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社長再次空缺兩年,中國有誰能擔此重任?

2020-12-05 中國質量萬裡行

本文來源:樓市大數據

一個讓人垂涎欲滴的位子,空了兩年多,對覬覦者來說,就是一種折磨。但對中國美術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西泠印社不同於中國書協,書協一開始就是官辦的,官辦的協會就按官方的規矩來辦,主席給誰,由上級領導說了算,當然,選舉的程序還是有的,但這種選舉是怎麼一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而西泠印社像「怪胎」——這裡不含貶義,只指它的組織形式。它本來是純粹的民間社團,社裡的有形資產、無形資產都是私人產權,後來鳩佔鵲巢,成了全民所有,成了一個事業單位,既有產業,又有會員,西泠印社這個「四不像」,想把它準確歸類都很犯難。另外,人人又都看重它,把它當作城市的一張名片,這樣一個文化遺產,如果淪為像中國書協一樣,惹得神怒人怨,真是一種罪過。所以,社長讓誰擔任,絕對不可草率。

西泠印社社長是終身制,坐上這個寶座,肉身不死,位子不退。所以選社長沒有糾錯的機會,更應該慎之又慎。

西泠印社自1904年已過百年,社長卻只有七位,他們是: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七個社長都享高壽,但好幾位都在耄耋之年才當上社長,所以任期都不算太長,像張宗祥和啟功,當了兩三年社長就離世了。首任社長吳昌碩擔任社長的時候相對年輕,所以任期最長,從1913年到1927年,一共十四年。社長少,主要因為這百年間,國家多災多難,「抗戰」、「內戰」、新時期的「那十年」,都不可能使印社正常運行。百年間,有社長的時間少,沒社長的時間多,從這點來看,有沒社長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寧缺毋濫,社長位置空著,正好顯示西泠的莊重。

其實,在挑選第七任社長的時候,已經頗見為難了。啟功離世後,道德、才學都堪稱楷模的耆老,無處可尋,社長位置空缺了六年,直到2011年,不得已才聘請了香港的饒宗頤接任社長。

饒宗頤離世後,第八任社長由誰擔任,是世紀難題。好幾個副社長都虎視眈眈,都明爭暗鬥,坊間流傳的有關他們爭搶位置的故事,層出不窮。他們都不是省油的燈,爭鬥的招數會很多,而他們的德才都不過爾爾,讓誰上位呢?這應該很考驗上級領導的政治智慧。

西泠印社如果是純粹的民間社團,產權歸私人所有,選誰當社長毫無困難,大家都知道趨利避害。1947年,西泠印社選第二任社長的時候,創社元老丁輔之、王福廠等人都在世,以他們的名望水準,當社長不是不合格,但 最終把馬衡 推上了社長的位置。印社歸公有,那就變成一塊唐僧肉,誰有機會都想咬一口。這種情況下,事情就變得異常複雜,選社長想乾淨透明,想杜絕暗中交易,幾乎不可能。

吳昌碩篆刻作品

有沒有社長其實無足輕重。西泠印社的基業是什麼?一是杭州西湖邊那一片地產,一是百年來網羅的人才。

有那一片地產在,才能聚得了人才;能聚得了人才,那一片地產才更有價值。

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丁輔之、王福廠、葉為銘、吳隱,非常有遠見,草創之處,不是畫餅充飢,而是專心致志的購買了地產,並修建了如今西泠印社的庭院。

西泠印社只在建社逢五逢十的年份,舉辦一些紀念活動,那些活動,不過是社員雅集,展出一些古玩字畫供人觀摩。晚清民國時期,其實出現了很多社團,像豫園書畫善會、題襟館書畫會等,都有類似的活動,西泠印社的活動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這些社團如今都不見蹤影了,西泠印社卻蓬勃發展起來,最重要的就是因為西湖邊上那一塊地。

百年過去,我們其實也記不得西泠印社曾經舉辦過什麼活動,它聲譽的積累,靠的是那些牛逼的人物,還有那些牛逼的作品。西泠印社有哪些牛逼的人物呢?——李叔同、黃賓虹、沈尹默、傅抱石、潘天壽、吳湖帆、陸儼少、陳巨來等等等等,幾乎囊括了近百年來藝術界的精英。

西泠印社第一人社長吳昌碩

光榮是屬於過去的。西泠印社創辦至今百餘年,社員人數僅有五百多人,很多都已逝世。藝術靠質不靠量,人數一多必然魚龍混雜,靠官職也能入社,靠關係也能入社,就像中國書協、美協一樣。這也是西泠印社仍能保持如此高聲譽的原因之一。

