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客死雪梨

2020-12-14 虎嗅APP


「我只希望這種事在澳大利亞不要再發生了。」11月9日,魏利紅在新南威爾斯州議會的聽證會上說。她來自中國陝西一個偏僻的村莊,一個月前,她終於第一次踏上澳洲的土地,目的是帶回丈夫的骨灰。


她的丈夫陳小軍過去幾年一直在澳大利亞打工,靠這裡相對更高的薪水養活仍在國內家鄉的一家老小。死前,他正在一家名叫Hungry Panda的外賣平臺做騎手,9月29日,陳小軍駕駛的摩託與一輛公交車意外相撞,因搶救無效去世。


● 車禍去世的外賣員陳小軍 / ABC Health


公交車司機隨後被警方起訴,陳小軍的身後,留下了一個失去經濟支柱的農村家庭:妻子,15歲的女兒,8歲的兒子以及嶽父母。


包括澳洲廣播公司在內的多家當地媒體證實,在法律上,外賣平臺沒有就此事向家屬支付賠償的義務。因為,騎手是以「獨立承包人」的身份工作,而非平臺的「僱員」。出事後,熊貓外賣幫助已經成為遺孀的魏利紅取得了澳洲籤證,並表示願意幫她支付葬禮,機票和住宿的費用。


在與媒體的採訪中,魏利紅感謝了公司的幫助,但她仍決定出席州議會有關零工行業勞工處境的聽證會。陳小軍的死遠遠不是一場孤立的意外,在陳小軍出事幾天前,來自印尼的Uber Eats騎手Dede Fredy在雪梨郊區馬裡克維爾被車撞倒,搶救三天後不治身亡。11月21日,同樣服務於Uber Eats、年僅27歲的孟加拉國學生Bijoy Paul在雪梨南部郊區羅克戴爾與一輛汽車相撞後死亡。23日晚,37歲的馬來西亞人,DoorDash外賣小哥Chow Khai Shien殞命於墨爾本一輛卡車下。


從一單10刀,到時薪10刀


過去幾年,外賣行業在澳大利亞迅速擴張,最新數據顯示澳洲人每年在外賣上的消費高達26億澳元。「基本上天天叫外賣,中餐。」 Sheldon這樣告訴世界說,他在墨爾本留學四年,極度依賴中餐外賣平臺EASI。與Uber Eats不同,EASI和體量稍小的Hungry Panda,抓住的就是Sheldon這樣的「中國胃」,只做華人生意。


除了消費,如Sheldon這樣的中國留學生也樂於將外賣生意作為兼職外快渠道。Sheldon給餐廳和平臺都送過外賣,見證了當地外賣行業一步步做大。四年前,他給餐廳送餐的時候還要到商家給錢拿外賣,然後到客人那裡收錢,賺中間差,每單能賺到10刀。


那時外賣行業還處於發展的起步期,接單與溝通甚至需要依賴微信群。「有個群的。想送就在群裡喊一聲,平臺就會發單給我,」他也坦言當時的合作方式,「不用交稅。就是打黑工。」


油管博主「老朱家的」和B站博主「TonyXCT」分別用視頻展示了在墨爾本開車和步行送外賣的體驗。作為新移民和打工度假者,這種謀生方式的確有優點:門檻低,好上手,還可以幫助你儘快熟悉所在的城市。雖然和直接幫餐廳跑外賣相比,在平臺接單的佣金略低,但它提供了「想接就接」的工作彈性。


澳洲的合法工作籤證有多種類型,最廣為人知的有:打工度假籤證、國際學生籤證,工作籤證,還有過橋籤證。


但隨著澳洲外賣行業逐漸壯大,外賣員之間競爭加劇,客單價也在不斷下跌。在墨爾本華人區的Box Hill Central門口,時常可以看見外賣員扎堆等單,送外賣的主要工具也從私家車變成了效率更高的電單車或摩託。已經退出這一行的Sheldon告訴世界說,他觀察到近期中國留學生對做外賣兼職的熱情已大大降低。以前,送外賣賺點零用錢對他們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但目前留學生群體的興趣已轉向代購和補課。


