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業能力的判斷往往是要從多方面來看的,二戰時期,工業能力有多強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當然它算不上是最終的決定因素。就拿克虜伯工廠來說,它所生產的武器裝備幾乎支撐了德國一戰和二戰的整個戰史,就算是現在,名聲也足以讓世人熟知。而它的成就還不單單是這些,世界上最大的火炮——「古斯塔夫級」就是出自它之手。想必大家對這門炮還是很熟悉了,畢竟那麼大。
克虜伯兵工廠和巨炮的研發
就現在來說,這個公司的名字已經是「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了,從它創立到現在所經歷的變故必定數不勝數。1811年,一個叫「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的人建立了一家鋼鐵廠,而後開始為普魯士軍隊生產大炮,憑藉這些大炮,普魯士先後擊敗了奧地利和法國。到了1906年,又一個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出生。和克虜伯先祖一樣,他和他父親也將工廠的營生推向了一個新高度,而這當然和德國的行動有著密切的關係。
1934年的時候,德國已經開始為未來的戰事做起了準備,而一個首要問題就是如何突破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雖然後來證明當時想的有點多餘了,但馬奇諾防線畢竟不是擺設,還是需要針對一下的。為此德國陸軍司令部找上了克虜伯公司,並希望他們設計出一款可以摧毀馬奇諾防線的大炮,要求是一炮就可以擊穿7米厚的掩體,而且射程要遠到對方炮兵無法還擊。常人聽起來可能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但克虜伯公司還是很淡定地接下了這項任務。
工程師艾利希·穆勒為這一產品的總設計師,根據要求來看,這門炮的口徑至少要有800mm,炮管長度30米,經過計算這門炮的重量估計近1000噸。至於機動方面,如果不是作為要塞炮,那必定是一門列車炮了。1000噸的重量指定不能像傳統列車炮那樣使用一條鐵軌,最起碼也要兩條。而火炮在載體上僅能做上下的射界轉變,左右射界的改變需要靠鐵軌的弧度來進行變換。關於這門火炮的設計在1935年就完成了,但這個時候德軍對於裝備這樣一個大傢伙並沒有太多的興趣。直到1936年,希特勒在視察克虜伯工廠後,這門巨炮才迎來了被生產的機會。
古斯塔夫級巨炮的誕生
1939年年底,首門原型炮在希勒斯雷奔試驗場完成了試射,實驗結果證明,這門炮完全滿足了之前定下的苛刻要求。1941年,希特勒親自參與了古斯塔夫巨炮的出廠檢測,並確定下來了兩門炮的訂單。同年這門火炮總共進行了9次試射,其試射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問題。而「古斯塔夫」這個名字來源於當時克虜伯老闆阿爾弗雷德的父親,上一任老闆古斯塔夫·克虜伯的名字。至於「朵拉」(經常會被應景地翻譯成「多拉」)是第二門火炮的名字,這也是阿爾弗雷德妻子的名字。
關於這個龐然大物,它全重達到了1350噸,全長47米、炮管長32米、寬7.1米、高11.6米。炮的口逕自然是駭人的800mm,普通炮彈最大射程在試射時打出了37210米的記錄。若是換上帶有火箭推動的炮彈和長倍徑炮管,射程甚至可以達到150公裡。而這些超高數值帶來的負面效應一樣不少,對於大炮的組裝,需要250人使用各種工程車輛花54個小時完成。另外,對於鐵路的修建還需要另外2500人和更常的時間,兩個高炮營分散在周圍,以防備空襲。至於它在開火時的實際操作人數,其實並沒有資料留存下來,網上出現的數值均為估計,但也差不太多。
可能有人會覺得,法國海岸到英國的多佛爾爾市最近距離才34千米,憑藉古斯塔夫的射程已經可以在法國本土向英國射擊。至於這種做法,對這門巨炮是不現實的,34千米的距離自然是沒問題,但英國空軍對其進行反擊也是分分鐘的事。再加上每天最多打16發的射速,這門巨炮可能開不了兩炮就會被飛機炸毀。算上「朵拉」,古斯塔夫一共有兩門正式服役,第三門可更換長炮管的巨炮並沒有完工,而第四門僅存在於計劃之中,這便是上文提到可以擁有150公裡射程的版本。若是這兩門炮建造完成,那從法國的加萊發射,英國的倫敦也會在射程之內。
關於古斯塔夫級巨炮的實戰能力
從1942年3月開始,德國的工程兵開始在距離東線戰場塞瓦斯託波爾25千米處修建弧形鐵路。到了5月的時候,由25節車廂運送的古斯塔夫巨炮開始逐步進入陣地。6月5日,隨著一聲轟鳴,古斯塔夫巨炮向塞瓦斯託波爾發射了第一枚炮彈,蘇軍要塞在重達7噸的炮彈轟擊下顯得脆弱不堪。第二天,古斯塔夫巨炮持續對塞汶那亞灣進行射擊,再射到第九發的時候,位於地下30米深並由10米混泥土強保護的彈藥庫被引爆。截止6月17日,古斯塔夫一共發射了47發炮彈,在數門卡爾臼炮的配合下,塞瓦斯託波爾被轟成了一片廢墟。
儘管這門巨炮槽點很多,但不得不承認它在這次戰鬥中所作出的貢獻,就這次戰鬥的所花費的成本和戰果來看,還是成正比的,而成本也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自塞瓦斯託波爾戰役之後,古斯塔夫更換了戰場,這一回是列寧格勒,但並沒有等到射擊的機會,在1943年初被運會德國進行翻修。另一門巨炮朵拉運氣就差了一些,1942年9月它在史達林格勒外圍完成了部署,但因為羅馬尼亞部隊的慘敗,朵拉巨炮只能進行了剷除撤離。自此再沒有過古斯塔夫級巨炮參戰的記錄。之於華沙起義時出現的那枚炮彈,其實是最早試射時留下的。
結語——古斯塔夫巨炮的下場
兩門巨炮在運回的德國之後便在沒有了表現的機會,為了不被繳獲,德國人自己炸毀了它們,並丟棄在了山林裡,設計資料也一併銷毀。因為這駭人的體型,這種巨炮擁有了超乎想像的威力,同時這體型也成為了它最大的弱點,其中的原因就不用多說了。關於這門炮的衍生,其實還有P·1500陸地巡洋艦計劃,但終歸是狂熱主義下的妄想。
參考文獻《Krupp German Armaments Factory 1942》、《The Arms of Krupp》、《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