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膠捲巨頭柯達轉型:要做什麼藥?為什麼美國選擇了它?

2020-11-23 騰訊網

早已經破產的昔日膠捲巨頭柯達 (NYSE:KODK,簡稱柯達)這兩天「詐屍」了!

周二(7月28日),柯達對外宣布已獲得了7.65億美元的美國政府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繼富士之後,柯達也要向醫藥領域轉型了。

這則消息令柯達股票隔夜放量上漲,股價飆升203%,盤後再漲66%,令投資者瞠目結舌。

然而暴漲並沒有結束。周三(7月29日)柯達公司股價再度暴漲,盤中13次觸發熔斷,一度漲超650%。

柯達轉型做什麼藥?

柯達將利用這筆資金生產用於仿製藥的「起始原料」和「原料藥(活性藥物成分)」——目前,美國人消耗著全球大約40%的仿製藥原料供應,但只有不到10%的仿製藥生產是在美國進行。按照川普的說法,「這是將製藥業帶回美國的一個突破」。

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國在這方面的短板。早在疫情暴發之前,該國就已經有許多仿製藥供不應求,但疫情加劇了供應的短缺,包括一些鎮靜劑、麻醉藥,還有被川普所吹噓的、爭議較大的抗瘧疾藥物羥氯喹(福奇曾指出羥氯喹對新冠病毒無效),以及牛津大學研究發現的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有效的地塞米松。

為什麼美國聯邦政府選擇了柯達?

柯達擁有龐大的工業設施,包括1600萬平方英尺的製造空間、實驗室、倉庫和辦公室、88個批量生產反應堆,現場發電廠和蒸汽供應,同時在有機化學製造方面擁有較長時間的經驗。按照設想,柯達的設施預計最多能夠生產仿製藥所用原料藥的25%。

同樣的轉型軌跡,我們也在拜耳公司 (DE:BAYGN)、3M公司 (NYSE:MMM)和富士膠片 (T:4901)等巨頭身上看到過。這些公司都成功地從精細化學品行業過渡到製藥業。尤其是富士膠片,同樣是做膠捲的兩大巨頭,柯達在2012年申請破產的時候,富士膠片卻成功實現了轉型,將膠片業務佔比降至營收的1%以下。

事實上,富士膠片今年也參與到了新冠藥物的研究競爭當中,候選藥物是該公司的抗流感藥物Avigan。富士膠片近年來一直在擴大其生物製藥業務,2006年至2012年間進行的13起併購,有一關以上集中在醫療健康領域,其2008年收購了Toyama Chemical,這家公司所生產的Avigan也曾被用於抗擊伊波拉病毒。去年,醫療保健和材料解決方案佔據富士膠片總營收的43%,其目標是在未來幾年來將醫療保健部門的銷售額增加一倍。

多次轉型無果,柯達這次能成功嗎?

很難想到另外一家公司有柯達的曾經那麼輝煌,曾經市值超過300億美元。

昔日在中國,整個市場上只有一種膠捲,就是柯達。

在美國,柯達是真正的硬核大佬。柯達總部的地下,曾經是有個核反應堆的。1974年,柯達獲準裝載了一個核反應堆,用於中子射線照相技術的測試。直到2006年,911事件讓恐怖襲擊成為了美國的心理陰影,這才拆除了柯達的反應堆。

2000年前後,由於受到數碼的衝擊,膠捲的需求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斷下降。2003年,柯達影像部門的利潤從2000年的143億美元暴跌到42億美元。柯達不得已之下,宣布放棄膠捲業務,將發展重心轉到數碼產品上。

2004年開始,柯達每年都在虧損。2007年,柯達殺雞取卵,先後出售了數位相機業務、當時的支柱業務醫療成像,並把持有的中國樂凱膠片的股份全部出售給了一家廣州的公司。

2011年開始,市面上開始頻繁流傳柯達破產的消息,其股價從1999年巔峰的80美元一路跌到了不到1美元。2012年,柯達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2013年柯達退出破產保護、重新融資上市,重拾自己印刷、膠片等老本行之餘,也開始了「跨界」之旅。

2015年初,柯達推出了SP360運動攝像機,對標GoPro。而且率先使用了VR技術,是市面上僅有的360度全景攝像機。但由於當時VR還未受追捧,柯達的技術也不成熟,解析度達不到4K。最終口碑銷量雙撲街。

而且GoPro在運動相機的領域,猶如當年的柯達,基本已經做成了這個品類的代名詞。

2016年,柯達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智慧型手機,2017年又推出了第二款,售價大約為3700人民幣。為什麼賣的不好,大家可以從照片中直觀的感受一下。這個外觀,很難想像跟Iphone7同年的新產品。

2017年,柯達嘗試了做藝術雜誌。隨後又進軍時尚圈,先後與Forever 21、H&M等品牌進行合作,推出了柯達聯名的服裝,還和滑板品牌 Girlskateboards合作推出了聯名滑板。

2019年初,柯達和知名「賣概念」啤酒廠商角鯊頭(Dogfish Head)合作,推出了一款啤酒,命名為Super8,致敬柯達的同名膠片攝像機。這款啤酒的特別之處,是可以用來衝洗柯達Super 8的Tri-X膠片。