如今填補了這些空位的主要是來自周邊各國的打工者,和陳小軍一樣,他們大多是為養家謀生而來。新南威爾斯州運輸工人工會近期披露的調查顯示,像陳小軍這樣的送餐員平均時薪僅為10.42澳元,與Sheldon開車送外賣時的收入已不可同日而語,甚至無法達到澳大利亞政府規定的最低薪水:2020年7月,澳公平工作委員會公布的全澳最低工資為每小時19.84澳元。


上傳體驗視頻的博主當中,也有人公布了自己的收入明細:「老朱家的」平均每周收入大約333刀,每單收入5.8刀左右,接單量最多的一天能賺310刀,那天他在11小時16分內開車送了34單。步行送單收入略低,在保持單手舉相機拍攝的情況下,Tony一天送了13單,收入67.03刀,折合人民幣320餘元。


跟不上的監管與保障


行業逐漸做大,行業生態卻在惡化。儘管外賣員已經成為一個數量相當可觀的群體,但無論準入門檻,還是工作保障,都和Sheldon當年沒有太多區別:可以說,既沒有門檻,也沒有什麼保障。


全行業相對而言最為嚴格的Uber Eats平臺上,騎手的註冊頁對駕駛不同交通工具的騎手年齡,乃至交通工具的使用壽命做出了一定限制。相對較小的平臺如陳小軍供職的熊貓外賣,成為騎手的門檻更低,官網對安全管理的措辭也更為曖昧。網站顯示,註冊成為騎手只需籤證證明,有一部能接單的智慧型手機,自備摩託車,汽車或單車以及「必要的安全設備」。


導致魏利紅無法拿到陳小軍撫恤金的「獨立承包人」身份,也是自外賣行業開始發展以來未曾改變過的初始規則:正是這一點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用人成本,讓外賣平臺有機會發展壯大。


Uber Eats2016年進軍澳大利亞,慢慢成為了當地的行業龍頭,目前有11.5%的澳大利亞人使用。總部位於墨爾本的EASI在澳洲的7個城市以及美國洛杉磯,紐西蘭奧克蘭都設有服務,客戶數量超過100萬,擁有2萬多家合作餐廳。一天前,熊貓外賣剛剛宣布完成了7000萬美元融資,儘管暫時沒有披露其估值。


據澳洲政府公平工作調查專員署網站的介紹,在通常情況下,僱員享有一系列的權利,例如最低工資、帶薪休假、最低或最高工時、退休金,受不公平解僱法的保護。而獨立承包人則是「根據協議決定完成特定任務的工作時間」,自負盈虧,「對執行任務責任或受傷負責和承擔責任,通常有自己的保險單」,自己向銀行交稅。


新南威爾斯州運輸工人工會的調查也顯示,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曾在工作中受傷,其中81%的人沒得到公司的支持。


零工經濟正在回潮


隨著新冠疫情的來臨,澳大利亞外賣行業的需求與競爭都在迅速激化,目前澳大利亞經濟面臨29年來的首次衰退,10月失業率升至7%,這是自7月份COVID-19危機持續以來的最高失業率。2009年金融危機後的不安再次上演,「零工經濟」回潮,更多人從全職崗位轉為打零工。儘管這些臨時工人有納稅的義務,疫情期間,卻被政府價值3200億澳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排除在外。


由於大量工人失業,做外賣員的工作機會也變成僧多粥少的「香餑餑」。有學者估計,如果把10萬名移民工人也包含在發放新冠補助金項目之內,6個月將需要14億澳元。政府釋放的信號非常明確:倘若這些工人無法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養活自己,那麼是時候考慮離開。


油管博主Emma Chen幾個月前上傳了自己在布裡斯班送外賣的經歷。她所持的打工籤證被規定只能短期工作,這讓她在無數次求職中面壁,做Uber Eats外賣員成為她少有的機會。


