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被困有感:我們每個人都被困在了系統裡

2020-12-14 電商報

被困在系統裡的,不止外賣員

朋友圈很久沒被一篇文章刷屏了。《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是個例外。

這篇2萬多字的長文,是《人物》團隊花了近半年時間調查的結果。

簡單來說,通過採訪十多位外賣騎手、配送環節的參與者、行業研究者,復原了外賣騎手如何在一臺精密系統的控制下,成為一個「不要命也要往前跑」的機器人。

在送餐路上,訂單超時、商家卡餐、電梯滿員……外賣員有太多需要跟「死神賽跑」的瞬間。

文章很長,推薦大家看下原文。

近日,相關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網友評論五花八門。

有人同情外賣小哥,說自己其實沒那麼在意配送時間,並表示作為普通人,惡劣天氣少點外賣就是積善行德。

昨天凌晨1點,餓了麼發布微博,問消費者: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

除了溫情點讚說願意的,也有人指出,餓了麼甩得一手好鍋,將原本屬於平臺的責任全部轉嫁給了消費者。「平臺太沒人性了!」

又有人表示,資本的本性就是不斷增殖擴張,導致這種結局的既不是平臺,也不是消費者,而是算法太先進的問題。

網友們又陷入了對「技術無罪」的辯解。

還有一些人則跳出外賣員的系統,看到了我們所有人,其實都被困在了系統當中。

高昂的房價,與房產、戶籍相綁定的教育和社保資格,讓年輕人無法不拼命工作。

而接受996福報的後果,就是以透支身體健康為代價,成為一名合格的社畜*。

(註:社畜,指很順從的工作,被公司當做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

何解?無解,只有妥協

外賣員與我們所有人一樣,都面臨一個不可能完全解開的困境——競爭。

當我們試圖反抗系統時,系統對我們嗤之以鼻:你不幹,有的是人搶著來幹。

為了生存,當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35歲被裁員的網際網路弄潮兒都開始送外賣,一個一沒學歷、二沒技術的小小外賣員,他根本無力反抗,只能順從。

其它行業也好不到哪裡去。

世間絕大多數崗位的可替代性都很強,當年輕人一茬又一茬的湧入社會,他們便宜又好用,前浪隨時都被後浪打翻的危險。

另一邊,平臺同樣面臨激烈競爭。

如果市場上有一個外賣平臺,它充分保障外賣小哥的權益,那麼他們上門的速度會慢很多,每單外賣的配送費也會更貴。

你是消費者,這樣的平臺,你會選它嗎?

自然不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平臺才能贏,而這些平臺,其實是消費者親手選出來。

因此,只要競爭對手喊出「美團外賣,送啥都快,平均28分鐘送達」,餓了麼就不可能把配送時間延長到半個小時以上。

更何況,在美團和餓了麼之上,還有投資人,還有更高一層的資本家。

他們天天盯著平臺的財報數據,誰家業績下降了,誰家成本上升了,股價會給以最直接的反應。

所有人都被捲入了一場無休止的競爭。

我們寫過的搜狐曾經嘗試過反抗,張朝陽對員工很寬容,但市場並沒有對搜狐手軟。

聽起來很殘酷,但這就是事實。平臺不壓縮成本,就會被其他平臺超越,最終消失在市場上;作為社畜的員工不接受996福報,就會被更有拼勁的年輕人幹掉。

我們好像陷入了死循環。

有辦法解開這個死循環嗎?目前看起來沒有,只能通過各方各退一步的方式,讓大家稍微喘一口氣。

更糟糕的是當下的情況正在越變越差。當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一切都是小問題,當增速逐漸放緩,矛盾會變得難以調和。

技術的發展到底帶來了什麼?

有一段時間,所有人都為技術的發展感到歡欣鼓舞。

大家以為技術會解放生產力,我們未來不用工作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後來,有人開始問,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讓我失業嗎?

得到的答案通常是不會。原因是技術的發展能提高生產效率,讓物質極大豐富。

但對方沒有回答的問題是,以後我能去幹什麼,靠什麼去分享這些物質財富?

今年很多人開始討論一個新詞——內捲化。

什麼叫內捲化?百科解釋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開始停滯不前的現象。

知乎網友「簡在我心」做了更形象的總結:大家越來越努力,越來越累,但是收穫並沒有增加,甚至實際上是下降了。

網際網路流量紅利見底了,平臺們只能互相搶市場,競爭越來越慘烈。

經濟增速已經達到高峰了,好的工作越來越少,大家只能很多人去搶同一個崗位。

一個普通文員的工作,本來大專生就能做。後來人才太多了,非211、985不要。到如今,不是海歸、碩、博士,可能連簡歷都不看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去送外賣,去搶沒有技術含量的活,壞工作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毫無疑問,如今技術越來越發達,物質越來越豐富,我們也確實在享受著看似更便捷的生活,但是從存在的角度來看,我們活得更快樂了嗎?