柯達距離涅槃重生最近的一次,就是2018年那次跨界發展加密貨幣了。

在2018年初,柯達宣稱將和Wenn Digital合作發布柯達幣,並稱柯達幣是「一種以圖片為核心的加密貨幣,將助力攝影師和代理機構在圖像版權管理上有更多的控制權」。當時,在區塊鏈被炒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這則消息也曾令柯達股票「詐屍式」起跳,當日股價翻倍。

柯達股價走勢,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但這波熱點的最大作用也不過如此,之後柯達再度沉寂下去,直到現在——股價因為製藥轉型的消息再度回升到了2018年初的水平。在周二暴漲之前,柯達年內已經累計下跌了44%,市值只剩下1.15億美元。

這筆逾7億美元的貸款可以說是柯達的救命錢。截至一季度末,柯達的現金餘額只有2.1億美元。據悉,這筆貸款的條件類似於商業貸款,需要在25年內償還。如果轉型成功,製藥業務有望貢獻柯達營收的30%至40%。

但比起富士,柯達的反應還是慢了。紐約諮詢公司PharmaVantage指出柯達面臨的幾個挑戰。譬如,製藥公司在向美國FDA申請批准新藥上市時,必須指明使用的是哪個原料藥供應商,而FDA可能需要10個月或者更長時間才能批准一個新的供應商,這意味著柯達眼下還沒有直接的原料藥買家;除此之外,柯達還將面臨著海外供應商的激烈價格競爭,雖然美國製藥商可能會更願意與本土原料藥供應商打交道,但這也要取決於價差的具體情況。

