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我跟著聾人騎手,體驗了「無聲外賣」

2020-12-19 新周刊

文 戈多

外賣騎手,是聾人小袁做過的最快樂的一份工作。面對狹小的聾人工作市場,能有這樣一份「高薪工作」實屬來之不易。

當所有外賣騎手在「系統」裡疲於奔命,聾人外賣騎手卻笑著說,感謝這份工作。/圖蟲創意

深秋的風吹得兇猛,鳴笛從四面八方湧來,城市的嘈雜難免讓人暴躁,但這一切,飛馳在路上的小袁都聽不到。

外賣騎手,是聾人小袁做過的最快樂的一份工作。在廣州這座大都市裡「貼地而行」,給了小袁異於小鎮生活的新鮮和刺激。(註:經諮詢殘聯工作人員,本文將用口語詞彙「聾人」一詞代替「聽障人士」,不含任何歧視)

在CBD寫字樓的縫隙中穿梭,小袁抬頭時會感到一陣暈眩。深夜下班後,他最常混跡的是崗頂一帶,那裡的商業街人流密集,霓虹五光十色,會讓他感覺仿佛置身香港——很多年前,小袁去香港旅行,那裡是他「城市夢」的開始。

小袁喜愛廣州,理由簡單,他相信「廣州有錢賺」。

廣漂6年,他沒有提起任何抱怨,儘管蝸居的房子也只有幾個平米,每天進出住所的小門僅有一平方米,需要彎著腰才能通過。

崗頂的商業街人流密集,霓虹五光十色,這裡包裹著小袁的「城市夢」。/圖蟲創意

送餐途中遇到困難,小袁只會拍拍腦門,聳聳肩,無奈地笑,他的酒窩好像在告訴你:沒什麼大不了的。

比起健全外賣員,小袁的接單量要少三四成,溝通成本也遠遠更高。聯繫不到顧客的時候,一單奶茶可以在目的地附近周旋半小時。

面對平臺不合理的算法和顧客的差評——「送餐太慢」、「不準時」,小袁成了雙重意義上的「失語者」。好在,多數時候,顧客在得知他的聾人身份以後,會表現得非常友善。

小袁強調自己「不是懶人」,實際上他相當勤快——一個月28天,一天12個小時,都在搶單、接單、送單。聽力殘疾增加了小袁在路上的交通風險,每次被交警逮住違規,都是殘疾證救他於「巨額罰款」的困境之中。

新周刊APP記者隨著聾人外賣騎手小袁進行了一天的派送,親身體驗「無聲外賣」的難與痛。

送餐的路上,小袁喜歡去「看」這座城市的一舉一動。/攝影:孔大吉

「優雅」騎手

小袁自帶一種悠然自得的氣質,在與時間賽跑的外賣騎手中,他有種不合時宜的「優雅」。

10排車道的大馬路,小袁被前後左右的機動車夾擊。各種車型競速,公交車與他擦身而過,而他的背影仍舊筆直,波瀾不驚。

他的背後是城市巨大的嘈雜,灑水車、電焊聲、喇叭,立交橋上呼嘯的風,還有火警震耳欲聾的鳴笛。

但這一切都打擾不到他——因為聽不到,小袁永遠神色淡定,目視前方。上了電動車,他總是坐得挺拔,速度穩健。

小袁說自己熱愛外賣這份工作,他的電動車酷炫得有些跳脫,座位上是彩虹色的套,車身有一個特別朋克的貓咪貼紙,輪子在夜裡會發出彩色的霓虹光,車尾的牌子上寫著「著急你飛過去」。小袁也會時不時打理一下他被頭盔壓扁的飛機頭,保持帥氣。

小袁心愛的「小電動」。/ 攝影:孔大吉

除了路面不好的「羊腸小道」,小袁的時速基本保持在20千米以上。這和健全人騎手幾乎沒有差別。

然而無聲的「高速」也意味著危險。健全人靠聲音判斷周遭的危險,在小袁這裡卻行不通。加上電動車沒有後視鏡,小袁無法感知身後的交通情況,變道、過十字路口,小袁只能不斷向後回頭。