超市裡的自行車安全頭盔和手機架全都被搶光了!」Emma Chen和朋友小金來回奔波了三個小時,才買到安全帽。澳洲政府規定騎單車的人必須戴安全帽,有手機架,同時開著前後車燈,否則警察可以罰款。除了這些工具之外,用來裝食物的Uber Eats背包也要自己到Uber辦公室購買。


有騎手向ABC反映,外賣平臺公司儘管推出了「無接觸式送餐服務」,但在保護顧客和員工免受病毒傳播方面做得遠遠不夠。一名送餐員告訴ABC,外賣平臺Deliveroo只給他報銷10刀,用於買消毒洗手液,但僅此一次。今年四月份,他的訂單多數是從國外回家自我隔離的顧客。他每天都要送餐,消毒頻率是每小時一次,不到五天就用完了。


而安全事故的發生頻率居高不下,或許還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過去兩個月,隨著五名外賣員相繼倒在車輪下,新南威爾斯州已經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負責調查他們的死亡事件中是否存在「可被避免的風險」。如果工作組最終得出平臺負有責任的結論,這可能將會推動相關監管法律的修改工作。


但對魏利紅來說一切都已經晚了:由於法律不能溯及既往,即使未來外賣員的法律地位得到改變,她仍然無法為丈夫爭取到什麼賠償。


相關焦點

  • 外賣騎手,巨頭的炮灰
    據他回憶,這些外賣騎手急診經常是因為外傷、骨折,多是交通事故或惡劣天氣路滑所致。2020年12月21日,餓了麼騎手韓某之死,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看到這一事件,馮蕭比一般網友淡定得多。平臺經濟這個大系統能做的還有很多,外賣平臺系統應該督促騎手更守規矩,比如禁止超速送餐,把與騎手無直接關聯的因素考慮進算法裡,讓騎手有相對多的選擇權,不再超速、闖紅燈、逆行。騎手受誰管控,為誰打工?外賣騎手們的僱主是誰,已經不是一個新問題。而面對餓了麼騎手之死,平臺第一回應是「不存在勞動關係」,把法律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 桃源外賣騎手當「消防員」
    尚一網訊訊(記者 蔡文龍 通訊員 陸楠)近日,桃源縣消防救援大隊與轄區美團外賣聯合開展了消防安全教育培訓,一眾外賣騎手及群眾近50餘人走進桃源消防營區「修煉」防火滅火技能,當了一回「消防員」。活動現場,面對各類消防專業器材,聽著消防員一一介紹它們在不同場合的用處,外賣騎手及群眾聽得很認真。消防員還根據日常應急消防救援、火災防控工作及外賣行業工作特點,向騎手們講解了發生火災後如何正確報警、如何正確逃生自救、電器的正確處置及滅火器的使用等基本常識,並向騎手們做了示範操作。隨後,騎手們拿起滅火器,撲救了一起假設的初期火災。
  • 平臺應給外賣騎手更多呵護
    此前,一名外賣騎手在工作中猝死。相關外賣平臺先是聲明與騎手之間沒有勞動關係,只給予人道主義賠償金2000元。1月8日晚,該平臺又發布公告,將賠償金額提升至60萬元,並提高騎手在工作中猝死的保障額度。一位騎手的倒下,背後就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 外賣騎手,到底困在哪裡?
    幾天前,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稱,在外賣平臺與系統的算法驅動下,外賣騎手成了高危職業,為了避免差評、維持收入,不得不選擇逆行、闖紅燈等做法,無形中也為其安全問題埋下隱患,經常面臨與死神賽跑。「一個製造了巨大價值的行業,反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的製造者。」
  • 外賣騎手變身禁毒宣傳使者
