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藥還是作妖?賣膠捲的柯達想借新冠藥翻身,股東早回購15萬股

2020-12-22 市界

作者 | 曾嘉藝

編輯 | 東東

誰曾想到,曾經沒落的膠捲巨頭柯達要賣藥了!

7月29日,消息稱柯達將承擔製造用於應對新冠病毒藥物成分的重要任務,依據美國國防生產法案,柯達將獲得美國政府7.6億美元貸款(貸款來源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類似於銀行的政府機構),25年時間償還貸款。

消息一出,柯達的股價立即飆漲,盤中觸發熔斷高達20次,截至收盤,柯達股價報33.2美元,漲幅達318.14%,市值已經從上周不到1億美元,漲至目前的14.5億美元。

如果不是這則消息,我們似乎都已經忘記柯達曾經輝煌的過去了,我們也想像不到曾經的「千年老大」柯達,卻「淪落」到需要「為國賣藥」求生?

曾幾何時,在市場上,幾乎只有一種膠捲,叫柯達。

根據官網,柯達成立於1888年,目前是一家專注於印刷和先進材料與化學品的公司,主要為商業印刷、包裝、出版、製造和娛樂領域的客戶提供行業領先的硬體,軟體,耗材和服務。

在巔峰時期,柯達曾佔據了全球膠片市場的80%的份額,堪稱膠片市場的「滅霸」,一個小動作就影響甚遠,成立至今的138多年時間裡擁有超過1萬項專利。

《創新者的窘境》一書有說,「新技術帶來了徹底的變革,所以根本無法使用舊技術來應對挑戰」。

柯達戰勝了對手,卻敗給了自己。

1975年,膠捲大王柯達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位相機,但是手握這一項顛覆性技術,柯達卻不願放棄膠捲業務為自己在全球帶來的上百億元穩定收益,最終,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而去。

2012 年柯達在一片惋惜聲中申請破產保護,從一家世界最大的膠捲生產商,變成了無人問津的一家公司。

但是,誰也不曾想到,柯達此次回歸竟是打著「做藥」的旗號。實際上,柯達在製藥方面並不是新手。

1988年該公司就成立伊士曼製藥業務部,開始做保健藥品,隨後在同年收購了斯特林製藥公司,斯特林是消費品和藥品的主要製造商,包括拜耳阿司匹林、萊索爾清潔劑和處方藥。

20世紀90年代,柯達還參與了阿司匹林等非處方藥的生產。1994年,柯達最終以29.25億的價格將該製藥業務出售給了當時的醫療保健巨頭史克必成公司(Smithkline Beecham,於2000年被合併成葛蘭素史克)。

至此,柯達完全退出了製藥市場。

此次柯達重回製藥領域,所涉足的並非是創新藥,而是生產仿製藥所需的基礎原料藥。仿製藥是指最初原創藥品專利過了20年的保護期以後,各家藥企均可生產的藥品。柯達做的就是為仿製藥生產原材料。

事實上,要說柯達與製藥一點關係都沒有,也不至於。因為柯達本身是做影像成像以及印刷業務,而這些都會涉及到很多的化學製劑。

就在今年的4月,柯達宣布向紐約供應異丙醇,用於生產免洗洗手液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這些洗手液都來源於柯達位於羅切斯特的伊士曼商業園工廠。

就在2019年的財報中,柯達執行董事長吉姆·康坦扎(Jim Continenza)表示:「未來,柯達的戰略包括擴大柯達膠片和化學品的應用」。

然而,在柯達股價暴漲的同時,也有華爾街分析師質疑,為什麼美國政府沒有將同樣的協議授予那些有現成專業技術、智慧財產權的純製藥公司。

或許柯達早有進軍製藥的戰略,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柯達完全具備生產羥氯喹的能力,而川普在近期一直在推薦羥氯喹在抵抗新冠病毒上非常有效。

今年5月,川普宣布《國防生產法案》生效,向政府申請撥款後,企業可以選擇自行生產防治新冠相關藥品和醫療用品。

柯達成為此法案下獲得貸款的第一家公司。有意思的是,在政府撥款之前,自3月以來,柯達的股東回購了大量的股票,據市界統計,自今年3月25日,柯達的股東大約回購了約15萬股。