為了搶時間,小袁會在黃燈向紅燈轉變之前,加速行駛。闖紅燈、逆行時有發生,在「準時送餐」面前,交通規則退居其次——超時不僅意味著罰款,還等於斷送職業前途。面對越來越快的平臺送餐時間,小袁也在用自己的安全作交換。

城市道路沒留什麼空間給電動車,為數不多的專用自行車道也經常被大規模佔用。天橋上上下下,在狹窄的自行車道上手推電動車,費盡力氣。最麻煩的是,立交橋常常叉開五六個路口,一旦走錯,就不再可能回頭——小袁得死死盯著高德地圖的導航。

上上下下的天橋,給外賣騎手加大了送餐難度。/圖蟲創意

做騎手一年,幾乎每個月都遇到過交通意外,被交警逮住後,每次都是他隨身攜帶的小綠本——殘疾人證使他免於罰款。因為聽不到周圍的聲音,平時的小剮小蹭更不能避免。

有一次,小袁向後倒車剮到一位大叔,大叔對著小袁破口大罵,周圍的行人紛紛停下來圍觀,但小袁只能看到大叔扭動著的、憤怒的面部表情,和張張合合的口,小袁當然無法爭辯,只能呆呆地站著。

溝通環節同樣困難重重。

因為不方便打電話,小袁通常會用簡訊聯繫顧客。但簡訊容易石沉大海,很多時候小袁只能默默地將外賣放在前臺或者門房,或是掛在鐵門上。

遇到奇怪的定位,小袁只能靠著地圖自己一點點找,偶爾他也會向路人求救,但是往往收穫不大。他在手機上打字:我是聾人,請問XX在哪裡?對方大多會無意地放大分貝向他大喊,小袁只能觀察對方揮動的胳膊,獲知的只有方向而已。

多數時候,顧客在得知他的聾人身份以後,會表現得非常友善。/攝影:孔大吉

有一次,在某商場的地下一樓,小袁提著四杯奶茶來來回迴繞了30分鐘,奶茶似乎隨時就要從蓋子口溢出。因為顧客寫錯了位置,小袁送到系統顯示的地址——某麵包店後,被忙碌的商家趕了出來。等到小袁又在商場裡繞了數圈後,小袁收到了顧客因「送餐太慢」而取消訂餐的通知。

雖然小袁不會面臨源源不斷的系統提醒的煩擾,沒有「又來了新訂單」、沒有「馬上超時」的語音播報,但結果就是,小袁總是「後知後覺」——可能幾分鐘沒看手機,他正在派送的訂單就已經被取消了。

失業一天

11月26日這天,小袁發現自己「失業」了。

系統顯示:「無法接單。」原因是小袁前一天有惡意取消訂單行為,外賣帳號要被封鎖一天。

系統提示有六七行字,小袁閱讀起來有些吃力,手指對著文字一個一個地過,明白了大概的意思。

平臺對騎手的懲罰層出不窮,讓小袁防不勝防。/攝影:孔大吉

小袁點擊客服申訴。小袁表示自己沒有惡意取消訂單,客服查詢後發現小袁上報過商家出餐慢的問題,但是小袁沒能按規定拍照上傳,所以系統顯示上報失敗。

小袁打字慢,你能感覺到他的手速顯然跟不上他的腦速。小袁和大多數聾人一樣,不會拼音輸入法。但他的五筆輸入也不算熟練,顯然對漢字不夠熟悉。他經常忘記一個字的寫法,然後只能在屏幕上劃拉幾下,如果試不出的話,就會轉用其他的表達。

然而,客服處理糾紛的速度也是趕著的——「兩分鐘內沒有答覆,本次客服會自動結束」的提示不斷跳出,讓非常焦慮。比起真正地解決問題,客服端想要做的是儘快處理完申訴。所有人都在搶時間。

幾個周折以後,客服同意為小袁「解封」帳號、恢復帳號正常,但小袁還沒發出「謝謝」兩個字,客服就結束了對話,讓小袁打分。然而,回到主頁,「無法接單」的窗口又彈了出來。客服並未解決他的申訴。

