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到女性論壇「噶鬧猛」感謝「半邊天」:出鏡的是男同志多...

2020-12-12 瀟湘晨報

11月17日,「女性的力量」——2020上海智慧女性讀書講壇上,上海市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獲得頒獎。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抗疫先鋒——張文宏、李曉靜、陳維也來了。「我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兩個多月,鏡頭上出鏡的肯定是男同志多,幹活幹得吃力的肯定是女同志多。」復旦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笑言,「很多人見到我肯定要說,張文宏怎麼又到女性論壇來『噶鬧猛』」。張文宏是來感謝的,「謝謝所有的女性醫護人員,你們是這場戰疫中不可或缺的堅實力量。」

張文宏直言,不論在上海亦或是武漢,女性的身影從不缺少,她們實實在在做了很多事。讓整個抗疫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並取得最終勝利的一股重要力量就是女性。女性在抗疫當中發出的聲音不是很響亮,因為她們從來沒有在說做了什麼,而只是在默默地做著很多工作。

「疫情以何種方式結束,很多人不能給你非常明確的答覆。但是我相信這一次疫情的最終結束方式,必須是依靠人類的管理能力和人類的協作能力。而在整個社會的大協作方面,離開女性是很難進行下去的,因為女性更傾向於一起協作,達成共識。在協作和共識中把抗疫工作向前推進。」

上海市婦聯主席徐楓在致辭中說,在這眾志成城、波瀾壯闊的戰疫之中,女性撐起了半邊天,全國馳援武漢和湖北的女性達到2.8萬人,佔到了三分之二。上海援鄂1649名白衣戰士中,有1089位女性。

在抵抗新冠疫情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女性的力量從未缺席,且無可替代。各行各業中不凡的女性乘風破浪,繼續展現生命的力量。

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護理部主任李曉靜,上海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領隊,身為退役軍人的她,曾出徵過「北京小湯山」及四川「5·12」大地震。此次疫情她帶領上海援鄂醫療隊中唯一一支由50名護士組成的團隊(危重護理隊)奔赴武漢金銀潭醫院。今年榮登《上海援鄂醫療隊英雄榜》,並被評為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

李曉靜在演講中指出,1月23日,武漢封城。當天晚上她就鄭重寫下請戰書。「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三次請戰」。1月27日晚,作為領隊,李曉靜帶領著上海16個區、40家醫院的50名護士,這也是上海唯一一支只有護士的醫療隊直奔武漢,出發時她們莊嚴承諾「50人去,50人回」。

出發後,李曉靜才被告知將會去當時新冠疫情的風暴眼——金銀潭醫院。在到武漢的火車上,李曉靜一夜沒睡,在頭腦裡做了無數種設想和應對方案,後來發現,實際的困難遠遠超過她的想像。

「剛剛到金銀潭醫院的時候,沒有護工,沒有保潔員,我們就當護工,當保潔員,早期人員和防護物資不足,護士一般要持續工作七八個小時,甚至10多個小時,兩層口罩戴起來,我們也有點缺氧,最簡單的靜脈輸液都變得異常艱難,透過護目鏡上的汗水流下的縫隙來看血管,我們蹲著,跪著。工作一會會兒,就開始出汗,被汗水浸溼的衣服從頭到尾貼在身上,等下一波忙起來,又是一身汗,反覆幾次下來,冰火兩重天的感覺太難忘了。」

出於節約裝備、節約時間的考慮,護士們在「駱駝」和「水牛」之間切換。開工前當駱駝,儘量少喝水,避免上廁所,甚至有護士在上班前十小時就不喝水了;下班當水牛,一下子灌幾瓶水,碰上特殊的那幾天,只有穿上紙尿褲,才能解決尷尬的狀況。「當時無論是體力還是其他,確實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英雄」的外衣下,她們是一群平凡的護士,一群有血有肉的有家庭、有喜怒哀樂、有牽掛的人。她們也有過恐懼,殘酷的現實與親人深切的關懷撕扯著她們柔軟的內心。李曉靜曾因為自己進病房少帶一個外科口罩而偷偷地吃了兩周的藥,直到兩周後沒有異常狀況出現,才放下心來。

