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速最慢的機槍,一戰前法國輕機槍另類嘗試,注意它不是紹沙機槍

2020-12-17 丹書戰史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槍械設計師紛紛開啟機槍的研製,很多人都想研製一種超越馬克沁機槍的產品,來自法國的工程師Louis Chauchat也不例外,他在1903年與Charles Sutter一起研究自動步槍,他們在匈牙利設計師Rudolf Frommer的研究基礎上設計了一款機槍,以他們兩人的名字命名為Chauchat-Sutter機槍,後文將其簡稱為CS機槍。

CS機槍發射一種新研製的7×59毫米彈藥,在1911年時改為8毫米彈藥,採用長後坐力自動系統,槍身外形與一戰法軍使用的紹沙輕機槍有點相似,氣冷式的槍管不帶散熱片,也沒有槍口消焰器,但柱狀的機匣外殼一直向前延伸,形成了一個額外的護筒。

機槍的彈匣和紹沙機槍相似,不過它們其實有差別,都做成這種弧形不過是因為彈藥的需求罷了,與紹沙機槍不同的是,CS機槍的彈匣插口在上方,彈容量20發。而且在早期的測試中,CS機槍的彈匣強度不夠,被證明不可靠,好在這不是什麼大問題,適當強化就可以了。

在1907年,法國陸軍購買了7挺機槍用於測試,1911年修改口徑後又增訂了100挺,然而機槍在測試中的表現有點難堪,實際上只交付了幾挺。主要是機槍很多細微地方處理不恰當,早期型號發射了2500發子彈,機槍除了一些小問題之外沒有重大故障,而8毫米口徑型只發射了1500發子彈,卻在測試中損壞了多個零部件。

相關測試帶來的反思很耐人尋味,設計方認為機槍只需要適當完善,就能滿足實戰需求,而實際測試中,機槍在半自動模式下可以達到50發每分鐘的射速,而全自動模式下也不過100發每分鐘,雖然相比於當時的栓動步槍而言已經快了很多,但在機槍界裡是個妥妥的「蝸牛」。哪怕是這樣的蝸牛,法軍的將領們居然還認為沒有用,他們認為比起射速,靈活性才是最需要的。

不管如何法國在一戰前確實恢復了之前100挺CS機槍的購買合同,只不過不是拿給陸軍使用,而是交給空軍當作航空機槍,當時該機槍大約20挺的月產量進行生產。

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軍突然發現對手密集的機槍簡直就是士兵收割機,那些組團衝鋒的步兵被機槍成片的擊倒,此時法軍才真正重視起機槍,CS輕機槍過慢的射速被認為不合適,作為航空機槍就更不合適了,這才有了在它的基礎上重新設計的紹沙輕機槍,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型號了。

