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教育--每周一劇

2021-01-11 眯呱家族大語文口才

課程階段

1星3-5歲兒童戲劇啟蒙階段

2星5-7歲兒童戲劇成長階段

3星7-9歲兒童戲劇探索階段

4星9-12歲兒童戲劇創作階段

5星7-15歲兒童劇團

「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由此可見: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故事屋得點點滴滴

本周故事屋戲劇主題《玩具總動員》讓孩子們從真實生活情境入手,鍛鍊自我管理,獨立行動,有條理歸納的能力。通過表演故事裡的人物,去發現整理好自己物品的重要性。為此,媽媽們可以減少「嘮叨」只要跟孩子一起走進生活的情境,把生活變成藝術。相信孩子們將感受到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這對他們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表達自我

針對於8歲以上的學員,故事屋課程設置進入了探索和創作階段,戲劇的魅力不僅僅就是表演的魅力,本周通過情境表演、想像創造,在自我搭建的情境之中,了解掌握莎士比亞的又一經典力作《威尼斯商人》。從文學的角度看,莎士比亞的作品語言優美;從歷史的角度講,莎士比亞的作品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代表作;從文化的角度講,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從現實意義上和道德上講,莎士比亞對人類美德的讚美值得我們深思。為此在本周課程繼續暢遊歐洲文學藝術殿堂,不僅增進了知識積累,還逐漸提升著美學素養。

快樂的瞬間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假如每天只有學而不去溫習,效果不會很理想。加油故事屋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期待本月底孩子們精彩的作業展示