2020的春天,在援鄂的4.26萬醫療隊員中,護士佔了近7成,在這場疫情的戰爭中,護士群體用實際行動中踐行著「忠貞職守,務謀病者之福利」的誓言。

李曉靜感慨,因為工作太過繁忙,而在無意中忽視了家人,讓他們被動地一次次接受她的出徵。「在醫院工作的日子裡,我把耐心都給了那些在疾病中煎熬的病患,回到家卻把疲憊不堪的那一面給了最親的人,這些是我沒有做好的地方,面對家人,心存歉疚,也在努力地彌補。」新時代的職場女性既要對社會有責任,還要對家庭有貢獻,殊為不易。

中華人民共和國浦東海事局副局長陳維,是2020年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她被譽為海事領域的「女福爾摩斯」和「共和國水上安全的守護者」。她在海事危防領域首創的「三步開箱查驗法」能精準找到瞞報危險品。她立足海事危防監管一線工作18年,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護水域環境清潔、自貿區建設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她在演講中談到,

最浪漫的工作背後需要多一點用心和堅持。她常常在烈日下、寒風中往返,常常與有毒的危險品近距離接觸,一直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做一件事。她說這份她熱愛的事業常常給她力量。因為有越來越多勇敢的無畏女性,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衝鋒陷陣,成為頂梁柱。

上海閔行區莘莊鎮康城社區黨委專職副書記、康城社區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張軍萍及其團隊所管轄的上海最大的開放式社區——康城社區,做到了全社區0感染、0疑似記錄。她堅守崗位、不畏辛苦,連軸駐守社區90天,每天在崗超過18個小時,日行2萬步「地毯式掃樓」,帶領群眾築牢了疫情聯防聯控的「銅牆鐵壁」,彰顯了上海社區治理的「精」與「情」,無愧為滬上最大開放式社區「戰疫」的「把關」人。