好像並沒有。

作者:潘曉飛

相關焦點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百家故事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人物》團隊進行了近半年的調查,通過與全國各地數十位外賣騎手、配送鏈條各環節的參與者、社會學學者的交流,答案漸漸浮現。文章很長,我們試圖通過對一個系統的詳細解讀,讓更多人一起思考一個問題:數字經濟的時代,算法究竟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 再議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解決之道是把系統關進籠子裡
    近日,一篇揭露外賣平臺算法「壓榨」騎手的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刷屏,瞬間引發網友對外賣平臺派單不合理的熱議。文章指出,在系統的壓迫下,外賣騎手受到派送時間不合理、規劃路線含逆行等問題的多重折磨,不得不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
  • 外賣騎手被困在了系統裡,但還能怎麼辦呢?
    看《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為其中蘊含的人文情懷而感動,這體現了媒體人偉大的良知,非常值得我們點讚。但是,問題提出來了,應該怎麼辦呢?有時候,提出正確的問題比答案更重要,不過我還是想從自己的角度去談一談這個問題。
  • 外賣騎手,到底困在哪裡?
    幾天前,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稱,在外賣平臺與系統的算法驅動下,外賣騎手成了高危職業,為了避免差評、維持收入,不得不選擇逆行、闖紅燈等做法,無形中也為其安全問題埋下隱患,經常面臨與死神賽跑。「一個製造了巨大價值的行業,反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的製造者。」
  • 盧向華:外賣騎手「困於系統」,企業需要與員工共同提升效率的合作...
    將「復旦管院」設為星標,可第一時間收到推送;若喜歡今天的文章,歡迎在文末「分享」「點讚」「在看」「留言」算法本身並沒有錯,但算法的效率評價機制過多地向消費者和平臺傾斜時,到一定程度騎手這一方就會出現異常,導致整個算法的失效。一篇「外賣員困於系統」的報導提到,外賣騎手被束縛在了不斷加速的數據怪圈中,最終,追求效率與騎手的安全之間的矛盾凸顯。
  • 美團外賣:將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9日訊 據美團微信公號、澎湃新聞消息 9月8日,有媒體發布文章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網絡,文章指出:在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疲於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文中一位美團騎手在大雨中堅持送單到凌晨兩點半,卻因為訂單超時收入驟降。
  • 外賣騎手,巨頭的炮灰
    外賣騎手是典型的平臺經濟下的非正規就業者,這個群體還包括網約車司機、代駕、快遞員等。當一家家平臺型公司採用外包、眾包模式,快速招攬成千上萬人為其工作,甚至簡單到在APP上申請即可時,平臺享受著廉價勞動力帶來的資本市場溢價,但騎手的風險由誰來買單?很多時候,平臺和外包公司都不願意負責,最終將風險轉嫁給了保險公司和騎手自己。
  • 從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看科技的需求與困擾
    不久前,網上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暴露了外賣平臺後臺AI智能算法系統給外賣員帶去壓力的問題。超速、闖紅燈、逆行……這些挑戰交通規則的危險舉動,成了騎手們應對系統算法不得不採取的一種逆算法,而這種逆算法的直接後果則是——外賣員遭遇交通事故的數量急劇上升,外賣騎手行業成了高危職業。
  • 數據化人生:美團騎手,是我們每個人未來的困境和宿命
    這段時間,《人物》推了一篇比較煽情的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在列舉了外賣騎手在外賣平臺AI算法下的種種不易之後,它提了一個讓人思考的問題:數字經濟的時代,算法究竟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美團一直是效率主義的忠實信徒,在掌握了無數外賣大數據之後,美團精準模擬了配送全過程,可以說它縮短配送時間這個決定的背後是有真實的大數據作為支撐的,我毫不懷疑這裡面的嚴謹性,甚至算法裡都包含了低樓層和高樓層,電梯和非電梯。
  • 《新黑暗時代》丨被困在算法系統裡的還有誰?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科技發展是帶給我們更多便利,還是更多隱患?近日,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深度文章在朋友圈刷屏,通過對我們熟悉的「外賣系統」的詳細解讀,引發大眾的思考:被系統壓縮的越來越短的送餐時間,是否使得外賣騎手成為一個高危職業?數字經濟時代,算法究竟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 外賣騎手每天都在上演真實版的死亡擱淺
    如果你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才是《死亡擱淺》最狠的coser,在真實世界中,這些人送外賣時的體驗,可比遊戲裡虛浮多了。 在此等惡劣天氣,外賣小哥還是傾巢而出,風大到人連連倒退,但他們一步一挪,誓要守護我們舌尖上的溫暖。
