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玩具被搶,家長該「插手」嗎?專家:3種情況下家長必須插手

2020-12-22 母嬰說事

隨著天氣轉暖,小朋友們戶外活動的時間增多了,遇到其他小朋友的機會也增多了。

這時不少家長發現了一件尷尬事兒,孩子一多,矛盾就多。特別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還沒有完整的社交禮儀的概念,喜歡的東西總忍不住去搶去奪,於是孩子們總是哭鬧不斷,家長插手顯得很強勢,不插手又擔心孩子受欺負,真是兩難!

總教寶寶謙讓他人,結果孩子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問答平臺知乎上最近的一個熱帖說,自己家裡有個四歲多的男孩,平時很活潑好動,和鄰居家小三個月的弟弟是好朋友,兩個人經常一起玩。

但最近媽媽發現,鄰居弟弟在自己家玩的時候,由於自己經常告訴孩子要謙讓有禮,要照顧弟弟,所以弟弟想玩什麼就玩什麼,孩子從來不和弟弟爭搶。

但到了弟弟家玩的時候,弟弟什麼都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孩子通常就怯怯地站在一邊看弟弟玩,有時候明明委屈得要哭了,也不敢伸手要。

有天,爸爸給孩子買了一把玩具槍,孩子愛不釋手,睡覺都抱著睡,第二天弟弟來了也想玩,孩子不太願意,弟弟居然直接上手去搶,掛在了自己脖子上。

面對如此強勢的弟弟,孩子卻不敢維護自己的權利,而是含著眼淚拿起舊玩具玩了起來,看到這一幕的媽媽真是心痛如絞,怎麼教孩子謙讓,卻讓孩子變得這麼懦弱?

晚上,跟孩子聊天時發現,孩子特別害怕別人生氣,很在意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如果感覺對方要不高興了,寧願委屈自己去迎合,也不敢發表自己的想法。"這不就是討好型人格嗎?"這位網友說,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堅強起來?

孩子之間的鬥爭,這三種狀況下家長要插手

上文中的孩子在謙讓中變得懦弱,就是沒有理清"謙讓"和"權利"的關係導致的。當孩子之間產生了一些爭搶甚至矛盾,家長確實首先讓孩子自行嘗試解決,但這三種情況下家長應及時幹預:

1、 過分讓渡自己的權利

謙讓本身是一種美德,但這種美德是建立在對自己的物品、權利有充分認識和維護能力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一味迎合他人,不會維護自己的權利,那就不是謙讓而是怯懦了。

當發現有強勢的孩子強行壓迫自己的孩子、搶奪玩具而不是交換或分享時,一定要幫助孩子制止對方的行為。

特別是在孩子一歲左右開始建立物權意識的時期,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分享自己的物品。這時期是孩子分辨自我與他人的關鍵期,通過確認物品的歸屬來找到"自我",建立自信。

特別是家長遇到強勢的孩子總要求自己的孩子退讓,會導致孩子沒有主見、缺乏自信,遇到強勢的人本能地逃避。

2、欺凌他人,搶奪公共物品

自己的權利要維護,不代表要欺凌他人。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場合總是把公共物品據為已有、不願意和他人分享或一起玩,家長也要及時制止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能抱著"不吃虧就行"的想法,默許孩子欺凌他人。

幼兒園裡經常遇到這樣的小朋友,在公共用品區玩玩具時,恨不得將所有玩具都搶到自己懷裡,不願意讓其他小朋友參與,最終其他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只有這個孩子孤零零的總是一個人。

要知道,無論是將來學習還是工作,懂得合作的孩子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喜愛,太愛"吃獨食",只會讓孩子失去周圍的朋友,變得越來越孤獨。

3、搶玩具上升為"武鬥",試圖用暴力解決問題

當孩子慢慢長大,體力和肌肉力量都增長時,家長要特別關注孩子之間的爭執。兒童心理學認為,兒童的行為是衝動型的,有時手比腦子快,還沒想明白時可能已經用肢體去解決問題了。

八九歲的孩子已經具備相當強大的破壞力,一旦變為武力鬥爭,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因此,看到孩子過度憤怒、想動手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要讓孩子知道暴力是絕對不能解決問題的,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更不能看到孩子被欺負了,一急之下自己動手,給孩子做出不良示範。

兒童教育中,自我意識建立和矛盾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孩子情商高低,就取決於家長怎樣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你是優秀的家長,還是錯誤示範?