由上海市婦女聯合會、新民周刊社聯合舉辦的智慧女性讀書講壇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 由上海市婦聯和新民周刊聯合推出的抗疫書籍《女性的力量——中國抗疫戰中的上海女性》舉行首發儀式。這本抗疫書籍梳理了中國抗疫大事記,涵蓋「最美逆行者」「激活上海『免疫』系統」「復甦和堅守」「撫慰心靈」四大專題,匯聚了上海各行各業女性的抗疫故事。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青科會大健康論壇上,張文宏的發言信息量太大了!
    青科會大健康論壇上,張文宏的發言信息量太大了!10月18日,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大健康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作了主題為《走向未來:科技抗疫的現狀與挑戰》的主旨報告,還是那麼風趣幽默、深入淺出。
  • 張文宏背後的「國家隊」有多牛?1923年就救援日本關東大地震!
    憑藉一句「不能欺負老實人、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華山醫院的張文宏圈粉無數,成了13億網民最信賴的正能量醫學專家。近日,張文宏背後強大的團隊正式出徵馳援武漢!2月4日,張文宏所在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派出的第一支醫學救援隊抵達武漢,46位救援隊員、6輛移動救援車已開展危重患者的救治。值得注意的是,這支「整建制野戰醫院」隊伍中包含了22名黨員,近一半救援人員是黨員同志。
  • 從律師到高夥,律界她力量正在綻放!女性合伙人管理思維高峰論壇...
    多任務轟炸下,飛人女律如何管理時間?  管理,一個令大多數律師感到心力交瘁的事兒。  女性合伙人既要兼顧工作和家庭,還要帶領團隊完成目標,在追求高效、掌握平衡的同時,更要懂得協同管理的重要性。每個落到實處的環節,考驗的不止是專業能力,更多的則是管理能力。
  • 張文宏說每天喝它可以延長壽命,不是牛奶而是咖啡
    「男同志喝咖啡可以延長壽命,女同志喝咖啡好像表現不明顯,因為女同志本來壽命就挺長的。」近日,繼「多喝牛奶」之後,「最硬核醫生」張文宏在採訪中又聊到了咖啡,「這個結論是一些大數據統計的,但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的,喝咖啡沒什麼壞處。」
  • 嘉賓縱論女性電影「困境與夢想」 「女性電影論壇」昨日舉行
    「女性電影,困境與夢想」圓桌對話現場。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葉子申) 「我想請現場所有的男嘉賓和男性觀眾都起立,接受一下女性同胞的掌聲。因為在這裡,你們是關鍵的少數!」昨天,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系列活動的重要配套活動——女性電影論壇剛開場,主持人楊瀾就開了一把玩笑。這恰好暗合了本次論壇的主題。  本次女性電影論壇以「女性電影,困境與夢想」為主題,旨在通過對電影中女性形象的分享,探討當下社會對於女性角色的期待及女性在生活境遇下的人生困惑,以期喚起更多人對女性電影的關注,以及對女性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和生存困境的關注。
  • 張文宏防疫秘笈火到全世界,為他「火線」出書的這家上海出版社也有...
    醫學出版是上海科技出版社素有積累的強項,社內有西醫編輯部、中醫編輯部、《大眾醫學》雜誌編輯部、醫學科普編輯部等多支精兵強將。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馮強醫生在方艙醫院 董天曄 攝合力:長期資源積累「出版人沒有能力衝到一線
  • 《地獄男爵》中的黑暗怪物:芭芭雅噶
    雖然在這部《血皇后崛起》中的出場不多,但芭芭雅噶其實是整個《地獄男爵》系列裡的大BOSS之一,在初代故事中就已經登場,始終和地獄男爵保持著「相愛相殺」的關係。不過她很快預感到了這個王朝將來的命運,於是拒絕繼續為皇室服務,離開了聖彼得堡,進入廣袤的西伯利亞隱居。就是在那裡,芭芭雅噶遇到了當時還是一名年輕東正教僧侶的格裡高利·拉斯普廷(Grigori Rasputin,就是後來和納粹科學家一起將地獄男爵召喚到人間的那個邪術師)。
  • 《地獄男爵》中的黑暗怪物:芭芭雅噶
    雖然在這部《血皇后崛起》中的出場不多,但芭芭雅噶其實是整個《地獄男爵》系列裡的大BOSS之一,在初代故事中就已經登場,始終和地獄男爵保持著「相愛相殺」的關係。 不過她很快預感到了這個王朝將來的命運,於是拒絕繼續為皇室服務,離開了聖彼得堡,進入廣袤的西伯利亞隱居。 就是在那裡,芭芭雅噶遇到了當時還是一名年輕東正教僧侶的格裡高利·拉斯普廷(Grigori Rasputin,就是後來和納粹科學家一起將地獄男爵召喚到人間的那個邪術師)。
  • 半邊天!電競女生為何越來越多?