    公安民警在一對一培訓外賣騎手(記者 馬瑗 文/圖)「第一次收到這樣的外賣收外賣也能學到禁毒知識,方便又實用。」6月24日,市民張女士收到外賣和禁毒明信片後興奮地說。記者了解到,隨著外賣行業的迅速發展,廣大外賣騎手「走千家、進萬戶」,給廣大市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也與市民聯繫更加緊密。因此,縣禁毒辦為進一步增加禁毒知識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近日聯合美團外賣、餓了麼成立禁毒助跑志願小分隊,開展了「感恩生命 健康生活」主題宣傳活動。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百家故事
    2018年,成都交警7個月間查處騎手違法近萬次,事故196件,傷亡155人次,平均每天就有1個騎手因違法傷亡。2018年9月,廣州交警查處外賣騎手交通違法近2000宗,美團佔一半,餓了麼排第二。2020年7月28日西安兩貨車追尾,致一名外賣騎手身亡#外賣騎手,已經成為最危險的職業之一#,這一話題已經不止一次地登上微博熱搜。
  • 經濟日報:平臺應給外賣騎手更多呵護
    常 理此前,一名外賣騎手在工作中猝死。相關外賣平臺先是聲明與騎手之間沒有勞動關係,只給予人道主義賠償金2000元。1月8日晚,該平臺又發布公告,將賠償金額提升至60萬元,並提高騎手在工作中猝死的保障額度。一位騎手的倒下,背後就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 外賣騎手每天都在上演真實版的死亡擱淺
    颱風「利馬奇」登陸上海時 雖說在風吹雨打中,外賣騎手的身體損耗得比誰都快,但這並不一定就會換來有些窩在沙發裡等外賣的上帝多少感謝 而且,據《2018美團&蜂鳥外賣騎手就業報告》顯示,騎手的平均年齡為29歲,六成騎手已婚已育,五成騎手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這些早早承擔起家庭責任的年輕人,他們更為著急的是,眼見自己已為人之父,孩子也在襁褓中日漸長大,自己卻身無長技,一事無成。
  • 美團開設騎手英文課,萬能的外賣小哥又添新技能
    7月20日,美團外賣在騎手客戶端上線英語課程,幫助騎手能夠在遇到國際化的服務場景時,與點餐用戶和商家更加高效的溝通。共計二十八節課的外賣英語視頻課程,覆蓋從取餐到送餐的全過程,對於騎手送餐過程中遇到的如「定位不符」「找不到地址」「送餐超時」等異常場景做了生動再現,並給出最簡單的英文解答。
  • 「Tony 老師」、健身教練也來送外賣!疫情期間,外賣騎手新增人數...
    面對生活的挑戰,工廠和餐廳等服務行業的從業者選擇「不等不靠」成為一名外賣小哥。&nbsp&nbsp&nbsp&nbsp近日,來自美團外賣的數據顯示,自1月20日至2月23日,平臺共新招聘7.5萬名勞動力成為外賣騎手,而這一新增數量還在呈上升趨勢、穩步增長。
  • 風風火火的外賣騎手出事了,保險公司會賠嗎?
    最近,一篇關於外賣騎手生存狀況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文章中的一句話引起了筆者的關注:文章截圖選自公眾號《人物》人們不禁產生疑問,外賣公司或者外包平臺主要給騎手上什麼保險?在騎手發生交通事故後,保險公司為何拒賠?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10多例因外賣騎手在送單過程中發生事故遭保險公司拒賠的案由,其中終審判決7例。梳理這7起終審判決案由,可以管窺騎手們的保險境遇。——騎手送單時撞人,因沒有及時點擊「上線」,勞務公司、保險公司認為騎手交通事故不在工作時間,拒絕負責。
  • 當假面騎士送外賣,kabuto不是最快騎手,而他能把外賣送到異次元
    hello,大家好 我是墨汐,平成假面騎士大多是打工仔,而東映的夥食那麼好,每年拍一部新的騎士劇還是很燒錢的,自然需要一筆額外收入維持公司運轉,在當下外賣行業如此火爆的情況下,為了養活東映,假面騎士們都當上了外賣騎手。
  • 受疫情影響收入縮水 健身教練兼職外賣騎手
    為了補貼平時的開銷,她想到了去做一名兼職外賣騎手。受疫情影響,收入縮水,每月卻還有3000元的房租要交,小周感覺壓力不小。一次朋友間聊天中,她發現自己閒暇之餘還可以做一名外賣騎手,一來可以保持運動狀態,二來也能有額外收入。臨近中午送餐尖峰時段,小周換了工作服,拿起外賣箱,走出小區。
