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在小村裡沉默!寧波高橋大西壩,用水抒寫的歲月之歌

2021-01-12 文藝花語

明州鎖鑰,運河古村大西壩,沉澱了歷史文化底蘊。

特色:獨特的「船型」聚落格局、獨特的「大西壩河+臨河長街+長弄」的街巷水系格局。環境特色:濱臨江邊,傳統「一字型」長弄,歷史工程遺址、涼亭、題刻、埠頭、古橋、大樹等環境。

東風搖曳,冉冉煙波,江南綠意染衣襟。清澈的河水,倒映著一幅春天的畫卷。畫卷裡,曾經船舶通行,舟楫林立。那兩岸的綠啊,是一曲生命的讚歌。

宋代吳潛《如夢令》:

插遍門前楊柳。又是清明時候。歲月不饒人,鬢影星星知否。知否。知否。且盡一杯春酒。

閒向園林點檢。又見小桃開遍。切莫便飄零,且為春光留戀。留戀。留戀。待我持杯深勸。

江上綠楊芳草,想見故園春好。一樹海棠花,昨夜夢魂飛繞。驚曉。驚曉。窗外一聲啼鳥。

且盡一杯春酒,且為春光留戀,待我持杯深勸,窗外一聲啼鳥。

問一句知否知否,這流傳了將近千年的詩歌,如今正好描摹了如此美景如畫卷?

吳潛(1195-1262),安徽寧國人,南宋嘉定十年狀元及第,官至左丞相,吳潛曾兩度主政寧波。主政寧波期間,他在水利方面功勳卓著。

大西壩是杭甬運河的要津,宋寶祐元年(1253),吳潛規劃而築。它能防洪防澇、阻鹹蓄淡、兼通舟楫,是中國大運河內河航道與外海相連的節點,寧波因此具有了運河城市和海港城市的雙重身份,成為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端點之一。如今,大西壩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隨著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作為中國大運河最南端的寧波大西壩,曾經是河海聯運,是大運河連接世界的大通道,也是先人和歷史饋贈給我們寧波的一份豐厚的遺產。

而今,它仍然在小村裡沉默。

大西壩是杭州至寧波的水路要道,也是過去進入寧波府城最後一段杭城的必經之路。歷來,北來上任的顯貴高官、上京朝覲的當地府尹,都經大西壩來往。這就說明了最初,大西壩的老百姓以壩為業,每天都和船形影不離。

在建村落的時候,大西壩村的形狀看過去就像一個船形,村的中間有三根長弄堂,就象徵著船的三道桅杆和船的兩隻眼睛。船尾的炮樓為船錨,除了炮樓已經拆除,其它的風貌保留到今天。

此炮樓非軍事設施,而是作為瞭望、航標、發號令的高塔。往時有重要的官船將要經過大西壩時,它就會號炮三響,令沿河的船隻肅靜迴避。如今,炮樓不知何處去,但是弄堂還能看到一些往日的風貌。

大西壩的壩頭有一座「普渡庵」,庵邊有「雷祖殿」,在「普渡庵」與「雷祖殿」凹進的地方,有一個「官廳」,它是專供官船過壩時官員休息的地方。現在這些也無從尋找了!還能尋見的有一處「三聖殿」。

古代,壩上有20人日夜值班,船隻過壩時,壩上人員用繩索套住船尾,20人分站四邊緊挨木棍。壩底用石板砌成「十字形」,石板上鋪有椽木,隨著號子聲用力推棍,如推磨船般不停轉動。扣住的繩索慢慢被絞緊,逐漸將船牽引到壩頭,一旦船頭壓住被滾動的椽木,利用車輪原理,船就慢慢過了壩心,只要船隻過半就會毫不費力地滑下去,過壩後航至寧波。

曾讀過一段見過車壩的作者描述:只見壩體高高,壩上左右各安有一個大軲轆。船停在壩前,操作的人用拇指粗的鋼纜套住航船,然後,有許多人如牛車水般轉動大軲轆,船就緩緩地爬上壩頂,等鬆開鋼纜,船就呼啦啦衝進了江裡。整個車壩過程,驚奇又刺激。

如今,壩不知何處去,還能見到的是一個單孔水泥閘門。

沿河據說有三座涼亭,如今還存兩處。分別是上涼亭、中涼亭、下涼亭(已拆除)。

從1號線地鐵西站沿河直走幾百米,進村,便可以看到第一座涼亭。

地鐵站出來有公車,但是不用乘坐,直接步行,很快就會看到村口。因為疫情關係,目前此處還不允許私車出入。

暫寄足乎欲行且止,

雨夕風晨也堪託足。

請息肩矣少住為佳,

南來北往到此問津。

第二處涼亭:

走出村子便是姚江邊,立有一牌,大西壩渡,又名曰藍公渡。

藍公,何許人也?藍公,引人遐思的二字,直覺會是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啊。當地詢問,網絡搜索,然後網絡求問,都不知藍公渡來歷。搜到一首梁祝老劍寫的《你如實說,到底有沒有遇見過那隻蝴蝶?》,以此作為這次大西壩半日遊的結尾吧。

你如實說,到底有沒有遇見過那隻蝴蝶?

