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十年裡,我國的出國旅遊人次,迎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據統計,我國在2012年的出國遊人次為8318.2萬,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4303.3萬。這份增長的背後,既是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亦是一份對不同文化的強烈渴望。但當驢友真正從機場出來的時候,卻往往容易被熱鬧的氛圍所裹挾,沉溺於「買買買」和「網紅街」的繁榮之中。所以這回,筆者就分享一個冷門但是經典的景點,名三國街。
三國街(六間道商業街)位於日本的神戶市兵庫縣,是一條以《三國志》為主要素材所設計的街道,故得名「三國」。大街上隨處可見如曹操、關羽、張飛等三國人物的雕像,以及漫畫形象的周邊。整條街的店主,還特地換上過三國裡的服裝,拍了「全家福」擺在店裡,很有儀式感。一般來說,大家去日本都是泡泡日式溫泉,賞賞櫻花或者看看唐代建築。對於這樣一條融合日本漫畫的三國風格街,還是很難看到的,所以值得去看看新鮮。
當然,光是看新鮮,筆者斷然不會寫這麼一篇文章。真正值得一去的理由是:這條街道它曾經是當地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像神戶牛肉和神戶鐵人都很特別有名。除此之外,三國街對於日本的二次元文化發展,有著非凡的意義和價值。只是因為後來人口流失越來越嚴重,且外地遊客一般都往東京大阪跑的關係,所以就逐漸地清冷了下來。目前尚處於一個待開發處女地的狀態,能夠很好地反映當地的民俗風情。
接下來,筆者將分享一些三國街背後的東西,分別關於二次元是什麼、三國街的由來、以及中國文化對日本漫畫的影響。首先先說「二次元是什麼」,筆者看過一段對三國街設計師的訪談,這位設計師說:「日本當地是沒有『二次元』這個概念的,他們只有漫畫和動漫。」這很有意思,經了解,二次元其實是3DM裡的譯者所創造的一個稱謂。後來隨著喜好日本漫畫或動漫的中國觀眾越來越多,所以就把這個詞給傳開了。
再說「三國街的由來」,三國街其實是一條,從廢墟上修起來的街道。那是1995年,阪神發生大地震,很多居民失去了繼續生活的動力。設計者為了給大家帶去一些信心,便結合當時最火的一部日本漫畫《三國志》,重修了街道,這是日本『二次元』生活化的起點。什麼?《三國志》不是西晉史學家陳壽寫的嗎?事實上,日本的《三國志》是當地作家吉川英治讀過陳壽《三國志》後,以曹操為主角所創作的一部改編作品,性質類似於《三國演義》。後來經橫山光輝改編為漫畫,在日本風靡一時。
所以漫畫對於日本人來說,性質其實是一種廉價的治癒方式,這就要引入文章的最後一個觀點「中國文化對日本漫畫的影響」。日本漫畫雖然發展得比較早,但是直到上個世紀中期,漫畫家的收入都十分有限。是一個筆名叫作手塚治虫的漫畫家,為這個行業導入的助手制度與企業化經營觀念,使之真正實現真正的產業化和規模化。對於手塚治虫大家可能沒概念,但是一說《鐵臂阿童木》的創作者大家可能就知道了。
那麼手塚治虫和中國文化有什麼關係呢?手塚治虫的大學專業其實是醫生,但是他很喜歡漫畫,有一天就接觸到了中國的長篇動畫《鐵扇公主》。在觀看《鐵扇公主》的過程中,他意識到漫畫背後的治癒意義不亞於懸壺救世,便產生了創作成年人漫畫的想法。說起來還有幾分戲劇性,國內常常把動畫片定義為「小孩子看的東西」,以至於很難明白以治癒成人為內核的日本漫畫為什麼能受到廣泛歡迎。而日本漫畫界最有影響力的一個人,又是從中國動畫裡學到的這一點,結合國產動畫的現狀來看,真是可惜。(李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