    據《2019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中介紹,2019年,中國女性用戶規模為3億,佔國內遊戲用戶總規模的46.2%。由此可見,在傳說中的直男運動中,女性如今也佔「半邊天」了。 電子競技迄今為止已經發展了近20年了,早期的電競項目星際爭霸、CS、FIFA、魔獸爭霸到如今的王者榮耀、英雄聯盟、守望先鋒,女性玩家越來越多,為什麼玩遊戲的「小姐姐」越來越多?
  • 張文宏說「不要再悶家裡了」是什麼情況?具體詳情是什麼?
    【張文宏說不要再悶了】一直叫大家「悶在家裡」的張文宏說:「今天不會呼籲大家再次悶在家裡」在昨天舉行的「戰疫新常態下的青少年體育與健康」在線論壇上,張文宏表示:「我不能決斷疫情何時結束,但今天不會呼籲大家再次悶在家裡。就算悶,也是特定區域的特定人群,其他地區的大多數人應該是維持原來的態勢,要活動起來。」
  • 「華山感染」年終沙龍段子多,張文宏許了什麼願?
    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第一排的角落坐了3個多小時,被安排在最後一位發言。旁聽了半場後,海岸君的感受是,與其說是張文宏讓華山感染科一戰成名,倒不如說是有了強大的感染科,才成就了今天的張文宏。一周前,華山感染官微就預告了這場學術沙龍,並附上了講者信息。沙龍由感染科副主任張繼明和抗生素研究所所長王明貴主持。在武漢和上海兩地參與抗疫的感染科和抗生素研究所醫生暢談這一年來的感悟。
  • 女性能否撐起"半邊天"?上市公司董事會男女比例有最新變化,哪一方...
    在資本市場的掌門人隊伍中,女性是否能撐起「半邊天」?在MSCI全球指數(MSCI World Index)中,達到至少有三名女性董事這一門檻的公司佔比出現顯著上升——從2019年的51.1%上升到2020年的57.6%。
  • 你好,同志!
    有時看起來,他的裝扮有點同志味道,但他是標準的異性戀。他橫跨「兩界」的扮靚舉動,讓都市玉男這個類型風靡全球。在日本和韓國,許多精英男都會花大把的錢扮靚,他們會用接近膚色的化妝品,相當部分人還做整形手術。不光他們,不少政要也是如此。
  • 《上錯花轎嫁對郎》至今:男一糊了,男二沒火,男三卻紅遍半邊天
    一般情況下,觀眾在觀看影視作品的時候,大部分都會先關注到劇裡面的主角,畢竟主角的戲份是最多也是最容易出彩的,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演員,希望自己能夠在影視作品裡面主演,不過有些時候,某些影視作品裡面的主演未必就能夠走紅,就像當年的《上錯花轎嫁對郎》這一部電視劇就是如此,男一糊了,男二沒火
  • 張文宏稱全球疫情可能要連續一到兩年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今日與人民日報連線時表示,全球疫情可能要連續一到兩年,輸入性偶發病例或成常態。張文宏稱,這次疫情到現在為止沒有結束,全世界的疫情可能要連續一到兩年,也就是說在未來三個月以後或三個月當中都有可能整個世界會重啟, 整個世界重啟的一個標誌就是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輸入性偶發病例。
  • 你心目中噶超級英雄系邊個?
    咁如果宜家問關於【超級英雄】呢四隻字第一時間你會捻到D咩?超人呢個名詞系小朋友噶眼中系一個好犀利噶存在唔單止永遠戰無不勝仲代表住正義噶一面細個睇完之後我地會知道超人系代表住正義、保護人類無所不能噶設定令到每個小朋友都曾經有幻想自己成為超人的一日後來我地慢慢接觸到更多英雄蜘蛛俠蝙蝠俠
  • 律她|女性合伙人管理思維高峰論壇,冬月初五,幕啟天同
    多任務轟炸下,飛人女律如何管理時間?管理,一個令大多數律師感到心力交瘁的事兒。女性合伙人既要兼顧工作和家庭,還要帶領團隊完成目標,在追求高效、掌握平衡的同時,更要懂得協同管理的重要性。每個落到實處的環節,考驗的不止是專業能力,更多的則是管理能力。
  • 夏季熟食受歡迎,嘉興老字號開進田林「噶鬧猛」
    連日來,氣溫持續走高,眼看著申城就要開啟「燒烤」模式,越來越多的熟食走上了市民的餐桌。記者日前在徐匯田林東路發現一家「臉生」的熟食店前,排隊的市民絡繹不絕,仔細詢問,才知道,原來是嘉興的老字號開到了上海老城區,雖然是老店新開,但沒幾日就擁有了不少回頭客。
  • 第「醫」線|原來張文宏是這樣看門診的,別人覺得他累,但他卻說……
    穿上白大衣,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這位自帶男主光環的全民偶像,如約出現在門診,此刻的他只有一個身份——病人期盼的「張醫生」。圖說:張文宏在看門診 左妍 攝(下同)「坐飛機來看我,是為了表白呀?」拉著行李箱走進診室的李先生,是當天下午的第一號病人。
  • 戰疫雙俠高峰對話張文宏、吳凡將出席2020世界人工智慧健康雲峰會
    從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經過長達半年多的抗「疫」戰,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風險仍然客觀存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在傳染病的預警、追蹤及防控中取得了多大的成效?對未來國內外持久抗「疫」戰有哪些啟示?AI如何應對全球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