相關焦點

  • 誤國之路,二戰前的法國輕機槍發展歷程
    既然重機槍太重,那就把它改輕。德國人將MG08型馬克沁機槍改裝兩腳架,縮短機匣,縮小冷卻水套直徑就造出了水冷式MG08/15式輕機槍。此槍重達18公斤以上,加水後達到20公斤,非壯漢使不得。這挺獨特的水冷式輕機槍以後成了赫赫有名的「暴風突擊隊」的標誌,一個MG08/15機槍組除了射手和副射手,還有兩名彈藥手,除攜帶彈藥外還要攜帶蒸汽導管和冷卻水桶。
  • 有史以來最不靠譜的機槍?
    假如問你最不靠譜的機槍是哪一把的話,我想大部分人會答案紹沙機槍。如果繼續問,它最差的原因是什麼,答案估計會有很多。但大部分人可能會回答說是它的故障率太高的原因。戰爭爆發前的十多年裡,法國武器設計師路易斯·紹沙就開始設想由單個法國步兵攜帶的輕機槍或自動步槍,並提供我們後來稱之為「行軍射擊」的戰術,即允許士兵以該時代栓式步槍無法提供的火力壓制對方前進。
  • 德式輕機槍的起點,一戰德軍伯格曼MG15機槍
    話說玩戰地1的小夥伴應該對MG15.n.A這把機槍不陌生,雖然它的名氣不算大,但作為德國的第一桿「輕機槍」,我還是覺得有必要單獨開一篇聊聊它(其實這篇是有兄弟一直要我寫的...)在1900年,伯格曼公司申請了一種機槍專利,其閉鎖原理類似白朗寧1917的升降閉鎖塊式,而非馬克沁的肘節式。這種閉鎖結構比較簡單,因此整槍的重量比馬克沁要輕和短。到1902年,這批被稱之為伯格曼02的水冷式套筒機槍問世。再後來,MG02經過改型之後進化為了MG10,射速500發/分。但不管是02還是10,德軍都沒採用。
  • 二戰時期,美軍輕機槍的敗筆,開火半小時射速直接減半
    但是,前文也說過,在當時,美國的輕武器研發應用環境並不是很突出,很多誕生自美國的輕武器技術都沒能被應用,一些美國輕武器設計人才也帶著最新的輕武器技術奔赴歐洲尋找機會,其中就包括劉易斯。劉易斯機槍劉易斯機槍是世界著名的機槍之一,該槍最初由塞繆爾·麥肯林設計,後來由美國陸軍上校I. N.劉易斯完成研發工作。
  • 一戰之前本來只有重機槍,輕機槍是如何出現的?多少斤是輕重機槍分...
    機槍,一種擁有高射速、強火力的武器,一般承擔著火力壓制、火力支援的任務,是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機槍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而且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標準,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上只有重機槍的概念;後來一戰爆發,輕機槍應運而生;再到二戰時期,又演化出了通用機槍。
  • 比紹沙機槍更不靠譜的是誰?當然是紹沙衝鋒鎗啦!
    路易斯·紹沙這輩子都不會想到,自己的名字會因為他當年設計的這款機槍而遺臭萬年。如果說一定要選一支世界上最不靠譜的武器,那可能輪不到紹沙機槍,但如果說要選一隻最不靠譜的量產制式武器,那紹沙肯定是沒跑的。但很多人或許只知道紹沙機槍,但今天狗子要和大家聊聊一戰時候一支不怎麼為人知的武器,紹沙-利貝羅勒衝鋒鎗。戰地1或者使命召喚二戰的玩家應該對這貨不算陌生,但現實當中的這把槍和遊戲中的還是不一樣,所以咱們拋開遊戲先。一衝眼看這把槍就覺得無比詭異,槍託呢?彈匣呢?直接在供彈口下邊插個漏夾是幾個意思?
  • 抗戰時中國都裝備了什麼機槍,最後一種,日軍大呼最怕!
    但即使如此,中國軍隊仍然生產了至少6000挺機槍,這些機槍在500米內都可以將目標一槍斃命,今天就來盤點,揭曉抗戰時期的中國到底裝備了哪些中國產的機槍。不得不提到的分別是日本的十一年式、瑞典的KE7、捷克ZB-26等著3種武器,因為它們在抗日戰爭中都有著很大的貢獻。尤其是最後一種機槍,它是日軍官兵大呼害怕的一種武器裝備,它就是捷克ZB-26機槍。
  • 抗戰時期中國都裝備了什麼機槍?前兩種經常聽說,最後一個是利器
    因為十一年式輕機槍的槍託向右彎曲,是為了讓射手貼腮瞄準,所以就有了「歪把子」這個名字。抗戰開始前,中國複製了數百種十一年式,但戰爭爆發後,十一年式風格的主要來源是戰場繳獲。雖然十一年式的型號笨重,射速慢,漏鬥供彈結構需要長期維護,但射擊精度很高(與輕機槍相比),目前仍被中國軍隊廣泛使用。
  • 使命召喚手遊最強輕機槍排行榜 哪把輕機槍最好用
    使命召喚手遊中輕機槍威力還是比較強的,那麼到底玩家選擇哪個輕機槍效果最好呢?希望下面這篇使命召喚手遊最強輕機槍排行榜能幫到大家。
  • 《戰地1》支援兵機槍怎麼選 支援兵機槍選擇推薦
