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IPO直播解讀(一)|虹吸效應對外不對內 金融科技巨頭上市...

2020-11-21 和訊股票

財聯社(北京 上海,記者 姜樊 林漢垚)訊,螞蟻、京東數科即將登陸科創板,引起市場關注。螞蟻剛剛閃電過會後就有媒體報導稱其的融資目標從300億美元提升到了350億美元。

此番螞蟻集團、京東數科這些金融科技巨頭搶灘科創板,對所屬行業板塊以及A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昨日,財聯社直播節目「金融雲會議」《金融科技巨頭登陸科創板 IPO激增之下如何投資?》中,多位專家分析認為,這些金融科技巨頭的上市並不會給A股場內帶來風險,反而會吸引更多的場外資金入市。

金融科技巨頭上市會對場外資金產生虹吸效應

聯儲證券首席投顧胡曉輝認為,這些金融科技的龍頭企業上市,並不會對市場產生很大衝擊,相反,A股市場迫切第需要更多的像螞蟻金服這類企業進來。

「未來是科技股作為權重股,銀行註定很長時間會維持相對和平的震蕩。」胡曉輝認為,如果沒有新的力量去帶動A股走出來,未來A股將會很長時間繼續震蕩。通過對比美國和中國香港,像螞蟻金服這樣的公司上市的越多,它的權重越大,A股市場才有可能像美國那樣漲個不停。

胡曉輝認為,目前A股市場的主要權重來自於銀行股,銀行在過去的幾十年對我們的指數影響非常大。」他表示,因為過去A股市場主要是進行固定資產投資,銀行圍繞著固定資產投資進行運作和發展,其估值會經常波動。

此外,胡曉輝也表示,金融科技巨頭的上市,的確會產生虹吸效應。不過,這些企業的虹吸效應並不是對場內資金,而是對場外資金。「他們的上市會吸引更多的場外資金和國際資金。」

技術含量不及市場預期是科技類公司估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之前我國有些金融科技公司曾赴美上市,但是從目前來看,市場反應並不好,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在上市後出現了估值下降和市值大幅縮水的情況。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金融碩士學術主任陳弘益認為,目前包含去美股上市的相當多的金融科技公司,最後不被市場接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技術含量遠遠不及市場的預期。

「這些公司所用的數據以及它真正能夠建立出來的風控模型,並不如市場所期待的價值那麼高,可能很多還是依賴傳統的徵信模式,所以並沒有在商業模式上進行有效的創新。」陳弘益表示,未來如何更有效地取得可靠信息,並加以利用、活用,將是非常重要的商業模式。

另外,對於怎麼去判斷科技企業或者金融科技企業的成長性,陳弘益稱,除了技術含量外,市場規模以及用戶群體用戶粘度也至關重要。

我國上半年IPO募集資金快佔全球IPO市場半壁江山

除了螞蟻集團上市獲得市場關注外,上半年,我國IPO數據也表現亮眼,募集資金快佔了全球IPO市場的半壁江山。李康分析,根據2020年的IPO數據表現來看,我國的經濟恢復在全球是領先的。

李康稱,在今年上半年,我國IPO的企業數量和籌資的金額在全球IPO市場的佔比都超過40%,接近50%。這個佔比在近年來都是最高的,甚至可以說是今年來一個很大的突破。