相關焦點

  •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該不該插手?大多數情況下沒必要,但這4種除外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該不該插手?以我個人觀點: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之間的爭鬥和矛盾都是家長沒有必要去插手的。如果家長頻繁的下場,幫孩子爭搶在孩子群中的利益,很可能導致別的孩子因此而不願意跟自己的孩子玩兒,讓自己的孩子受到群體的排擠,需要家長插手的4類特殊情況不過雖然在大部分情況下,家長沒有必要插手孩子之間的爭搶玩具。
  •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該不該插手?若是這「4種情況」家長應該介入
    有的家長一看見自家的孩子受到欺負,不管青紅皂白就護著自己的娃,甚至還衝動地毆打對方。昨天,有一則視頻引發網友的激烈討論:孩子間起衝突,家長該不該插手?視頻中,一群小朋友在一個遊樂場裡玩耍,其中一個穿深藍色衣服的小男孩,搶了另一個小男孩的積木玩具。
  • 孩子的玩具被搶,別瞎客氣,家長不同的做法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家長對待玩具被搶的處理態度如果自己的孩子玩具被搶了,有的家長會直接上手教育對方的孩子,甚至上手打對方的孩子,有的家長雙方爭吵起來,有的家長會直接抱走自己的孩子選擇冷處理。也有些家長非常的大方不顧自己孩子哭鬧讓自己孩子強迫式分享,你是屬於哪類型的家長?
  • 寶寶們玩耍總是搶玩具,家長該怎麼引導
    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麼該如何在尊重寶寶的前提下,來正確引導寶寶呢?1.建立物權意識從寶寶開始懂事起,就幫助他建立物權意識,明確哪些物品是自己的,哪些不是。屬於自己的物品可以隨意玩,而如果想動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一定要先徵得他人的同意。
  • 孩子4歲大被搶玩具會打人?家長掌握這「3部曲」,寶寶乖順又大方
    孩子4歲大被搶玩具會打人?家長掌握這「3部曲」,寶寶乖順又大方四歲的寶寶自私,寶媽干著急,掌握這3點讓寶貝更優秀現代家長給孩子提供了優質的學習條件和物質生活,不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比如說孩子大方乖順就是家長所希望的。
  • 這種情況下,家長選擇「無動於衷」更好,冷處理讓孩子活得明白
    在教導孩子過程中,很多情況下,家長也需要選擇撒手和冷處理,「無動於衷」固然看起來冷血,但是卻也是尊重孩子自身發展的一種非常必要的手段。這種情況下,家長選擇「無動於衷「更好,冷處理讓孩子真正活明白米拉是一個非常溫柔而又勤勞的年輕媽媽,她有一個10歲的兒子武兒。
  • 寶寶愛玩手機,家長不妨買這幾種玩具試試,寶寶越玩越聰明
    很多家長會看到,寶寶抱著手機對於家長的呼喚是一點也沒聽見。有時候手頭上忙碌,讓寶寶去幫自己買個東西,事情忙完了發現寶寶還在玩耍,東西都沒有買回來。家長這時候急的吼寶寶,寶寶也是隨便回一句馬上去馬上去,接著頭又低下開始玩手機。
  • 央視曝光:3種「有毒」玩具,孩子再喜歡也別買回家,家長需重視
    很多家庭基本上是孩子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於是商家推出了各種各樣的「網紅玩具」,孩子們也是愛不釋手。但央視發現有3種玩具是「有毒」的,孩子再喜歡也不要給。被拉入黑名單的玩具,別再給孩子玩了:第一種玩具水寶寶,很多孩子小時候都對這種玩具非常的喜愛,覺得它非常的神奇,只要泡在水裡,就會不斷的變大變大,而且顏色還五顏六色的,看起來非常的美麗。
  • 寶寶玩具特別多?家長要知道這幾點,玩具不是越多就越好
    家長收拾家中的時候,有一個大難題,寶寶一箱玩具怎麼處置,能放進去的玩具還好收拾,但是巷子已經裝滿了放不進去了,跟寶寶商量能不能不玩的那些不要了,寶寶卻表示一個也不要少。家長無奈了,在寶寶很久沒有玩玩具的時候,悄悄處置了。
  • 寶寶喜歡就買?很多家長都誤解了,專家說了:玩具少更有幸福感!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就像男人喜歡汽車,女人喜歡漂亮衣服一樣,孩子總是會喜歡玩具。每次一見到新奇地玩具就會停留好久,要求父母為自己購買。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家庭中寶寶地玩具數量極多,常常一間屋子都裝不下。