柯達此次能否借做藥「翻身」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卻是有很多人能夠狠狠撈一筆。

在昨夜柯達股價暴漲之後,推特上有網友稱,「如果你在過去一小時內買了10萬美元的柯達股票,現在你的這些股票價值430萬美元。不可思議。」

相關焦點

  • 做膠捲的柯達公司現在賣藥了!
    都市快報訊 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攝影圈火爆無比的「柯達時刻」嗎?如今,這家公司已經「徹底復活」,只不過不是因為那些頗具歷史情懷的黑白膠捲,而是因為賣藥。是的,你沒聽錯,做膠捲的柯達公司現在賣藥了,而且因此股價暴漲。
  • 柯達膠捲賣抗新冠「神藥」,三天股價暴漲1480%!川普也為其站臺
    7月28日,川普在白宮簡報上再次肯定羥氯喹對於治療新冠病毒的作用。事後,儘管多個美方醫學專家稱,目前暫無證據支撐該藥物對於治療新冠病毒有效,但資本市場仍顯示出對該「神藥」的熱捧,相關的醫藥股股價暴漲。其中,就包括柯達。
  • 柯達,從膠捲走向靈藥?|思客問答
    ▲圖為柯達公司與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籤約現場。圖片來源:DFC官網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出於節省成本的考慮,把原料藥的生產逐漸轉移到海外。此後,美國的醫藥投資重點都在尖端創新藥領域,更加基礎的原料藥則大量依賴進口。
  • 一文讀懂膠捲巨頭柯達轉型:要做什麼藥?為什麼美國選擇了它?
    早已經破產的昔日膠捲巨頭柯達 (NYSE:KODK,簡稱柯達)這兩天「詐屍」了!周二(7月28日),柯達對外宣布已獲得了7.65億美元的美國政府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繼富士之後,柯達也要向醫藥領域轉型了。這則消息令柯達股票隔夜放量上漲,股價飆升203%,盤後再漲66%,令投資者瞠目結舌。然而暴漲並沒有結束。
  • 柯達「詐屍式」一夜暴漲逾500%昔日膠捲巨頭想做「藥神」
    其中還包括川普總統「堅信」能用於治療新冠病毒的抗瘧疾藥「羥氯喹」。為了節約成本,美國國內的藥品生產在上世紀70年代就轉移到了其他國家,而此次新冠疫情在美國肆虐,讓美國政府對製藥關鍵材料過度依賴別國產生了擔憂。看來,懷舊情懷泛濫的膠捲巨頭,又被新冠「逼」出了家國情懷。
  • 「膠捲大王」柯達要轉行變藥廠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柳靜)昔日「膠捲大王」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歷經轉型失敗破產之後,這幾天借著它製藥企業的新身份煥發新生。三個交易日柯達累計上漲1480%。不過,做膠捲的要去製藥了,這專業對口嗎?
  • 「原創」聚焦|「風暴」中的柯達:膠捲巨頭轉型製藥,這「三大」問題...
    來源:財聯社昔日膠捲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歷經轉型失敗破產之後,這兩天借著它製藥企業的新身份煥發新生。美國時間7月28日,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與柯達共同宣布,前者向柯達公司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推出柯達製藥業務部。
  • 還記得主營膠捲和相機的柯達嗎?如今轉型賣藥了
    01留下精彩每一刻的柯達提到 Kodak 柯達,許多 80 後可能還記得 90 年代非常經典的 " 留下精彩每一刻 " 的廣告,當時膠捲和相機還是稀罕物,不過時過境遷,柯達在 2012 年就申請破產了,多年來他們在轉型數碼影像上的進展一直不順。
  • 柯達轉行賣藥,曾經破產的膠捲大王,重生後在幹什麼
    7月28日,美股盤初,柯達(KODK)股價一度暴漲350%,截至今日凌晨收盤,柯達漲205.73%,報8.01美元/股,最新總市值為3.50億美元。柯達股價暴漲的原因是公司進軍製藥行業,它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建柯達製藥公司。
  • 柯達化身賣藥郎,股價兩日飆漲12倍,全因生產川普力捧的羥氯喹?
    這筆貸款將用以生產一些仿製藥的原料藥,其中包括曾被川普強力安利的羥氯喹。(點擊查看時代財經此前相關報導:死亡風險增加!川普力薦抗疫神藥氯喹要涼涼?)在消息正式公布前,柯達股價就已經開始不聲不響地瘋狂上漲。7月28日,柯達股價報收7.94美元/股,較上一個交易日上漲203.5%。
  • 140歲柯達,賣不出膠捲慘遭破產?竟靠跨界製藥、重新復活
