孫堅,大兒子江東小霸王孫策,再加上孫權的識人善用,別說拿下荊州,統一南方沒有問題,可北上和曹操一決雌雄。
  • 東漢末年荊州南部起義,合兵萬人侵略四郡,被孫堅迅速平定
    北宮伯玉等人在涼州起義,侵略關中地區,東漢朝廷派遣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人討伐涼州起義軍,雖然將其驅逐出關中,但是無法徹底消滅。東漢失去對涼州的控制,涼州起義軍後來也誕生出韓遂、馬騰等在歷史上比較重要的軍閥。
  • 此人乃是一流猛將,擊敗曹操和孫堅,在演義裡卻被夏侯惇輕鬆擊殺
    此人乃是一流猛將,擊敗曹操和孫堅,殺得曹操丟盔棄甲,數次擊敗江東猛虎孫堅,可是在三國演義裡,此人卻被夏侯惇幾回合輕鬆擊殺。徐榮劇照董卓霸佔京師,廢少帝,立陳留王為皇帝,嗜殺成性,天下的諸侯都舉兵討伐董卓,當時徐榮正是董卓手下的一員大將。討董聯軍在取得一系列的勝利之後,開始了內訌,各路諸侯各懷鬼胎,遲疑不前。
  • 十八路諸侯為何圍董卓而不殺?董卓死後誰又是最大受益者?
    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召董卓入京討伐。董卓的人生從此如同開掛般的順利,似乎上天都在成全他。朝政混亂,何進被宦官殺害,北芒救駕之後,董卓成了東漢的實際掌權者。董卓這些罄竹難書的惡行,關東州郡地方勢力會盟,推舉袁紹為盟主,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各地群雄打著討董的旗號起兵之後,卻對董卓圍而不殺,著實讓人琢磨不透。
  • 孫堅鼎盛時期的勢力到底有多大?曹操和袁紹都無法與他相比
    祖籍江東富春,在孫堅年輕時,孫堅就在江東許多地方享有極高的威望,其霸王之勇也自少年時代起逐漸流傳開來。又是孫堅非常重視人才的籠絡,這讓孫堅後來能夠徵募到很多士兵。就像漢末的潘多拉魔盒一樣,正是黃巾起義的發生,導致了東漢的迅速滅亡,也正是借著它的東風,才讓孫堅、袁紹、曹操等梟雄有機會慢慢成長為東漢後期一支強大的諸侯力量。
  • 都說董卓廢帝欲自立,禍國又殃民,真的像人們所說這樣?
    但局勢對董卓並不樂觀,184年六月至八年,董卓圍攻黃巾主將張寶兩月而不克 ,被罷免官職。直至年底,黃巾之亂平定,漢靈帝大喜,遂即宣布「大赦天下」,董卓被免罪。至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靈帝薨,時任大將軍的何進為了穩固自我利益,聽從身邊部將袁紹的建議,命董卓進京鏟佞,誅殺與自己政治路線不一的「十常侍」。哪曾想董卓還在京師外候命,洛陽城內早已刀光劍影。
  • 孫堅在前方拼命,袁術卻故意不發糧草物資,曹操:此乃冢中枯骨
    曹操召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大家尊四世三公的袁紹為盟主,他弟弟袁術負責總督糧草,給各路諸侯提供物資保障,「應付諸營,無使有缺」。討伐董卓、興復漢室,這是天下諸侯的共同願望,集結的兵馬糧草不可為不充足,絕對夠打一場持久仗。十八路諸侯來到汜水關前,袁紹發現還缺一位先鋒官。
  • 孫堅有五子,兩人遭到刺殺,一個夭折,一人直接稱帝
    東漢末年,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江東孫家,蜀漢劉備以及中原的曹魏,三分天下之勢已成。其中江東,孫堅徵戰一生,基本將自己的版圖給打了下來,而後,孫策即位,但是孫策英年早逝,之後其弟孫權便掌了權。孫堅,字文臺;此人在東漢末年,是一員猛將,而且智勇兼備,可算是人傑。