「從政策的層面看,不管是從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上來講,我國都有比較寬鬆和比較充足的資金支持IPO的市場。」李康表示。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金融科技巨頭搶灘科創板 專家稱是明智的選擇
    金融科技巨頭搶灘科創板 專家稱「是明智的選擇」  科技金融公司選擇科創板上市,在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和經濟學院教授韓乾看來,一方面得益於近年來,以科創板為試驗田的國內資本市場系列基礎制度改革,國內的投融資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和改善,另一方面是與國際IPO市場環境變化有關。  「金融科技巨頭擬在科創板上市,是明智的選擇。」
  • 金融科技:科技向左,金融向右
    以螞蟻金服為例,以招商銀行二分之一的營業收入、七分之一的利潤,不強化科技公司概念無法支持1.5倍於招商銀行的估值。深層的原因是戰略選擇,與金融業務相伴生的是監管,監管的核心是資本金要求,將股本投資於金融業務以覆蓋非預期損失,還是將股本投入科技研發以尋找未來機會,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 中芯國際明日科創板上市,虹吸效應會將盤面帶向何處?
    市場聚焦與華為的受限與中芯國際的上市,造成今日盤面大幅殺跌。對於中芯上市市場有兩種解讀,一種是虹吸效應產生走弱,第二種是引領科技周期。對此我的觀點是中芯上市的時機不支持第二種走勢,風險依然存在,明日自當謹慎。PVC,瀋陽化工10板打開空間,引來PVC的跟風助漲,後排參與性不強,瀋陽化工自身也面臨斷板風險。
  • 外灘大會金融科技前沿觀點(一)|金融科技走到了哪裡?「疫情將科技...
    文 | 財聯社 記者姜樊今日,金融科技巨頭們齊聚首屆外灘大會分享最前沿金融科技信息,上午主論壇演講嘉賓普遍認為,科技會從根本上改變金融生態,尤其是傳統金融機構的長尾業務。而即將登陸科創板的螞蟻集團,也再次強調螞蟻集團的科技定位。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在論壇中國年表示,上市後最重要的事是投技術。
  • 「精編實錄」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數字刀如何切開金融蛋糕|...
    《清華金融評論》持續推出金融大家評「華爾街熱線」直播專題,由全美華人金融協會(TCFA)聯合策劃,力邀華爾街實戰專家和相關領域權威人士,圍繞當前經濟形勢、金融市場、行業發展等展開多方面的分析解讀,為觀眾朋友們帶來最前沿的資訊和觀點分享。希望能吸取歷史經驗、破解當下迷局、解讀未來趨勢。
  • 螞蟻集團「閃電」過會,金融科技巨頭要來了!
    金融科技巨頭來了目前,螞蟻集團已經成為我國當前最大的金融科技巨頭,截至2020年6月,支付寶APP的月度活躍用戶達7.11億、月度活躍商家超過8000萬。背靠阿里集團,最大的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生態圈已基本形成。
  • 金融科技,諸神黃昏
    建行的同業業務合作平臺有400多個籤約的金融機構,建行通過這個平臺將金融科技產品對外進行輸出,比如給國家開發銀行、國家進出口銀行整體輸出核心系統解決方案項目。因為金科產品還不完善,建信金科同同盾、匯法、數美等合作夥伴共同開拓市場。
  • 財報解讀:金融壹帳通「逆流而上」 金融科技To B爆發正臨風口?
    誰能夠服務好金融機構,以及服務好金融業的上遊,才能收穫最大的未來。 面向C端的模式變化通常立竿見影,B端市場的發展路徑卻往往隱藏在紛繁複雜的行業信息之中,在昨天,平安孵化的獨角獸金融壹帳通發布了一季度財報,通過解讀這份財報,我們或許能窺見金融科技業務的解題思路與生態藍圖。
  • 福田金融科技迸發活力!優質項目企業爭相落戶國際金融科技生態園
    據介紹,入駐對象為國家金融科技基礎設施、持牌金融機構直接設立或股權加持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或上市梯隊企業。短短半年時間,一批優質、稀缺金融科技企業入駐其中,還有大量優質儲備項目等待入列。福田區金融工作局主要負責人強調,福田區金融科技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如今福田招商不拼政策優勢,拼的是服務能力和生態優勢,要用優質的服務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用良好的生態吸引企業、留住企業,讓企業在福田更好地成長。
  • 金融科技to B格局大變 誰將殺出重圍
    金融科技to B服務和直播電商、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在疫情期間需求大增。如果從金融科技行業切入to B模式的廣度和深度來看,2017年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巨頭系公司開始探路to B的方向。而在此之後,尤其是當年10月的「趣店風波」後,一大批金融科技公司開始轉向to B模式。
  • 透視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三季報:頭部效應凸顯平臺收入及資產質量提升...
    網貸業務清退對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有何影響?截至12月1日,已有360數科、樂信、信也科技、宜人金科發布了2020年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其中360數科「領銜」優勢顯著,宜人金科則顯露「疲態」。從已發布的報表業績看,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三季度整體業績保持增長態勢,一方面得益於深耕場景、獲客成本降低帶來的撮合貸款規模增長,另一方面則是科技收入(平臺收入)佔比的提升帶動資產質量的提高。