梁祝/老劍

我站在姚江邊上,擔心錯過一場愛情。

我擔心茫茫人海中,她認不出他。

擔心泥土內外,有比愛情更重要的味道。

上船,上船,梁兄!

你看這姚江南岸,這鄞縣地界。

你看這船槳攪動水面,看這擺渡。

梁兄你看這大西壩,你看這壩後的高橋鎮。

你看,你看,我沿西塘河下行二十裡,

進瞭望京門,梁兄,我把浙東運河跑到頭,就去嫁人。

我站在九龍墟邊上,擔心錯過一場死亡。

我擔心如果沒有一場約定,

生命的力量會被姚江的大水淹沒。

上岸,上岸,梁兄!

你看這草橋,你看這樓臺,

你看這看不見的三載同窗,和看得見的十八相送。

梁兄你看這藍公渡上南來北往之人。

你看,你看,我已經用盡女扮男裝的伎倆,

我只有以命相挾,才能夠上岸,才能撲到你的身邊。

我站在高橋鎮的邊上,擔心錯過一個傳說。

我問艄工,擺渡了一輩子,

你如實說,到底有沒有遇見過那隻蝴蝶?

相關焦點

  • 浙江發現延續五千餘年聚落 將完善寧波考古學文化序列
    圖為東門村遺址馬橋文化房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供圖中新網寧波12月17日電(江楊燁)12月17日,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了解到,寧波已完成慈城東門村遺址考古挖掘。據了解,東門村遺址自河姆渡文化四期至明清時期,幾無間斷,延續五千餘年。該遺址將完善寧波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圖為東門村遺址出土馬橋文化遺物 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供圖東門村遺址位於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東門村舊址,遺址北部和東部原本臨近小山丘,大體處於C形山岙內,海拔約2.6米,分布面積約18000平方米。
  • 小村「慢生活」
    畢竟,五花八門的「便宜」壓根就沒有,何必妄想「佔便宜」哩,小村裡任何人家都是該咋樣、還咋樣——這才是生命的血脈。正應了李白那首詩:「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小村的時光,感覺更慢一些。街巷裡,或長或短的日子並不引人注意,民間物事,大都容納在春夏秋冬裡。從容緩慢,不慌不忙。除非最忙的時節,農活兒一茬兒壓一茬兒,小村的運行節奏,或快或慢地行進著。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歌唱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鼓樓大歌、聲音大歌、敘事大歌、童聲大歌、戲曲大歌、社俗大歌、混聲大歌等七種。侗族大歌的內容,通常是模擬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如果按其風格、旋律、內容、演唱方式可分為四類:即嘎所(嘎獲)、嘎嘛、嘎想、嘎吉。
  • 活在文化遺產中的人
    翻開評論欄,出人意料的是專輯第一首單曲《蟬之歌》的熱評竟是飯圈文化的縮影——"感謝某男團讓我了解了這麼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2019 年末,綜藝《十一個少年的秋天》展現了流行文化與傳統民俗碰撞的景象,粉絲群體借星光窺見了大山深處的寶藏,愛屋及烏的他們在搜索欄裡鍵入偶像的名字和侗族大歌。
  • 寧波要出硬招!保護利用河姆渡文化
    寧波要出硬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考古工作的重大歷史意義和深遠現實意義,全面部署了我國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工作的重點任務,為我們開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責任感緊迫感,讓寧波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有魅力,讓寧波人民接受豐厚的歷史文化滋養。
  • 寧波井頭山遺址是目前中華海洋文化遺址中最古老的群落
    專題研討會現場  周子豪/攝8月8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餘姚市政府主辦,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執行承辦的「井頭山、河姆渡與海洋文明」專題研討會在浙江寧波舉行,金翔龍、劉曙光、趙輝、柴曉明、姜波、劉斌、方向明、孫國平等專家齊聚寧波對寧波餘姚井頭山遺址考古現場進行實地調研後
  • 德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就是全球知名組織推薦的最值得一看的「旅遊景點」。我在德國的時候(2012年前後),記得德國有33個(35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定的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這幾年應該又有增加。
  • 《器物滋養》:13日本陶瓷藝術家教你「用之美」和文化遺產
    這就是「用之美」,民間藝術之父柳宗悅經常談論的「用之美」,即「因使用而誕生的美學」。在金先生的陶瓷藝術之家師城吃飯後,項先生觀察到半球形的陶罐比家裡的洗手盆大,他可以用作烹飪鍋和盤子容器,在煮好之後,他被直接放在桌子上,壺不深,圍坐在桌旁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壺裡的東西。「食物用嘴嘗,用眼睛吃,肚子眼睛都溫飽。
  • 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國已上榜23處
