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槍械設計師紛紛開啟機槍的研製,很多人都想研製一種超越馬克沁機槍的產品,來自法國的工程師Louis Chauchat也不例外,他在1903年與Charles Sutter一起研究自動步槍,他們在匈牙利設計師Rudolf Frommer的研究基礎上設計了一款機槍,以他們兩人的名字命名為Chauchat-Sutter機槍,後文將其簡稱為CS機槍。
CS機槍發射一種新研製的7×59毫米彈藥,在1911年時改為8毫米彈藥,採用長後坐力自動系統,槍身外形與一戰法軍使用的紹沙輕機槍有點相似,氣冷式的槍管不帶散熱片,也沒有槍口消焰器,但柱狀的機匣外殼一直向前延伸,形成了一個額外的護筒。
機槍的彈匣和紹沙機槍相似,不過它們其實有差別,都做成這種弧形不過是因為彈藥的需求罷了,與紹沙機槍不同的是,CS機槍的彈匣插口在上方,彈容量20發。而且在早期的測試中,CS機槍的彈匣強度不夠,被證明不可靠,好在這不是什麼大問題,適當強化就可以了。
在1907年,法國陸軍購買了7挺機槍用於測試,1911年修改口徑後又增訂了100挺,然而機槍在測試中的表現有點難堪,實際上只交付了幾挺。主要是機槍很多細微地方處理不恰當,早期型號發射了2500發子彈,機槍除了一些小問題之外沒有重大故障,而8毫米口徑型只發射了1500發子彈,卻在測試中損壞了多個零部件。
相關測試帶來的反思很耐人尋味,設計方認為機槍只需要適當完善,就能滿足實戰需求,而實際測試中,機槍在半自動模式下可以達到50發每分鐘的射速,而全自動模式下也不過100發每分鐘,雖然相比於當時的栓動步槍而言已經快了很多,但在機槍界裡是個妥妥的「蝸牛」。哪怕是這樣的蝸牛,法軍的將領們居然還認為沒有用,他們認為比起射速,靈活性才是最需要的。
不管如何法國在一戰前確實恢復了之前100挺CS機槍的購買合同,只不過不是拿給陸軍使用,而是交給空軍當作航空機槍,當時該機槍大約20挺的月產量進行生產。
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軍突然發現對手密集的機槍簡直就是士兵收割機,那些組團衝鋒的步兵被機槍成片的擊倒,此時法軍才真正重視起機槍,CS輕機槍過慢的射速被認為不合適,作為航空機槍就更不合適了,這才有了在它的基礎上重新設計的紹沙輕機槍,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型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