  • 金融科技行業深度研究與投資策略:金融的盡頭是科技
    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 10 餘家銀行紛紛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藉助機器 學習、數據挖掘、智能合約等技術,簡化供需雙方交易環節,降低資金融通邊際成本, 開闢觸達客戶全新途徑。隨著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與 應用,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的勢頭重塑金融產業生態,「無科技不金融」成為行業共識。
  • 當網際網路金融人人喊打,金融科技正茁壯生長
    當網際網路金融不再有效,投身到金融科技的行列裡並不意外,因為金融科技在巨頭和資本的助推下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熱門領域,用這樣一個熱門領域來填補網際網路金融的空缺似乎是再正常不過都事情了。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玩家會奮不顧身地投身到金融科技的浪潮當中。基於這種邏輯,雖然我們看到了很多的玩家投身到了金融科技的浪潮裡,但是,真正可以給金融科技帶來改變的少之又少。
  • 金融科技巨頭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對銀行有什麼影響?
    金融科技巨頭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12月18日螞蟻集團率先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以來,京東金融、陸金所等幾大金融科技巨頭紛紛快速跟進 一家民營銀行合作的金融科技平臺可達十多家 為什麼民營銀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青睞於在第三方平臺上推出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 360金融逆勢增長的背後,是Fintech馬太效應的終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鹿鳴財經(ID:luminglab),文:金德路;編輯:封成不知道你發現沒有,這兩年以來金融科技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了,強者愈來愈強,弱者慢慢出清,這是強監管環境下的正常演變趨勢。但是,最近疫情的出現仿佛給這個過程按下了快進鍵。
  • 螞蟻集團梳理:金融科技巨頭、全球最大規模IPO日漸臨近
    投資建議:螞蟻集團本次A+H上市發行新股數量合計不低於A股和H股發行後總股本的10%,另外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本次擬發行股票數量(不含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的股票數量)的15%。其中,根據上交所披露數據,公司在科創板融資金額為480億元。
  • 薩摩耶數科林建明:金融科技的未來,不在金融,在數字中國的全景
    海量的用戶湧入網際網路金融,傳統的風控模型捉襟見肘,難以高效識別智能終端背後的信用風險,金融機構對用戶管理和風控升級需求倍增。這時,一大批金融科技巨頭趁勢而起,深度參與金融業資源配置,尤其是在資金分配和分散風險方面。  金融科技抓住了金融業數位化升級紅利,在技術開發和場景應用上不斷迭代,完成自身商業模式和服務能力的打磨。
  • 金融科技公益公開課首期課程《美國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啟示錄...
    由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工程實驗室")和 睿智合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睿智科技")聯合舉辦的金融科技公益公開課系列線上活動將於5月7日開啟首期課程。睿智科技首席戰略官、摩根大通銀行原董事總經理、美國運通公司原首席信貸官林晴將作主題為《美國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啟示錄》的分享。
  • 香港最大物業抵押融資服務供應商康業金融科技申請港上市 金融科技...
    筆者留意到香港領先貸款服務供應商康業金融科技集團於12月20日已向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康業金融科技於2001年成立,旗下品牌「康業信貸快遞」及網上貸款平臺「K Cash」均為人熟悉,為客戶提供專業快捷的貸款方案,其物業抵押融資服務之規模於2019年,按收益計,在香港排名第一。
  • 巨頭扎堆香港虛擬銀行比拼金融科技
    財聯社記者獲悉,金融壹帳通旗下平安壹帳通銀行今日在港開啟試營業。據了解,該行於2019年5月獲香港金融管理局頒發的虛擬銀行牌照,目前正拓展多元化業務,包括個人銀行業務及中小企銀行業務。實際上,自香港金融局開閘虛擬銀行牌照之後,內地多家科技幾金融巨頭紛紛入局並開始在港展開業務。目前如眾安旗下虛擬銀行眾安銀行、小米旗下虛擬銀行天星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均已官宣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