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刷微博、不追劇、走路平視前方不到處張望……那你可能還不知道派派。
派派最近聲量很大。不光微博上大張偉、關曉彤、王祖藍等十幾個明星發帖給這款 App 站臺;京滬的寫字樓裡也到處是「偷紅包上派派」的分眾廣告。有業內人士透露,派派這段時間僅線上推廣就花去了約 1600 萬。
在這波刷屏式的廣告衝擊下,今天派派在 App Store 社交免費排行榜上已經超過陌陌升至第 4 位,僅次於微信、QQ 和微博。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017年3月派派 DAU 146 萬,對應 MAU 640 萬;而派派官方稱,產品 DAU 去年底就已達 300 萬。
那麼看,派派的日活已經大於等於站在風口上的狼人殺了。但就像之前被 VICE 挖出的 QQ 黑界,身邊不少創投圈的朋友都表示對這款產品沒接觸、看不懂、玩不進去。雖然工商顯示,派派先後拿過來自墨池山創投、DFJ德豐傑中國基金、程鉑瀚創投等機構的三輪融資,但數個投資人表示,現在派派極其低調,不接觸資本,「甚至可能直接 IPO 了」。
神秘的派派到底是什麼?在玩了一周,並勾兌了 N 個派派玩家交流後,個人認為可以總結成這麼一句話:長得像 YY,本質是手遊,最後還可能是共享單車。接下來逐一拆解:
先劃派派官網上自我介紹裡的重點:定位熟人社交,玩法包括偷紅包、整蠱熟人、寵物養成、動態表情、自定義形象秀等。
事實上派派是從去年底才轉型熟人社交的。派派並不是個新產品,早在2013年其 1.0 版本就已上線。最開始派派是個模式類似語音時代 YY 的同城交友軟體,類屬陌生人社交範疇。2016年11月,派派首次在產品更新中強調了「微信好友」,鼓勵用戶邀請微信好友註冊,並給予紅包獎勵,這是派派決定轉型熟人社交的第一個信號。
後續就像現在 App 中呈現的,為激勵用戶導入更多熟人關係鏈,派派開始大量使用現金刺激。不僅每邀請一個好友註冊就能獲得系統派發的現金獎勵,就算是偷紅包,也只有偷微信好友的包裡才是真金白銀。另外,用戶的成長和任務體系也和拉新緊密掛鈎。
但是,派派在轉型之後並沒有大規模調整產品,之前的語音頻道、遊戲功能都被保留了下來,不同的是把虛擬貨幣升級為更刺激的現金回報。而這也是很多新用戶點進 App 中感到懵逼的原因:產品信息結構複雜,玩家上手門檻高。
不過在我看來,現在的派派也並非是熟人關係主導。這和用戶行為的出發點有關:派派用戶之所以願意往關係圈裡傳播,核心目的是為了升級或者拿紅包反饋,因此洗過來關係鏈也不沉澱在平臺上,偷紅包歸偷紅包,聊天還是會回到微博微信。派派裡用戶的互動,基本還是發生在家族成員間,和語音頻道裡,仍以陌生人關係為主。
不光不是熟人,派派也很難說的上是社交。
語音頻道、主播、家族,派派裡的這些元素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幾年前還在主打音頻社交的 YY。記得讀大學時,同寢室一妹子除了吃飯上課睡覺,幾乎所有時間都泡在 YY 上,和家族裡的朋友聊天、唱歌或者一起打勁舞團,時不時來個「線上的寶貝讓我聽到你們的聲音」。
但派派家族裡大家並不是這麼玩的。下載 App 第一天,我就被一個叫做「徘徊空谷」的小家族熱情收編,族長的聲音溫柔而嚴厲:「記得每天做任務,不做任務沒人要。」而和我想像中不同的是,「徘徊空谷」的家人們極少在群裡聊天,只有到打Boss凱倫,或者又有新人加入時,大家才會出現聊幾句。幾天後,因為沒有及時做任務,我被移出了家族。