社員是印社的無形資產。當然,資產也分正資產與負資產。

啟功

過去,是因為一個又一個的牛逼人物加入西泠印社,西泠印社才逐漸牛逼起來。現在,一個人要吹噓自己牛逼,他會顯擺自己是西泠印社社員。前者屬於自帶光芒的社員,後者屬於揩油的社員,這兩類社員差異極大:前者獨立,後者依附;前者是正資產,後者是負資產。過去正資產多,現在負資產多。負資產越多,損耗就越大。

另外,獨立的人敢批評,依附的人善吹捧。對於西泠印社來講,批評的話多了,掌權者做事就有約束,言行就得謹慎,不敢胡作非為,人文的環境會越變越好。吹捧的話多了,掌權者一定飄飄然很受用,——人對幸福的感知會越來越麻木,一開始,含蓄的讚美可能就很受用,越到後面,口味就得越重,不是肉麻的阿諛,可能就撓不到癢處。——社會也罷,團體也罷,奉承拍馬之風一盛,決不是好事。

如今的中國藝術界,不管是大環境還是小環境,確實沒有一個德高望重的藝術大家,能夠擔當此重任。與其隨便讓一個人做上這個位置,不如就讓它一直空著,直到有能夠擔此重任的人出現。

相關焦點

  • 誰是下一任西泠印社掌門人?空缺曾經是舊常態
    當我們送別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饒宗頤先生之時,不禁念想:誰是西泠印社新掌門人?社長空缺是舊常態仔細數來,西泠印社社長位置曾經幾度空缺——在創社之初、吳昌碩出任第一任社長之前,就有9年空缺;而吳昌碩去世之後,它又曾空缺長達21年;馬衡、張宗祥任後也均有較長時間的社長位置空缺。2005年,從啟功先生去世之後,它又空缺了6年之久。
  • 西泠印社社長杯,一套茶具引起的收藏熱!
    杯身外側取用吳老重要印鑑『倉碩』,內有折枝梅花一枝,清麗古樸。西泠印社且茶且印社長杯 | 手機淘寶:松蘭鋪子【馬衡款】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金石書畫家、篆刻家、印學家。鬥笠杯型,猶如姜太公垂釣於渭水,山水間心懷天下,於平凡中窺得大道。
  • 文刀驚世俗、夢筆掠江雲——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印象
    文刀驚世俗 夢筆掠江雲——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印象文/江海濱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饒宗頤先生去世後,社長寶座已經空了兩年多。社長人選繼續空缺,劉江任執行社長。西泠印社在趙樸老逝世後,公推啟功先生擔任社長,時先生已辭去書協主席之職。某年印社舉行例會,啟先生與繼任書協掌門共同與會。會上啟先生發言自然屢屢提及「西泠」如何如何,不料那位書協領導卻在一旁好心地為啟先生糾錯,小聲說道:「是『西冷』呀。」先生應聲道:「你冷,我不冷。」
  • 西泠印社社長PK中書協主席,前者完勝後者,是文化積澱的勝出
    也許是四君子在長達10年的相互合作中,產生了兄弟一樣的信任關係,又由於四人都是謙謙君子,相互謙讓,惺惺相惜,儘管西泠印社已經成立10年之久,但四人當中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做社長,都認為自己德不配位。 一個民間學術團體問世10年卻沒有自己的掌舵人,這在中國乃至全球極其罕見,也只有西泠印社這樣具有孤高氣質的團體才能做到。
  • 免費觀看:央視紀錄片《西泠印社》全集
    西泠印社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
  • 預告丨六集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第四集《衣冠》將播
    六集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作為浙江廣電集團「紅大東西南北中」人文精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18日起登陸浙江衛視,於每周三、周四21:40各播出一集。11月26日將播出第四集《衣冠》。衣冠,是西泠印社的形相與氣場。本集以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馬衡的故事為主線,講述了一種「不學禮,無以立」的生活方式乃至人生態度。1933年,日寇來犯,國寶周秦石鼓被迫裝運西遷,將石鼓裝運西遷的負責人,是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
  • 東瀛的「西泠印社中人」
    經典關注《西泠藝叢》總第31期 「小林鬥盦研究專輯」目錄 專題·小林鬥盦研究 西嶋慎一、和中簡堂等日本學者論小林鬥盦 小林鬥盦的古典理想及其當代意義 文/孫慰祖 我和小林鬥盦先生 文/梁章凱 小林鬥盦年表 小林鬥盦影存 小林鬥盦捐獻西泠印社藏品擷珍
  • 《西泠印社》今日播出《師父》,展開一代宗師吳昌碩的360度人生畫卷
    吳昌碩是誰?以「詩書畫印」四絕,被譽為「中國文人畫最後的高峰」。1913年,在西泠印社首屆社員雅集大會上,吳昌碩以其曠達自在和博學多才,而被推舉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1920年代,吳昌碩揚名天下,他的「生意經」(吳昌碩自訂潤格)也被日本人記錄書中——一幅四尺作品要價三十兩,相當於大洋42塊;對比當時的物價水平,價值約756斤上等大米。
  • 紀錄片《西泠印社》完美收官,西泠印社的故事未完待續……
    方寸印章見大千世界,全景記錄以求「西泠不冷」《西泠印社》擷取「西泠印社」這一具有浙江獨特印記的傳統文化經典符號,通過細緻入微的影像手段,傳神再現西泠印社歷代印石巨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鐫刻情緣,全景記錄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百年輝煌,深刻闡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不絕偉力,激發人們對中華文明更深刻的理解、更深度的熱愛、更深層的自信