    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達到23處,成為擁有遺產工程類型最豐富、分布範圍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很多人會好奇,聽說過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那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呢?除了最新加入的四處,中國還有哪些水利工程被列入了榜單?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怎樣的意義呢?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 感受穿越歲月的文化魅力
    在網上,敦煌莫高窟推出線上免費參觀和研學活動,促進文化與旅遊資源深度融合;在線下,遊客們走進西北大漠,感受穿越歲月的文化魅力。歷史與現實,在此刻融為一體。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穿透時光的,是堅守的力量。
  • 南北非遺攜手世界遺產啟航揚帆,《帆影弦歌萬千重》再訴大運河不盡...
    12月11日,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北京舉辦發布會,編劇楊建業、導演李學熹、主演吳茜等出席了此次發布會。該劇講述蘇州昆班北上,在大運河上跌宕起伏的故事。《帆影弦歌萬千重》是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也是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非遺原創劇目展演作品。該劇將於2020年12月25日在北京隆福劇場首演。昆班北上,豪邁溫婉訴說悲喜故事明成祖遷都北京,蘇州崑曲社瑞霞班班主蘇九鳴也決定從大運河北上,遷班京城,發揚崑曲文化。瑞霞班的蘇媛容貌俊美、技藝高超,有眾多追隨者,又因思念失散的戀人河上飛不願背井離鄉,離開蘇州。
  • 這些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請別再錯過
    …… 小知識:世界文化遺產是什麼? 世界文化遺產一項由聯合國支持、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達53處,現居世界第一位。
  • 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引領中國文博
    新華社杭州11月4日電(記者 馮源、段菁菁)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成為引領我國文物博物館行業發展的「鮮明旗幟」,一批高水平的保護、管理、監測、展示項目的實施,有效地改善了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傳承延續了突出普遍價值。這是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4日在杭州表示的。
  • 全華班「教育天團」助力寧波「高橋」蝶變……
    (高橋蒲家板塊-稀飯裡)四校齊發!| 高橋,教育迎來「春天」?隨著高橋,大量新建小區的陸續建成與交付,讓高橋原本未飽和的教育瞬間達到了他最高的「峰值」,讓當地市民硬生生的感受到了「高橋教育的問題」的嚴峻性,更是不少市民在網上發聲「呼籲高橋儘快規劃學校」,正因為這批「新/老高橋人」,讓高橋這片「熱土」充滿了發展的活力,所以對高橋教育提出的「需求」也是情理之中。
  • 浙江城市雕塑評選揭曉寧波三件作品獲獎 見證寧波文化底蘊
    它們是一座城市的傳神之眼,它們承載著世界藝術凝固的語言,告訴八方來客,港城寧波是一座有7000年文化傳承的古老城池。 近日,「浙江省第四屆城市雕塑評選活動」中,寧波參評作品,寧波地鐵二號線《空港鑄夢》喜獲金獎;中山路上公共藝術《浙東學派》、《聽風起航》獲銀獎;市城雕辦獲優秀組織獎。
  • 寧波慶安會館,甬東天后宮,京杭甬運河世界遺產點,緊鄰安瀾會館
    本次行程是京滬甬大運河巡遊系列的第一站,主要是的甬江入海口、寧波運河段四大世界遺產點和運河 替代作用的中大河。大運河寧波段的四大世界遺產點,主要是慶安會館、水則碑、三江口和永豐庫遺址。本文主要介紹慶安會館。
  • 希臘的18個世界文化遺產
    提到希臘,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藍與白的浪漫世界, 但是作為一個文明古國, 希臘不僅僅有著浪漫的一面,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今天便來帶大家簡單回顧一下希臘的18個世界文化遺產。
  • 感受穿越歲月的文化魅力(金臺隨筆)
    一代代敦煌人用無數個日日夜夜丈量千年時光,也以默默奉獻回應著歷史深處的文化召喚敦煌文化,博大精深,美輪美奐。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那些氣象盛大、絢麗多姿的歷史文化遺產,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
  • 黃山世界遺產裡的清代豪宅,木柱136根,雕刻工藝讓人嘆為觀止
    一直很喜歡到安徽旅遊,尤其喜歡黃山市,這裡不僅擁有省內名氣最大的風景區-黃山風景區,還是古徽州文化的發源地,徽派建築、徽州雕刻聞名世界,徽劇還是京劇的前身,徽商是中國儒商代表,曾經名噪一時。黃山旅遊景區較多,宏村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古村落。
  • 皖南一古村落,被歲月斑駁了粉牆黛瓦,風景之美堪比黃山
    是「三山五嶽」中的三山之一,它有著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譽,又有「黃山歸來不看嶽」之說,被列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而安徽作為著名的旅遊大省,遠比黃山美麗,就像皖南的古村落,城牆被歲月斑駁,大和被風霜枯萎,每一個地方都美得像一個遙遠的夢,讓人想慢慢探索,細細品味,今天說的是皖南一古村落,被歲月斑駁了粉牆黛瓦,風景之美堪比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