客服也困在他們的「系統」裡,並不關心是否真正解決了騎手的問題。/攝影:孔大吉

小袁拍了拍腦袋,隨即向自己做外賣多年的聾人朋友發起了視頻通話,尋求解決方案,飛快地打起手語。

沒有方法。系統是死的。平臺的遊戲規則給騎手設置了重重障礙,封號、罰款是家常便飯,送一個半小時的單收入5元,但是一單罰款就可能高達200元,以至於這些規則衍變成了騎手的罰款噩夢。唯一的辦法是和客服「耗時間」,然而客服優先考慮的永遠是顧客和平臺自身的利益,騎手在這個過程中是「失語」的,聾人騎手因其薄弱的表達能力更是如此。

小袁放棄接單。但一天不工作讓小袁面臨巨大的損失,這意味著他要少幾百元的收入,也意味著接下來的幾天他要在原本為12小時的工作時間上繼續延長。

「快樂工作」

外賣騎手,是小袁做的第14份工作。

在這之前,他做過酒店保潔、烘焙師傅、奶茶店員工、醫院後勤等等,這些工作節奏快、薪資低、重複單調,寂靜的流水線讓人抓狂。相比起來,眾包騎手的工作相對靈活,想休息的時候,可以歇一歇,不接單。

寂靜的流水線讓人抓狂。/圖蟲創意

普通騎手一天平均能送30單左右,小袁一天的送單量為15-20單。一個40分鐘的單,收入在五六元左右,而一個70分鐘左右的「大單」,收入也僅有10元左右。如果不能多單同時運送,小袁無異於喝風。

很多剛做外賣的騎手會感覺「沮喪」、「壓力山大」,對小袁來說,外賣騎手卻是他最快樂的一份工作,原因是「可以騎車」、「可以賺錢」。

小袁喜歡「騎手」這個稱謂,他的微信名是「袁騎手」。騎車給小袁一種自由感,加碼的瞬間,人好像也飛起來了,在城市的腹地穿行,無所阻擋。他享受去「看」這座城市的舉動,送單的焦慮被這種「飛馳」的樂趣掩蓋。

「月入1萬不是夢。」小袁也被外賣騎手的宣傳鼓舞過,但實際的工作遠沒有宣傳裡的那樣好做。

首先,聾人的溝通成本比健全人騎手要高得多。

聾人的手語是一門視覺語言,這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與健全人不同。為了儘快地表達意思,手語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細節,所以手語溝通講求簡練、直觀,這也意味著一定程度的「粗略」。與漢語的語序「主謂賓」不同,手語的語序是「主賓謂」,所以聾人打字時會把重點信息放在句首。

健全人通過電話解決問題,聾人卻需要發起視頻通話。/攝影:孔大吉

所以小袁的文字,充滿了倒裝句和簡單的形容詞,小袁會發信息提醒你,「走邊路」,意思是「走路邊」,「小多店」,意思是「小店多」;小袁也喜歡用「好」字,「飽好」(吃飽了,很好),「時間不好」——這樣的表達,會給普通人造成不少困惑。結果是,小袁一旦需要和顧客、客服進行相對複雜的溝通,交流就會卡頓、停滯。

不過,小袁對溝通上的困難非常樂觀,他認為,「商家慢」才是讓他最頭大的問題。小袁也和其他騎手一樣,常常圍堵在商家的廚房裡,比廚師還緊張,因為送餐遲到,被懲罰的只有騎手,而不是商家。

聾人工作常常都是圈子內互相介紹的,做外賣騎手也不例外。在廣州聾人騎手微信群裡,小袁和他的朋友們關係非常緊密,因為他們面臨的困難只有「圈內人」才懂。他們在群內分享防詐騙的帖子,還有「江湖」上一些不靠譜的都市傳聞。

他們對健全人的警惕度很高,因為以往被健全人騙的聾人不計其數,打工的押金騙局、龐氏騙局……他們熟稔於心。

作為殘疾人,小袁「聽」了太多關於「聾人應當自立自強」的教導。「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一定為你打開一扇窗」的諺語在他成長中無數次出現,於是為了這扇可以透過陽光的窗,他要不斷學習消化負面情緒,對自己的要求近乎無情。相比健全人,他的「怨氣」更少,「我要賺錢」、「我要努力」、「我不是懶人」這樣自勉的話貫穿於你和他的聊天之中。