騰訊財經綜合 格隆匯財經熱點、 英為財情Investing

相關焦點

  • 「原創」聚焦|「風暴」中的柯達:膠捲巨頭轉型製藥,這「三大」問題...
    來源:財聯社昔日膠捲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歷經轉型失敗破產之後,這兩天借著它製藥企業的新身份煥發新生。美國時間7月28日,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與柯達共同宣布,前者向柯達公司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推出柯達製藥業務部。
  • 做膠捲的柯達公司現在賣藥了!
    都市快報訊 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攝影圈火爆無比的「柯達時刻」嗎?如今,這家公司已經「徹底復活」,只不過不是因為那些頗具歷史情懷的黑白膠捲,而是因為賣藥。是的,你沒聽錯,做膠捲的柯達公司現在賣藥了,而且因此股價暴漲。
  • 柯達,從膠捲走向靈藥?|思客問答
    對此,美國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認為,「如果說我們從疫情中學到了什麼,那就是美國人對外國生產的關鍵藥品的依賴已經達到極為危險的程度。」 所以,美國政府貸款給柯達生產原料藥,主要是想降低藥品生產的對外依賴,重新掌控藥品供應鏈。這本身是一個國家戰略,而非完全的市場因素。
  • 膠捲巨頭柯達徹底轉型 為何選的是製藥業?
    膠捲巨頭柯達徹底轉型,為何選的是製藥業曾經的美國膠捲巨頭伊斯特曼柯達公司(簡稱「柯達」),正式宣布進軍製藥行業。當地時間7月29日,柯達美股盤中觸發了20次熔斷。 @央視財經 圖7月29日,在美股上市的柯達股價大漲,盤中觸發了20次熔斷。
  • 柯達「詐屍式」一夜暴漲逾500%昔日膠捲巨頭想做「藥神」
    繼周二暴漲200%後,柯達周三盤中漲超500%,觸及熔斷,暫報50.6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川普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政府與柯達公司籤署了建立柯達製藥公司藥物生產的價值7.65億美元的合同,該廠將生產近四分之一的仿製藥成分。
  • 三天暴漲1480%,昔日膠捲巨頭怎麼成了「藥神」?
    不過在暴漲之後,當日柯達就又迎來了暴跌,從572%的漲幅快速回落至260%,並由此觸發了該股當日的第13次熔斷。這...怕是比過山車還要刺激了吧。不過除了驚訝於柯達股價的高速變化外,其實天眼妹更加好奇的是這位昔日的膠捲巨頭怎麼就突然轉行做起了藥呢?
  • 還記得主營膠捲和相機的柯達嗎?如今轉型賣藥了
    來源:電腦報2020 年真是一切都有可能,柯達公司今天宣布獲得了美國政府 7.65 億美元,約合 54 億元的貸款,這筆錢將用於建設醫療藥物工廠,柯達要轉型為醫藥公司了。
  • 做膠捲的柯達,怎麼突然間成了美國醫藥獨立自主的唯一希望?!
    曾經以底片聞名全球的柯達,在邁入數字相機,甚至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後,由於轉型不力,一度在2012年破產重組。淡出市場目光多年後,這位底片巨頭獲得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貸款,即將跨入製藥產業重新出發。這次它的轉型能成功嗎?
  • 「膠捲大王」柯達要轉行變藥廠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柳靜)昔日「膠捲大王」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歷經轉型失敗破產之後,這幾天借著它製藥企業的新身份煥發新生。三個交易日柯達累計上漲1480%。不過,做膠捲的要去製藥了,這專業對口嗎?
  • 做藥還是作妖?賣膠捲的柯達想借新冠藥翻身,股東早回購15萬股
    作者 | 曾嘉藝編輯 | 東東誰曾想到,曾經沒落的膠捲巨頭柯達要賣藥了!但是,誰也不曾想到,柯達此次回歸竟是打著「做藥」的旗號。實際上,柯達在製藥方面並不是新手。1988年該公司就成立伊士曼製藥業務部,開始做保健藥品,隨後在同年收購了斯特林製藥公司,斯特林是消費品和藥品的主要製造商,包括拜耳阿司匹林、萊索爾清潔劑和處方藥。
  • 柯達轉型:「膠捲廠」變「藥神」 會替代中國製造?
    多次瀕臨破產的柯達,終於拿到了一張政府支持的轉型船票,然而,其是否能如願引領原料藥產業鏈回流美國頗受質疑 文 | 金焱 孫愛民 編輯 | 王小 疫情期間出入受限的美國人找到了新歸宿
  • 同樣面臨數碼技術的衝擊,膠捲巨頭柯達和富士的結局為何不同?
    在膠片攝影時代可沒有這麼方便,想拍照首先你得有照相機,然後還得買膠捲、裝膠捲,拍好後取出膠捲去衝洗擴印,十分麻煩。對於膠片攝影來說,數碼攝影就是顛覆性的技術,它一舉摧毀了原有的市場格局。膠片攝影時代的膠捲品牌兩巨頭柯達和富士,同樣面臨著市場急劇萎縮的毀滅性打擊。面對同樣的形勢,柯達和富士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 美國的柯達死了,日本的富士把自己活成了又一巨頭,拯救萬千生命
    每一個品牌的誕生都是一部辛酸的創業史,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品牌是如何從創立到發展,從輝煌到衰退,從低谷到巔峰…在數位相機還沒誕生之前,美國的柯達與日本的富士膠捲是世界兩大膠捲生產商隨著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的連番衝擊,
  • 美國抗疫「製藥」的重任,怎麼就交給做膠捲的柯達了?
    一家是不知道能不能被迫賣身的TikTok,另一家是擁有一百四十年歷史、一度陷入破產陰霾的昔日膠捲大王,在瀕臨絕境的情況下,收到了美國政府大筆貸款,轉行製藥的柯達。7月底,柯達與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宣布,柯達獲得7.65億美元的貸款。
  • 老牌膠捲巨頭柯達兩天暴漲11倍
    柯達為什麼暴漲?美東時間29日,美國政府宣布向柯達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美國總統川普周二公開表示,與柯達的協議是"美國製藥業歷史上最重要的交易之一"。低市值搭上「抗疫概念」引發了市場的熱炒,周三(29日)盤中柯達股價一度飆升655%,盤中更是觸發了20次熔斷。
  • 柯達膠捲賣抗新冠「神藥」,三天股價暴漲1480%!川普也為其站臺
    事後,儘管多個美方醫學專家稱,目前暫無證據支撐該藥物對於治療新冠病毒有效,但資本市場仍顯示出對該「神藥」的熱捧,相關的醫藥股股價暴漲。其中,就包括柯達。這個擁有140年歷史、一度陷入破產陰霾的「膠捲大王」,卻因轉行賣藥,成了最近兩天全球資本市場最關注的焦點。
  • 破產的「膠捲大王」柯達轉行變藥廠
    柯達獲近8億美元貸款轉型製藥柯達的暴漲,卻跟公司的老本行膠捲沒有任何關係——美東時間周二,美國政府根據《國防生產法案》與柯達達成協議,向柯達提供了7.65億美元的貸款,雙方合作生產仿製藥藥物成分,以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這是此類法案中的第一筆貸款。
  • 柯達一夜熔斷13次,曾經的膠捲大王能靠當藥神東山再起嗎?
    來源:江瀚視野根據每日經濟新聞7月30日的報導,作為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在幾經沉浮之後,如今要華麗轉身做製藥買賣了!近日,柯達獲美政府7.65億美元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其中包括曾被川普吹噓能用於治療冠狀病毒的抗瘧疾藥「羥氯喹」。
  • 柯達:關於昔日的膠捲霸主,一場漫不經心的死亡
    文/紅豆你們聽說過柯達嗎?那可是曾經的膠捲霸王。有人說,它是一家「自己將自己幹掉」的公司。關於這個說法我不太同意。在我看來,柯達沒有輸給數位相機,它只是輸給了時代而已。在美劇《廣告狂人》中,主角對柯達上門推銷的銷售人員說:「這個可不是宇宙飛船,它是時間機器,能回顧過去,預見未來。它會帶我們到一個我們渴望再去一次的地方。
  • 柯達轉行賣藥,曾經破產的膠捲大王,重生後在幹什麼
    7月28日,美股盤初,柯達(KODK)股價一度暴漲350%,截至今日凌晨收盤,柯達漲205.73%,報8.01美元/股,最新總市值為3.50億美元。柯達股價暴漲的原因是公司進軍製藥行業,它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建柯達製藥公司。