相關焦點

  • 在西部燃起戲劇教育之火 2019IDEC國際戲劇教育論壇盛大開幕
    「如果戲劇教育是一團火,我們要讓戲劇教育之火燃燒成燎原之勢。」瑞美森科技教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楊英為此次論壇寄予了美好的願景。 此次論壇,邀請到國際知名戲劇教育專家國際知名戲劇教育專家、世界戲劇教育"範式之父"、英國華威大學教授Jonothan Neelands,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Manon van de Water,IDEC國際戲劇教育大會資深講師張桂剛,IDEC國際戲劇教育大會組委會成員蘇毅四位國內外頂級戲劇教育專家,為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名教育工作者分享戲劇教育先進理念與實操經驗
  • 限時免費觀劇|特佐普洛斯導演古希臘戲劇《特洛伊婦女》
    我真的很推薦大家看這部劇,因為有很多很多人問過我希臘戲劇是怎樣的,跟英國戲劇等其他歐洲戲劇有什麼不同。的確,像特佐普洛斯導演這樣帶著整個劇團來到國內演出是極少見的。想要看到看到原汁原味的希臘戲劇,得來到希臘,在雅典的上百個劇場,又或者是分布在希臘各地的古劇場,你都能輕易地感受希臘戲劇的魅力。
  • 抓馬教育:教育戲劇,到底是什麼?
    教育戲劇?啥是教育戲劇?是教演戲的嗎?這些問題在抓馬被問過N+1遍之後,今天正式來個「統一回復」:看看身在抓馬的最中心,大家都是怎麼說的!玩笑過後,抓馬必須要認真講一下,到底什麼是「教育戲劇」?戲劇是一種利用想像來學習的過程。孩子們參與到故事以及角色之中,從而探索複雜的問題、想法和感受。這些感受和思考是可以複製到生活中,並且帶給他們安全的體驗複雜事物的可能性。
  • 央視主持人「青蛙王子」劇東方兒童戲劇公開課——開講啦!
    晚上20:00,青蛙王子更是在線上直播間為藝培機構的校長和老師們分享了兒童戲劇教學技巧,並為加入「劇東方藝培幫幫團」的藝培機構準備了六大福利:一、《青蛙先生的藝小貓》線上+線下的教學方法+產品,適用年齡4~9歲孩子。
  • 聆聽名師聲音 | 第六屆IDEC戲劇教育實踐與應用大會回顧(一)
    聆聽名師聲音 | 第六屆IDEC戲劇教育實踐與應用大會回顧(一) 2020-12-09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迎開學第一課 戲劇進校園 | 學生情境朗誦劇《青春頌歌》匯報演出
    情境朗誦劇《青春頌歌》由編劇呂侑陽創作,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導演、演員聞小煒執導,講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大批文化青年,奔向上海,加入「左聯」,他們以筆作「槍」,用文字發出最有力的吶喊,出現了一批不畏強權不懼生死的英雄,成為左翼文化運動先鋒的故事。該劇是繼《青春之歌》《筆墨丹心》之後,虹口區教育局、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三度合作。
  • 教育戲劇的N種打開方式!名師分享英文戲劇教學的課堂實踐和校本融合
    (一)教育戲劇的內涵 教育戲劇(drama in education,簡稱 DIE)是通過戲劇學習方式, (三)整堂課課例研討 在課時和時間的允許下,每一學期可開展一次完整的教育戲劇教學。
  • 老師,您怎樣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 每周一問
    原標題:老師,您怎樣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 每周一問「每周一問」第144期「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
  • 風靡國外的戲劇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你對戲劇教育了解多少?我們為什麼需要戲劇教育?戲劇會給我們的孩子帶來怎樣的改變?......戲劇教育的誤區在國內,很多家長總是這樣的疑問:「戲劇表演課是培養演員嗎?」有的家長也會說類似的話:「我的孩子沒有表演基礎,不知能不能演好啊?」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 《十月少年文學》原創文學與戲劇教育論壇在京舉行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劇作家、長篇小說《霹靂貝貝》作者張之路,中國兒童音樂劇研究會副會長、資深戲劇導演、兒童戲劇教育工作者葉遜謙,北京市教委藝術處金帆藝術團評委王騏,兒童藝術活動策劃人郝燕,北京市朝陽區學生活動管理中心、朝陽區中小學生人文特色社團負責人吳超,俄羅斯編劇Stepan(俄),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導演梅凡;《十月少年文學》雜誌社負責人張曉莉、《十月少年文學》雜誌社編輯負責人冷林蔚等嘉賓出席了當天的論壇活動
  • 老師,您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 每周一問
    原標題:老師,您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 每周一問「每周一問」第139期「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
  • 教育戲劇解構繪本——《我愛幼兒園》
    但是最後,他愛上了幼兒園,因為那裡有琳娜老師,有好多的小夥伴,還有……歡迎來到騎士教育解構繪本欄目第十六期為大家帶來經典繪本《我愛幼兒園》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作者簡介如果孩子已經進入幼兒園一段時間,並且已經開始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父母不妨帶著孩子做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請孩子說一說幼兒園裡面除了老師以外,還有什麼人?例如:門衛保安叔叔、做好吃午餐的廚師、在花園辛勤工作的園丁等等。從外表、言語和行為等角度啟發孩子去觀察幼兒園裡面的工作人員,讓孩子說一說、畫一畫、演一演。
  • 教育戲劇|在情緒中療愈
    在這節戲劇課中,孩子們進行了一個關於情緒的主題。情緒是什麼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每當老師拍打鈴鼓,孩子就會轉換一種情緒的強度,從弱到強。孩子們先體驗了高興的情緒,在1級的強度中,有些孩子用微笑來表現;在2級強度中,有些孩子用大笑來表現;在3級強度中,有些孩子用笑得人仰馬翻來表現。
  • 《近代能樂集》:與西方戲劇相比,日本能劇的藝術感體現在哪裡?
    能樂(劇)被稱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戲劇藝術,與狂言、歌舞妓與文樂並稱為日本四大古典戲劇。在日語裡,能樂意為「有情節的藝能」。其腳本,也被稱為謠曲。因為能劇表現的是一種超現實世界,所以劇中的人物均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現。
  • 啟蒙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接觸戲劇
    ——摘自2020年世界戲劇日獻辭3月27日,是世界戲劇日。這是國際戲劇協會為戲劇專門創立的紀念日。往年的這一天,許多國家會開展多彩的戲劇活動,向觀眾展現戲劇的魅力,引領大家共享戲劇藝術帶給人類的精神財富。
  • 戲劇教育專家:朗誦藝術語言是二度創作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付程線上講授 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9日電(李雙南)16日至19日,第二期兒童戲劇朗誦教師培訓班在線上成功舉辦。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付程在講授中指出,朗誦藝術語言是以生活語言為依據、基於作者思想感情的二度創作。
  • 應用戲劇發展蓬勃 一人一故事劇場中國學校成立
    ,來自全國北京,上海、深圳及廣州等十多個城市的七十多位一人一故事劇場愛好者齊聚同聲同戲劇團與國際應用戲劇大師一起過足四天戲癮,並一同見證一人一故事劇場中國學校正式成立。應用戲劇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發源於歐美,自2005年左右開始由港臺傳播至廣州,逐步向國內發展,種類包括一人一故事劇場、教育劇場、心理劇、戲劇治療、論壇劇場、創作性戲劇等等。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故事屋戲劇教育
    獨闢蹊徑 寓教於樂故事屋戲劇藝術中心正是一家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的有責任感的文化製造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09年,隸屬於東方橋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兒童教育與兒童娛樂的跨界融合。故事屋戲劇藝術中心的文化製造道路非常獨特。
  • 戲「聚」涼山 戲劇沃土(解碼·城市味道)
    作為今年少有的線下舉辦的戲劇節,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在35個場地,舉辦50多部戲劇展演、400多場活動、多場戲劇論壇。立足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孵化、戲劇教育、戲劇旅遊等內容,秉承「戲劇即生活」的理念,戲劇節推動著涼山文化和旅遊的融合。戲劇演在涼山,人們遊在涼山,「戲」在涼山不斷上演。
  • 英語戲劇讓學生喜歡上這門學科
    用英語表演講述巾幗英雄故事此次英語戲劇展演中,彭浦實驗小學選取了劇本《花木蘭》,30名學生用英語表演的方式向世界講述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故事。每周二下午,學校設置了一節「長課」的學習,從項目主題的選擇、劇本的改編、表演、道具服裝,都由學生自行商討、參與。每個孩子在課程中找到自己適合的角色,在項目化學習的方式中進行團隊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