「月入1萬不是夢」,但實際的工作遠沒有宣傳裡的那樣好做。/攝影:孔大吉

在引薦他送外賣的小群裡,他的師傅經常說:「袁騎手,你很聰明,加油。」小袁總是用這句給自己打氣,也會驕傲地指給你看。

小袁的「正能量」是否真的出於內心,沒人知道。偶有疲憊流露,也是在微信上,他連發幾個流淚的「苦澀」表情,表示他的無奈。

聾人就業,困難重重

目前,廣州市有200多位眾包外賣騎手。眾包騎手門檻低,只需要下載一個app,註冊騎手、參與在線騎手培訓,就可以上崗。而專送騎手的門檻要高很多,在招聘過程中,僱主往往會避免招聘聾人。

但是眾包也意味著聾人和平臺之間契約關係弱,聾人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所謂的「自由派單,想賺就賺」也意味著社保、五險一金等一系列的保障都是缺失的,工作也是說丟就丟。這讓原本就來自社會底層的聾人,處境更為「飄零」。

然而,有一份工作對於聾人來說已經頗為不易。

「眾包」,讓原本就來自社會底層的聾人,處境更為「飄零」。 /電影《聽說》劇照

根據廣東省殘聯的數據,廣東目前的聽障患者數量為12萬人左右,其中,就業年齡段(16-60歲)的就業者大約有3.4萬人,佔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他們大部分集中在工廠、酒店後勤、烘焙餐飲等行業,工作性質「機械重複」,加上聾人與健全人在工作中總是難免遇到各種溝通障礙,導致聾人「跳槽」的比例非常高。

能從職高、技校逆襲的聽障人士也僅有少數——廣東地區聽障人士的大學生錄取率為2%。廣東省目前只有一所大學設有聾人教學班,每年只招收20個大學生。全國也僅有24所大學招收聾人,專業主要為計算機、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等。