  • 美團外賣推出「同舟計劃」增加騎手評價商戶功能
    DoNews11月26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26日,美團外賣宣布推出「同舟計劃」,從工作保障、體驗提升、職業發展、生活關懷四個層面提升騎手體驗與生態建設。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表示,近期美團外賣已經召開了53場騎手懇談會,針對懇談會中收集的涵蓋取送餐機制、申訴機制等43條焦點問題,已經在陸續改進上線。在「評價體系」方面,美團增加了騎手評價商戶功能,並針對騎手特殊原因造成的超時、投訴等問題,將升級騎手申訴處理流程,常規問題力求在24小時內解決。
  • 美團外賣:將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9日訊 據美團微信公號、澎湃新聞消息 9月8日,有媒體發布文章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網絡,文章指出:在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疲於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文中一位美團騎手在大雨中堅持送單到凌晨兩點半,卻因為訂單超時收入驟降。
  • 商家被壓榨,騎手工資減半,外賣企業卻虧損,錢去哪裡了?
    在平常由於外賣平臺為餐飲商家提供了大量外賣訂單,因此商家在無奈之下也只能忍受外賣平臺的壓榨,然而在新型肺炎疫情期間,線下基本停業,餐飲商家幾乎完全依靠外賣平臺,外賣平臺的話語權獲得進一步提升,於是外賣平臺開始肆無忌憚的提升佣金抽成至最高30%,由於外賣平臺壓榨得太厲害,各地的餐飲商家成立聯盟叫板外賣平臺,指責外賣平臺完全不顧餐飲商家的死活
  • 這一天,我跟著聾人騎手,體驗了「無聲外賣」
    文 戈多外賣騎手,是聾人小袁做過的最快樂的一份工作。面對狹小的聾人工作市場,能有這樣一份「高薪工作」實屬來之不易。當所有外賣騎手在「系統」裡疲於奔命,聾人外賣騎手卻笑著說,感謝這份工作。新周刊APP記者隨著聾人外賣騎手小袁進行了一天的派送,親身體驗「無聲外賣」的難與痛。送餐的路上,小袁喜歡去「看」這座城市的一舉一動。/攝影:孔大吉「優雅」騎手小袁自帶一種悠然自得的氣質,在與時間賽跑的外賣騎手中,他有種不合時宜的「優雅」。
  • 騎手擴張?日本一外賣公司騎手都是中國人
    近日網友「松尾強」社交媒體上發布一段視頻,視頻顯示日本東京街頭有幾個外賣小哥聚在一起閒聊並說著中國話,據外賣小哥表示,他所在的日本外賣公司的騎手都是中國人,平均每一單最少能賺300日元,正常的話一天可以掙1萬多日元(約661元),月薪約在30多萬日元(約19851元)。
  • 兼職外賣騎手的大學生:被誤導辦理消費貸,離職損失2000元
    然而,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和補貼的逐漸降低,導致了外賣配送的單筆利潤越來越低。一位從事外賣行業的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單筆外賣配送費已經從最初的10元下降到了6元至7元,有些城市甚至達到了3元至4元。想要獲得更高的收入,外賣騎手就必須完成更多的配送量。
  • 聾人外賣騎手:我不是懶人 我熱愛這份工作
    來源:新周刊原標題:聾人外賣騎手:我不是懶人,我熱愛這份工作作者:戈多當所有外賣騎手在「系統」裡疲於奔命,聾人外賣騎手卻笑著說,感謝這份工作。/圖蟲創意外賣騎手,是聾人小袁做過的最快樂的一份工作。新周刊APP記者隨著聾人外賣騎手小袁進行了一天的派送,親身體驗「無聲外賣」的難與痛。送餐的路上,小袁喜歡去「看」這座城市的一舉一動。/攝影:孔大吉「優雅」騎手小袁自帶一種悠然自得的氣質,在與時間賽跑的外賣騎手中,他有種不合時宜的「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