  • 騎手的速度永遠都是你要求的
    文丨張是之 9月8日,一篇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刷屏朋友圈,文中重點討論騎手被外賣平臺壓縮配送時間比如大部分人的午飯時間一般都習慣在十二點左右,那麼這個時間點的單子不論怎麼推遲,它都還是集中在這個點。 即便是所有用戶都同意推遲 5 分鐘,送單的壓力依然不會因此減少,只不過是將這個壓力的爆發點從十二點推遲到了十二點過五分。但如果單純是消費者自願延長送餐時間,那麼勢必將會影響自己的就餐體驗。
  • 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賣騎手傷亡
    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賣騎手傷亡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09月11日 13時29分   近日一篇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社交網絡,外賣騎手在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疲於奔命,成了高危職業
  • 外賣平臺要求多給騎手5分鐘,消費者會接受嗎?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刷屏,「外賣行業如何成為高危職業」也登上熱搜。外賣平臺餓了麼迅速作出反應,給用戶出了一道選擇題: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沒想到卻引發了新一輪的爭議。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圖為外賣小哥在暴雨中騎行。
  • 美團VS餓了麼 多給外賣騎手一點時間 需要刀刃向內
    餓了麼這一動作,源自於9月8日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文章指出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疲於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北京海澱檢察院的統計,也以案例的形式佐證了這一觀感。此前,「外賣行業如何成為高危職業」話題登上熱搜,一系列交警部門公布的數據背後,也是外賣員已成高危職業的討論。
  • 這一天,我跟著聾人騎手,體驗了「無聲外賣」
    文 戈多外賣騎手,是聾人小袁做過的最快樂的一份工作。面對狹小的聾人工作市場,能有這樣一份「高薪工作」實屬來之不易。當所有外賣騎手在「系統」裡疲於奔命,聾人外賣騎手卻笑著說,感謝這份工作。/圖蟲創意深秋的風吹得兇猛,鳴笛從四面八方湧來,城市的嘈雜難免讓人暴躁,但這一切,飛馳在路上的小袁都聽不到。外賣騎手,是聾人小袁做過的最快樂的一份工作。在廣州這座大都市裡「貼地而行」,給了小袁異於小鎮生活的新鮮和刺激。
  • 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麼,系統都為騎手設置了積分等級體系,跑的單越...
    2020 Thursday 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麼,系統都為騎手設置了積分等級體系
  • 700萬外賣小哥,困在保險裡,「消失」的1.94元進了誰的口袋?
    之前平臺給的補償都是2000元,這2000塊錢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杯水車薪,連個墓地都買不到。我國目前兩大外賣平臺,其中美團有399萬騎手,餓了麼有300萬騎手,總計共有700萬左右的騎手。一年900塊的人身意外險,說實話不低了,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外賣小哥們每天交的3塊錢保險費,其中只有1.06元是保險費,剩下的1.94元,「消失了」!進了平臺的口袋裡,外賣平臺真不愧是平臺,三頭賺!一頭賺商家的抽成,一頭賺消費者的配送費,一天賺外賣員的保險費,餓了麼平臺共有300萬騎手,每天每人被平臺扣走1.94元,一年下來平臺賺走了20億元!
  • 聾人外賣騎手:我不是懶人 我熱愛這份工作
    來源:新周刊原標題:聾人外賣騎手:我不是懶人,我熱愛這份工作作者:戈多當所有外賣騎手在「系統」裡疲於奔命,聾人外賣騎手卻笑著說,感謝這份工作。/圖蟲創意外賣騎手,是聾人小袁做過的最快樂的一份工作。深秋的風吹得兇猛,鳴笛從四面八方湧來,城市的嘈雜難免讓人暴躁,但這一切,飛馳在路上的小袁都聽不到。外賣騎手,是聾人小袁做過的最快樂的一份工作。在廣州這座大都市裡「貼地而行」,給了小袁異於小鎮生活的新鮮和刺激。
  • 美團外賣出新規:增加騎手評價商戶功能,外賣小哥紛紛表示支持!
    網際網路時代之下, 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而「外賣」也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外賣行業興起之後,也催生了龐大的外賣員群體。幾個月前,《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一文引發全網熱議,聚光燈打在了外賣小哥身上的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為趕時間闖紅燈、逆行等情況對外賣小哥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在那之後,國內外賣市場兩大巨頭美團和餓了麼先後表示會針對目前的問題做出優化,而在幾個月之後,當人們漸漸淡忘這件事時,美團信守承諾拿出了改變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