上大學,是他們為數不多進軍「高端勞動市場」的機會。

而小袁只在學校呆過4年。聾啞學校的學習曾讓他倍感痛苦,但是隨後,逃離學校的日子也充滿艱難。

如今,31歲的小袁,已經工作12年。小袁說他已經買了房子,在400公裡外的老家。未來的願望是開一家屬於自己的超市。只是,離開店的目標,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聾人外賣騎手:我不是懶人 我熱愛這份工作
    來源:新周刊原標題:聾人外賣騎手:我不是懶人,我熱愛這份工作作者:戈多當所有外賣騎手在「系統」裡疲於奔命,聾人外賣騎手卻笑著說,感謝這份工作。/圖蟲創意外賣騎手,是聾人小袁做過的最快樂的一份工作。新周刊APP記者隨著聾人外賣騎手小袁進行了一天的派送,親身體驗「無聲外賣」的難與痛。送餐的路上,小袁喜歡去「看」這座城市的一舉一動。/攝影:孔大吉「優雅」騎手小袁自帶一種悠然自得的氣質,在與時間賽跑的外賣騎手中,他有種不合時宜的「優雅」。
  • 成都「無聲外賣騎手」:穿梭大街小巷辛勤打拼 好評數位列站點前茅
    中新網成都1月10日電 (記者 嶽依桐)「您好,餓了麼藍騎士,我是一名聽障人士,您的外賣已經送達,請出來取一下。」近日,今年24歲的外賣騎手劉恆熟練地發完信息,便再次騎上電瓶車,駛向下一位顧客的所在地。
  • 外賣騎手,客死雪梨
    「我只希望這種事在澳大利亞不要再發生了。」11月9日,魏利紅在新南威爾斯州議會的聽證會上說。她來自中國陝西一個偏僻的村莊,一個月前,她終於第一次踏上澳洲的土地,目的是帶回丈夫的骨灰。死前,他正在一家名叫Hungry Panda的外賣平臺做騎手,9月29日,陳小軍駕駛的摩託與一輛公交車意外相撞,因搶救無效去世。
  • 外賣騎手每天都在上演真實版的死亡擱淺
    老實說吧,剛玩那幾天,我覺得很boring。但隨著越來越沉浸劇情,我也開始跟著玩起了梗,玩著玩著,還玩出了真感情。 但要我說,外賣小哥就是《死亡擱淺》的現實翻版。
  • 外賣騎手,巨頭的炮灰
    文 | 深燃,作者 | 金璵璠,編輯 | 魏佳「我是送外賣的。」急診科醫生馮蕭夜間出診詢問對方職業時,每當聽到類似回答,都替對方倒吸一口涼氣。平臺經濟這個大系統能做的還有很多,外賣平臺系統應該督促騎手更守規矩,比如禁止超速送餐,把與騎手無直接關聯的因素考慮進算法裡,讓騎手有相對多的選擇權,不再超速、闖紅燈、逆行。騎手受誰管控,為誰打工?外賣騎手們的僱主是誰,已經不是一個新問題。而面對餓了麼騎手之死,平臺第一回應是「不存在勞動關係」,把法律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百家故事
    小刀說,每當系統導航出現逆行路段時,他都會面臨一種無從選擇的困境,要麼放棄逆行、跑更遠的路面臨超時的風險,要麼跟著導航承擔安全風險,只是,無論哪種選擇,錢都實實在在地少了。每一個騎手要自己在安全和收入之間衡量。作為一個臨時參與的局外人,曹導點出了騎手們的困境,所有外送平臺都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最後,它們都把風險轉嫁到了最沒有議價能力的騎手身上。
  • 桃源外賣騎手當「消防員」
    尚一網訊訊(記者 蔡文龍 通訊員 陸楠)近日,桃源縣消防救援大隊與轄區美團外賣聯合開展了消防安全教育培訓,一眾外賣騎手及群眾近50餘人走進桃源消防營區「修煉」防火滅火技能,當了一回「消防員」。活動現場,面對各類消防專業器材,聽著消防員一一介紹它們在不同場合的用處,外賣騎手及群眾聽得很認真。消防員還根據日常應急消防救援、火災防控工作及外賣行業工作特點,向騎手們講解了發生火災後如何正確報警、如何正確逃生自救、電器的正確處置及滅火器的使用等基本常識,並向騎手們做了示範操作。隨後,騎手們拿起滅火器,撲救了一起假設的初期火災。
  • 「Tony 老師」、健身教練也來送外賣!疫情期間,外賣騎手新增人數...
    面對生活的挑戰,工廠和餐廳等服務行業的從業者選擇「不等不靠」成為一名外賣小哥。&nbsp&nbsp&nbsp&nbsp近日,來自美團外賣的數據顯示,自1月20日至2月23日,平臺共新招聘7.5萬名勞動力成為外賣騎手,而這一新增數量還在呈上升趨勢、穩步增長。
  • 外賣騎手,到底困在哪裡?
    幾天前,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稱,在外賣平臺與系統的算法驅動下,外賣騎手成了高危職業,為了避免差評、維持收入,不得不選擇逆行、闖紅燈等做法,無形中也為其安全問題埋下隱患,經常面臨與死神賽跑。「一個製造了巨大價值的行業,反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的製造者。」
  • 外賣騎手變身禁毒宣傳使者
    公安民警在一對一培訓外賣騎手(記者 馬瑗 文/圖)「第一次收到這樣的外賣,精美的禁毒明信片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收外賣也能學到禁毒知識,方便又實用。」6月24日,市民張女士收到外賣和禁毒明信片後興奮地說。記者了解到,隨著外賣行業的迅速發展,廣大外賣騎手「走千家、進萬戶」,給廣大市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也與市民聯繫更加緊密。因此,縣禁毒辦為進一步增加禁毒知識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近日聯合美團外賣、餓了麼成立禁毒助跑志願小分隊,開展了「感恩生命 健康生活」主題宣傳活動。