    導 讀 戰地1支援兵機槍選擇推薦 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戰地1近日正式在steam發布,吸引了很多新玩家的加入
  • 機槍輕量化先鋒,機槍不再是陣地戰武器,讓士兵扛起來機動作戰
    劉易斯機槍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碩大的氣冷槍管冷卻套以及其碩大的供彈彈盤。這兩個配置讓劉易斯機槍擁有了最輕量化的槍身與比較充足的火力;當時輕機槍如麥德森、紹沙輕機槍要不就是火力不足要不就是可靠性較差,法國人裝備的紹沙輕機槍因其較差可靠性讓前線士兵苦不堪言。相比而言英國列裝的劉易斯機槍無論是可靠性、機動性都比法國人要強的多。
  • 被士兵嘲笑「卡殼26型」,二戰芬蘭LS26型輕機槍,我國曾購買仿製
    芬蘭拉蒂LS26型輕機槍,是芬蘭在二戰前研發的輕武器,並在二戰中使用較多,是芬軍步兵班的主力國產輕武器,二戰後退役,但仍作為戰略儲備保存了約半個世紀。LS26型輕機槍師從法國紹沙輕機槍在上世紀20年代初,芬蘭開始著重強調國產輕武器的研究設計,並且在1924年專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
  • 志願軍的武器:英國布倫彎彈匣、美國白朗寧並非輕機槍?
    ▲志願軍第42軍371團4連在第一次戰役後被授予「煙臺峰英雄連」稱號,照片中第一排戰士一水的白朗寧自動步槍二戰期間,英國軍隊和其他大英國協軍隊的輕機槍為布倫式輕機槍。最初英軍進行新的輕機槍選定,捷克的ZB-26型輕機槍參加了項目競爭,並在1933年被英軍選定。
  • 和平精英:DP-28對決M249,輕機槍霸主之爭,誰才是機槍之王?
    嗨,大家好,這裡是Top遊戲解說,歡迎收看本期遊戲解說,各位小夥伴都知道在和平精英裡,機槍是稀有的槍械武器種類,實裝的槍枝也寥寥無幾,目前在遊戲裡,一共只有兩把輕機槍,一把是最常見的,發射7.62mm子彈的DP-28,另一把則是發射5.56mm子彈的空投專屬武器M249。
  • 二戰德國「兇器」之MG17機槍:航空機槍變身地面武器,太兇殘
    在一戰期間的索姆河戰役中,德軍裝備的MG08重機槍大發神威,給協約國軍隊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也從此奠定了機槍在戰爭中的突出作用。一戰後,德軍受制於《凡爾賽條約》不得再裝備重機槍,但在暗地中仍然保留了許多MG08重機槍,與此同時,投入大量力量研製輕機槍以及通用機槍。
  • 加特林機槍:射速高重量沉故障率高,不適合成為坦克機槍
    坦克上除了那根120/125mm大管子以外,一般在炮塔頂部裝有1挺12.7mm大口徑機槍,包括1-2挺7.62mm車載並列機槍;當然,個別坦克喜歡裝上「牙籤」一般袖珍的5.8mm並列機槍,將5.8mm彈似潑水般射出去,仍然是會傷人的。
  • 最強機槍:第1挺賽電槍,一天殺敵6萬,第4挺稱「戰場收割機」
    據記載,在索姆河戰役中,該機槍一戰成名,在一天的時間裡,德國憑藉該機槍恐怖的射速和殺傷威力,射殺了60000名英國士兵,創下了歷史之最。從此世界各國開始紛紛大量採購和仿製該槍械,我國的民24式也是其仿製品,為抗日取勝立下了赫赫戰功。
  • 好奇心:加特林機槍這麼強,為何沒有成為坦克機槍
    加特林機槍沒有成為坦克機槍的原因,主要有幾點1、射速高、彈藥消耗量大,不利於持續作戰而坦克如果選擇加特林機槍作為車載機槍,意味著需要攜帶大量彈藥,現代坦克一般有兩挺機槍,炮塔前的並列機槍和炮塔上的高射機槍,攜帶了相當多的彈藥,如豹2主戰坦克,其7.62毫米機槍射速為1200發每分鐘,備彈4754發,其中2000發在炮塔中。
  • 看到馬克沁機槍,李鴻章為何覺得它的射速太快?
    馬克沁機槍1883年,工程師馬克沁製造的馬克沁機槍問世。之後,通過不多的改進,一年後,馬克沁機槍的射速可以高達1分鐘600發子彈。成為全球首款連續發射子彈的機槍!李鴻章是洋務派代表,自然就很重視軍工,因此,有人就藉機向李鴻章推薦馬克沁機槍。聽說這款機槍問世不久,射速也快,因此,李鴻章很是重視,就親自前去看看。
  • 十大全球殺傷力最強的機槍
    1.加特林M134加特林M134美國陸軍型號稱為M134型加特林(Gatling)速射機槍,7.62毫米彈藥速射機槍(minigun)用途廣泛,美國空軍型號稱為GAU-2B/A型,美國海軍型號稱為GAU-17/A型。這種速射機槍最高射速高達6,000發/每分鐘,被稱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人稱"火神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