  • 寶寶險被玩具奪生命,媽媽投訴製造廠商引爭議,專家:是家長的錯
    這年頭,說起送給孩子的禮物,沒有比各式各樣的玩具更合適的東西了,現在的玩具除了功能齊特,顏色豐富,居然連材質都是各不相同。但是這些各不相同的材質背後,也藏匿著不為人知的隱患。寶寶險被玩具奪生命,媽媽狀告製造廠商引爭議。
  • 3歲寶寶玩玩具玩到高度近視,這3種危害孩子的玩具,家長要拒絕買
    在小的時候,父母都會給孩子買玩具哄她們玩。隨著現在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很多商家也研製出了不同款式的玩具,但其中有一些對孩子是不利的。李女士的寶寶已經有3歲大了,寶寶長得也很可愛,一雙又大又水靈的眼睛受到了很多人的誇讚。
  • 寶寶喜歡咬玩具,可能是要出牙了,家長要做好護理工作
    寶寶喜歡咬玩具,可能是要出牙了很多家長會發現這樣的一種情況,當寶寶到了2個月之後,變得特別喜歡流口水,而且喜歡把玩具放在嘴裡咬,其實家長不必因為這件事而感到苦惱,這是寶寶成長的表現,說明寶寶快出牙了。3、定期帶著寶寶去檢查牙齒為了保護寶寶乳牙的健康,家長要定期帶著寶寶去看牙醫,通過系統的檢查,可以發現寶寶乳牙存在的問題,及時把問題解決掉,以免出現嚴重的後果。
  • 聰明家長的選擇——寶寶益智玩具大聯盟
    寶寶馬上三歲了,現在家裡的玩具堆成了山,既然我們都管不住給娃買玩具的手,那麼還是選擇一些幫助寶寶提高能力的益智玩具吧,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款,最近我家橙寶的心頭好。1、地圖拼圖這個地圖拼圖,色彩鮮豔,拼圖裡面還有每個省份的景點、特產等,開始買來只是為了寶寶增加興趣,沒想到寶寶非常喜歡,幾天的時間,已經可以自己獨立拼裝完成,讓我太驚喜了。
  • 李玫瑾:孩子打架家長別下場,做好這3樣「後勤工作」就夠了
    這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插手顯得是大人欺負小孩,不插手又怕自家的孩子受了委屈,但其實關於這一問題,我國的著名教育研究者李玫瑾教授早就給出過她的權威觀點:孩子打架時家長別下場,而是應當做好後勤工作。家長插手孩子打架的隱患李玫瑾教授要求家長在孩子打架時不下場,其原因主要在於孩子打架的時候一般不會造成特別惡劣的影響,但家長插手卻會埋下更多的隱患。
  • 寶寶出生前,家長必須掌握的技能
    必須採取正確抱寶寶方式,以免對寶寶身體造成傷害…… 當家長從床上抱起和放下寶寶時,一定要先用左手先輕託住寶寶的背部、頸部和頭部,再用右手託起寶寶的屁股和腰……下面,VIVI辣媽告訴新手家長,如何才是正確的抱寶寶方式?
  • 寶寶口水泛濫、愛咬玩具,多半是到了長牙期,家長需要注意護理
    寶寶尚且年幼,一舉一動都需要家長格外關注,吃喝拉撒睡都是寶媽們逃不開的問題,這其中,乳牙的生長和發育更是關係到孩子輔食餵養的節奏。 因此,一到該長牙的年紀,父母們就會特別心急,擔心孩子發育節奏遲緩,出牙晚、出牙慢,影響後續的發育和長高。
  • O型腿,是寶寶過早站立造成的嗎?訓練寶寶站立,家長試試這兩招
    寶寶的O型腿與過早站立有沒有關係呢?育兒專家表示,寶寶在2周歲之前,腿部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蜷縮的情況。這種情況無論是寶寶在走路的時候,還是安穩睡覺的情況下,都會呈現O形狀。這個是屬於生理性的腿型,就是我們平常說的O型腿。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 越來越多孩子「染上」白血病,與3種玩具脫不了關係,家長別買了
    越來越多孩子「染上」白血病,與3種玩具脫不了關係 劣質的塑料玩具 現如今,很多玩具廠商為了能夠降低成本,在製造玩具的時候就會故意選用一些劣質的塑料不斷翻新。
  • 遇到別人家孩子搶自己孩子玩具起爭執,媽媽要不要管呢?
    後一種情況下被搶玩具的孩子已經出現了哭鬧情緒,說明她也喜歡玩這個玩具,也知道自己的玩具被搶了,自然要有所表達。這時候家長就可進行幹預,可以上前幫孩子把玩具要回來或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一般情況下,3歲之前的寶寶由於還不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認知能力也還沒成熟,所以某些行為大人可能是視作暴力行為。該階段寶寶若發生衝突了,父母一定要進行幹預和引導,若沒有衝突,父母就在旁邊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