    其實,在此之前為了自我拯救,它早就做過多次轉型。做聯名、賣手機、賣衣服、賣啤酒,什麼火就做什麼,徹底走上一條「網紅道路」。對於這家有著140年歷史的名牌企業,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它。想攝影,不僅要背著像微波爐一樣大的相機、比水箱還重的溼片,而且每使用一次就花費5美元。為了改變這個現狀,喬治·伊士曼開始自己發明膠捲和相機。於是,很長一段時間,他都過著白天上班,晚上在家中廚房做實驗的日子。實驗做累了,就在爐灶地板的毯子上睡一覺,醒後繼續做。
  • 川普砸8億美元,讓「膠捲大王」柯達造抗疫神藥!股價暴漲1480%
    一石激起千層浪,股價原本疲軟的柯達在27日、28日、29日連續「成妖」,股價在三日內累計上漲1480%,並在29日盤中20次觸發向上熔斷。截至29日收盤,柯達股價為33.20美元,總市值14.52億美元,市值暴增13.6億美元。不過,撐起柯達股價上漲的並非公司基本面。
  • 美國抗疫「製藥」的重任,怎麼就交給做膠捲的柯達了?
    一家是不知道能不能被迫賣身的TikTok,另一家是擁有一百四十年歷史、一度陷入破產陰霾的昔日膠捲大王,在瀕臨絕境的情況下,收到了美國政府大筆貸款,轉行製藥的柯達。7月底,柯達與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宣布,柯達獲得7.65億美元的貸款。
  • 柯達一夜熔斷20次 公司股價三天暴漲1480%
    最近幾天,曾經壟斷整個攝影市場的柯達徹底火了,自獲得美國白宮巨額貸款之後,膠捲大王轉行做藥廠,美國政府和柯達合作生產仿製藥藥物成分,以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其中,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受到此消息的影響,在周三美股盤中,柯達一夜熔斷20次,公司股價現「詐屍式」暴漲!
  • 柯達轉型:「膠捲廠」變「藥神」 會替代中國製造?
    至5月,該平臺的開戶數從去年年底的1000萬個增至1300萬個,大約有300萬沒有經驗的年輕人在今年新開了帳戶。 7月底,這些尋找獵物的散戶們眼睛亮了。世界最大影像產品與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膠捲大王柯達(NYSE:KODK)成為圍獵的目標。
  • 膠捲巨頭柯達徹底轉型 為何選的是製藥業?
    膠捲巨頭柯達徹底轉型,為何選的是製藥業曾經的美國膠捲巨頭伊斯特曼柯達公司(簡稱「柯達」),正式宣布進軍製藥行業。當地時間7月29日,柯達美股盤中觸發了20次熔斷。 @央視財經 圖7月29日,在美股上市的柯達股價大漲,盤中觸發了20次熔斷。
  • 破產的「膠捲大王」轉行變藥廠,一夜熔斷20次,三天暴漲1480%
    (其中包括曾被川普吹噓能用於治療冠狀病毒的抗瘧疾藥「羥氯喹」。) 這一消息直接點燃了柯達的股價。截至收盤時,柯達報33.2美元/股,柯達總市值14.5億美元,比前一交易日增加11億美元,股價在兩天內共計上漲1167%。股價在兩天內共計上漲1167%。 推特上有網友在美東時間周三中午稱,「如果你在過去一小時內買了10萬美元的柯達股票,現在你的這些股票價值430萬美元。不可思議。」
  • 柯達:關於昔日的膠捲霸主,一場漫不經心的死亡
    在過去,照相用的膠捲大多都是柯達產的。所以柯達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喬治·伊士曼才說驕傲地說:「你只需按一下按鈕,其餘的我們來做。」是的,柯達,曾經就是有如此大的底氣。可是遺憾的是,時代變了,膠片已經淡出我們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那個說能夠讓你記錄永恆時刻的柯達,卻不能讓自己保持永恆。
  • 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盒柯達膠捲,正在柯達故鄉展出
    現在,唯一一盒現存的1888 年產柯達膠捲,正在喬治·伊士曼博物館展出。博物館位於柯達公司的老家——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城,由創始人伊士曼的故居改造而來。這周一,博物館宣布買到了這件擁有 128 年歷史的未開封膠捲,和一卷目前已知只有三卷的 1889 年產的柯達透明膠捲一起,加入了博物館搜羅的老相機、包裝盒、老照片樣本等館藏。
  • 破產的「膠捲大王」柯達轉行變藥廠
    本周三個交易日柯達累計上漲1480%,市值暴增13.6億美元。推特上有網友在美東時間周三中午稱,「如果你在過去一小時內買了10萬美元的柯達股票,現在你的這些股票價值430萬美元。不可思議。」柯達獲近8億美元貸款轉型製藥柯達的暴漲,卻跟公司的老本行膠捲沒有任何關係——美東時間周二,美國政府根據《國防生產法案》與柯達達成協議,向柯達提供了7.65億美元的貸款,雙方合作生產仿製藥藥物成分,以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這是此類法案中的第一筆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