我在「徘徊空谷」的經歷並不是個例。根據派派的規則,家族裡的人完成了搶紅包、搶水果等日常任務,不僅用戶自己可以得到工資,家族也能獲得相應積分。因此派派中的家族,更像一群共同完成遊戲任務的夥伴,協力合作,共分好處。相同的邏輯,用戶在派派裡當主播、向新人送禮物,也都是為了得到平臺所發放的獎勵。
以此來看派派並非典型意義的社交產品。相比之下,這款集合了多種輕度遊戲的 App 則更像是移動端的「開心網」。甚至我覺得,派派更應該和玩吧、蝦猜等產品歸為一類,而不是拿去和 YY 作比較。
先撇開派派在獲客方法上的爭議,來看一組數據:
《王者榮耀》DAU 1.2 億,《天天愛消除》DAU 1.4 億。《王者榮耀》玩一盤需要 20 分鐘,《天天愛消除》通一關可能只需要 1 分鐘。
我想表達的是,無論《王者榮耀》、《陰陽師》還是《狼人殺》,這些高人氣遊戲都是十分重度的,用戶需要花整段時間去消費。而《天天愛消除》,還有派派搶佔的則是用戶碎片化的遊戲場景。據QuestMobile 統計,派派用戶中 24 歲以下的佔 47.7%,25-30 歲佔 30.2%,31-35 歲佔 11.7%,是一款相對全齡化的產品。
當這批用戶上班或者上學時,他們不可能隨時掏出手機來一把《王者榮耀》,但打開派派偷個紅包是完全可行的,況且你還可能從中賺一點錢。一個網名染指流年的上班族妹子玩派派兩個月,沒給遊戲充過值。但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染指流年每天都會打開派派好幾次:「不聊天,做做任務就下了,只有在搶福袋的時候才會點到主播的頻道裡去。」除了派派,她基本不玩其它遊戲:「不喜歡(《王者榮耀》)這種戰爭遊戲,《勁舞團》也不玩,總盯著累。」
而資本也已下注過多個碎片場景的娛樂消費品類了。短視頻、條漫、以及最近概念很熱的迷你 KTV,都能通過這一思路解釋。
一面是鋪天蓋地的廣告,一面是源源不斷的紅包補貼,花錢如此大方的派派究竟賺了多少錢?
作為一款遊戲類產品,派派的盈利點很明確:買會員開特權、充鑽石買禮物。會員有白銀 VIP、黃金 IP 和白銀 VIP,定價分別為 30、168、648 元包月。玩家也可以選擇花 648 元購買 6480 顆鑽石。
雖然沒有具體數字,但根據 App Annie 的統計,派派扣除去掉費用後,iOS 端單日付費近 2 萬美元,以安卓為 iOS 的一半來估算,再加上渠道付費,可以預計派派日付費在 5 萬美元左右,那麼月收入約 1000 萬人民幣,年流水 1.2 億元。
其實玩家氪這類產品的動機和往 QQ 裡充紅鑽、黃鑽是類似的,最終他們通過這些虛擬榮耀想實現的是「我和其他人不一樣」的狀態,對應到平臺中,那就是富豪榜和名人堂裡的排名、以及個人資料中一串牛逼閃閃的裝備。在娛樂、消費渠道相對缺乏的下沉城市中,這類有錢有閒的氪金玩家普遍會更多,而根據 QuestMobile 的數據,派派超過 90% 的用戶都身處二線以下城市。
最後開個腦洞,現金流良好的派派還可能是什麼?
從派派的紅包提現規則中可以發現些有意思的信息。當你想把辛辛苦苦從好友那偷來的錢提現時,會發現並沒那麼容易,派派規定:1.用戶人物達到 20 級才可以提現;2.每天最多可以提現 3 次,最多可提 200 元並不能少於 30 元;3.現金帳戶是有有效期的,當月獲得的現金紅包有效期為當月以及下個月。同時派派顯示,用戶平均提現周期為 21 天。
也就是說,用戶從玩(就可能充值)到提現之間,有一段時間的時間差。那麼,當用戶足夠多、GMV 足夠高的時候,平臺就可以利用現金儲備做更多的事情,這和共享單車們的壓金說是一致的。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麼也就為派派不斷做獲客、拉新又找到了一個理由。
以上個人觀點,不代表36氪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