  • 還原歷史真相之謎:倡導興義兵組成聯盟討伐董卓的第一人並非曹操
    引言:東漢末年倡導興義兵組成聯盟討伐董卓的第一人並非是曹操,而是有「義士」之稱的臧洪。演義裡曹操成了倡導興義兵討伐董卓的的第一人?受《三國演義》小說和相關影視劇的影響,多數人認為曹操從洛陽回到陳留後,散盡家財聚集義兵,並發矯詔,號召天下各陣諸侯響應,歷數董卓擅權,廢帝殺後、殘暴不仁的暴行,演義裡更是說有十八路諸侯一起會盟組成關東義軍聯盟,討伐董卓,這與正史相差甚遠。
  • 三國演義:劉備、曹操、公孫瓚等八大雄主武力排名,孫堅只排第二
    漢末三國時期,董卓專權,禍國殃民,導致天下大亂,百姓怨聲載道。有志之士紛紛舉起義旗,打著討伐董卓的名義割據一方,根植爪牙,暗地裡打造自己的帝王夢想。從而導致了中原大地上,同時並存著幾十股割據勢力,複製了春秋戰國亂世的局面,戰火與硝煙瀰漫了近一個世紀。而這些諸侯中,大部分都是目光短淺、能力平庸,而且實力弱小。
  • 三國正史猛將武力排名:一關二張三孫堅,四呂五文六遼神
    不過正史中的關羽卻是毫無爭議的武力最強者,萬軍中斬殺顏良全身而退足見其勇,歷史上罕有人能做到,後世論武將之勇猛往往也是以關張為參照。孫堅江東猛虎孫堅在演義中成了浪得虛名的病貓,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役,孫堅敗於華雄之手,被華雄追著打,連其麾下祖茂也被華雄一刀斬殺,可以說演義中的孫堅武力被嚴重弱化,實在有愧猛虎之名。
  • 孫堅麾下程普、黃蓋武藝如何?如果與徐晃、魏延廝殺,哪一邊取勝
    孫堅是來自江東的一頭猛虎,自董卓亂國以來。他斬殺了原荊州刺史王叡,逼死了南陽太守張諮,帶著本部軍馬積極的響應義兵討伐董卓。在虎牢關等戰役中,多次與董卓軍正面交鋒,破胡軫,敗呂布,斬華雄,打得董卓甚至要以聯姻的方式拉攏他。同時!他也是第一個攻入洛陽的諸侯,是當年最被看好的一路諸侯。
  • 江東小霸王孫策,是如何打遍東吳無敵手,坐穩江東的?
    我們有個印象,認為孫家是江東的大族,其實根本不是。孫堅完全沒有靠家世背景,他是靠戰功一步一步打響他的名聲,尤其是討伐董卓之戰,孫堅斬殺華雄名震天下。由於袁術上表朝廷,封孫堅為破虜將軍,所以孫堅又被稱為孫破虜。可惜孫堅37歲那年,在戰場上喪命。當時孫策才17歲,但接下來就是江東傳奇的開始。
  • 董卓的人物評價和軼事典故
    董卓,?至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佔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
  • 此人曾擊敗呂布、逼迫董卓遷都,實為漢室忠良,卻常被人誤解
    東漢末年,外戚勢力與宦官勢力,在彼此的爭鬥之中同歸於盡。董卓趁機帶兵進入洛陽,因為手握兵權,外加挾持了少帝、劉辯,董卓成為了第一權臣。隨後,董卓的野心開始膨脹,他擅行廢立、霍亂超綱、倒行逆施,導致民不聊生,因此引起眾怒。 為了消滅董卓,關東諸侯推舉袁紹為盟主,組成聯合軍討伐董卓。
  • 于禁孫堅參上!《刀鋒鐵騎》全新武將介紹
    《刀鋒鐵騎》內測版本推出了一系列全新歷史名將,本篇介紹的是「帝王認證的世罕其人」先鋒于禁和「容貌不凡的帝王」先鋒孫堅。歷史上的于禁:世罕其人 真良將也于禁,三國時期魏國武將。本為鮑信部將,後屬曹操,曾於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