  • 美團外賣推出「同舟計劃」增加騎手評價商戶功能
    DoNews11月26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26日,美團外賣宣布推出「同舟計劃」,從工作保障、體驗提升、職業發展、生活關懷四個層面提升騎手體驗與生態建設。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表示,近期美團外賣已經召開了53場騎手懇談會,針對懇談會中收集的涵蓋取送餐機制、申訴機制等43條焦點問題,已經在陸續改進上線。在「評價體系」方面,美團增加了騎手評價商戶功能,並針對騎手特殊原因造成的超時、投訴等問題,將升級騎手申訴處理流程,常規問題力求在24小時內解決。
  • 平臺應給外賣騎手更多呵護
    此前,一名外賣騎手在工作中猝死。相關外賣平臺先是聲明與騎手之間沒有勞動關係,只給予人道主義賠償金2000元。1月8日晚,該平臺又發布公告,將賠償金額提升至60萬元,並提高騎手在工作中猝死的保障額度。一位騎手的倒下,背後就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 叫外賣要求帶包煙否則給差評,小哥該怎麼辦?美團召開騎手懇談會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孫冰) 「對於很多外賣騎手來說,最麻煩的就是幫助用戶帶東西。一些用戶會在下單時備註:請幫我帶一包煙,帶一瓶水,帶一個打火機……也有要帶10瓶礦泉水的。」11月26日,在美團外賣七周年「慶生會」上,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講述了這樣一個外賣騎手們的「小煩惱」。
  • 美團外賣:將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9日訊 據美團微信公號、澎湃新聞消息 9月8日,有媒體發布文章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網絡,文章指出:在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疲於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文中一位美團騎手在大雨中堅持送單到凌晨兩點半,卻因為訂單超時收入驟降。
  • 美團外賣發起袋鼠寶貝公益計劃已幫助70名騎手子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晨赫)26日下午,在美團外賣七周年暨「騎手體驗與生態建設」溝通會上,來自廣西的騎手農瑞瑞帶著她的兒子賢賢來到現場,感謝曾經獲得的社會各界的幫助。 賢賢是美團外賣發起的為全行業外賣騎手子女提供大病幫扶的「袋鼠寶貝公益計劃」受益者。
  • 10個被改變人生軌跡的普通人:來自各行各業,都當了外賣騎手
    我算了一下,一個月可以拿到6、7千,這樣的話也挺值得。家裡老人生病吃藥的錢,房貸和車貸,還是可以還的上的。總比自己在家裡呆著什麼都不幹強。等健身房重新好起來的時候,我還是要回去當教練,畢竟是我比較擅長的事情。這一次就算是體驗生活了。
  • 風風火火的外賣騎手出事了,保險公司會賠嗎?
    在騎手發生交通事故後,保險公司為何拒賠?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10多例因外賣騎手在送單過程中發生事故遭保險公司拒賠的案由,其中終審判決7例。梳理這7起終審判決案由,可以管窺騎手們的保險境遇。——騎手送單時撞人,因沒有及時點擊「上線」,勞務公司、保險公司認為騎手交通事故不在工作時間,拒絕負責。
  • 阿里昆陽:騎手送一天外賣相當於減少25位市民出行
    另外我要向我們所有的餓了麼騎手致敬。我們的外賣騎手送餐,送生鮮肉蛋,幫大家買藥,還有騎手組團照顧一些獨居的老人,他們實際上是連接起了從餐廳超市菜場便利店到居民家裡的「最後一公裡」。實際上,我們一位騎手送一天外賣,相當於減少了25位市民的出行,可以說,餓了麼騎手現在不僅是「最後一公裡」的生活保障,也是防疫抗疫的編外力量了。 問:疫情在改變不少人的用餐方式,你怎麼看? 王磊:我覺得,疫情影響的不僅是大家的就餐方式,甚至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 60天,新湧入33萬外賣騎手:城市英雄?不過是拿命換錢
    這一天,華強北正午的陽光燥熱起來,亞熱帶夏季的威力初露端倪,距離外賣騎手高治曉登上《時代周刊》封面,不多不少剛好一個月。我問林鴻豪,「大家都說你們是平民英雄,你的生活有什麼改變嗎?」「能有什麼變化?「這一行,是在用命換錢」找位外賣員聊聊,困難程度遠遠超過我的想像。無論是在騎手QQ群閒聊吹水的情分,還是交接過快餐的一面之緣,都不足於讓外賣小哥答應我的採訪請求。
  • 盧向華:外賣騎手「困於系統」,企業需要與員工共同提升效率的合作...
    但騎手作為最近才出現的一個職業,不管是企業還是從業者,都還在摸索最佳的一種合作方式。這次現象的爆發就和當年的富士康一線工人的現象一樣,會加快促進這個行業找到最佳的合作方式。受困其中的標準我個人覺得更多在外賣行業,騎手們只有兩種選擇,拼命付出時間(和努力)就可以賺錢 VS. 不付出時間就只能賺很少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