  • 穿越時空和西泠諸賢相遇 每一幀鏡頭都美得讓人心醉 紀錄片《西泠...
    不少網友為《西泠印社》點讚:「每一幀都可以用來做封面,還有霍尊演唱的主題曲《湖山記》也太美了」「天地悠悠、白駒過隙、令人生嘆」「2020年值得期待的文藝紀錄片」……這部紀錄片的總導演,是浙江衛視的國家一級導演許繼鋒。他曾創辦了浙江衛視的品牌人文地理欄目《風雅錢塘》,兩年前享譽中國紀錄片界的《孤山路31號》同樣是他的作品。
  • 吳昌碩:「後海派」代表,西泠印社首任社長,齊白石是他得意門生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與同時代藝術大家比,吳昌碩是承前啟後、比較全面的一位巨匠。」
  • 君匋藝術院西泠印社藏吳昌碩篆刻41品賞,氣勢駘蕩神出無窮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 周日有約!除了西泠印社在鄭首秀,鄭州美術館新館還有這些精彩展覽
    《西泠印社藏品展》《西泠印社藏品展》是已有116年歷史的「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在鄭州的「首秀」,233件(組)珍藏走出杭州,也是近年來西泠印社藏品最大規模的面向社會公眾的展出。作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西泠印社之金石印學,將近距離的走進鄭州市民群眾的視線。
  • 紀錄片《西泠印社》今晚亮相 從孤山出發講述百年傳奇
    作為浙江廣電集團「紅大東西南北中」人文精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六集系列紀錄片《西泠印社》於11月18日起,每周三周四浙江衛視兩集連播,在晚間黃金時間精彩亮相。有著116年歷史的西泠印社,在2020年5月入選首批「浙江文化印記」,西泠印社所在的孤山也成為一座令海內外仰止的金石聖山;而西泠印社中人更是承擔著一種精神價值以及文化使命。紀錄片《西泠印社》的攝製團隊試圖以這樣一個藝術社團作為中國文化的優質樣本,對其百年命運進行深入解讀,將其與國學傳承、文化自信連接起來進行思考。
  • 浙江衛視引領「文化之美」 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今日21:40播出
    創立於1904年的西泠印社作為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更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之所以傳承百年而屹立不倒,且成為傳統文化和藝術在近現代轉型過程中生命延續、薪火相傳的保證,西泠印社中究竟藏著怎樣的絕世秘籍?而在高手雲集的金石江湖,西泠印社中人又有著怎樣獨特的表情與風骨?
  • 西泠古印助陣,歷代名品與印譜匯集「中國印文化大展」
    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其中既有西泠印社藏我國存世最早的一部古璽印匯錄《顧氏集古印譜》,明代文彭「琴罷倚松玩鶴」青田石章等,也有「關中侯印」龜鈕金印,勾勒出簡明中國印史。展覽中,西泠印社的古印章、古印譜多達50件(套),這也是西泠印社的文物名品首次大批量來滬展出。
  • 藝鑑|湖山一片等你回:紀錄片《西泠印社》走近君子和大師的故事
    三面雲山一面城的杭州西湖畔,有一座海拔僅35米的山——孤山。就是在這西湖邊最小的一座山上,坐落著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穿越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雲煙,從「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出發的西泠印社不僅於海內外金石書畫界享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更以其傳承的文化、堅守的信仰、不絕的風骨聞名於世,增加著孤山的精神海拔,印刻下「天堂之城」的人文厚度。
  • 滄海印社召開社員代表大會 韓煥峰再次當選為社長
    在第六屆第一次理事會上,韓煥峰再次當選為滄海印社社長,李澤成當選為執行社長。滄海印社是我省首家印學組織,建社35年來始終以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篆刻人才為己任,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特別是今年以來,滄海印社積極響應滄州市文聯的倡議,舉辦線上抗「疫」篆刻聯展,社會反響良好。
  • 印印得心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亮相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始低調地華麗亮相。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媒體通風會上,策展人、西泠印社副社長、中國篆刻藝術院首任社長韓天衡先生介紹了本次大展的相關情況。中國印章出現於殷商時期,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憑信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