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鎖鑰,運河古村大西壩,沉澱了歷史文化底蘊。
特色:獨特的「船型」聚落格局、獨特的「大西壩河+臨河長街+長弄」的街巷水系格局。環境特色:濱臨江邊,傳統「一字型」長弄,歷史工程遺址、涼亭、題刻、埠頭、古橋、大樹等環境。
東風搖曳,冉冉煙波,江南綠意染衣襟。清澈的河水,倒映著一幅春天的畫卷。畫卷裡,曾經船舶通行,舟楫林立。那兩岸的綠啊,是一曲生命的讚歌。
宋代吳潛《如夢令》:
插遍門前楊柳。又是清明時候。歲月不饒人,鬢影星星知否。知否。知否。且盡一杯春酒。
閒向園林點檢。又見小桃開遍。切莫便飄零,且為春光留戀。留戀。留戀。待我持杯深勸。
江上綠楊芳草,想見故園春好。一樹海棠花,昨夜夢魂飛繞。驚曉。驚曉。窗外一聲啼鳥。
且盡一杯春酒,且為春光留戀,待我持杯深勸,窗外一聲啼鳥。
問一句知否知否,這流傳了將近千年的詩歌,如今正好描摹了如此美景如畫卷?
吳潛(1195-1262),安徽寧國人,南宋嘉定十年狀元及第,官至左丞相,吳潛曾兩度主政寧波。主政寧波期間,他在水利方面功勳卓著。
大西壩是杭甬運河的要津,宋寶祐元年(1253),吳潛規劃而築。它能防洪防澇、阻鹹蓄淡、兼通舟楫,是中國大運河內河航道與外海相連的節點,寧波因此具有了運河城市和海港城市的雙重身份,成為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端點之一。如今,大西壩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隨著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作為中國大運河最南端的寧波大西壩,曾經是河海聯運,是大運河連接世界的大通道,也是先人和歷史饋贈給我們寧波的一份豐厚的遺產。
而今,它仍然在小村裡沉默。
大西壩是杭州至寧波的水路要道,也是過去進入寧波府城最後一段杭城的必經之路。歷來,北來上任的顯貴高官、上京朝覲的當地府尹,都經大西壩來往。這就說明了最初,大西壩的老百姓以壩為業,每天都和船形影不離。
在建村落的時候,大西壩村的形狀看過去就像一個船形,村的中間有三根長弄堂,就象徵著船的三道桅杆和船的兩隻眼睛。船尾的炮樓為船錨,除了炮樓已經拆除,其它的風貌保留到今天。
此炮樓非軍事設施,而是作為瞭望、航標、發號令的高塔。往時有重要的官船將要經過大西壩時,它就會號炮三響,令沿河的船隻肅靜迴避。如今,炮樓不知何處去,但是弄堂還能看到一些往日的風貌。
大西壩的壩頭有一座「普渡庵」,庵邊有「雷祖殿」,在「普渡庵」與「雷祖殿」凹進的地方,有一個「官廳」,它是專供官船過壩時官員休息的地方。現在這些也無從尋找了!還能尋見的有一處「三聖殿」。
古代,壩上有20人日夜值班,船隻過壩時,壩上人員用繩索套住船尾,20人分站四邊緊挨木棍。壩底用石板砌成「十字形」,石板上鋪有椽木,隨著號子聲用力推棍,如推磨船般不停轉動。扣住的繩索慢慢被絞緊,逐漸將船牽引到壩頭,一旦船頭壓住被滾動的椽木,利用車輪原理,船就慢慢過了壩心,只要船隻過半就會毫不費力地滑下去,過壩後航至寧波。
曾讀過一段見過車壩的作者描述:只見壩體高高,壩上左右各安有一個大軲轆。船停在壩前,操作的人用拇指粗的鋼纜套住航船,然後,有許多人如牛車水般轉動大軲轆,船就緩緩地爬上壩頂,等鬆開鋼纜,船就呼啦啦衝進了江裡。整個車壩過程,驚奇又刺激。
如今,壩不知何處去,還能見到的是一個單孔水泥閘門。
沿河據說有三座涼亭,如今還存兩處。分別是上涼亭、中涼亭、下涼亭(已拆除)。
從1號線地鐵西站沿河直走幾百米,進村,便可以看到第一座涼亭。
地鐵站出來有公車,但是不用乘坐,直接步行,很快就會看到村口。因為疫情關係,目前此處還不允許私車出入。
暫寄足乎欲行且止,
雨夕風晨也堪託足。
請息肩矣少住為佳,
南來北往到此問津。
第二處涼亭:
走出村子便是姚江邊,立有一牌,大西壩渡,又名曰藍公渡。
藍公,何許人也?藍公,引人遐思的二字,直覺會是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啊。當地詢問,網絡搜索,然後網絡求問,都不知藍公渡來歷。搜到一首梁祝老劍寫的《你如實說,到底有沒有遇見過那隻蝴蝶?》,以此作為這次大西壩半日遊的結尾吧。
你如實說,到底有沒有遇見過那隻蝴蝶?
梁祝/老劍
我站在姚江邊上,擔心錯過一場愛情。
我擔心茫茫人海中,她認不出他。
擔心泥土內外,有比愛情更重要的味道。
上船,上船,梁兄!
你看這姚江南岸,這鄞縣地界。
你看這船槳攪動水面,看這擺渡。
梁兄你看這大西壩,你看這壩後的高橋鎮。
你看,你看,我沿西塘河下行二十裡,
進瞭望京門,梁兄,我把浙東運河跑到頭,就去嫁人。
我站在九龍墟邊上,擔心錯過一場死亡。
我擔心如果沒有一場約定,
生命的力量會被姚江的大水淹沒。
上岸,上岸,梁兄!
你看這草橋,你看這樓臺,
你看這看不見的三載同窗,和看得見的十八相送。
梁兄你看這藍公渡上南來北往之人。
你看,你看,我已經用盡女扮男裝的伎倆,
我只有以命相挾,才能夠上岸,才能撲到你的身邊。
我站在高橋鎮的邊上,擔心錯過一個傳說。
我問艄工,擺渡了一輩子,
你如實說,到底有沒有遇見過那隻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